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家軒
我們的很多身體特征都是由基因決定的,比如單眼皮和雙眼皮,有酒窩和無酒窩,卷發(fā)和直發(fā)……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能不能熬夜這件事,也是由你老爸老媽的基因說了算呢?
如果一整晚不睡覺或者睡得很少,你會怎么樣?想必第二天應該是頂著熊貓眼去上學,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困得呵欠連天……但是,總有那么少部分的人熬完夜后氣色依舊很好,也不感到疲勞,讓所有“不睡覺會死星人”恨得牙癢癢的。
1964年,一個名叫Randy Gardner的高中生創(chuàng)造了最長時間不睡覺的世界紀錄——連續(xù)11天不睡覺。整個過程中,科學家們通過監(jiān)測腦電圖來保證他沒有偷睡。在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之后,他僅僅睡了14個小時就又恢復了正常。所以,你有沒有想過,你每天需要睡多少時間,能不能熬夜,有可能也是由基因決定的?
為了找到“熬夜基因”,科學家首先在普通人群中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調查和篩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于找到了這樣一個家庭:這個家庭中有兩個成員(母女)每天只需要睡6個小時就可以不痛苦地起床,白天精力也很充沛,而其他成員每天需要睡足8小時才能維持白天的體力;除此之外,每天睡6小時的兩個成員在通宵熬夜之后相比每天睡8小時的其他成員,也不怎么需要補充睡眠就能恢復體力。我們知道,青少年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是 8~9個小時,成年人為 7~8個小時。所以,為什么這個家庭中會有兩個擁有不一樣熬夜能力的成員呢?
科學家猜測,熬夜的能力可能是由某個基因控制的,每天只需要6小時睡眠的人可能攜帶了某個突變基因,而其他成員則攜帶了正常基因。于是,科學家對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進行了基因測序?;蚴菐в羞z傳信息的DNA片段,這個片段的遺傳信息是由DNA的序列決定的,就像輸入密碼一定要按特定的順序排列才能匹配。比如AGG CCA TTA和AGG CAC TTA,這兩段DNA序列攜帶的信息就不一樣,知道了序列就能判斷這幾個家庭成員是不是攜帶了不同的基因。
測序的結果顯示,這兩個更能熬夜的家庭成員都有某一個基因與其他家庭成員的基因不一樣,所以科學家就懷疑,是不是這個基因的差異決定了我們普通人需要睡多久,以及能不能熬夜。但是,單純靠測序的結果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尤其是只有兩個個體,萬一熬夜和這個基因無關呢?萬一這個基因可能決定的是其他某個沒有被注意到的特征呢?
為了驗證猜想,科學家想了一個聰明的辦法。他們將更能熬夜的家庭成員所攜帶的突變基因進行克隆,然后一次性在體外將這一突變基因轉到了幾個小鼠受精卵里,再將這些受精卵植入成熟的小鼠子宮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育,攜帶這個突變基因的轉基因小鼠很快一窩窩地誕生了。小鼠是嚙齒動物,更喜歡陰暗的環(huán)境,一般都在夜里出來活動,所以科學家首先記錄了轉基因小鼠們和正常小鼠們每天在黑暗的籠子里走動的時間,發(fā)現(xiàn)轉基因小鼠們每天在籠子里的活動時間比正常的小鼠們長了大約2個小時。
隨后,科學家又使用專業(yè)設備監(jiān)測了小鼠睡覺時的腦電圖,就像醫(yī)院里醫(yī)生給病人檢查一樣。他們發(fā)現(xiàn),不管是在光環(huán)境還是暗環(huán)境中,轉基因小鼠們每天需要的睡覺時間都要明顯少于正常小鼠們。而在經過同樣時間的睡眠剝奪實驗后,轉基因小鼠們在睡眠剝奪之后的12小時內睡得比正常小鼠們更少,也就說明與正常小鼠相比,轉基因小鼠更容易從“熬夜”后恢復,從而證實了科學家的猜想,這個基因的確與我們的熬夜能力相關!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同學好奇,睡眠剝奪實驗又是個什么東東。根據右邊的示意圖,小鼠被放在水槽中央一塊很小的高地上,周圍都是水,每當小鼠想要打盹或者放松警惕的時候,就會掉進水里,水淹沒鼻孔,小鼠立馬醒過來,如此反復,小鼠就沒有機會睡覺了。
所以呀,熬夜這件事,不是你想熬就能熬的,尤其是對于處在生長發(fā)育期的青少年,睡眠時間的多少可是關系到你能不能長高這樣的大事呢!
在這次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只發(fā)現(xiàn)了這一個“熬夜基因”,那么,是不是還有其他熬夜基因呢?這個問題,也許將來會由你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