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素鳳
摘要:在實際教授跨欄跑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有效地應用“遞進教學法”,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跨欄跑技術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消除懼欄心理,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動作技術,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本文探析了“遞進教學法”在跨欄跑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遞進教學法”;跨欄跑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1-058-1一、跨欄跑中的“遞進教學法”的應用特點
跨欄跑中的“遞進教學法”的特點:在完整的跨欄跑動作結構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將學生鍛煉的標準暫時降低,最先應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是:簡欄架較近距離或者是低欄,以此將跨欄跑的動作難度降低,讓學生先從這些簡單的開始學習,再慢慢地過渡至正規(guī)的跨欄全過程,整個的學習過程做到循序漸進。在學生訓練跨欄跑技術的過程中,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學生自主練習簡欄,教師只是起著引導作用,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體會并悟出動作方法,在學生能熟練掌握基本的跨欄跑動作之后,再慢慢加大難度,做到逐步提升,一步一個腳印,最后進入到規(guī)范的跨欄跑技術全程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遞進教學法”,就像是人們在向上走樓梯,步步升級。
例如:我們小學的跨欄跑是60米欄,欄間距是75米,在進行基礎動作練習的時候,由于小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欄,對跨欄有恐懼心理,再加上小學生的腿部力量差等因素,假如直接進行全程跨欄教學,那么勢必適得其反,不僅不能順利完成跨欄任務,而且還會使學生對跨欄產生恐懼,造成心理障礙。所以在最初的教學過程中,先用兩人拉跳繩的方式,組成簡易的欄架,進行示范講解跨欄動作,然后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模仿我的動作進行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動作,請做得好的學生出來示范,學生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體會跨欄的動作要領,并在學生完全熟練動作后,逐步增加欄的高度和兩欄間的距離,直至到正常的欄間距離,這時完成欄間距離用3步具有非常大的難度,完成欄間距離用5步不僅僅會浪費時間,同時還容易出現(xiàn)不良的跳欄狀況。由此可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4步跨欄技術來教學生以及提高學生跨欄跑技術,也就是輪換左右腿進行跨欄,這樣就容易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績。同時,這樣的教學模式還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的優(yōu)勢:(1)幫助學生解決了離欄過近形成跳欄動作以及用5步上欄浪費時間等問題。(2)將學生由于沒有很大的步幅而不敢繼續(xù)跨欄的畏懼心理克服了。
二、跨欄跑教學中“遞進教學法”的主要步驟
1.助跑的學生需要從立在地面以及平放在地面上的小體操墊跨越。在學生第一次經歷跨欄動作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到起跨腿前伸蹬地擺動以及提拉的感覺。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太過于將跨欄跑技術的細節(jié)強調出來,只需要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起跨腿以及擺動腿分開即可。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有以下幾步:①根據75米間距的距離把小體操墊平放開來,之后要求學生一個個都從小體操墊的上面跨越過去,并且還不可以同時用兩腳一起跳,必須保持前后分開。②折疊小體操墊變成75米的間距,這樣學生更加方便練習。③教師將示范的動作展示,將跨欄獨特的節(jié)奏感突出來,這樣更加有助于養(yǎng)成非常正確的跨欄跑動作表象,更加有助于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提高,這樣更加有助于消除學生畏懼心理。并且還能夠觀看優(yōu)秀運動員的比賽實況以及技術錄像,讓學生更加明確正確的技術是什么,更加有助于學生建立技術概念。
2.起跨腿以及原地擺動腿的練習。學生在練習起跨腿以及原地擺動腿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墻15m左右站立在上一步的起跨腿的位置時,開始做擺動腿屈膝高抬并迅速伸直小腿的動作,將腳踏在墻上,并且上體處于前屈狀態(tài);練習起跨腿以及原地擺動腿的學生需要保持身體前傾以及雙手扶墻,在距墻1米左右的起跨腿一側處將一欄架橫放,練習向前上方提拉跨腿屈膝的動作,提拉跨腿屈膝至身體正前方的時候就自然下放,整個過程需要完整連貫地將動作完成,身體不能搖擺,局域非常大的放松幅度。起跨腿以及原地擺動腿的練習需要注意以下兩點:①學生站立時面對欄架,擺動腿伸直并且快速繞欄架,每10秒應該做12次以上為佳。②將跨腿支撐提拉起再過欄,每10秒應該做10次以上為佳。
3.在欄側開始快跑或者慢跑時做起跨腿以及擺動腿過欄動作。在欄側開始快跑或者慢跑時做起跨腿以及擺動腿過欄動作:①在起跨腿一側約20厘米的跑道中,學生在跑至距欄位置15米左右處就應該腿著地,迅速將小腿擺出欄架上方,高抬腿應該屈膝,大小腿積極下壓,向前繼續(xù)跑動;②在起跨腿蹬地后,擺動腿擺動以及大小腿迅速折疊外展提拉在欄架上方,當擺動腿著地后,起跨腿向前邁出繼續(xù)向前跑。在開始的時候應該先放一個欄,在技術熟練掌握之后就可以放4個至5個欄進行練習。
4.把欄板換成橡皮筋,并降低高度,縮短欄距練習。教師將所有完整的過欄動作教授給學生,完整地感受到起跨腿提拉以及擺動腿前伸積極下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好欄間跑的節(jié)奏以及動作的完整性,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練習中跨完全程。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倒放欄架,讓欄架的四個角著地,這樣大約就會有40厘米的高度,之后將欄間距離調整至75米,這樣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更加順利地用左右腿跨過去。②擺正把欄,用橡皮筋替代欄板,調整欄距至75米。
5.全程練習跨欄跑的技術動作。全程練習跨欄跑的技術動作,能夠增強學生跨欄跑的節(jié)奏感,跨欄跑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很快的速度、積極下壓、提拉迅速、蹬地有力。在全程跨欄時需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挑戰(zhàn)全程跑以及欄高,同質分組開展實踐比賽活動。②挑戰(zhàn)同伴,主要是比較60米跨欄的時間差。③挑戰(zhàn)自己,將60m時間記錄好,看跨欄時間差。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跨欄跑技術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幫助學生進行跨欄跑的全程練習,同時還要全程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跨欄跑的實踐訓練,更應該注意不要由于不熟練動作而出現(xiàn)摔傷或者是碰傷的狀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遞進教學法”更加符合實際教學的要求以及滿足學生練習跨欄跑的實際學習狀況,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更加有助于順利開展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