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晉洛下文士雅集的文化內涵

2017-02-23 19:31
關鍵詞:文士雅集禮樂

馮 源

(河南工程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鄭州 451191)

西晉洛下文士雅集的文化內涵

馮 源

(河南工程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鄭州 451191)

西晉洛下文士的雅集,體現(xiàn)著“群”的行為方式,體現(xiàn)著士人的依附心態(tài),體現(xiàn)著上至天子、下至士人對情感的注重及維系。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晉洛下文士的雅集,踐行著《詩經(jīng)》時代朝廷及鄉(xiāng)人雅化的行為方式,反映出他們對河洛傳統(tǒng)禮樂文化的認同。

西晉;洛下文士;雅集

《四庫全書總目》云:“考宴集唱和之盛,始于金谷、蘭亭。”[1]這句話明確指出了以詩文唱和為主要特征的雅集始盛于西晉的事實。西晉洛下文士雅集主要有兩大類型:其一為西晉政治主導者組織的雅集,分別為晉武帝華林園雅集、愍懷太子東宮雅集、賈謐府邸雅集、成都王司馬穎處雅集等;其二為西晉洛下文士自發(fā)組織的雅集,包括張華的同好之會、石崇金谷園雅集、二陸處的東南士人雅集等*有關西晉洛下文士雅集的時間、地點、規(guī)模及賦詩等,可參看拙文《西晉洛下文士雅集考論》(《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7期)。,均具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學界對西晉洛下文士雅集中的詩文創(chuàng)作、詩文賞析、品評譏彈等文學活動有一定程度的關注*參看俞士玲《西晉文學考論》下編第一章所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213頁)。,但對雅集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缺乏應有的探討。因此,本文擬對西晉洛下文士雅集的文化內涵著力發(fā)掘,以期拓展、深化對西晉文學的研究。

一、“群”的行為方式

西晉洛下文士的雅集形式多樣,除了沿襲前代由政治主導者來組織外,還首開文士自發(fā)組織的先河,其規(guī)模、頻次均較前代有很大發(fā)展。

首先,它體現(xiàn)著“群”的行為方式?!叭骸保Z出孔子詩教,孔子在《論語·陽貨》中首次提出“詩……可以群”[2]1710的觀點,何晏注引孔安國之語釋“群”:“群居相切磋”[2]5486上,即朋友通過群居切磋《詩》可以獲得琢磨之益??鬃犹岬降摹霸姟奔础对娊?jīng)》,“詩可以群”代表著孔子對《詩》應用功能的體認,是對《詩》系群體創(chuàng)作并應用于群體的總結?;诖耍覀兛梢詫ⅰ叭骸钡膬群诱篂閮蓚€向度:其一,作《詩》過程以“群”。此處的“群”為群體之意,指向《詩》創(chuàng)作的集體性特點。吳承學先生指出:“唱和是較早出現(xiàn)的詩歌集體性創(chuàng)作的形態(tài),其淵源甚早,《詩·鄭風·萚兮》云:‘萚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鬃右舱f過:‘與人歌而善, 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論語·述而》)《禮記·樂記》謂‘倡和清濁,迭相為經(jīng)?!追f達疏:‘先發(fā)聲者為倡,后應聲者為和’。”[3]吳先生所指出的乃是民間唱和之風。法國漢學家葛蘭言先生致力于《詩經(jīng)》研究,他論證《詩經(jīng)》中大多數(shù)的情歌來自于民間節(jié)慶儀式,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用唱和的形式即興創(chuàng)作出詩歌[4]。

