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遠姬
我們的詩詞之旅是從2013年的春天開始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痹谌f物萌生的季節(jié),背誦著這樣的詩句,伴著歌聲和笑聲,我們上路了。
每天清晨,我?guī)е⒆觽冏x兒歌、童謠,讀古詩和兒童詩,浸潤在詩人對春風、夏雨、秋月、冬雪的描寫中,感受著物候的變化。同時,伴著詩情、詩境,我們與千百位古代優(yōu)秀作家一道觀賞名山秀水,陶醉于田園風光,在體察和涵詠中學著感悟大自然。吟誦著那些萬古流芳的佳句,感受著華夏先民淳樸的民風、真摯的情感和機敏的智慧,我們的每一天都充滿了詩意。
“散作滿河星”是我們詩詞之旅第一站的名字,也是我為孩子們編輯的第一本國學經(jīng)典讀本的題目。在這段時間我們學習了蒙學范本《三字經(jīng)》,然后是40首絕句。那真是一段令孩子們驕傲的時光,每有來校聽課或考察的老師,孩子們在正式上課前必要把這本小書遞于客人手中,驕傲地說:“請您抽查,您選擇任何一頁、任何一句,我們就能把后面的悉數(shù)背誦出來?!苯酉聛淼恼故井斎粫A得老師們的掌聲和贊嘆。孩子們背誦積累的熱情很高,如果說這樣的激勵太過膚淺,那么品味詩情應該是孩子們學習古詩內在的源泉了。
我們非常喜歡《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焙⒆觽儐栁以娫~之旅第一站的名字為什么選用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呢?我告訴他們這來自于詩的意境,在詩人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中,那微弱的一盞漁燈在風中散落成滿河的星光,是一種靜謐的美。它告訴我們,生活中是不缺乏美的,但需要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
哦,孩子們明白了。于是,一株小草開始引起他們的憐愛,因為“草色遙看近卻無”;他們開始體會夜的幽靜,因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開始感受大自然的廣袤,因為“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我們還變換著方式讀翁格的《暮春》,給自己的同桌讀一讀,男孩、女孩互相讀一讀,老師和同學們互相讀一讀......“莫怨春歸早,花余幾點紅。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互相勸慰,不要有太多抱怨,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觀,振作起來,希望就在前方。春游時,在鳥語花香的郊外,我們吟誦“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蔽覀冇眠@樣的方式與林中的鳥兒應和,與溫柔的春風對話,給詩句扎根的土壤,讓游玩多一份感懷。
“情”是“詩”的靈魂,有了對詩情的體味和感悟,我們的詩詞之旅就不會蒼白無力,尋“美”之路就不會枯燥無味。
白居易和張九齡雖然都是唐代的詩人,但卻生在不同的時期。有意思的是孩子們總喜歡把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與張九齡的《答陸澧》放在一起來誦讀,說前者正好在問友人“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而后者恰好在答“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辈还苌礁呗愤h、大雪飄飄都要去拜訪,這該是怎樣的一份友情,而夜幕下、雪紛飛,紅泥小火爐旁的一對朋友推杯換盞那又該是多么歡樂與溫暖的畫面。
詩人的情感總會寄托在某種事物上,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边@最后一句中描寫的高風送秋、黃葉紛飛的景象,一下子就把愁緒吹進了孩子們的心里。對于離家的游子來說,故鄉(xiāng)可懷念的事物太多,山川景物,風土人情,無不承載著旅人的思念,但王維的“愁”卻在不經(jīng)意地一問中展露無余?!皝砣找写扒埃分ㄎ?。”在細微之處畫上一筆濃濃的愁情,讓你品讀后,禁不住心疼起這位出門在外的游子來。瞧,所有詩人看到的,我們也從字里行間看到了,所有詩人想到的,我們也一點一點悟到了,古詩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多么大啊。
積累古詩于我們是一件要持之以恒、貫徹始終的事情。所以,在2013年的深秋,從南朝民歌《子夜歌·秋歌》開始,我們的第二段詩詞之旅起航了。“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鼻锾斓降资鞘裁礃拥哪??在離別的人眼中,秋天處處是惹人傷情的東西,秋風、明月哪一樣不是輾轉難眠之人清夜思親的媒介呢?我們都特別喜歡最后一句,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學過的《靜夜思》里也有同樣意境的描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北M管時代相隔幾百年,但兩首詩都是用語直白,意思了然,透過文字,孩子們感悟到了詩人的寄托于明月的愁思徘徊以及對親人無盡的牽掛。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