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因果關系證明的質疑與反思

2017-02-23 05:21柯陽友
關鍵詞:責任法關聯(lián)性因果關系

柯陽友,蔣 楠

(河北大學 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法學研究

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因果關系證明的質疑與反思

柯陽友,蔣 楠

(河北大學 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出于對弱者保護的立法目的,確立特殊規(guī)則以重新分配證明責任是立法的應然選擇。因果關系推定方法是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適用的前提,二者分屬不同領域,并非非此即彼的關系。我國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由污染者對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證明責任,引發(fā)一些爭議,應結合司法實踐采取客觀目的解釋方法,將其解讀為相對的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即在原告對因果關系可能性證明的前提下推定因果關系存在,再由被告承擔因果關系不存在的證明責任將更具合理性。而在法律解釋難以發(fā)揮作用之時,則需進一步完善法律,填補法律漏洞。

環(huán)境侵權訴訟;證明責任倒置;因果關系推定;法律解釋

一、問題的提出

環(huán)境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證明成為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的重要爭點之一。綜觀我國現(xiàn)有理論探討,關于因果關系的證明,在一般情形下需給予特殊考慮即傾向于保護被侵權人這一點已取得共識,無過多爭議。然而,關于因果關系證明責任具體應如何分配,采用何種證明方法的爭論卻比較激烈。立法對此的回應集中體現(xiàn)在我國《侵權責任法》第66條的規(guī)定:“因污染環(huán)境發(fā)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guī)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庇袑W者認為本條規(guī)定的是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但在具體解讀這一規(guī)則時仍存差異[1];亦有學者考慮到司法實踐中極少有完全由被告承擔因果關系不存在的證明責任的運行狀況,主張其并非實質意義上的證明責任倒置,而是由原告對因果關系提出初步證明的因果關系推定規(guī)則[2]。為化解立法與司法實踐的斷裂與矛盾,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9日頒布《關于審理環(huán)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其第6條規(guī)定環(huán)境受害者應當對“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與損害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承擔舉證責任。這一司法解釋是對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緩和、相對化?抑或是對因果關系推定規(guī)則的肯認?“關聯(lián)性”及其證明標準等又應將如何確定?以上種種爭議至今尚無定論。

二、證明責任倒置與因果關系推定的概念辨析:走出理論探討的誤區(qū)

(一)何為證明責任倒置?

證明責任,亦即我國傳統(tǒng)民事訴訟理論中的舉證責任,被稱作“民事訴訟的脊梁”[3],一直是民事訴訟理論探討的重要概念之一。作為證明責任倒置的上位概念,對其討論的必要性便不言而喻。目前的主流學說采雙重含義說,認為其包括兩層含義:大陸法系稱之為主觀的證明責任與客觀的證明責任,英美法系則稱之為提供證據(jù)的責任與說服責任,雖名稱略有差異,內涵基本相同。第一層含義指當事人為避免敗訴后果而在訴訟過程中對爭議事實舉證證明的責任;第二層含義指某項爭議事實的存在與否最終仍處于真?zhèn)尾幻鞯臓顟B(tài)時,應當由誰承擔因此而產生的不利法律后果的責任[4]。二者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前者往往在訴訟過程中來回轉移,無既定規(guī)則;后者體現(xiàn)的結果意義上的證明責任是由實體法預先分配由一方承擔不利法律后果,不可在原被告之間隨意轉移,因此更具決定意義,也為其實質所在。基于以上分析,筆者以為,前者本身即由雙方交叉承擔,此為相互辯論、相互切磋的過程,不存在證明責任倒置問題,唯有承擔不利法律后果的結果責任為單方責任,才有設置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余地。鑒于此,通常所謂的證明責任倒置是在結果意義上的證明責任基礎之上討論的。

