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通過在“禽病防治”課堂中引入病例教學,探討病例法在“禽病防治”教學中的應用,指出病例教學有利于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
關鍵詞:病例法;中職;“禽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9-0045-01收稿日期:2016-06-13
“禽病防治”是中職學校畜牧獸醫(yī)專業(yè)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不僅要求有較高的理論知識,還要求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是聯(lián)系基礎與臨床的紐帶。病例教學法是通過使用具體的實例,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觀察、分析、診斷,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理實”一體,更好地提高對疾病防治的綜合水平。現(xiàn)將筆者在教學中使用病例教學的體會介紹一下。
一、緊扣教學內容,精心挑選病例 病例是實踐教學的重要資源,只有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病例,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進行判斷。平時,筆者就很留心和授課內容相關的病例,并與校門診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典型的實例就把學生帶過去。讓“禽病防治”病例教學更生動與直觀,并結合理論內容開展教學活動。
二、結合具體病例,充分做好備課 病例教學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病例的描述,把課程內容完全融入病例中,使病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有機結合起來。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是典型的,有些非典型的病例,或者有些相似癥狀的病例是很難區(qū)分的,這就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不僅要緊扣教學大綱,還要全面掌握疾病的各期癥狀,以及其他病癥的相似癥狀。只有這樣才能在指導學生時充分進行比較,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
三、病例法的課堂應用1理論講授病例
遵循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以典型病例為主線,將基礎知識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對典型病例的癥狀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形成初步印象,便于逐步理解。
2病例分析討論
把具體的病例帶到課堂,課堂上讓學生做到四動:動手、動眼、動腦、動筆,即對著具體病例把自己看到的、摸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然后將病例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和典型癥狀進行比較、分析、討論。最后將病例進行剖檢診斷,最終確定所患是什么病,并明確發(fā)病機理、流行特點、癥狀與防治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要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分析討論中進行學習。教師只要適當進行啟發(fā)和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即可。
3教師及時點評
每節(jié)課結束,教師都應及時總結學生討論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缺點,并對典型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還要結合其他相似的癥狀對具體病例進行深入的剖析,讓學生對此類疾病有個整體的區(qū)分和把握,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4撰寫病例分析報告
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要求學生進行認真的總結,完善對病例的分析診斷,積累相關的病例材料。報告的撰寫不僅是對理論內容的提升,也是對具體病例的診斷,更是實踐中要明確的地方。
四、體會與總結1注意課程體系的完整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就要求在運用病例教學法時,注意與傳統(tǒng)講授法配合,并結合實驗、練習、課后輔導等多種教學方式,系統(tǒng)地進行整理,從疾病的發(fā)生、癥狀、剖檢變化到防治方法等,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教學流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注意時間的分配使用
病例教學法往往會占用大量的時間,教師要花大量時間精心備課、認真組織,一個病例中涉及內容廣泛,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堂討論,在遇到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問題和觀點時,可能一次課或兩次課都不能討論明白。再者,在面對人數(shù)眾多的班級時,可能討論的內容會更多,而分組討論時又會失去課堂的整體性,這些問題都需要消耗很多的時間。因此,必須注意精選適當病例,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把握教學進度。
3明確病例教學法的局限性
因為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疾病也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個疾病在日常的教學中都可以找到病例,所以用具體病例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多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遇到其他病癥的時候,也能依靠所學的知識進行區(qū)分、診斷,而不能只是理解學過的東西。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