厲志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020-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7-9年級學生須背誦80篇(段)。”這不僅具體指出誦讀古代詩詞的價值及方法,還具體規(guī)定背誦數(shù)量。然而,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古代詩詞的教學中,不少老師只重視讓學生讀背記,很少注重學生投入的感情和欣賞能力。歸納起來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1.讀背默寫,方法單一死板
詩詞教學流程大多是這樣的:一掃文字障礙,將生字讀音、新詞意思弄懂;二熟讀成誦,在老師范讀、學生齊讀或?qū)W生個讀后,讓學生自己朗讀直到會背;三默寫檢驗,或是整首或是部分或是名句,通過默寫來檢查其背誦效果(大而言之即教學效果)。這第三步最為重要,因為中考就考詩詞名句。這是最為常見的詩詞教學過程,是最為有用的應試辦法,但同時也是最為麻木不仁的教學方法。在這里學生的任務就只有一個,就是將詩詞能背會默,毫無心靈體會和感情投入,左右不過是死記硬背,將詩人的一腔熱血和一往情深變成一堆支離破碎的文字組合和毫無意義的記憶材料。長此以往,激情洋溢、魅力四射的詩詞在學生眼里不過是一道面目可憎而又不忍舍棄的應試題目而已。
2.急功近利,人文教育缺失
“人文教育是件關系國家、民族興衰榮辱的千秋大業(yè)的基礎工作,人文教育中詩教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彼鼜娬{(diào)了詩詞教育對于人文精神的形成的重要性,然而目前的詩詞教育最為缺少的正是人文精神。具體表現(xiàn)在:
(1)缺少感情。別林斯基指出:“情感是詩中的天性中一個主要的活動因素,沒有情感就沒有詩人,也就沒有詩。葉圣陶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笨墒菫榱诉_成單一的應試教學目的(能背會默),教師教得匆忙,只要學生能讀背就行了;學生背得匆忙,趕快背熟了交差就好。這樣的教學和讀記,在無形之中就將詩人豐富的情感和讀者自我體驗的愉悅喪失殆盡了。這樣通過讀詩,非但不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冷漠了。試想,在詩歌這樣飽含深情的文學作品面前都能無動于衷漠然置之,更何況是其他?
(2)缺少美感。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缭娙绠?,古典詩詞最大的特點,無非是個“美”字,其長盛不衰的原因也盡在其“美”。羅素說:“人生之美,在其參差多態(tài).”詩詞教學也是如此。倘一味地靠誦讀為法寶,連美讀也不美了。從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正是如此。不從詩詞里挖掘語言美、景物美、風俗美、人情美、人性美,僅僅著眼于淺層的語意理解和膾炙人口的名句默寫;不從教學手法教學形式的變換翻新,只是一味的讀讀背背默默;不從學生的心理情感興趣出發(fā),硬是拖著他們往自己設定的教學目標迸發(fā),這樣下來,真像《手機》里的費墨說的那樣——確實是審美疲勞??!
那么,如何教好古詩詞呢?近幾年,我對這方面花了較多的精力進行了研究和實踐,總結(jié)出了以下幾種較為行之有效的策略。
二、古詩詞教學的對策
1.吟誦法
讀詩歌,學詩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誦讀。曾國藩說:“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讀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不能探深遠之韻?!比~圣陶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钡鳛榻處煵荒芊湃巫粤?,一讀了之。教師關鍵在于:一要指導如何朗讀。適當講解詩詞朗讀技巧,尤其是詩詞的節(jié)奏、抑揚、重音等知識;二要創(chuàng)設詩意環(huán)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放開胸懷并高聲朗讀,讓他們在作者的情感海洋里盡情地享受詩的魅力。三要豐富朗讀形式。個讀、輪讀、小組讀、表演讀、競賽讀、說讀等等,務必使朗讀豐富多彩,讓學生讀個不亦樂乎!四要向課外拓展延伸。要讓學生大量誦讀,僅靠課內(nèi)幾十首詩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大量積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我編寫了《詩詞誦讀》(內(nèi)容包括詩詞、名句、格言三部分共210首)供學生朗誦,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誦讀教學作為傳統(tǒng)的詩詞教學方法,貴在既堅持少講多讀,又尊重學生的個性,讓誦讀之法充滿人性的光輝。
2.活動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弊寣W生動起來,將會學得更好。為了讓詩詞教學擺脫除了讀背別無他法的尷尬,走出古代教學死記硬背的泥淖,提倡詩詞學習活動化,不失為一劑良方。其中比較適用的有:
