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申
小學造句的重設及對寫作的作用
孔祥申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無論是教材的編輯者還是課堂的組織者對于造句的重視程度有所欠缺,都忽視了造句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寫作等等技能的支撐作用。其實只有借助造句這一語言組織的基本技能訓練形式,才能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才能解決寫作等所遇到的基本問題。
造句 重設 銜接 寫作
造句曾經是小學語文傳統(tǒng)教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語文教學改革之后,造句的重要性也就不復存在。因為考試中直接涉及的較少了,教師在教學中不再重點訓練學生對于一些詞語的造句,更別談專門的造句訓練,學生當然對于造句也就不再重視了。但是與造句相關的內容、題型等所占比重在加大,而從學生的語文訓練反映來看,對于造句教學的缺失可以說是其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作文。具體表現為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文意把握不準、關鍵句不理解其意思,對于作文寫得文不通、句不順、沒有任何想象力、干巴巴的毫無文采可言。這些的表現可以說與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的欠缺有很大關系,應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視,不能為了語文教學改革丟到學生的語文最基本的能力的訓練和提升。
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后面的習題中一、二年級沒有造句訓練,三、四年級每冊書也只有四五課設置,五、六年級也沒有設置。從教材的設置看,低年級重視字詞的書寫理解,中年級有點重視造句,高年級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但是造句其實無論是在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都重要,訓練都應該有所設置。因為低年級的字詞的理解要結合文章語句,因為文中與字詞結合最緊密的就是句子,只有理解了字詞在句子中的意思,字詞意義理解才透徹。同時只有會造句才能說明學生會運用詞語。同樣對于高年級的文章內容的理解,句子意思歸納、中心句的理解等都是至關重要的,要理解句子首先自己要會造相類似的句子,會造就會理解。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對于遣詞造句的訓練設置筆者認為應該從學生各學段的認知和思維理解的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重新設置。首先從習題數量上應加大,低年級應有三分之一的課文后設置有遣詞造句習題,中年級則要達到四分之三比例,高年級達到二分之一以上比例,有的可以和片段描寫、畫面描述結合出題。其次不同年級造句題型設置要不同、有變化,一至二年級要側重模仿文句造基礎性的句子,三至四年級要側重于對加入修辭的、有文采的長句模仿,五至六年級則側重于串聯(lián)造句和加入想象的句群仿寫。這樣設置遵循由易到難、由模仿到學以致用、由單句到復句的訓練原則,能夠訓練學生對語言的組織、口語表達、思維想象、畫面描述等多種能力。既能夠和學生的各階段語文學習任務相輔相成,又能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口語表達能力。所以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中增加造句訓練的設置是必要和必須的,也是語文教師應繼續(xù)重視的。
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大都側重于對學生所寫內容的講解、文法結構的強調、文采的運用等,但學生寫作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你想學生連最基本的運用語句表達所寫內容的能力欠缺的話,他又怎么能夠寫出文采飛揚、文法有序、想象豐富的文章呢?這就和不打地基、不用磚壘墻想蓋樓房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要系統(tǒng)訓練遣詞造句的能力,鍛煉砌墻的本領,用造句叩開學生想象和寫作的大門。
造句的培養(yǎng)要從模仿開始,低年級模仿基礎短句,中年級則轉向模仿帶有修辭的長句,高年級則是模仿富有想象內容的造句群。但這些句子所使用的的關鍵詞語都要來源于課,從而強化這些詞語的運用,同時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當然模仿只是小學生學習詞語、文章時最初的訓練形式。在模仿之后學生還要能夠自我造句,可以采用角色轉換的遷移方式訓練。這主要是訓練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能力和畫面的轉換表達能力。這些能力是寫作最基本的能力構成,就像構成生物體的細胞一樣。
例如學習《青蛙看?!?,文中詞語“不知不覺”的理解,結合課文知道指青蛙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到達山頂看到大海,這一艱辛的過程是它無意識的、沒有感覺到的。如果讓學生用這一詞語造句,開始可以模仿造學生在別人的鼓勵下不知不覺登上某某地方,最好造真實的過程,這樣既讓學生了解這一詞語的真正意義,同時也能感受文中塑造的青蛙的形象的偉大。如果把造句的內容轉換成寫人“某某人工作、學習、研究怎樣認真,每天不知不覺到深夜。”這可以作為小學生寫人時的句子來使用,再加點內容人物形象更豐滿。這種描寫造句的過程就是寫作訓練的過程,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
現代課堂上可以采用視頻播放、畫面引導等教學手段,延伸課堂的時空范圍。這主要是通過聲、形、色立體的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給學生立體的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去想象,形成富有自我感受的內容,用關鍵詞表達出來其實就是造句的過程。當然訓練時是依據詞語設計相關的視頻、畫面,訓練時教師要加以引導、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要讓每一句話都有一個豐富的畫面內容。
例如二年級上冊識字六學習,一方面讓學生認識課本中的十二個詞語。另一方面使用視頻播放相關的畫面讓學生去造句和感受這些詞語所附帶的內容。播放秋天塞北大漠秋風習習、衰草連天、駿馬飛馳的場景,讓學生造一句包含“駿馬、秋風、塞北”的話。播放江南小雨中的小鎮(zhèn)的安逸、杏花帶雨時的嬌艷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使用“杏花、春雨、江南”造句。播放海南島驕陽似火、椰樹陰陰的畫面,讓學生使用“椰樹、驕陽、海島”造句。播放西藏高原近處牦牛吃草、遠處高山上冰雪皚皚的場景,讓學生使用“牦牛、高原、冰雪”造句。這些視頻的播放就會打開學生對于這些詞語的理解空間,也訓練了描寫畫面的基本能力。
對于句子學生不僅要會造單句、復句,還要會造句群,增加句子的容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這項訓練可以根據年級由低到高順序設置篇幅由短到長、由簡單的詞語串聯(lián)到使用詞語、修辭的句群的描繪。開始只要能夠把兩三個詞語用在一個句子里就可以,熟練之后訓練把多個詞語、多種修辭使用在多個句子中表達一個完整的內容,最后反過來給一個畫面、場景把多個詞語、多種修辭使用在語言的描繪中。例如二年級學習《英英學古詩》時,可以讓學生使用“明月、霜、故鄉(xiāng)”造一或幾句話——故鄉(xiāng)秋天的明月是那么的皎潔、明亮,但是到深夜霜一下就像蒙上輕紗一樣朦朧、迷人。然而而到四年級學習《但愿人長久》時就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文中畫面使用句段表達,包含這幾個詞和多種修辭——詩人蘇軾坐在床上,往窗外看去,窗前松樹在風中輕輕搖曳,樹上月光皎潔,抬頭往天上望去。月亮像圓盤一樣明亮,他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jié),是舉家團圓的日子,不由得想起遠方的弟弟和故鄉(xiāng)的親人。然后可以接上文章的第四、第五節(jié)內容。這樣的描寫既訓練詞語造句又訓練改寫文章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也能與寫作銜接。
所以說造句雖然是中國小學語文傳統(tǒng)教學的重要部分,但是在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仍然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當然現在造句的訓練形式、教學方法等要與時俱進才能跟上語文課改的步伐,使之成為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手段。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華山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