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松
很多領域的發(fā)展都源于推陳出新,源于變革。我國中小學領域要向前發(fā)展,課堂改革勢在必行。當我們意識到了舊的教學模式攜帶的弊端,感受到了弊端帶給師生的痛苦,改變的念頭總會時時萌發(fā);當我們見識到了優(yōu)化了的教學模式、有效課堂、高效課堂,變革的勇氣就會油然而生;當我們在嘗試中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課堂效果,再回頭已是不可能。積極變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指數(shù)、幸福指數(shù),是我們每個為師者應該且必須做的。課堂改革是教育前行的需要,是解放學生的需要,也是教師獲取新的職業(yè)幸福的需要。
但在變革的路上除了勇氣、勤勞,我們依然要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結合實際的原理,不可置學情不顧,機械照搬,重形式而忽略實際效應,為形式而忽視學生感受。課堂變革一定要從學情出發(fā)。從學情出發(fā),不僅是指從一個地區(qū)、一個學校、一個年級的學情出發(fā),更是指從每個班的具體學情出發(fā)。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人的個體差異就更大了,對不同人的教育必然有所區(qū)別,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已幾千年了。目前很多地區(qū)推行的教學模式是一刀切式地執(zhí)行,一種課堂模式整個地方不細化區(qū)分學情就全部照搬,這顯然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每個學段的孩子在認知能力、身心發(fā)展、學習品質(zhì)、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呈現(xiàn)的狀況不同,一種課堂模式顯然無法具備“以不變應萬變”的功效,顯然也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一種模式似乎讓老師可以省些力氣,但誤的是學生。
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學生情況千差萬別。就是一個年級不同班也會有很大差距,有的班基礎好一些,有的班稍差;有的班學風踏實,有的班則浮躁些;理科班的學生學語文與文科學生的狀況明顯不同;文科生的數(shù)學課堂大多與理科生的數(shù)學課堂有差距;特長生的課程設置與其他班是否應有區(qū)別等等。老師進了不同的班,就應有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這策略、方法的制定要從教室里的學情出發(fā)。譬如有的班學生習慣好、學習能力強,課前朗讀可以坐著;背誦課文可以自查,學習效率可以更高。有的班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差,就可以站讀;背誦課文互查、抽查?;A好的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老師可少講;基礎差的班級,老師該講就要講,在講中帶動學生講,不是只管自己、不顧學生地滿堂灌,講多講少取決于課堂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如此這般,一個課堂模式是不可行的。課堂改革的花樣很多,哪種模式、哪種方法適合哪個班級,只有帶班老師知道,只有了解自己班級學生學情的老師懂得。了解自己的班級是老師進行課改的基本條件,也是必備條件。
制定具有指導性價值的課堂框架,在這個前提下鼓勵教師積極結合本班學情、科學發(fā)揮能動性是確保課堂改革取得實效的重要步驟。那么,教師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扎實備課、細致把握學生學習狀況、切實采用優(yōu)化過的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手段,才能讓我們的課堂真正高效起來。
走在路上的人會有不同的狀況。有越走越有勁的,有越走越懈怠的,有步步有成的,有半途而廢的。在新課改的路上,我們也許會疲憊,會泄氣,但低效的課堂是對學生最大的辜負,是對為師者最大的折磨。“動起來”很累,但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