一是競賽法。古詩詞,一般來說,篇幅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誦,所以可以根據(jù)古詩詞的特點進行如古詩詞朗讀比賽、背誦比賽、默寫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比賽。此外,可以通過詩詞接龍、詩詞擂臺賽等使所背的詩詞加以重現(xiàn)和應用。值得稱道的是詩詞擂臺賽,筆者在班上經(jīng)常使用。事先出好賽題,可以是詩句應對、詩句理解、詩句歸類等,再分四組,通過小組必答、全班搶答兩環(huán)節(jié)進行角逐。這樣的比賽非常激烈,可謂是高潮迭起、險象環(huán)生,學生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既達到了運用詩句的教學目的,又有利于合作互助精神的培養(yǎng)。
二是專題研究法。這是探究性學習在詩詞教學上的應用。例如,身為嵊州人于嵊州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名流英杰自然當有所了解,以“歌頌嵊州”為主題,可以進行詩詞的搜集、分類和整理,并在此基礎上開研究成果展示會。這樣通過地方資源的發(fā)掘,通過學生的分工合作,以詩詞為抓手,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又鍛煉了動手實踐能力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起到了“舉一役而數(shù)功濟”的效果。
三、綜合法
詩詞具有音樂美、圖畫美、結(jié)構(gòu)美、內(nèi)容美、形式美等集諸美于一身的優(yōu)點,是一個充滿誘惑的資源,有十分巨大的挖掘潛力。因此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詩詞教學,方法有:
(一)畫畫學詩。蘇軾說“詩中有畫”?!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靜謐、令人遐想的美景!詩情畫意,盡在其中。根據(jù)古詩詞的這一大特點,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畫畫,讓他們根據(jù)理解,發(fā)揮想像,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圖景用手中的筆表現(xiàn)出來。此時,學生們都會異常的興奮,異常的投入。在畫《飲北固山下》一詩時,學生用綠粉筆畫下了青山、綠水,用紅粉筆畫出了一輪從海面升起的紅日,綠水中,一只掛帆小舟順風飄行,詩人站立船頭,仰望北歸的大雁——通過畫畫,學生的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同時他們也喜歡根據(jù)所畫的畫進行背誦,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舉兩得。
(二)生活用詩。陶行知說:“我要以詩的真善美來辦教育——使每個同學、學生、工友都過詩的生活。”生活詩意化,是人的美好追求。讀詩、背詩、學詩,歸根到底是為了讓生活中充滿詩情畫意,讓詩洋溢在我們艱難而又有價值的人生追求中。因此,在生活中應用詩,是初中古典詩詞教學的制高點。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陽光明媚、暖風融融時,“吹面不寒楊柳風”要隨口詠出;冬日清晨開窗,大地一片潔白,“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能見景道來;吃荔枝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常掛在嘴邊;看到流水會發(fā)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贊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報母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三)以寫學詩。讀寫結(jié)合,是語文教學的妙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碑斎唬笾袑W生寫古體詩詞,是不現(xiàn)實的。但可以讓學生寫一些現(xiàn)代詩自由讀,或在寫作中自覺地運用詩詞,讓自己的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近幾年來,我?guī)У陌嘤卸嗝麑W生寫的詩歌在《紹興晚報》《江南詩刊》等報刊中發(fā)表。下附近兩位學生在《江南詩刊》中刊出的詩:
瞻 山
邢杰寬
(一)
巍然挺秀彩云間,盛鼎嵐光一水潺。
竹韻松風禽迎客,共興邀我上瞻山。
(二)
直到名山最上頭,摩天磐石把詩留。
風光色氣迷人誘,不盡東南一眼收。
嵊州南山湖贊
邢楚
已入南湖百慮消,林濤銀浪滌塵囂。
桃紅勝于楊妃臉,柳綠纖如西子腰。
澗里鳴涓飛碧玉,鏡中瀲滟跳青鰷。
人工創(chuàng)造新奇跡,窮荒僻壤景妖嬌。
詩人荷爾德林曾滿懷深情地說:“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痹谶@樣一個詩的國度里,讓我們這些從事語文教學并不可避免地進行古典詩詞教學的人,能少一些刻板程式教法,少一些虛名浮利念想,多一些勤奮耕耘,多一些詩意創(chuàng)造,愿我們的詩詞教學像唐詩宋詞一樣都是一首首華彩樂章。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