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遲
一、問題聚焦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閱讀是初中課外閱讀的有機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與目標”中提出第四學段(7—9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閱讀內容包括“各種類型的讀物”,事實上初中三年課外閱讀總量達標者并不多,其中中國古典長篇小說類的閱讀量更少??梢哉f,中國古典長篇小說類經典名著的閱讀是初中課外閱讀的一個盲點。這會導致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下降,也不利于學生閱讀面的擴展、閱讀品味的提升。在閱讀目標功利化、閱讀時間被擠壓、閱讀內容碎片化的今天,我們更需要整本書閱讀、經典閱讀以及深度閱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將 “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評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列入“教學建議”,并將《西游記》《水滸》等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作為“課外讀物的建議”列入初中閱讀推薦書目。學生是真的沒時間讀,還是沒興趣讀?是讀不懂,還是不會讀?有沒有喚起學生閱讀中國古典長篇小說興趣的方法?我們通過師生共讀《西游記》進行了一些探索。
二、活動設計
(一)目標設定
1.了解《西游記》的主要角色及故事情節(jié),提出自己的疑問。
2.圍繞自己支持的角色開展探究,并以讀書報告會的方式將探究成果與他人分享,爭取贏得更多人的支持。
3.反思閱讀感受,撰寫閱讀心得。
(二)活動階段
1.初讀與感悟:走進《西游記》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讀《西游記》,了解本書的主要角色及故事情節(jié),并在閱讀中提出自己的疑問。
《西游記》共一百回,要求學生利用每周兩節(jié)閱讀課及課余時間讀六回,每讀完一回要寫一則二百字的內容概要。鑒于初一學生概括能力有限,教師要做好內容概要的示范以供學生學習模仿。完成全書的閱讀和內容概要后,學生要對初讀進行回顧與梳理,撰寫“我的初讀感受”與“我的最大疑惑”。學生在初讀全書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疑問,教師應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問題,利用閱讀課的時間在全班進行交流探討,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形成初步看法,為下一階段的細讀做分享。
2.細讀與分享:《西游記》讀書報告會
本階段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初讀感受,自由組合成閱讀小組,先在小組內交流閱讀疑惑,再通過小組討論確定支持《西游記》中的一位/一群角色。學生再細讀《西游記》,找出本小組所支持角色的相關內容,并為其撰寫讀書報告初稿。教師批閱讀書報告,給出修改建議。各小組制作演示文稿,并在讀書報告會上展示。
讀書報告會將以演講的形式進行。要讓學生明確以下信息:
重要演講
這是一場競賽,需要邀請觀眾加入,你們的目標是為自己支持的人物最大限度地招募新成員。
你們將有10分鐘的時間展示自己的宣言。
你們可能會用到PPT、宣傳單以及任何你們需要的手段。
在投票之前觀眾可能會提問。
本班的八個演講主題如下:“悟空的優(yōu)點”“豬八戒?凈壇使者?”“妖中也有善美” “何以畏佛,要佛何用?”“迂腐之僧”“反對妖怪,刻不容緩”“佛三德”“棍棒底下的腐朽”。
演講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邀請任課老師參加;準備一頂帽子和若干紙條;檢查PPT等電子材料。
讀書報告會正式開始時,先讓每個組長在紙條上寫下他們的演講主題,之后從帽子里抽簽決定演講順序。然后開始演講。每段演講結束,都要留出一些時間讓觀眾提問。利用紙條和帽子,投票以無記名方式進行。受邀而來的觀眾也要為在他們看來最出其不意或最有說服力的小組投上一票。清點票數,宣布結果。得票數最高的兩個小組的全體成員均獲得獎狀一張,并獲得《水滸傳》一本,以資獎勵。
3.研讀與表達:《西游記》讀書心得寫作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反思閱讀所得,進一步研讀作品,可對《西游記》中的人物進行評論,也可以是自由閱讀《西游記》引發(fā)的思考。
“閱讀”與“寫作”是一體兩面?!耙宰x促寫,以寫促讀”理應成為閱讀教學的方向。浮光掠影式的閱讀無法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只有經過深入研讀與反思的閱讀才能促成有深度的文字。
最后教師將優(yōu)秀閱讀心得推薦給校內外的文學刊物。看著自己的文字在報刊上發(fā)表,這對學生來說是莫大的鼓勵,也是對這次課外閱讀活動的激勵。
(三)課時安排
第一階段“初讀與感悟”歷時約一學期,利用每周兩節(jié)閱讀課及課外時間。第二階段“細讀與分享”歷時約一個月,課內外相結合。讀書報告會兩課時。第三階段“研讀與表達”歷時約三周,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寫作,教師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指導。