經上述分析,證明責任倒置之含義便迎刃而解,它是指對于特殊類型的案件,如環(huán)境侵權,考慮到雙方實際地位不平等,舉證難易程度不同,通常由立法者(但不限于立法者)對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做出相應調整,規(guī)定本不應對某一責任構成要件真?zhèn)尾幻鲿r承擔不利法律后果的一方當事人,卻因其優(yōu)勢地位而作例外規(guī)定的一種證明責任分配的特殊規(guī)則。本文所討論的證明責任倒置特指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倒置,即轉由被告對因果關系不存在承擔證明責任。這并不意味著原告不承擔任何證明責任,由于倒置僅針對結果意義上的證明責任,原告為勝訴一般也會參與訴訟中的辯論,在能力范圍內就因果關系這一構成要件主動舉證承擔行為意義上的證明責任(毋寧說這也是原告的一項舉證權利),只是原告不承擔風險負擔責任罷了。

(二)何為因果關系推定?

“因果關系推定”一詞可分兩個層次解讀,即推定→因果關系推定。首先,推定是指現(xiàn)有規(guī)則所確定的根據(jù)某一事物的存在而作出另一事物存在與否的一種假定[5]。而因果關系推定,作為一種與證明責任相關聯(lián)的概念,也逐漸引起重視。理論界有學者提出事實上的因果關系推定與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推定并存的二元論[6],二者的區(qū)分標準主要在于前者是由法官根據(jù)個案自由裁量的結果,后者則是由法律明文規(guī)定,不得由法官任意取舍。但筆者認為,鑒于我國法院系統(tǒng)尚未能游刃有余地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為避免造成司法裁判的混亂,應當只允許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推定存在。由此,我們采狹義說解讀因果關系推定的含義,它是指依法律明確規(guī)定,根據(j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jù)(基礎事實),按照一定的證明標準所推出的某一行為與某一結果之間因果關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假定(推定事實)。其中,推定的證明標準遠低于通常的高度蓋然性標準,旨在減輕一方的證明負擔。國外在環(huán)境侵權立法中均有采用因果關系推定的嘗試,比如德國的《環(huán)境責任法》以及日本通過判例確立的疫學因果關系理論,我國也在立法與司法實踐的摸索中逐步加深對環(huán)境侵權訴訟因果關系推定的認識。

(三)擇一論抑或并存論?

“究竟我國應采納舉證責任倒置還是推定規(guī)則來判斷因果關系這一環(huán)境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存在與否”曾一度成為熱議焦點,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這似乎是一個偽命題。二者分屬不同領域,并非非此即彼的關系。

一方面,從二者法律屬性出發(fā),因果關系證明責任倒置屬于證明責任規(guī)范,強調因果關系這一爭點事實真?zhèn)尾幻鲿r由誰承擔不利后果的一種責任分配;而因果關系推定則屬于證明方法規(guī)范,與證明責任倒置與否無涉,僅僅是判斷因果關系存在與否的一種特殊方法,旨在通過推定大大減輕弱勢一方的舉證難度。另一方面,從邏輯順序上看,推定因果關系存在是被告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的前提,因此,因果關系推定是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貫徹落實的前提條件,而采用何種因果關系推定方法亦決定了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適用的合理與否。

經上述理論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我國《侵權責任法》第66條是從實體法上對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進行重新分配,一方面表明被告將對因果關系承擔事實真?zhèn)尾幻鲿r的不利后果,體現(xiàn)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另一方面,被告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的前提條件應是先推定因果關系存在。因此,在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證明責任倒置亦避免不了因果關系推定的適用,認為二者是非此即彼的觀點顯屬不當。但具體應滿足何種條件,原告需對案件事實證明到何種程度,采何種證明標準才可推定因果關系存在尚存疑問,需進一步解釋。

