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欣
《局外人》中默爾索形象新釋
汪欣
加繆的《局外人》塑造了一個看似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默爾索,與前人以固態(tài)視角審視主人公默爾索不同的是,本文試從動態(tài)的視角分析默爾索前后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在此基礎上分析小說中體現(xiàn)出來的荒誕和人物面對荒誕的態(tài)度變化。
默爾索 變化 荒誕
自1942年加繆的《局外人》出版以來,關于小說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手法、意象分析以及存在主義哲學等各個角度的研究開始被學者們所關注,其中對人物形象的解讀,大部分都是以固態(tài)的視角審視主人公默爾索表現(xiàn)出來的冷漠和反抗。例如侯相琪的《局外的生存狀態(tài)——評加繆的《〈局外人〉》等等,有的試圖從局內(nèi)和局外的空間范疇解讀默爾索,例如項智慧在《〈局外人〉中默爾索形象分析》一文中分別從“局外人”的“局外”生活和“局外人”同于“局內(nèi)人”的生活兩個角度分析默爾索的游離狀態(tài)。
本文試從動態(tài)的視角分析默爾索前后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在此基礎上結合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基本觀點對人物進行分析,從而為讀者進一步理解作品和了解這部作品提供一定的幫助。
小說分為兩部,以默爾索被捕入獄為界,第一部講述的是默爾索從收到媽媽死亡的電報到海灘槍殺阿拉伯人這一段時間的事情,歷時十八天,主要是對默爾索的形象作介紹,展現(xiàn)出人物“冷漠”的一面。第二部講述的是默爾索被捕入獄之后從八月到第二年的六月這段時間的事情,歷時十一個月集中體現(xiàn)了人物變化。
在第一部中,留給讀者印象最深的是默爾索那一句口頭禪“我怎樣都行”。面對媽媽的葬禮,默爾索沒有流一滴眼淚,甚至沒有在下葬前看她最后一眼,送葬路上有人問起媽媽的年齡,默爾索由于“不知道她究竟多少歲”只能回答“還好”。在默爾索回家之后,他很少想起媽媽,即便在葬禮的第二天也不妨礙他和瑪麗一起消遣。瑪麗問他愿不愿意跟她結婚,默爾索說“怎么樣都行”,瑪麗接著問默爾索是否愛她,默爾索認為這種話毫無意義,如果一定要說,大概是不愛。當萊蒙請默爾索幫他寫一封辱罵情婦的信時,默爾索既不贊同也不拒絕,立馬就寫,并贏得了萊蒙的友誼。當老板提出將默爾索調(diào)任前往巴黎工作時,他回答實際上怎么樣都行,生活是無法改變的。由此小說在親情、愛情、友情和工作四個方面樹立了一個對外界的人、事漠不關心的默爾索形象。
在第一部的敘述中,可以總結出默爾索的生活規(guī)律和習慣,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周日休息,(況且周日他都會選擇呆在家里,這體現(xiàn)了雖然默爾索不信宗教,但依然被宗教的周日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面對人事變遷,他從來都是默默接受,沒有任何帶有個人情緒的思考和表示。身處社會之中卻表現(xiàn)得像一個“局外人”。(但其實他又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擔心別人誤會自己,例如他請假的時候解釋這不是我的錯)
從第一部到第二部,默爾索的身體所活動的物理空間由無限變?yōu)橛邢?,人身自由在被捕后受到限制,一件牢房幾乎劃定了他僅能自由活動的范圍。但是默爾索的思維活動漸漸活躍起來,心理空間由受到壓制到肆意蔓延。從而可見在生理活動上,默爾索由動變靜,但在心理活動方面,卻是由靜變動。
在第二部中,默爾索經(jīng)歷了從不適應監(jiān)獄生活到適應的過程,這一過程伴隨著默爾索內(nèi)心發(fā)生的變化。時間概念開始模糊化,唯一還有點意義的詞是“昨天”和“明天”,這種毫無參照的不可逆轉的流逝感引發(fā)了其它變化?,旣愖詈笠淮蔚膩硇抛屗麖娏业馗惺艿搅丝臻g上的隔絕感,由此萌發(fā)自由人的念頭,這是他覺醒的開始。當默爾索開始期待律師的來訪和放風,這也意味著他渴望接觸社會的努力。默爾索為了打發(fā)時間,在監(jiān)獄中養(yǎng)成了回憶的習慣,這是他重新審視自身和社會的關系的契機。
雖然默爾索表現(xiàn)出對媽媽的淡漠,但是媽媽卻在小說前后多次出現(xiàn),多在默爾索的回憶之中。但是第一部中,默爾索不論是由房子的空曠、時間的流逝,還是老薩馬諾拉的哭泣、太陽想起,都是由外物觸發(fā),被動地起念,而且從未深思。在第二部中,時間概念雖然模糊化了,默爾索反倒更加重視那些轉瞬即逝的念頭,由于時間不可把握,也不可能創(chuàng)造新的回憶來標記時間,那么只有回憶是可以用來證明時間流逝的東西了,他回憶媽媽說過的話、講過的故事、體會媽媽的心境,都是主動而充滿溫情的。
