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
影帝,這是最近常常和范偉搭配出現(xiàn)的詞兒。2016年11月26日,他憑借改編自老舍同名小說的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拿下了如今華語影壇最有分量的獎項——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
以相聲演員身份進入演藝圈
很多人認識范偉都是從春晚小品開始的。從1990年代初與趙本山搭檔演出,在此后的10多年間,兩人一共出演了不下20多部小品。其實,出生于普通家庭的范偉是以相聲演員的身份進入演藝圈的。1981年,20歲的范偉進入了鐵嶺民間藝術(shù)團,兩年后當(dāng)他調(diào)到沈陽曲藝團后,趙本山才進入劇團,兩人完美錯過。范偉個性拘謹,感覺自己并不適合說相聲:“我演一個人物沒問題,但當(dāng)我以范偉的身份說相聲時,我就幽默不起來?!边@當(dāng)然是謙虛之詞。
搭檔趙本山演小品充當(dāng)配角多年
后來范偉經(jīng)人介紹與趙本山開始合作。1995年,趙本山帶著范偉上了春晚,演了《牛大叔提干》,在這個小品里,范偉演了一位“扯淡”的領(lǐng)導(dǎo)秘書。第二年,兩人又在春晚演了《三鞭子》,里面范偉的角色依舊是領(lǐng)導(dǎo)的秘書加司機。這兩個小品里的梗都是趙本山說出來的,范偉只能算是一個小的配角。
之后兩人又合作了《拜年》《同學(xué)會》等一系列小品,依舊走著靠語言砸包袱的狀態(tài),而這些包袱都集中在趙本山身上,很多人都記得“貓走不走直線,完全取決于耗子”、“身板差點沒累毀,還給寡婦挑過水”……而范偉,只是一個路人甲。
《賣拐》《賣車》才開始大火起來
后來,范偉逐漸有了想要做動作喜劇的想法,小品不光光是考語言包袱,還要考慮故事結(jié)構(gòu)、喜劇情景和人物性格,然后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產(chǎn)生喜劇故事。直到《賣拐》《賣車》,這個想法才終于實現(xiàn)?!顿u拐》《賣車》真正讓范偉大火起來,這也算是范偉喜劇的一個分水嶺。包括后來在《心病》里“抽過去”的中獎病人,都讓人印象深刻。
今年流行的兩個網(wǎng)絡(luò)語言“套路”和“要啥自行車”,其實就是分別出自兩人合作的小品《功夫》和《賣車》。
除了小品,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范偉也和趙本山合作過多部影視作品。從《劉老根》到《馬大帥》,再到《鄉(xiāng)村愛情》系列,范偉更是將范式幽默發(fā)揮到極致,因為《馬大帥》,可以說在東北地區(qū),沒有人不認識彪哥,沒有人不知道彪哥的拿手絕活“鷹爪撓”,而“大金鏈子小手表”說話略帶口吃的王木生,一直是不少觀眾看《鄉(xiāng)村愛情》的動力。
在這次獲金馬影帝的新片《不成問題的問題》里,范偉精準(zhǔn)貼切地詮釋了一位看似荒謬實則悲情的角色。他總是把生活里的細節(jié)帶到戲中,那種對細節(jié)的把控是他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他對表演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一年只工作三到四個月沒事就琢磨表演
在癡迷影視劇表演后,范偉就一門心思地琢磨起演技。他說他是一個挺認真的人,愛琢磨,“這個情緒怎么接,半個月前拍的一個進門,我還能記得住那是個什么情緒”。
范偉一年大概只工作三到四個月,大部分時間休息和看片,看完一邊散步,一邊琢磨。為了在客串的《手機》里說好河南方言,他自費到鄭州找人錄好臺詞,自己一遍一遍跟著學(xué)。在《小寶和老財》里,為了更加形象地展現(xiàn)人物的滑稽性,年過50的范偉在地上滾了一圈又一圈,為了達到“癲狂”的狀態(tài),范偉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只用一句“都是為了戲”輕描淡寫地概括。從小品演員到金馬影帝,范偉在演藝路上摸爬滾打數(shù)十年,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經(jīng)典。
對于每一個角色的認真揣摩與刻畫,讓范偉把每一個角色都刻畫成經(jīng)典,很多時候,很小的角色也能給人很大的觸動。范偉在娛樂圈被公認為謙卑、細致、體貼,與他接觸過的藝人都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金馬獎頒獎過后,范偉發(fā)了一條微博稱“不忘初心回報一切”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范偉得獎實至名歸。
范偉
范偉,1962年9月2日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是著名的喜劇表演藝術(shù)家、國家一級演員。范偉在演藝路上摸爬滾打數(shù)十年,他以獨樹一幟的“范式幽默”表演,征服了億萬觀眾。代表作品有《劉老根》《馬大帥》《鄉(xiāng)村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