三、立法與司法實踐沖突之解決路徑:合理地解釋立法規(guī)定

(一)司法實例對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抵牾

如前所述,對于我國《侵權責任法》第66條的規(guī)定,確有充足理由認為其是對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立法肯定,于是,通常采文義解釋方法便將其理解為:在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原告只需對侵害行為與損害結果承擔舉證責任,并在此基礎上即推定因果關系成立,轉而由被告對因果關系不存在承擔證明責任,筆者暫且將此稱為絕對的(完全的)證明責任倒置。然而,此種立法解釋早已和司法實踐漸行漸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完全機械地適用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案件僅占1.9%[7]。因為法院在審理環(huán)境侵權案件過程中,或依舊遵循證明責任的一般舉證責任分配規(guī)則,讓原告承擔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或對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予以變通,由原告對因果關系存在可能性證明的前提下推定因果關系成立,轉而再由被告承擔因果關系真?zhèn)尾幻鲿r的不利法律后果,與絕對的(完全的)證明責任倒置對應,可稱其為相對的(緩和的)證明責任倒置。以下兩則案例或許能為我們說明其中緣由。

案例一(參見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 大民一終字第304號民事判決書):原告王倫錚因緊鄰華能公司風電廠而受到噪音、光電等相關污染,遂訴至法院。訴訟過程中,原告未提供相應的證據(jù)證明自己系因環(huán)境污染所受到的損害事實,按照通常理解的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受害人只需證明侵權人的環(huán)境污染行為和自身受到的損害結果即可,轉而再由被告承擔因果關系不存在的證明責任。因此本案中,雖原告王倫錚未能證明因果關系存在,但在被告未充分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的前提下,即推定因果關系存在,不應承擔敗訴風險。然而,在本案判決中,法院卻認為若直接適用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有違立法本意,讓被告先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幾乎不能實現(xiàn),顯失公平,因此依然以原告未能舉證證明加害人的污染行為導致其人身及財產損失為由否定其請求權,且該案經過二審、再審仍維持原判。此案即是對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背離與規(guī)避,反而更不利于實現(xiàn)對弱者利益保護的立法目的。

案例二:曲忠全因富海公司的鋁產品生產加工處緊鄰其承包的集體土地種植園而受到嚴重污染侵害,于2009年4月向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富海公司停止排放廢氣,并賠償損失501余萬元。一審法院判決停止排放氟化物、賠償損失204余萬元。雙方均不服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停止排放、變更賠償損失為224余萬元。富海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經審查,裁定駁回富海公司的再審申請[8]。本案三級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因在于原告提交的證據(jù)可以充分證明富海公司排污、曲忠全的櫻桃園受到損害以及排污和損害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因果關系的初步證明),由此法院認為被侵權人已完成其舉證責任,支持其請求。顯然,這是對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變通或是緩和,唯有在被侵權人舉證證明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關聯(lián)性時才將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轉由被告承擔,從而在原被告之間作了進一步妥協(xié),以達到公平目的。

法院之所以不簡單適用通常理解的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并非有意刁難原告,而是考慮到司法實踐中,僅通過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的證明推定出二者存在因果關系極易導致不客觀、不公平的結果,對原告的過度傾斜亦會出現(xiàn)濫訴的可能。正如卡爾·拉倫茨所說:“只有當迄今的法律理解變得‘顯’不充分,大家才會透過變更解釋,或借助法官的法的續(xù)造,尋求新的解答。”[9]

(二)采取客觀目的解釋論的立場解釋法律以化解立法和司法實踐的矛盾

在證明責任倒置被我國《侵權責任法》確立之后,化解立法和司法實踐的根本出路即在于對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適用的前提——因果關系推定方法作何種解釋。在法律僅規(guī)定污染者應當對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的情形下,絕對的證明責任倒置(簡單認為原告方只要證明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即推定因果關系存在)的解釋已通過上文一系列論述體現(xiàn)出的詬病而遭到摒棄,亟待尋求更合理的法律解釋方法。筆者認為,采取客觀目的解釋論的立場解釋法律不失為一項合理對策,在此過程中,解釋者往往已超越立法者的意志,而以法律固有的合理性理解法律。具體到環(huán)境侵權領域,欲對《侵權責任法》第66條進行正確解讀,即需從客觀目的出發(fā),考慮以下因素:(1)訴訟成本方面,如何科學地分配證明責任才能真正提高訴訟效率,既防止訴訟困境,又避免濫訴;(2)個人認識能力方面,原被告基于各自訴訟地位能在多大程度上證明環(huán)境侵權因果關系;(3) 立法宗旨方面,立法規(guī)范環(huán)境污染侵權責任的目的何在?設立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根本宗旨和欲實現(xiàn)的價值何在?三方面綜合考量方能正確解讀法律,以實現(xiàn)法律的公正與效率價值。