其次,《詩》在應用過程中可以發(fā)揮“群”的功用。此處的“群”為合群、樂群之意,是“詩可以群”在原初實踐層面上的功能之一?!对姟肥侵艽Y樂文化的載體,“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5]562下A。在周代,用于鄉(xiāng)里禮樂活動的《詩》篇是風詩。如《儀禮·燕禮》云:“遂歌鄉(xiāng)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鄭玄注曰:“鄉(xiāng)樂者,《風》也?!盵6]燕禮中用到了《周南》和《召南》中的詩篇,皆為《風》詩,此為《風》詩“用之鄉(xiāng)人”的實例。其目的之一便是和樂鄉(xiāng)黨,用《詩》來達到“群”的作用?!对姟吩谥艽鷳梅秶浅V泛,誠如朱熹所云:“昔周盛時,上自郊廟朝廷而下達于鄉(xiāng)黨閭巷,其言粹然無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協(xié)之聲律,而用之鄉(xiāng)人、用之邦國,以化天下?!盵7]由于《詩》具備詩、樂、舞三者合一的特點,在“化”天下的同時,亦起到“群”的作用,以之和樂天下。

此外,“詩可以群”與“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語相關聯(lián)?!墩撜Z集釋》注引劉源淥《冷語》曰:“文者,禮樂法度刑政綱紀之文。當時文武之道未墜于地,識大識小,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孔子憲章文武,教門弟子,以此講學,以此修德,如所謂兩君相會,揖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奏,君子于是知仁焉?!盵8]劉源淥之語即是將“文”置于周代禮樂文化的語境中來闡釋。

西晉推崇禮樂文化,重視禮樂文化建設,因此,作為禮樂文化載體的《詩經(jīng)》在西晉備受推崇。晉武帝與傅玄、荀勖、張華等股肱之臣對《詩經(jīng)》的“文治”功能有深刻體認,除了在官學上分置傳鄭玄《詩經(jīng)》、王肅《詩經(jīng)》的博士外,荀勖依照《周禮》創(chuàng)制西晉雅樂體系,并與傅玄、張華等人一道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雅樂歌辭。夏侯湛補《周詩》、束皙作《補亡詩》,亦從側面反映出西晉具有較為完備的禮樂體系。西晉詩人多推崇《詩經(jīng)》“雅頌”詩學觀,即便入洛之初“不推中國士人”的二陸兄弟,亦逐漸融入并自覺接受洛陽文士的“雅頌”詩學觀。如陸機《文賦》云:“濟文武之將墜,宣風聲于不泯”[9];陸云《與兄平原書》中,感嘆自己寫詩“與頌雖同體,然佳不如頌”[10]??傊?,《詩經(jīng)》時代的禮樂精神已滲透進西晉文士的精神血脈中,他們自覺獲得了禮樂文化身份認同,追求《詩經(jīng)》時代風雅的生活方式,聚集在一起飲酒、賦詩,包含著對“群”的體認,具有愉悅、和洽的社會功效,是禮樂精神的外化。

從西晉詩人的贈答詩中,可以看出他們對“以文會友”的深刻體認,先來看摯虞《答杜育詩》:

越有杜生,既文且哲。龍躍潁豫,有聲彰澈。賴茲三益,如琢如切。好以義結,友以文會。豈伊在高,分定傾蓋。其人如玉,美彼生芻。鐘鼓匪樂,安用百壺。老夫灌灌,離群索居。懷戀結好,心焉悵如。[11]759

詩中明確有“好以義結,友以文會”之語,是為傳統(tǒng)的禮樂文化觀;摯虞是西晉名,對自己的“離群索居”有悵然若失之感,正表明自己對“群”的注重與體認。

再來看棗嵩《贈杜方叔詩》:

