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
婆婆也是娘,就是這種初衷讓我與婆婆融洽相處,就是這種融洽的婆媳關(guān)系,讓我八旬高齡的婆婆在和諧的家庭中安享著幸福的晚年。
婆婆一生多磨難,16歲時就嫁到的夫家,年輕時遇上她的婆婆——一個在農(nóng)村里靠磨點土藥幫人治病“土郎中”、一個很是霸道的老人。她總是看不慣我出身貧寒的婆婆,處處百般刁難,她們一家子可以到處閑耍,卻讓我婆婆一個人下地干農(nóng)活,還得給一大家人做飯,還讓我的婆婆用青豆子磨豆腐。婆婆一天操勞沒有空閑,可是我婆婆的婆婆還是不滿意,一會兒嫌她做飯不好吃,一會兒又唆使我婆婆的小叔子搬走我婆婆的被蓋,讓她在數(shù)九寒天凍得瑟瑟發(fā)抖。后來,我婆婆和她的婆婆分家另過。那些年,醫(yī)療條件差,貧家孩子病了看不起病,我婆婆生下好幾個孩子都沒有養(yǎng)大成人,最后養(yǎng)大的只有三個孩子,我老公和他哥哥姐姐。我老公最小,可是我老公的哥哥卻在年滿28歲那年外出務(wù)工出了意外,再也沒有回到婆婆身邊。
我在婆婆65歲那年做了她的兒媳,因為工作的原因,一直沒能在老人身邊侍奉。前些年,我公公還在鄉(xiāng)下工作,叫他們不用再種莊稼了,種點蔬菜平時應(yīng)急,好好安享晚年,可是他們一輩子勞作慣了,怎么也停不下手。在我公公離世后,我婆婆依然在老家獨自在那貧瘠的土地上辛勤勞作,獨自生活。這讓我一直都很愧疚,感覺我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媳。那以后,我們一家四口人分成了三個家。為了方便聯(lián)系,給婆婆家里安了一部座機,這樣,我們可以經(jīng)常打電話回去問問婆婆的起居情況。隨著年齡的增大,八十多歲的婆婆一個人待在老家,讓我和丈夫極不放心。有時候,婆婆因為年紀大了,接了電話會忘記將話筒放回原位掛好,這樣下次我們打電話回去就無法打通,只好麻煩住得很遠的鄰居去查看,可婆婆總是說沒有事,不要麻煩鄰居跑來跑去,耽擱別人的農(nóng)活。
三年前,我老公調(diào)到縣城工作,接婆婆到我們身邊生活的想法再次提上了議事日程,而且是必須解決的事。開始,婆婆還是不同意,她知道,她要是不來,我老公就只有經(jīng)常地回去看她,長期這樣她可能也心疼兒子吧,盡管仍有故土難離的想法,后來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不得已同意和我們一起來縣城生活。春節(jié)過后,我們處理好家里的事務(wù),婆婆和我們一起動身前往縣城。
離家前夜,我和老公打包收拾好家里的用具休息了,婆婆獨自在火塘邊坐了很久很久,在我入夢前都還聽見她在給早已去世多年的我老公的外婆她們焚燒紙錢,我很心酸,想起來勸勸婆婆,但老公拉住了我,示意我不要管,讓婆婆和她去世的父母道別……第二天早上,婆婆在萬般不舍中和我們離開了老家,從她不時的回頭張望中,我知道,婆婆的眼里一定噙著淚水,舍不得陪伴她大半輩子的故土。是啊,在85歲的暮年,婆婆離開了她生活了幾十年的、度過了她大半輩子的老家,她不愿意??!
現(xiàn)在,婆婆來到縣城已經(jīng)半年多了。初來乍到時,她很不習(xí)慣城里的環(huán)境,因為到處都是差不多的城市道路,總是讓她搞不清楚哪條是回家的路,更重要的是,離開了勞作了一輩子的土地,忙碌慣了一旦閑下來,讓她無所適從,很不習(xí)慣。為了補償那么多年我們沒有在她身邊照顧她的愧疚,不忍心讓那么大年紀的她為我們做飯,所以,洗衣做飯都是我們完成,婆婆極不習(xí)慣。還好,老家的鄰居有位老人也在縣城,那個老人會來約她出去玩,婆婆也慢慢從開始的不習(xí)慣到現(xiàn)在逐步適應(yīng)了城里的生活,每天中午吃飯后可以自己去廣場玩幾個小時,然后回家或是午休,或是等我們回家,給我們開門……
感謝我的婆婆,那么大的年紀了還耳聰目明,可以自己料理生活,獨自外出玩。每當(dāng)她身體不舒服時,我們總是不放心,總要帶她找醫(yī)生,而她總是不愿意去,因為在老家時幾乎沒有去看過醫(yī)生,她害怕上醫(yī)院打針。有一次,我告訴婆婆說:“媽,你不舒服我總不放心?!逼牌胚€笑著說:“人家的媳婦嫌婆婆娘,巴不得婆婆娘早點死,你倒好,總想讓我多活些年,我活著給你們添麻煩呢!”我說:“媽!你不要這樣想,你在我們多好,就是要你開開心心地多活些年才好呢!我們才不會嫌你呢!”
俗話說,家有老人是一寶。感謝我的婆婆,那么大年紀了還健在,讓我作為他的兒媳有機會為她做些事,為她洗頭、洗澡,陪她一起度過她暮年的時光!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