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志 張永杰
[摘要]目的 評價芪參扶正膠囊聯(lián)合TP方案在提高脾腎虧虛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生活質量方面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選擇壽光市中醫(yī)醫(yī)院腫瘤科2012年3月~2015年2月擬TP方案化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7例,按1:1的比例奇偶分組,治療組18例,對照組19例治療組采用芪參扶正膠囊加TP化療方案。對照組采用TP方案化療。結果 治療組的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領域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中醫(yī)臨床癥狀評分明顯下降,癥狀改善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KPS評分治療后比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治療組在血液毒性及胃腸反應較對照組改善明顯。結論 芪參扶正膠囊有改善脾腎虧虛型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等的綜合療效。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芪參扶正膠囊;生活質量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目前是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增高趨勢。非小細胞肺癌(NSCLC)大約占肺癌的80%,大部分確診時已屬晚期,失去手術機會或術后復發(fā)率高,因此,化療是治療NsCLc重要組成部分,雖化療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生存益處,但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仍不是很樂觀,而且化療本身也可給患者帶來很多毒副作用,導致患者的體力狀態(tài)、免疫力和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甚至對化療不能耐受。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中醫(yī)藥與化療聯(lián)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影響,從而提供較好的治療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全部晚期NSCLC患者全部來源于壽光市中醫(yī)醫(yī)院的連續(xù)住院病例。將這37例患者按1:1的奇偶比例分組進行臨床研究,治療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齡(56.2±3.5)歲,病理類型腺癌10例、鱗癌7例、其他1例,臨床分期Ⅲ6例、Ⅳ12例;對照組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齡(55.9±2.6)歲,病理類型腺癌11例、鱗癌6例、其他2例,臨床分期Ⅲ7例、Ⅳ12例。治療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TP(紫杉醇和順鉑)化療方案3個周期,21d為1個療程,具體用量用法根據(jù)患者體表面積調整。以上方案21d為1周期。治療組在對照組化療基礎上加用芪參扶正膠囊,口服,一日三次,一次3~6粒。
1.3診斷標準
參照2002年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試行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藥新藥治療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肺癌診斷標準,經(jīng)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根據(jù)國際TNM分期標,選擇分期為Ⅲ~Ⅳ期,預計生存期6個月以上,KPS評分>70分,中醫(yī)辨證屬脾腎虧虛型,腎功能、心電圖及周圍血象無化療禁忌證。治療前未服用影響血象,免疫功能藥物,依從性好,可隨訪。
1.4評價標準
1.4.1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所采用生活質量問卷形式,此問卷為國際上廣泛應用的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EOTRC)編的QLQ-C30中文版。主要采取了其中5個功能量表:軀體功能(PF)、角色功能(RF)、認知功能(CF)、情緒功能(EF)、社會功能(SF)。QLQ-C30量表是目前國際通用的癌癥患者QOL測定量表,功能量表中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2中醫(yī)癥候療效 用《肺癌臨床癥狀分級表》于每化療程前3天、化療中第10天各評分1次,觀察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變化。
1.4.3行為狀況評分標準 以KPS行為狀況評分作為指標,在治療前及每個療程結束后均予評分,凡在療程結束后較治療前評分增加>10分者為提高,減少>10分者為降低,增加或減少<10分者為穩(wěn)定。
1.4.4毒副反應 以化療中最常見的血象及胃腸反應作為觀察指標,兩者均按抗癌藥物急性或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自化療開始,血常規(guī)每3天復查1次;肝腎功能每周復查1次等。僅在出現(xiàn)4級骨髓抑制等毒性或雖為4級以下毒性但在下次化療前3d仍未恢復者才給予G-CSF等治療。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生活質量變化比較
治療組的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領域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治療前后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有改善趨勢。對照組中,情緒功能方面有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軀體功能領域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也略有好轉。治療組及對照組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比較,治療組在各領域較對照組都有改善,其中,在軀體功能有改善(P<0.05),而在認知功能領域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中醫(yī)臨床癥狀評分明顯下降,癥狀改善明顯,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5,P<0.05)。治療后對照組中醫(yī)臨床癥狀評分上升,臨床癥狀加重明顯,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3.92,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較,治療前經(jīng)t檢驗(t=-0.82,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相比較,治療組評分下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4,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KPS評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KPS評分明顯升高,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1,P<0.05)。治療后對照組KPS評分明顯下降,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4,P<0.05)。兩組之間比較,患者在治療前評分經(jīng)t檢驗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t=-0.94,P>0.05);治療后,治療組評分比對照組有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52,P<0.05)。見表3。