第二部中最主要的事件便是案件審判,生活的荒誕不再像第一部中讓默爾索無動于衷,而是已經(jīng)威脅到了他的生命和存在。默爾索在一開始對待預審推事和律師的態(tài)度和對待萊蒙等人的態(tài)度沒有什么區(qū)別,即便是自己的殺人案,他依舊維持著冷靜客觀。漸漸地,律師將他排除在案件之外、以“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自己的母親”的罪名定罪,他被迫從消極的虛無狀態(tài)走出來,積極地應對荒誕。
如果說在第一部里,媽媽的死亡和阿拉伯人的死亡讓默爾索想到的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那么人人為避免死亡做的種種那個抗爭都是荒誕的,那么在第二部里,面對自己的死亡,他自己也成了荒誕的注解,這種對荒誕的出路的反思并沒有將他推向哲理自殺,他拒絕了神甫,選擇了坦然走向死亡,終于像西西弗斯一樣認識到,積極地面對荒誕本身就是幸福。
筆者認為,荒誕體現(xiàn)于小說的種種細節(jié)之中,而處于荒誕中的默爾索,面對荒誕前后分別采取了兩種態(tài)度:虛無地反抗和幸福地反抗。
由于默爾索無力負擔照顧媽媽的重任,和媽媽也不夠親近,遂將媽媽送進了養(yǎng)老院,這是考慮現(xiàn)實條件和為媽媽著想的結果,無可厚非。在門房和默爾索的交談中,當談到巴黎可以停尸幾天后下葬,默爾索心里是認同的,說明默爾索心理由對媽媽的不舍,只是沒有按照他人所期待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不看媽媽的遺容也可以理解為默爾索愿意將活著的媽媽的模樣永遠留在心里,不被那張蒼白的臉替換。但是養(yǎng)老院離阿爾及爾那么遠,讓他不得不很久才去一次,這暗示著社會文明體制的進步利弊并存,默爾索愛媽媽卻不得不將她送到養(yǎng)老院,這不正是荒誕嗎?
瑪麗喜歡看費南道爾的喜劇電影,喜歡游泳,兩次問默爾索愛不愛她,可見是一個希求幸福的女人,而他喜歡默爾索,恰恰是因為他的奇怪,因為他不承認愛瑪麗卻愿意同她結婚。這樣一個熱切追求現(xiàn)世幸福的女人竟然明明知道默爾索的母親剛去世不久,卻按捺下了不適的感覺和默爾索發(fā)生了關系,這也是荒誕的體現(xiàn)。
自稱是“倉庫管理員“的萊蒙,在“發(fā)覺其中一定有欺騙”之后,一面打了她、寫信侮辱她,另一面又對這個女人還有感情,并不想就此與她分手。他愛著這個女人,卻又以要將她趕走、傷害她的方式對待她,體現(xiàn)了荒誕。
老薩馬諾拉和他的狗之間的關系也體現(xiàn)了荒誕,他一邊總是抱怨、打罵他的狗,一邊又總是給狗制造進退兩難的境地,進而讓自己對狗的表現(xiàn)更加生氣。讓人感覺狗是他的累贅之余,實際上對這條狗有著深厚的感情,在狗“走”了之后他十分不安,一邊擔心著一邊還要在口中不停謾罵,這也是荒誕。此外在賽特萊斯的飯館里偶遇的那個奇怪的小女人,自己給自己規(guī)劃出嚴謹而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也莫名地讓人感受到荒誕。
開始的默爾索表現(xiàn)很“唯我”主義,意識到了荒誕,這種“荒誕意識”產(chǎn)生了第一個結果:清醒。在他主動脫離這一世界的過程中,包含著一種積極性。但伴隨著這一清醒也立刻產(chǎn)生了第二個結果:虛無。這就體現(xiàn)在他對外界表現(xiàn)出的“冷漠”,他對舊的事物產(chǎn)生懷疑,但又沒有找到解決這種處境的新辦法,于是停留在一種空洞之中,由此導致“局外人”的生存狀態(tài)。
如果說入獄前生活處處體現(xiàn)著荒誕,默爾索主動將自己與世界隔絕。那么入獄后,從律師和預審推事討論案件逐漸將默爾索排除在外開始,到在法庭上無法作為被告為自己發(fā)言,到最終將默爾索判為死刑的依據(jù),不是默爾索的作案動機和過程,而是默爾索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自己的母親,荒誕感達到最高潮。
繼而對往日自由生活的回憶讓他意識到自己與世界的聯(lián)系,這是無法隔絕的,他漸漸渴望與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對死亡的恐懼讓他認識到,死亡是將人和世界完全隔絕的唯一途徑,而他害怕死亡,于是自身和世界的距離拉近,并逐漸在荒誕之余找出了一條出路,在生命的最后感受到了與世界從未分離,感受到了幸福。他并不是不再感受到荒誕,他依舊是無比清醒的,但是不再感到虛無,并在與世界的相遇中迸發(fā)出更猛烈的熱情與愛意。
