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劉小忠
詩詞鑒賞中八大易混術語辨析
湖南 劉小忠
在詩詞鑒賞復習中,許多學生對鑒賞常見術語分辨不清,經(jīng)常張冠李戴,將其混為一談,進而影響自己正確地答題。為便于師生復習備考,下面就把詩詞鑒賞中八大易混術語作一個比較分析。
表現(xiàn)手法又稱藝術手法,是指詩人用來揭示詩歌主旨的手段和方法,大致可分為抒情手法和描寫手法兩大類。常見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諷今、欲揚先抑、以小見大、樂景寫哀、主客移位等。常見的描寫手法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有鋪陳、渲染、白描、工筆、細節(jié)、動靜、虛實等,側面描寫有聯(lián)想、想象、比興、象征、烘托、反襯、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著眼于詩歌的整體,服務于詩歌的主旨。它突出的是一個“法”——規(guī)則和方法。
表達技巧是指詩人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技法來組織詩歌語言的技巧。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選材剪材、行文結構、意境創(chuàng)設、形象塑造、修辭方法等等。一首詩歌,不管詩人怎樣運用技巧,都是表情達意的需要。表達技巧不僅著眼于詩歌的主旨和中心,同時兼顧詩歌的謀篇和行文。它突出的是一個“巧”——個性和技巧。
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突顯主旨的方法,指向的是詩歌的抒情性,它與詩詞的題材相關。而表達技巧則是詩人組織語言的技巧,指向的是詩歌的形象性,它與詩歌的體裁有關。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描繪景物來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方式,一般是先寫景后抒情,或直接以景物描寫來代替情感抒發(fā)。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闭Э?,這是一首描寫長江流域無限春光的寫景詩。實際上,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擷取“孤帆遠影盡”“長江天際流”這兩幅動態(tài)畫面,逼真地描寫了詩人翹首凝望直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時的情景,抒發(fā)了詩人與孟浩然真摯的情誼。又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闭自姏]有任何與感情有關的詞語,卻借助景物將詩人的喜悅之情完全表達了出來。
寓情于景是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完全寄托在特定的景物描寫之中的抒情方式。一般是先融情后寫景,或直接將自身的情感包含在景物描寫之中。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睂懢爸邪髡邔Υ河甑摹跋矏偂敝椤S秩纭坝畴A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個“空”字就將景情合一,黃鸝不解人事,詩人空懷先哲。粗看是寫景,實際卻明顯包含有“好”“空”這樣的情在。
借景抒情,就是王國維所說的“無我之境”,先景后情,情在景后;寓情于景,就是王國維所說的“有我之境”,邊景邊情,情在景中。
襯托,是指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來強調(diào)其中的某一個。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就是利用事物間的相似來突出主體,反襯就是利用事物間的相對來突出主體。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即為襯托的手法。五岳、天臺山和天姥山皆以高峻著稱,具有近似的條件,而此處主體為天姥山,所以五岳、天臺山只是用來襯托天姥山聳立天外、直插云霄的壯麗非凡。又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六宮后妃之美襯玉環(huán)更勝一籌的美;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以蒼涼秋景襯詩人飄零之哀,柳永《雨霖鈴》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以悲涼秋景襯離情之凄苦,這些都是正襯。而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則為反襯的手法,“蟬噪”“鳥鳴”與“林靜”“山幽”一動一靜,具有對立的條件,而此處主體為“林靜”“山幽”,所以“蟬噪”“鳥鳴”只是用來反襯“林愈靜”“山更幽”。又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以聲寫靜,也是反襯。
對比是指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現(xiàn)某種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痹娙私o我們展示了兩幅畫面:一幅是越王大敗吳國,戰(zhàn)士們個個脫下戰(zhàn)袍,換上了“錦衣”,向國人炫耀他們的戰(zhàn)功,宮女們個個打扮得花兒一般,在宮殿里恣情歡樂;另一幅則是“只今惟有鷓鴣飛”——現(xiàn)在只有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昔日的勝利、熱鬧早已煙消云散。詩篇將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抒發(fā)了盛衰無常之感。對比手法的運用突出了主題,引人深思。
襯托與對比都寫兩個事物,但目的不同。襯托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對比為了突出二者不同。襯托一主一次,對比雙方皆主。
烘托就是以乙托甲。在描寫甲事物時,不直接從甲事物入手,而是通過描寫與之相關的乙事物,來達到突出甲事物的目的。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用聽眾的感受和周圍的景物烘托琵琶聲的美妙動聽?!赌吧仙!分小靶姓咭娏_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蓖ㄟ^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失態(tài),從側面烘托羅敷的驚人美貌。烘托是用一種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它屬于側面描寫,追求烘云托月,以次顯主。
渲染則是為營造某種氣氛、創(chuàng)設某種意境,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詩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里連用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凄清孤冷的特點,目的是為下文表現(xiàn)自己老病孤愁的凄涼心境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渲染就是刻意反復多角度的描寫,它屬于正面描寫,追求筆墨酣暢,痛快淋漓。