2.4毒副反應
2.4.1兩組患者血象前后比較 血液學毒性比較治療前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都是正常的,無骨髓抑制(0度)才可進行化療治療。其中分級數(shù)值0~Ⅳ代表發(fā)生反應的患者個數(shù)。兩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在WBC方面,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x2=21.97,P<0.05);在NE方面較對照組也有減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9.83,P<0.05)。見表4。
2.4.2兩組胃腸到反應比較 化療前胃腸道反應都是0度,及未化療,無化療反應,其中分級數(shù)值0~Ⅳ代表發(fā)生反應的患者個數(shù)。兩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在嘔吐、腹瀉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94,7.71,P<0.05)。見表5。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已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腫瘤的放化療治療已成為一種根治性治療的手段和方法,能明顯緩解癥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命。但化療藥物缺乏特異性選擇作用,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機體內增值旺盛的正常細胞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常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各種毒副反應,如消化道反應、造血功能障礙、心功能不全及肝腎功能損傷等,使得部分患者難以耐受而終止化療,最終影響療效。在臨床中,防治化療毒副反應是保證治療繼續(xù)進行,確保療效的重要一環(huán)。其中,化療藥物對機體的損傷又以脾腎為主。脾主運化,主升清,主統(tǒng)血,主肌肉,四肢,化療后脾氣受損,運化不力,則患者食欲下降;脾胃失調,胃失和降,則惡心嘔吐,日久患者肌肉、四肢失養(yǎng),轉變?yōu)閻阂嘿|狀態(tài)。同時,脾失傳輸,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清除,加劇了對機體的損傷。腎藏精,主生長、發(fā)育、生殖,主骨生髓,主水,毒邪傷腎,骨髓失養(yǎng),加之脾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則出現(xiàn)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下降;腎主水功能受損,人體水液平衡失調,則出現(xiàn)水腫、小便不利。故遵循中醫(yī)“治未病”的思想,化療前補益脾腎,使之正常發(fā)揮作用,有望減輕化療對機體的損傷。
中醫(yī)學認為,腫瘤的形成是機體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距之所致,并且正氣虛伴隨著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和預后的全過程,扶正培本是中醫(yī)藥防治腫瘤的基本法則,放化療引起的副反應中醫(yī)分析認為,脾腎不足,氣血虧虛是其重要病機,芪參扶正膠囊具有健脾益腎、補氣養(yǎng)血、扶正消瘤,從根本上增強患者的身體素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防止治療化療的毒性損害,使得化療能順利進行。芪參扶正膠囊主治惡性腫瘤及放、化療引起的脾腎虧虛、氣血不足、免疫力低下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納差、腹脹、惡心、咳嗽聲微、舌質淡、苔薄白、脈弱。方中黃芪味甘溫,擅入脾胃,為補中益氣之要藥。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生化不足?!夺t(yī)學啟源》述:“黃芪治虛勞自汗,補肺氣,實皮毛,瀉肺中火”。西洋參味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jīng),功效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方中取生黃芪、西洋參為君藥,起到健脾益腎的作用,脾健運化,中氣建立,脾胃之氣健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氣血虧虛諸癥自除。當歸甘溫、質潤,長于補血,為補血之圣藥,配合黃芪補氣藥,共奏補益氣血之效,即所謂“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且當歸辛溫通行,為活血行氣之要藥。生薏米味甘淡、微寒,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功效清熱利濕,除風濕,利小便,健脾胃,強筋骨。枸杞子性甘、平,歸肝、腎經(jīng),功效滋補肝腎,益精明日。竹茹味甘微寒,入肺胃膽經(jīng),功效清熱止嘔,滌痰開郁。諸藥合用,功能互補,共奏健脾益腎、益氣養(yǎng)血、扶正消瘤之功效。
根據(jù)本研究結果顯示:(1)生活質量方面:治療組在各領域較對照組都有改善,其中,在軀體功能有改善(P<0.05),而在認知功能領域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中醫(yī)證候方面:與治療前比較,對照組臨床癥狀加重,而治療組明顯減輕,且較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KPS評分方面:對照組治療后評分下降,較對照組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4)化療毒性方面:TP方案主要毒副反應為血液毒性和消化道毒性。其中血液毒性主要為I~Iv度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消化道反應主要為I~Ⅲ度惡心嘔吐和I~Ⅲ度腹瀉。37例患者中,治療組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減少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瀉)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減輕(P<0.05)。可見芪參扶正膠囊能明顯提高脾腎虧虛型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質量,并能明顯減輕TP方案帶來的骨髓移植及消化道反應,增加患者對化療的耐受度,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黃芪等扶正中藥能改善骨髓造血微循環(huán),促進骨髓干細胞分化,提高人體骨髓造血功能對化療藥物的耐受,從而降低造血細胞破壞,增強細胞免疫功能。而且能對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和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刺激,從而加快對各種毒素的廓清,進而改善心、肝、腦等臟器的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芪參扶正膠囊是針對腫瘤患者化療后出現(xiàn)脾腎不足、氣血虧虛等癥狀,總結出來的有效經(jīng)驗方,能充分體現(xiàn)中醫(yī)的特色。臨床應用證實,能很好的改善腫瘤患者的臨床癥狀,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提高非小細胞肺癌的生存質量,且無明顯毒副作用,服用安全,是治療脾腎虧虛證非小細胞肺癌的較理想的中藥新制劑,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