三、幾點啟示
提倡經典名著的閱讀,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自己去讀,教師完全放棄教學責任。恰恰相反,讓學生進行閱讀,教師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并且要真正發(fā)揮教師的專業(yè)優(yōu)勢。如何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讀中國古典長篇小說類經典,《西游記》讀書活動給了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一)作品選擇:兼顧經典性與可讀性
作品的選擇事關閱讀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初一學生沒有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閱讀經驗,特別是看到“古典”“長篇”等詞畏懼心理較重。本次閱讀活動又需要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因此,所選作品的內容不能太深奧,作品語言應盡可能貼近白話,要讓學生有興趣讀,樂意讀,讀完之后有收獲。簡而言之,作品的選擇要兼顧經典性與可讀性。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趣味性最強,情節(jié)相對易懂,古白話文的表達也較好理解的一部作品?!按筇迫厝〗洝钡墓适伦蕴拼鹆鱾髅耖g,后經吳承恩整理創(chuàng)造,幾經修改終成《西游記》。本書共一百回,可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書之帽,一邊安排孫悟空出場,一邊通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界穿越,描繪了四界風貌。第八至十二回交代了唐僧西天取經的緣由。第十三至一百回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段饔斡洝窋⑹龅墓适?、塑造的形象,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深入人心。由本書選編的《猴王出世》《三打白骨精》《小圣施威降大圣》等多篇課文入選九年義務階段語文課本。根據其改編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事實證明《西游記》一書初中生有興趣讀,而且有能力讀。
(二)活動設計:讓無序低效的課外閱讀變得可控高效
1.用閱讀進度表監(jiān)控初讀的質與量
《西游記》的閱讀在課內和課外進行。課外閱讀我們一直在進行,比如每年寒暑假,語文教研組均會列出一份書單,要求學生有選擇地讀一兩本書,并在開學初上交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事實上,寒暑假期間只有部分學生能靜下心來閱讀,書單也好,買來的書也好,往往會被學生束之高閣。臨近開學,有的同學往往是隨意地找一篇讀書筆記敷衍了事,而語文教師也很少對學生的假期讀書報告做認真講評。又如閱讀課上的課外閱讀,教師往往將名著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閱讀,教師就在講臺上或批改作業(yè)或備課。閱讀課往往被安排在下午,學生中昏昏欲睡者有之,偷做作業(yè)者有之。下課鈴聲響起,收起名著,閱讀課結束。為改變課外閱讀無序、低效的現狀,本次閱讀活動的設計由易到難,讀寫結合,并對每個階段的任務予以分解細化。
在初讀階段,為了鼓勵和保證學生在相對統(tǒng)一的時間內完成全書的閱讀,我制作了《西游記》“閱讀進度表”。“閱讀進度表”的主要任務是記錄閱讀時間與概括閱讀的內容。學生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在每次閱讀之后記錄閱讀的時間與內容,包括每回名稱和二百字的內容概要。學生每讀完一回就要寫一份概要,一學期結束,一本個性化的“閱讀進度表”誕生?!伴喿x進度表”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記錄“我的初讀感受”以及“我的疑問”。教師定期檢查“閱讀進度表”,并搜集、篩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疑問。“閱讀進度表”的完成質量也是本次閱讀活動評價的重要依據。
2.用宣言演講分享細讀感悟
以宣言演講的方式做讀書報告,既是對《西游記》閱讀的階段性展示,更能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生分享閱讀收獲的良機。宣言演講活動中,教師需要成為一個“平等中的首席”,既要作為一個參與者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又要起到管理監(jiān)督、促進學生在辯論中往深處進展的作用。
撰寫宣言時,班上學生可謂經歷了從誠心誠意到諷刺挖苦再到狂熱的心路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演講初稿進行個別指導,并指導學生制作PPT的基本方法。宣言演講之前,由學生邀請任課教師,這更能鼓勵學生大膽、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本小組的閱讀感悟。最終,他們的宣言大都富有創(chuàng)見、精彩絕倫,而在小組展示之后,往往還伴有一陣充滿思辨的爭論。經過宣言演講式的讀書報告,使學生有了更強的自信,也更加愿意敞開自己?;顒赢斨薪處熑虆⑴c,仔細聆聽,做好記錄,以便之后有針對性地展開指導。