烘托是側面描寫,為了暗示主體;渲染是直接描寫,為了加濃形象。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語言表達更生動形象的一種修辭手法。比喻的基本結構包括本體、喻體、比喻詞三部分。從形式上看,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琴聲高低變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痹娙擞谩凹庇辍薄八秸Z”“大珠小珠”來比喻琴聲的高低變化。如駱賓王《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保冇帽扔餍揶o:“露重”“風多”比喻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上受壓制。蟬如此,人也如此,詩人以蟬自喻,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情感。
象征是指借助描寫具體形象的外在特征,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深邃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象征的本體意義與象征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但通過藝術設定對本體事物特征的突出描寫,會使讀者產(chǎn)生由此及彼的某種聯(lián)想,從而領會藝術家所表達的思想、觀點、情感等抽象的意義。象征可以根據(jù)人們的習慣和約定俗成,選擇人們所熟悉的象征物作為本體,表達一種特定的思想意蘊。如喜鵲象征吉祥,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等等。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也可使復雜深刻的道理淺顯化、單一化。
比喻是以物比物,讓人看得見、摸得著,要求“形似”;象征是以物顯義,讓讀者去聯(lián)想、去猜測,要求“神似”。比喻只限于修飾詞句,象征則立足全文或至少一段。
借古諷今是詩人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影射現(xiàn)實、諷諫當朝統(tǒng)治者的一種手法。如王安石的《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與《江南春絕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都是借詠嘆六朝滅亡來諷刺當朝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荒蕪朝政的,據(jù)此作為現(xiàn)實社會某些方面的鑒戒。
借古抒懷是詩人從歷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尋求載體,通過援引史實、使用古人古事或者化用前人的詩句含蓄自然地表達詩人自己的心曲。比如陸游《書憤》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实垡獨⑺f:“自毀汝萬里長城?!标懹我源俗栽S,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這里陸游借古抒懷,抒發(fā)了自己對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感慨。
借古諷今與借古抒懷都是援引古人古事含蓄地表達思想感情,但是對象明顯有別:借古諷今直指當朝現(xiàn)世,借古抒懷則指向詩人自己。
風格是指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或一個人的藝術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在詩詞鑒賞中,風格特征一般是指詩人詩作在整體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詩人風格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是詩人從幼稚走向成熟最終定型的過程。從詩、詞、曲主導風格上看:有詩莊、詞媚、曲諧之說,而詞又有豪放和婉約之分。不同題材的詩詞風格又有不同:比如閨怨詩纏綿婉轉、田園詩恬淡靜謐、山水詩清新優(yōu)美、邊塞詩慷慨悲涼、詠史詩雄渾壯闊、諷喻詩沉郁激憤等。每位詩人、詞人的風格也不盡相同:如蘇東坡、辛棄疾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婉約,李煜、劉禹錫雋永,謝靈運、謝朓自然,李白清新飄逸,杜甫沉郁頓挫,白居易通俗易懂,屈原雄渾悲壯,陶淵明淡遠閑靜,王維恬淡優(yōu)美,等等。即使是同一作家,其風格也是多樣的,如蘇東坡作品主導風格是豪放的,但也寫過《江城子》這樣纏綿悱惻的婉約詞;李清照的主導風格是婉約的,但也寫過《夏日絕句》這樣的豪放之作。
特色是指詩人在具體詩作中遣詞造句方面所體現(xiàn)出的主要特點,是風格特征的具體化。在高考中,常見的分析詩詞語言特色的題型有:1.煉字(句)型,要求指出某句(聯(lián))中用得生動傳神的字,并聯(lián)系該句(聯(lián))分析其意義(字面意義和臨時意義);2.辨析修辭型,要求學生指出某句(聯(lián))所采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3.評價型,一般題目中引用前人評價,要求學生對之分析評價,或者題目已經(jīng)交代其語言方面的特點,只要求學生舉例分析說明即可,難度較低。
風格著眼于作者與整體,特色則著眼于作品與局部。無論是概括整體風格還是分析具體詩作,都不能只流于字面意義的解說,而要聯(lián)系詩文挖掘其中蘊含的情感和哲理。
意象是帶有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寫了白梅一種景物,這種景物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就成了意象;杜甫的《登高》首聯(lián)連用六個意象:風急、天高、猿嘯、渚清、沙白、鳥飛來描繪一幅秋天的圖畫,為下文登高抒懷作了環(huán)境的渲染。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更是采用九個意象來描繪圖景。因而只要是客觀物象加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意,便成了詩詞中的意象。
意境則是詩人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藝術想象世界。它依托意象而產(chǎn)生,又超越具體物象,讀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進入這種藝術境界。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通過“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等九個意象有機組合而成為一幅意境凄涼悲清的畫面,營造了一個游子思歸而不得、觸景生情的凄涼悲清的意境;把這九個名詞意象直接連綴,產(chǎn)生出凄涼悲清的畫面感,這就是意境。
意象屬于個體概念,是一個個具體可感的表意物象,我們可以在詩詞中數(shù)出來;意境是一個整體概念,是一種虛化了的藝術氛圍,它需要讀者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體驗才能悟出來的情調(diào)和境界。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總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先有一個個意象在腦子里,然后組合融化為一種意境。
總之,上述八組術語是詩詞鑒賞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概念,不可回避,又極易混淆。我們必須在具體的鑒賞中認真體會,才能真正將它們區(qū)分開來,并嫻熟地運用在答題之中。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