爰有良木,結基崇岸。孤根挺茂,艷此豐干。晞曜朝陽,接潤辰漢。如彼芳松,繁華冬粲。

厥艷伊何,重英累茂。厥粲伊何,既苗而秀。綽矣杜生,應期特授。人以位瞻,而能義富。

浩浩萬區(qū),悠悠俗網(wǎng)。變化無際,誰鑒其象。慎微將來,積著在往。惟子居之,久而不爽。

名以實顯,形端景立。弘之匪他,唯我所執(zhí)。文莫如人,瞻望弗及。若在聞一,其殆知十。

肇允發(fā)縱,履霜之始。乃自童矇,芳葩桑梓。鳴鶴在陰,縻爵君子。羽儀上京,弱冠來仕。

在動能躍,處靜思默。既宣厥文,亦茂其德。韞玉蓬林,亢衡上國。洪音振朗,暉曜四塞。

達節(jié)無累,貴彼修身。不求善己,而務得人。進替惟意,與時屈申。萬物云云,飄若埃塵。

假翼嚴阿,束翮景云。挫銳者易,鮮能解紛。德之休明,卓焉出群。豈獨吳起,高謝田文。

余與吾生,處非先后。神結傾蓋,情固白首。推年下交,以文會友。忠焉之誨,望子善誘。

積細靡隊,一覆斯崇。訓致以道,堅冰則終。雖小必大,無往不隆。嗟我良朋,敬承清風。[11]773

此詩洋洋十章,沿襲著西晉贈答詩中一貫的頌美基調,然細品此詩,棗嵩對后生杜方叔的稱贊并非浮泛之言。詩稱杜方叔有松柏之質,“義富”“慎微”,故而能夠“鳴鶴在陰,縻爵君子”;“既宣厥文,亦茂其德”,文為禮樂之文,德為禮樂之內核。棗嵩對杜方叔的欣賞,反映出彼此的禮樂價值觀,正是在此基礎之上,二人能夠結傾蓋之好。

成公綏《延賓賦》亦體現(xiàn)著文士之間以文會友的平等交往:“延賓命客,集我友生。高談清宴,講道研精。訚訚侃侃,娛心肆情?!盵12]此外,張華的《上巳篇》、阮修的《上巳會詩》及成公綏的《洛褉賦》,均為西晉詩人以文會友、自由自在“群”集狀態(tài)下的作品。不論是最能體現(xiàn)士大夫階層雅致的由文士自發(fā)組織的雅集,如金谷園雅集等,還是由政治主導者發(fā)起的雅集,如晉武帝主持的華林園雅集等,均能體現(xiàn)出對“群”的行為方式的高度認同,“群”意識是雅集中的自然流露。

二、依附心態(tài)

西晉洛下文士的雅集,還體現(xiàn)著依附心態(tài),尤其是在政治主導者所組織的雅集中。

試看西晉詩人王贊的《三月三日詩》:

招搖啟運,寒暑代新。亹亹不舍,如彼行云。猗猗季月,穆穆和春?;蕛抵?,宴及嘉賓。嘉賓伊何,具惟姻族。如彼葛藟,衍于樛木。郁郁近侍,嚴嚴臺獄。庶寮鱗次,以崇天祿。如彼昆山,列此琚玉。巍巍天階,亦降列宿。右載元首,左光儲副。大祚無窮,天地為壽。[11]760

王贊太康中為太子舍人,惠帝時拜侍中,由“皇儲降止”詩句看,此詩當作于太康年間太子舍人任上。詩云皇太子于上巳節(jié)大宴姻族,用“如彼葛藟,衍于樛木”比喻姻族對皇太子的依附?!叭绫烁鹚?,衍于樛木”語出《詩·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泵娦蛟疲骸皹湍?,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5]585在此,“葛藟”與“樛木”是一種依附關系。翟相君先生在《〈周南·樛木〉的時代和地域》一文中,經(jīng)過詳加考證,認為“《樛木》是東周王室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的作品”[13];王贊《三月三日詩》中“葛藟”與“樛木”的比喻關系與《詩·周南·樛木》篇相仿,但對象有所不同;《樛木》為頌詩,頌贊后妃逮下之德,《三月三日詩》亦為頌美基調,頌贊的是皇太子對姻親的眷顧。總之,《三月三日詩》的寫作地域、頌美基調、“葛藟”“樛木”的比喻,與《詩·周南·樛木》篇并無二致。通過對比可知,依附意識在河洛地域早有淵源,而《詩經(jīng)》時代距離西晉已有500余年之久,從中可看出河洛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傳承及對士人的浸染。

此種依附意識的表達廣泛見諸西晉詩歌中,多有以“樛”“葛”比喻依附關系者。如張華的《晉中宮所歌》:

