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華
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王林華
1993年3月26日,國家教委頒布的《小學德育綱要》中,小學德育培養(yǎng)目標的第一項就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則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教育學生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笨梢?,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小學音樂教材中安排了大量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內容,例如,在一年級教材中安排了欣賞國歌,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二年級教材中安排了《共產兒童團團歌》《只怕不抵抗》《歌唱二小放牛郎》;三年級有《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四年級有《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五年級有《雨花石》《嘎達梅林》《林海雪原》等。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就能看出,小學音樂課的確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很多小學生一天最盼望的就是音樂課和體育課。由于音樂課形式生動活潑,較少枯燥的說教,因此,具有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音樂是聽覺藝術,作用于人的感官,容易觸及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世界觀、思想情操、道德觀的形成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小學音樂課不僅是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也能發(fā)揮獨特的作用。
筆者從事小學音樂教學近20年,始終堅持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并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境創(chuàng)設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設置特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產生某種預期的情感反應,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下面就舉例說說如何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在小學音樂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是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國旗、國歌是國家的象征,尊敬國旗、唱好國歌是愛國的具體表現。例如,在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義勇軍進行曲》時,可以播放五星紅旗在各種典型場景下冉冉升起的視頻,如開國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視頻、清晨天安門廣場上國旗班戰(zhàn)士升國旗的場面、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胸前掛著獎牌眼含熱淚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特寫鏡頭、中國運動員獲獎后情不自禁地手持五星紅旗在賽場上激動奔跑的鏡頭等,在這些視頻中,《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鏗鏘有力、國旗升起時的氣氛莊嚴肅穆,在這樣的情境下,孩子們很容易感受到國旗、國歌所象征的神圣意義。
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很多,如表演法、詞曲創(chuàng)作法等。熱愛家鄉(xiāng)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小學音樂教材中也安排了很多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情感的歌曲,如,《故鄉(xiāng)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思鄉(xiāng)曲》《水鄉(xiāng)的孩子愛水鄉(xiāng)》《牧場上的家》《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等。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要教會學生演唱這些歌曲外,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一些能表現家鄉(xiāng)之美的歌曲,這種教學形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才能,又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造這些燦爛文化的各族人民的崇敬之情。小學音樂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歌曲,如,《我的家在日喀則》《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我們在教學這些歌曲的時候,可以嘗試讓學生穿上少數民族服裝,將音樂與舞蹈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對祖國文化的多元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該把音樂素養(yǎng)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在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發(fā)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同時,不斷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人民、愿為祖國和家鄉(xiāng)的繁榮昌盛努力學習的高尚情操。
(作者單位:黑龍江哈爾濱學府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