在理論與實務界的強烈呼吁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即為我們提供了此一新解釋思路的范例,其第6條規(guī)定:“被侵權人根據(jù)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規(guī)定請求賠償?shù)?,應當提供證明以下事實的證據(jù)材料:(一)污染者排放了污染物;(二)被侵權人的損害;(三)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與損害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痹摋l文明確規(guī)定在污染排放行為和損害結果的基礎事實之外,原告還需附加證明污染與損害之間的關聯(lián)性。司法解釋正是在法律規(guī)定對因果關系推定條件不明確之時,不拘泥于對法條的形式解釋,而是在總結司法經驗的基礎上,綜合考量由個人至社會的多方面因素,作出更明確具體的實質性解釋[10],引入“關聯(lián)性”這一創(chuàng)新性概念,以追求法律本身的合理性。從理論上如何分析這項解釋?其是如何體現(xiàn)科學性、合理性的?則是我們一項新的任務。

1.《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第6條規(guī)定的性質界定:以“關聯(lián)性”的分析為基礎

首先,原告需證明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與損害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意在指原告應對因果關系存在的可能性提出初步證據(jù)證明,可能性即常態(tài)關系:通常情形下,某一污染行為容易導致某一損害結果。其特點是并不能對因果關系提供充分的證明力,僅是因果關系推定的前提之一。相比因果關系推定的兩項基礎事實(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亦即小前提而言,常態(tài)關系可稱之為因果關系推定的大前提,是一種抽象的、非具體性的關聯(lián)性。

其次,在證明標準方面,關聯(lián)性作為一項初步證據(jù),既然是對常態(tài)關系的證明,則顯然不同于實質意義上的因果關系證明,其證明標準也就不可能達到民事訴訟法對因果關系這一責任構成要件通常采納的高度蓋然性標準,而應為低度蓋然性標準[11]。根據(jù)德國學者對證明程度的等級劃分(第一級為1%~24%,第二級為26%~49%,第三級為51%~74%,第四級為75%~99%)[12],關聯(lián)性的證明標準定在第三級較為適宜,即事實大致可能如此的狀態(tài)。但通過污染行為、損害事實及關聯(lián)性所綜合推定的因果關系成立則上升到了通常因果關系成立所需達到的第四級,即高度蓋然性的證明程度。由此可清晰地看出關聯(lián)性證明和因果關系證明的層級關系:關聯(lián)性作為一種中間狀態(tài),尚不足以證明因果關系存在(第三級),但立法基于對弱者的特殊保護,通過因果關系推定方法可直接推定因果關系存在(第四級)。

最后,司法解釋要求原告對關聯(lián)性舉證證明,僅僅意味著被侵權人對常態(tài)關系承擔證明責任,以此減輕被告的舉證負擔,但其并未改變被告對因果關系不存在的證明責任?!董h(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第6條仍遵循《侵權責任法》立法宗旨,保留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本質,但否定對其僵化適用,從倒置的前提——因果關系推定方法著手,否定了絕對的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通過原告對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關聯(lián)性(常態(tài)關系)的證明,追求倒置規(guī)則的相對化,以達到更科學合理的因果關系舉證責任分配效果。

2.《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第6條規(guī)定的合理性分析

第一,基于司法成本角度分析。經實踐檢驗,絕對的證明責任倒置確有矯枉過正之嫌,僵化適用將導致因果關系推定結論喪失可信度,并有濫訴可能。關聯(lián)性的證明目的恰恰在于因果關系本身具有可能性、常態(tài)性時,方可推定因果關系存在,進而適用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才具有合理性、準確性。因此,從法經濟學的角度觀察,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濫訴和錯判帶來的司法成本。