先皇統(tǒng)大業(yè),玄化漸八維。儀刑孚萬邦,內訓隆壺闈?;视⒋沟鄣洌笱旁伻?。執(zhí)德宣隆教,正位理厥機。含章體柔順,率禮蹈謙祗。螽斯弘慈惠,樛木逮幽微。徽時穆清風,高義邈不追。遺榮參日月,百世仰馀暉。[11]825-826

此詩創(chuàng)作時間無考,主旨關乎后宮內訓,于頌贊中蘊含著勸誡,其中“樛木逮幽微”之語,顯然喻后妃逮下。此詩立足于樛木的立場,頌揚其有主動逮下之德,闡明眾妃對后妃的依附關系。

又如歐陽建的《答石崇贈詩》:

於鑠我舅,明德塞違?!捎鄾_人,艱苦攸離。過庭無聞,頑固匪移。寔賴慈誨,導之軌儀。仰遵嘉詠,俯蹈明規(guī)。如葛斯曼,如樛之垂?!璠11]647

歐陽建與石崇為甥舅關系,詩中歐陽建以“如葛斯曼”比喻自己對舅父的依托,以“如樛之垂”比喻舅父對自己的關愛之情。林家驪與筆者合著的《〈詩·樛木〉之“樛”“葛”意蘊生成考論》一文,對“樛”“葛”的文化意蘊有較為細致的發(fā)掘,指出“在‘樛’、‘葛’意蘊的生成過程中,不論其表現(xiàn)形態(tài)如何,位尊者和位卑者始終以共生共榮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樛’能逮下,而‘葛’則樂于附上,體現(xiàn)出位尊者對位卑者的愛護以及位卑者對位尊者的依附心態(tài),二者的關系是融洽的、諧美的,是‘有安樂之象’的”[14]。這闡明了洛下文士在文化心理上對依附關系的把握與體認。

除了用“樛”“葛”做喻體外,西晉詩歌還用別的意象來表示依附關系。如曹攄的《贈石崇詩》:

……浮萍依水,寄生附林。托根清流,委積重陰。愿樹之茂,樂川之深。太陽移宿,葵藿傾心。至誠茍著,雖微難禁。況與夫子,利齊斷金。敢敷中懷,貢之所欽。[11]751

該詩用浮萍依水等喻體表達與石崇的依附關系。而在曹攄的另外一首詩《答趙景猷詩》中,則交織著詩人的“群”意識與“依附”意識:

……泉竭龍逝,樹茂鳥聚。郁彼北林,招其儕侶。嗟我孤根,枝頁胥胥。歲寒靡托,遠播江渚。濟濟京華,俊乂并湊。悠悠遐裔,我獨是赴。哀此離群,悲彼孤陋。非無新好,人則惟舊?!璠11]753

此詩當為曹攄外出就任之作,詩歌生動表達出作者“遠播江渚”的離群之怨及“歲寒靡托”的孤根之悲。

東南士人陸機的《園葵詩》更是別出心裁地用“玄景”“葵”來表達自己的依附意識:

種葵北園中,葵生郁萋萋。朝榮東北傾,夕穎西南晞。零露垂鮮澤,朗月耀其輝。時逝柔風戢,歲暮商猋飛。曾云無溫夜,嚴霜有凝威。幸蒙高墉德,玄景蔭素蕤。豐條并春盛,落葉后秋衰。慶彼晚凋福,忘此孤生悲。[11]690

