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金
酷熱難當?shù)钠咴?,在堪比春運候車站的急救大廳,母親丟下行囊,遠行了。
我替母親拭去最后一滴淚水,在心里咂摸它的滋味。
眷戀與不舍,肯定是有的。
興許還有自責,母親一直認為疼痛是春節(jié)吃多了魚肚,吃壞了腸胃。
“怎么管不住嘴”,她總這樣說。
最多的,應該是疑惑,為什么囊腫可以致命?
那是三月,母親腹部不適。四月,疼得輾轉難眠,中旬確診胰腺腫瘤,波及肝臟。中醫(yī)搭著脈不置可否,消化科大夫微笑著反問何須忌口,腫瘤醫(yī)院醫(yī)生掰著手指說最多半年。
胰腺癌治療,不過三板斧:手術、化療、放療,且預后極差?;谝痪€希望,我們選擇了積極治療;基于母親善良到柔弱的性格,我們選擇了“瞞”。
門診之前,我先沖進診室,與醫(yī)生“溝通”病情。
化療之后,一頭銀絲脫落,告訴她“激素”所致。
病床上方,印著一顆碩大的愛心,名曰“病情保護”,不熟悉的醫(yī)生看了心領神會。
最花心思的是出院小結,我用電腦重新排版,胰腺腫瘤篡改為“囊腫”,還用軟件畫了一枚公章,這對于在體制內(nèi)工作一輩子的母親,應當是極有效的。
果然,母親拿著小結研讀數(shù)遍,一時信以為真。
現(xiàn)在想來,瞞,不是一方的善意,而是雙方的心照不宣。
前后住進滬粵腫瘤醫(yī)院,護士口中有意無意提到的化療字眼,久未見面的親人連續(xù)踏訪,都讓母親疑竇叢生,她漸漸懷疑丈夫,向兒子打探,最后小心翼翼求證學醫(yī)出身的兒媳,“狡猾”的我們一次次消費著母親的信任,那份偽造的出院小結更像鐵券丹書,讓母親試探性的質(zhì)疑無功而返。
母親不再向我求證些什么,與其說她選擇了相信,不如說選擇了寬容與順從。她開始歡迎親朋的來訪,與大學同學說就醫(yī)的不易,與娘家兄弟談人生的多艱,與電話那頭的外婆講后輩的孝順。善良的母親不知道,外婆并不相信囊腫的說辭,含淚收集報紙有關胰腺癌的康復資料,剪得整整齊齊擱在床頭。
外婆看的報紙,是母親定期寄去的。生于南京,居于上海,母親每天要看《揚子晚報》與《新民晚報》,隨著病痛的加劇,“繁星”、“夜光杯”的文章都無法堅持閱讀,亦無力再向子侄們轉發(fā)一些養(yǎng)生偏方和心靈雞湯的微信。她或坐或躺,偶爾抱怨父親給她止疼藥物時間不對,安靜地等候兒子媳婦下班,等候?qū)O子放學。因為疾病畏光的她,會在家人陸續(xù)回來時,打開所有的燈,看兒孫表演性質(zhì)的、略有夸張的嬉鬧,在疼痛的間隙享受些許溫馨。
隱瞞而來的溫馨總是脆弱不堪。
周五,我下班后,母親突然大口吐血,繼而入院,繼而轉院,繼而搶救。
搶救室很冷,床很硬,毯子很薄。我從超市抱回一床空調(diào)被給母親蓋上,瞥見上面印著“Happy Sunday”,心頭一驚。
兩天后的周日,母親離開了我們。從此,我愿意相信happy在英文里有極樂的意思。
“瞞”可以帶來默契的安寧,“瞞”來的哀傷也不可挽回,畢竟對于家屬,我們一直做的是單選題。理性與感性,從來就是魚和熊掌。
母親最后的愿望無從知曉。
外婆未能見到女兒最后一面,即使只是在半日車程之外。
我未能聽到母親的諄諄囑托,即使是在彌留時間,我問她對兒子有何交代,母親攢足了力氣說,沒有。
我想,這可能是母子今生最后的賭氣吧。
(于莫薦自《新民晚報》)
責編: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