3.用量化評價表激勵目標的達成
評價是閱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的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關注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也要關注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碑斍罢n外閱讀的評價工具以單一的測試題為主。評價過程也被簡單化為考試考查一種。評價主體通常只有教師或學校,學生對自我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習小組對組員的評價被長期忽視。本次閱讀活動的評價設計力圖既能推動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又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能力、促進合作。
《西游記》讀書活動個人評價量表要在讀書活動開始就發(fā)給每位同學,每位同學對自己在整個讀書活動中的表現進行量化評分。個人評分與小組評分相結合,讓學生的評分更客觀、合理?!段饔斡洝纷x書活動班級評價量表張貼在教室內,一方面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方便教師了解全班學生的閱讀進度,并對部分閱讀進度落后的學生做個別指導。此外,班級評價量表也能激發(fā)學生“你爭我趕”的競爭動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三)教師指導:師生共讀,鼓勵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興趣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許多語文老師已經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也讓學生在課內外進行閱讀。但是許多老師只是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學生課外閱讀基本上處于放養(yǎng)狀態(tài),學生能否在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就要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有的老師抽出一兩節(jié)閱讀課進行閱讀指導,這樣的指導必然以教師灌輸為主,教師手握話語權,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樣的教師指導必然導致課外閱讀活動效率低下。
本次活動,我們以“師生共讀”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并以“鼓勵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興趣”作為教師指導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皫熒沧x”不僅能讓教師為學生樹立閱讀典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更能讓師生間擁有共同話題,融洽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當然,“師生共讀”不是說“教師與學生讀得一樣多”,教師要比學生多讀幾遍,讀得更細,不僅要讀《西游記》,還要閱讀相關書籍?!皫熒沧x”也不是說“教師與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讀”,教師可以分享一些符合學情的讀書方法。
(四)學生定位: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批判性思維的啟迪
“親近母語”的發(fā)起人徐冬梅認為,語文教師“只要你做一個點燈的人,你把好書帶到孩子們面前,并且用各種鼓勵的方法讓孩子們讀完,你就完成了50%的教學”。我們以往的課外閱讀教學經常是下達閱讀任務,然后就不了了之。本次閱讀活動,通過“閱讀進度表”“讀書活動評價量表”“讀書活動班級評價量表”以及“師生共讀”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讀完一本原本在他們眼中“神圣”的“不可能讀完”的名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fā)出來,成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不再對文言白話小說心存畏懼。斯蒂夫·克拉生在《自由閱讀》一書中說道,“只要一次美好的閱讀經驗,一本‘全壘打書就可以造就一個熱愛讀書的人”。許多學生通過本次閱讀活動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的確,有時候一次美好的閱讀經驗就可以讓人從此愛上閱讀。
古典長篇小說的閱讀是一種深度閱讀,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閱讀的重要目標?!段饔斡洝芬蚱浣浀?,對書中人物的解讀甚至已成定勢:孫悟空“除惡務盡”,唐僧“敵我不分”,豬八戒“好吃懶做”,沙僧“吃苦耐勞”。從初讀到細讀再到研讀,從閱讀到宣言再到寫作,學生不再滿足于對角色的定勢理解,最后他們通過文字,讀出了人物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