最后,默爾索希望在他死刑之時“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一方面意味著對他人的期待,盡管這樣的情感是反向的,卻依然代表著一種接觸世界的努力,哪怕是仇恨的吶喊,也勝過無動于衷。另一方面,這是默爾索希望用自己的死告訴世人,每個人都是必死的,但每個人都有對生命延續(xù)的渴望,這的確是荒誕的,荒誕是人與世界的唯一聯(lián)系,它是一種存在事實,但這種荒誕導向的不是生理自殺,也不是轉信宗教而哲理自殺,而是要在這種荒誕之中尋求人生的意義,積極面對荒誕,加繆說過:“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边@體現(xiàn)了人與生存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diào),“荒誕不在人,也不在世界,而在于兩者的共存?!奔热换恼Q是人和世界聯(lián)系的唯一方式,直面荒誕,人和世界才可聯(lián)系地更加緊密。通過對荒誕的體認,默爾索最中獲得了幸福感,“我覺得我過去曾經(jīng)是幸福的,現(xiàn)在仍是幸福的?!?/p>
加繆說過:“所謂的反抗者就是一個說不的人?!彼鲝埛纯共粍?chuàng)造任何東西,而是捍衛(wèi)已知的東西。他在《西緒福斯神話》寫道:“如果智者一詞可以用于那種靠己之所有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己之所無來生活的人的話,那么這些人就是智者?!苯Y合上文分析,默爾索是一個反抗的英雄,一個理性的智者。
存在主義主張哲理探索和文學創(chuàng)作相結合。他甚至說過:“如果你想成為哲學家的話,就去寫小說。”總的來說,《局外人》是默爾索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最初默爾索與自然親近,表現(xiàn)出對陽光、海水、色彩、聲音等自然事物敏銳的感知力,而陽光正是暴露世界荒誕,將默爾索逼入選擇絕境之物;他與外界保持著距離正是想要維持自己的本真,在監(jiān)獄的報紙上看到的那個捷克斯洛伐克故事之后的態(tài)度就是他對真實的堅守的表現(xiàn),可盡管這樣,他依然極其偶然地入獄遭受審判;他盡管有著對外界事物理性的分析能力,但是卻選擇跟隨自己的感覺和欲望形式;最后默爾索終于找到了與荒誕世界的相處方式,并在幸福感中迎接死亡。
[1]楊龍.自我的堅持與毀滅——“局外人”之死淺議 [J].國外文學,2006,03: 70-74+126.
[2]郭宏安.多余人?抑或理性的人?——談談加繆的《局外人》[J].讀書, 1986,10:70-76.
[3]柳鳴九.《局外人》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涵與人性內(nèi)涵 [J].當代外國文學,2002,01: 90-97.
[4]柳鳴九.論加繆的創(chuàng)作[J].學術月刊,2003,01:57-66+112.
[5]張博.生者何為?——從“荒誕意識”出發(fā)看加繆的“荒誕系列”作品[J].文藝理論研究,2015,02:205-213.
[6]加繆.局外人·鼠疫[M].郭宏安,等譯.廣西:漓江出版社.1990
[7]侯相琪.局外的生存狀態(tài)——評加繆的《局外人》[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04)
[8](法)加繆.置身于苦難與陽光之間[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7.
[9]李天英.“局外人”不是“荒誕人”[D].西北師范大學.2005.
[10]陸曉芳.“毫無英雄的姿態(tài),接受為真理而死”——解讀阿爾貝·加繆《局外人》中的默而索[J].山東社會科學,2012,02: 79-83.
[11]李立.論《局外人》中敘事手法對主人公性格的塑造[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4:19-22.
[12]丘上松.莫爾索是局外人,還是局內(nèi) 人 ?[J].外 國 文 學 研 究,1992,03: 116-119.
[13]王福和.被“玻璃板”阻隔的荒誕人生──默爾索形象新釋[J].外國文學研究,2003,03:47-49+171.
[14]張茂軍.談加繆小說《局外人》的人物形象[J].作家,2013,12:119-120+298.
[15]付玉東,馬婷.在荒謬中尋找自由的意義——解讀加繆小說《局外人》中的人物形象 [J].現(xiàn)代語文 (文學研究), 2011,07:59-61.
[16]樊曉君.一個以誠實對抗荒誕的勇士——《局外人》主人公默爾索形象解讀[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2: 54-56.
[17]李立.論《局外人》中敘事手法對主人公性格的塑造[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4:19-22.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