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成 陳希
對話教學可以追溯到孔子和蘇格拉底的年代。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被稱作“產(chǎn)婆術”,采取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逼近真理。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也不會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讓學生繼續(xù)思考。孔子更善于鏈條式的追問,孔子的學生也喜歡追問老師??鬃拥淖穯柺菫榱藥椭鷮W生理清思路,觸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而學生的追問是在充分思考之后,對老師的解答進行進一步分析。有效的溝通,就是有信息的交換,而無效的溝通,就是有問無答或者無效問答。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對話的過程中,提問要簡潔,分析要清晰,引導要有步驟,并且給予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反饋的空間。
如,老師們在課堂上常問的一句話就是“聽懂了嗎?”這句話的答復如果是沉默、集體點頭等,那這個溝通就是無效的。
有效的做法應該是,歸納總結并簡單回顧上述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提問并尋求反饋,并引入下一階段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即“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剛才所講的,開始是(等待學生回答),然后反之(等待學生回答),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等待學生回答)。那么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個問題?(等待學生回答)”
比起“聽懂了嗎?”老師們更應該詢問的是“我表述明白了嗎?”“如果你們沒有梳理清楚,那么我們再回顧一下?!?/p>
又比如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的講解。這是一個教學難點,最常規(guī)的講解方法就是給出所有字義,再附上對應的例句。進階一些的講解方法是:先給出例句,引導學生進行意思的分析,還可以把相同用法的不同字和不同用法的同一個字進行比照,讓學生去探索字在文中的含義和使用方法。但如何將這一過程變成有效的課堂對話呢?
首先,可以采用說文解字的方式進行分析。說文解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以圖形結合的形式進行理解,還可以讓分析字義變得更有意思起來。但是大多數(shù)高中生對《說文解字》還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先不要急著互動,而是通過講解吸引學生的眼球,做好鋪墊和引入,再讓學生去自主發(fā)散。
舉例子來說,教師的引入部分可以是一個點。“歹”這個字在篆文中的寫法是 ,和現(xiàn)在書寫的方式非常相似,表示頭蓋骨上有一條刀紋,所以“歹”代表死亡?!墩f文解字》中說“歹,列骨之殘也。從半,從冎。凡歺之屬皆從歺”。意思是,“歹”是骨肉分離的動物的骨架,也象征死亡。由此可以引申,和“歹”字相關的,大多與死亡相關。
在這一段講解完畢之后,便可以將話語權交給學生。還有哪些字是和“歹”有關的呢,可不可以通過“歹”的說文解字,來嘗試分析其他字的架構和含義呢。
待學生發(fā)言后,教師不能直接給出正確答案,可以采取孔子鏈條式追問的方式或者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將學生的答案逐漸修正為貼近說文解字解釋的意思。同時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查漏補缺。
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給予思考和反饋空間的課堂對話,可以讓學生感受參與課堂學習的存在感,體驗能力得到肯定的成就感,并培養(yǎng)起自我思考、自我歸納、自我反思和自我精進的能力。這不僅有助于他們中學時期的學習,更能使他們游刃有余地應對未來生活。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運河中學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