第二,基于個人能力角度分析。若先由被告直接對因果關系不存在舉證證明,則有??茖W理論。在科學研究中,證明某一物不存在相比存在要復雜得多,因此極少有排除一切存在的可能最終證明某物不存在的現(xiàn)象。將如此大的證明難度交由被告承擔顯然已超過其認識能力,司法實踐對此的背離也使得立法保護弱者的目的最終難以實現(xiàn)。換個角度思考,若先由原告較為容易地證明因果關系存在的可能性,被告再針對原告關于污染行為、損害結果和二者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的舉證進行反駁,進而推翻因果關系推定的前提,證明因果關系不成立將成為可能。

第三,基于立法宗旨角度分析。立法設立環(huán)境侵權因果關系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護弱勢一方,追求雙方訴訟地位的平等,實現(xiàn)訴訟公正。前已論及,將立法解釋為絕對的證明責任倒置將適得其反,將天平過度傾向于原告,反而造成失衡,最終導致與司法實踐做法格格不入,恰恰無法保證訴訟的公平合理。而在原告的能力范圍內要求其承擔因果關系可能性的證明責任則進一步平衡了雙方當事人地位,同時保證裁判結果的公正,真正體現(xiàn)立法宗旨。

總之,從司法成本、個人能力及立法宗旨多方面考量,《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所采立場基本符合客觀目的解釋方法要旨,將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予以相對化更有利于法律價值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3.《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第6條稍顯不足之處

《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站在客觀目的解釋論的立場解釋立法規(guī)定的思路值得肯認,其中顯現(xiàn)的缺憾卻仍有必要提出以便其后的研究。首先,對“關聯(lián)性”的界定混淆不清為其顯著不足。在證據(jù)法領域,通常將“關聯(lián)性”作為證據(jù)的基本屬性之一,理解為證據(jù)材料與待證事實的相關性,而在環(huán)境侵權領域,借用“關聯(lián)性”概念來界定因果關系的初步證明程度,二者分屬不同領域,內涵迥異,在并未對其作進一步解釋的情況下極易造成概念的混淆不清。其次,司法解釋本是為了將抽象的法律規(guī)定具體化,更能適應司法實踐的需求,《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第6條的提出緩和了完全的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隨之卻陷入另一爭議之中:因果關系推定增加較為抽象的“關聯(lián)性”的前提條件在司法實踐中是否易于貫徹落實?是否又會成為空中樓閣,陷入循環(huán)往復的解釋之中?一切尚待實踐檢驗。

四、法律解釋不能承受之重:對立法相關規(guī)定的質疑與反思

法律解釋方法作為一項將紙上之“死”法轉化為實踐之“活”法的技術,因此正確、合理地解釋法律才能真正理解法律的精髓所在。一般情形下,并非法律規(guī)定出現(xiàn)錯誤,而是我們未尋覓到合適的法律解釋方法;唯有在無法經法律解釋求得解答,而是法律規(guī)定卻有疏漏之時才考慮對法律的質疑、反思,從而通過修法以填補法律漏洞。以上對《侵權責任法》第66條關于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解讀即是通過客觀目的解釋方法覓得筆者自以為合理的答案。

(一)環(huán)境公益訴訟應成為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例外情形

在普通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為平衡雙方當事人不平等地位,立法有意傾向于受害者一方,在證明責任分配方面采用了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以實現(xiàn)實質公平。然而,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環(huán)境公益訴訟案件已通過立法即《民事訴訟法》第55條、《環(huán)境保護法》第58條及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公益訴訟解釋》)給予原告方諸多特殊待遇,是否實行證明責任倒置的設計自然需重新審視。其特殊性具體包括:

其一,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中原告訴訟地位發(fā)生質的變化。結合近年來的司法實踐,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中,原告主要涉及環(huán)保行政機關、檢察機關、社會組織,其在各方面的優(yōu)勢地位是普通環(huán)境侵權訴訟的原告?zhèn)€體無法匹敵的[13]。尤其在公權力機關提起環(huán)境公益訴訟時,而被告方往往處于被管理的私主體地位,相較而言,弱勢地位者反而從普通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的原告方轉為被告方。既如此,出于保護弱者的立法目的而設立的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是否適用于環(huán)境公益訴訟則需反思。

其二,原告舉證難度大大降低。從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自身看,通過運用專業(yè)、技術性的收集證據(jù)方法,對因果關系的證明難度并非難以降低。從《公益訴訟解釋》對其的特殊傾向看,不僅規(guī)定被告公開相關信息的義務,更是突出法院的能動性,可依職權對必要證據(jù)調查取證和對必要的專門性問題主動委托鑒定。可見原告自身的舉證能力加之外在的司法政策傾斜都大幅度降低了其舉證難度,亦撼動了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適用的基礎。

其三,對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中的原告的特殊保護卻從側面將被告的舉證難度提升。最顯而易見的是《公益訴訟解釋》第16條,其規(guī)定當原告的不利自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時,將不予確認。這就使得原告方的自認無法正常發(fā)揮其免除被告舉證責任的效果,從而提升對被告的舉證難度。

綜上,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中的原告在訴訟地位、舉證能力等方面遠非普通私益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的受侵害一方所能匹敵的,已足以和被告相抗衡。因此,為平衡雙方訴訟地位和原告對因果關系舉證困難而設立的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適用基礎在環(huán)境公益訴訟的特殊制度構建下須重新考量,可以考慮將環(huán)境公益訴訟作為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例外情形,并在立法中予以確認,讓其回歸證明責任分配規(guī)則的正常情形。

(二)因果關系推定在立法上的確立和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前已述及,《環(huán)境侵權責任解釋》雖為《侵權責任法》消除了絕對和相對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的爭議,但用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關聯(lián)性”作為因果關系推定的大前提,表述還不夠明晰,尚不能將證明責任倒置這一證明責任分配規(guī)則與因果關系推定這一證明方法有效結合。筆者以為,若在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因果關系推定的原則性規(guī)定,再輔以指導性案例對具體方法予以實踐運用,或許更有利于發(fā)揮環(huán)境侵權訴訟發(fā)揮應有的效能。

在立法上,可借鑒德國對因果關系推定的立法規(guī)定。譬如《德國環(huán)境責任法》第6條第1款規(guī)定:“如果依照個案的具體情形,某一設備很有可能引起既有的損害,則推定該損害是由該設備造成的。”該款對單一設備所造成的個別環(huán)境污染事件實行因果關系推定,當然,這還僅是對某一類環(huán)境污染案件適用因果關系推定的規(guī)定。我國可以在《侵權責任法》或《環(huán)境保護法》中將因果關系推定的適用作為環(huán)境侵權訴訟的一項原則性規(guī)定,明確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適用前提為:以原告對因果關系的可能性(常態(tài)關系)證明為基礎的因果關系推定。具體因果關系推定如何適用則交給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

在司法適用中,由于我國并不承認英美法系盛行的判例立法、法官造法的做法,但由最高人民法院定期發(fā)布相關指導案例以供今后類似案件的裁判提供指導的中國特色亦效果顯著。因此,可以設想,在不同類型的具體案件中嘗試適用理論界研究的不同因果關系推定方法或許具有可行性。在具體方法的適用上,德日等國的做法可資借鑒。簡單舉例如下:在環(huán)境污染造成患病的場合下,可使用日本采用的疫學因果關系說作為因果關系推定的理論支撐;日本首創(chuàng)的化學公害——新潟水俁病案件則需考慮使用間接反證法[14],各理論的具體分析非本文討論重點,在此不予贅述。