此詩《文選》卷二十九有載,詩之本事及詩意,皆有清晰注解。李善注云:“《晉書》:趙王倫篡位,遷帝于金墉城。后諸王共誅倫,復帝位。齊王冏譖機為倫作禪文,賴成都王穎救之免。故作此詩,以葵為喻謝穎。”李周翰注曰:“葵之為物,傾心向陽。如臣事君,以心敬也,故托之為詩也?!贝嗽妼懗隽岁憴C深沉的“孤生”之悲。詩人以“玄景”比喻成都王司馬穎蔭庇自己的恩德,不禁“慶彼晚凋福,忘此孤生悲”?!稌x書》卷五十四《陸機傳》:“時成都王穎推功不居,勞謙下士。機既感全濟之恩,又見朝廷屢有變難,謂穎必能康隆晉室,遂委身焉?!盵15]陸機感念司馬穎的全濟之恩,委身事之,以為從此便有了穩(wěn)固的依托。入洛之初“志氣高爽……不推中國士人”的陸機,在經(jīng)歷一番世俗的沉浮后,卻生出了沉痛的“孤生”意識,因此,他自覺融入河洛士人的價值體系中,發(fā)現(xiàn)“群”之意趣,尋求“依附”之所,由賈謐“二十四友”到委身成都王,皆可視為此種意識的流露。

三、結語

由以上考察可以看出,西晉洛下文士的雅集,體現(xiàn)著“群”的行為方式,體現(xiàn)著士人的依附心態(tài),體現(xiàn)著上至天子、下至士人對情感的注重及維系,其中包含著復雜的政治因素和情感因素。從根本上說,雅集在西晉的盛行,緣于禮樂文化在西晉倍受尊崇的地位。西晉文士乃至政治主導者追尋的是《詩經(jīng)》時代雅化的行為方式,在更深的精神層面,是他們對河洛傳統(tǒng)禮樂文化的認同。歷史地看,西晉洛下文士的雅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某種范式作用,如久負盛名的東晉蘭亭雅集,其精神上的源頭即來自西晉金谷園雅集,而其對后世文士雅集的文學文化影響,亦可謂深遠而持久。

[1][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2][宋]邢昺.論語注疏[M]∥[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清嘉慶刊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

[3]吳承學,何志軍.詩可以群——魏晉南北朝詩歌創(chuàng)作形態(tài)考察及其文學觀念[J].中國社會科學,2001(5):165-174,208.

[4]葛蘭言.古代中國的節(jié)慶與歌謠[M].趙丙祥,張宏明,譯.南寧:廣西大學出版社,2005:73-75.

[5][唐]孔穎達.毛詩正義[M]∥[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清嘉慶刊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

[6][唐]賈公彥.儀禮注疏[M]∥[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清嘉慶刊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2208上B.

[7][宋]朱熹.詩集傳·序[M].北京:中華書局,1958:1.

[8]程樹德.論語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878.

[9][晉]陸機.陸機集[M].金濤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5.

[10][晉]陸云.陸云集[M].黃葵,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8:144.

[11]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2][清]嚴可均.全晉文 [M].北京:中華書局,1958:1795上B.

[13]翟相君.《周南·樛木》的時代和地域[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2):104-106.

[14]林家驪,馮源.《詩·樛木》之“樛”“葛”意蘊生成考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3) :177-180.

[15][唐]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1479.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Luoyang Poets’ Symposium in West Jin Dynasty

FENG Yuan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HenanUniversityofEngineering,Zhengzhou451191,China)

Luoyang poets’symposium in West Jin Dynasty, embodied the behavior of “group”, the scholars’dependent mentality and the abundant attention to emotion between the son of Heavenand the scholars. In a sense, Luoyang poets’symposium in West Jin Dynasty, practiced elegant behavior of the imperial court and fellow villager in the era of the book of songs, which reflected to the identit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itual and musical system of Heluo Region.

West Jin Dynasty; Luoyang poets; symposium

10.15926/j.cnki.hkdsk.2017.02.003

2016-07-14

河南工程學院博士基金(D2014030)

馮源(1974— ),女,河南方城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周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

I206.2

A

1672-3910(2017)02-0013-04

猜你喜歡
文士雅集禮樂
禮樂之道中的傳統(tǒng)器物設計規(guī)范
《清溪雅集》
不僅僅是“風雅”——西園雅集
周人傳統(tǒng)與西周“禮樂”淵源
戊戌海棠雅集
論玉山雅集與元后期文士群體的追求
丁酉海棠雅集
荊軻并非刺客:重讀《荊軻刺秦王》
用莊嚴禮樂慰英靈勵軍民
臻于“純粹”的布衣文士:洛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