五、結語

在辨明證明責任倒置和因果關系推定等基本概念的前提下,結合司法實踐,并基于客觀目的解釋論的立場對《侵權責任法》第66條進行深入解讀,筆者推論出:環(huán)境侵權訴訟仍應堅持證明責任倒置規(guī)則,但絕非簡單適用,而需通過原告先對因果關系具有可能性(常態(tài)關系)這一大前提舉證證明,方能推定因果關系存在,以此確保判決的合理性。然而,亦應看到法律解釋非萬能鑰匙,當法律本身有疏漏時,則需對其提出質疑、反思,彌補法律漏洞,尋求法律完善。

[1]王社坤.環(huán)境侵權因果關系舉證責任分配研究——兼論《侵權責任法》第 66 條的理解與適用[J].河北法學,2011(1):2-9.

[2]張新寶.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71.

[3]萊奧·羅森貝克.證明責任論[M].莊敬華,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61.

[4]漢斯·普維庭.現(xiàn)代證明責任問題[M].吳越,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5.

[5]趙信會.民事推定及其適用機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60.

[6]王社坤.環(huán)境侵權因果關系推定理論檢討[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9(2):47-52.

[7]張挺.環(huán)境污染侵權因果關系證明責任之再構成——基于619份相關民事判決書的實證分析[J].法學,2016(7):102-111.

[8][12]沈德詠.最高人民法院環(huán)境侵權責任糾紛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268-284,99.

[9]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M].陳愛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25.

[10]張寶.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受害人舉證義務研究——對《侵權責任法》第 66 條的解釋[J].政治與法律,2015(2):129-137.

[11]薄曉波.論環(huán)境侵權訴訟因果關系證明中的“初步證據(jù)”[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115-121.

[13]徐淑琳,冷羅生.反思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以法定原告資格為視角 [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1-20.

[14]馬栩生,呂忠梅.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J].法律科學,2005(2):80-88.

Questioning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oof of Causation in Environmental Tort Lawsuit

KE Yang-you,JIANG Na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Hebei University,Hebei Baoding 071002,China)

In environmental tort lawsuit,it is the proper choice of legislation to set up special rules to redistribute the burden of proof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eak.The presumption of caus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applicability of re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The presumption of causation and re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 belong to different field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not opposite.Provisions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of China sets that when there is n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luter's behavior and the damage,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to explain it as re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according to the judicial practices.That is,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exists on the premise of proving the possibility of causality by the plaintiff,and then the defendant provide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does not exist.When the legal interpretation is difficult to function,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aw and fill the legal loopholes.

environmental tort lawsuit;re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presumption of causation;legal interpretation

D925.1;D922.68

A

1674-7356(2017)-03-0061-07

2017-06-02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HB17FX002)的階段性成果

柯陽友(1967-),男,河南光山人,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證據(jù)法。

時間:2017-08-2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70829.1137.001.html

10.14081/j.cnki.cn13-1396/g4.000001

猜你喜歡
責任法關聯(lián)性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句中的時間順序與“時體”體系
玩忽職守型瀆職罪中嚴重不負責任與重大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
漢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視角
做完形填空題,需考慮的邏輯關系
四物湯有效成分的關聯(lián)性分析
《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及其特色之研究
知識產權對侵權責任法的沖擊及回應
如何準確認定排污行為和環(huán)境損害之間的關聯(lián)性
CRP檢測與新生兒感染的關聯(lián)性
抗磨白口鑄鐵化學成分自關聯(lián)性分析
高雄市| 区。| 栾川县| 中江县| 崇礼县| 岳阳市| 阿城市| 合江县| 平陆县| 集安市| 剑阁县| 河北省| 漠河县| 剑川县| 油尖旺区| 抚宁县| 阿拉善右旗| 神农架林区| 宁远县| 上高县| 红安县| 山阳县| 蓬莱市| 呼和浩特市| 额济纳旗| 图片| 远安县| 通化县| 澄城县| 岳西县| 南部县| 浦江县| 田东县| 平陆县| 禹城市| 旺苍县| 富源县| 高陵县| 会宁县| 石家庄市|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