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定輝,原一川
(云南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馬克·吐溫的“第四副面孔”
——從《道德經(jīng)》解讀哈克的人物形象
汪定輝,原一川
(云南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結(jié)合《道德經(jīng)》中的水哲學(xué),從倫理批評的視角研究《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哈克這一人物形象,便可剖析馬克·吐溫在其作品中所表達(dá)的關(guān)于人的生存之道、處世之道、為人之道;由此探討馬克·吐溫的“第四副面孔”,即:馬克·吐溫的水哲思,以及馬克·吐溫的水哲思與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思想中關(guān)于“水”之哲思的共鳴。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水哲思;《道德經(jīng)》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主要以密西西比河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哈克貝利·費恩與逃亡的黑奴吉姆的漂流歷險故事。作品中,哈克是一位純真、善良而又勇敢的少年。吐溫將《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哈克貝利·費恩挑選出來,以便重新建構(gòu)一個屬于哈克自己的歷險故事,由此足以看出吐溫對哈克這一特定人物形象和作品本身的重視。而哈克貝利·費恩的歷險故事和這個故事本身所隱含的作者的關(guān)于人生的處世、為人、生存的哲理思想也是《湯姆·索亞歷險記》所無法向讀者傳遞的。馬克·吐溫的作品以其特殊的語言魅力和作者辛辣的敘事技巧而吸引眾多學(xué)者。迄今為止,對于作品中的意象、主題、創(chuàng)作技巧和敘事等,國內(nèi)外皆有一定的研究。因此,本文不再討論作品中的密西西比河河流意象以及小說主題、創(chuàng)作技巧等,而是從倫理批評的視角,并結(jié)合《道德經(jīng)》中關(guān)于水的哲思,重新探討哈克貝利·費恩這一人物形象,試圖分析文中所隱含的作者的水哲思,以便解讀馬克·吐溫的“第四副面孔”,也就是作者借作品所要表達(dá)的生存之道,處世之道,為人之道,即:馬克·吐溫的水哲思。
從19世紀(jì)晚期開始,馬克·吐溫的“河流三部曲”一發(fā)表便在西方文學(xué)界引起廣泛的轟動。早在20世紀(jì)早期,學(xué)者們對馬克·吐溫及其作品給予了高度贊揚。海明威曾經(jīng)說過“所有的美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都植根于馬克·吐溫的一部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20世紀(jì)60、70年代,西方學(xué)者們一方面注重從倫理批評的角度去解讀作品中“善良、誠實、仁慈而又正義的哈克這一積極的人物形象”[2];另一方面,從歷史主義批評的視角去試圖剖析作者在作品中所抨擊的國人“傲慢、愚蠢、自以為是”的形象。20世紀(jì)末,俄國形式主義和英美新批評便開始關(guān)注文本自身的文學(xué)本體論觀念,注重研究“小說中的語言風(fēng)格、修辭手法以及小說主題間的密切關(guān)系”[3]。本世紀(jì)初,西方學(xué)者們不再僅限于對文本的關(guān)注。尤其是最近幾年,國外學(xué)者開始利用女性主義批評和后殖民批評來解讀小說中關(guān)于孩子以及國家的前進方式和未來這一主題以及作品中所涉及的“作者對人物吉姆所設(shè)定的 ‘Nigger,Slave’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吉姆與哈克的關(guān)系、道德困境”[4]等因素。
與國外研究相比,國內(nèi)學(xué)者對馬克·吐溫及其作品的研究在時間和研究視角方面略有差異。國內(nèi)研究主要從20世紀(jì)80年代開始。這一時期,學(xué)者們對馬克·吐溫“中期的幽默、諷刺作品(包括《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研究較多”[5]。到了20世紀(jì)晚期,國內(nèi)學(xué)者開始從歷史主義的視角解讀這部作品,注重研究作品中“獨特的敘事方法以及作品所隱含的作者的中國情感”[6]。而20世紀(jì)末到21世紀(jì)初這一階段,國內(nèi)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和原型批評。一方面,注重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女性主義批評和后殖民主義批評開始關(guān)注“作品的敘事結(jié)構(gòu)以及作品中所反映的‘他性’文化”[7];另一方面,注重研究作者在作品中對“河流”意象的使用以及“密西西比河在作品中所反應(yīng)的自由和人性的理想,以及美國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8]。到了本世紀(jì)初期,國內(nèi)學(xué)者對馬克·吐溫及其作品的研究熱潮絲毫沒有減弱。尤其是近10年來,中國學(xué)者轉(zhuǎn)向從倫理批評和馬克思主義批評的視角來研究作品中“哈克這一天真、調(diào)皮而又叛逆的人物形象”[9]以及對作品中“哈克的思想、心理的成熟和對社會、人性不斷認(rèn)識”[10]的成長歷程這一主題的研究。不過,最近兩年,有學(xué)者也開始嘗試用俄國形式主義和英美新批評的方法試圖解讀“在作品中機智幽默而又活潑雄健的語言風(fēng)格的背后,隱藏著的強大的死亡與恐怖的隱形主題”[11]。
雖然國內(nèi)外研究都關(guān)注過作品中哈克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中“密西西比河”這一重要的意象,但較少有學(xué)者論及作品中哈克的經(jīng)歷與“水”之間關(guān)系所隱含的關(guān)于處世之道、為人之道和生存之道這一特殊的主題。本文將從倫理批評的視角,以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中關(guān)于“水”的哲理思想為依托,重新探討哈克的人物形象和密西西比河在其流浪生活中所起到的寓意。
倫理批評“以一定的道德意識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倫理關(guān)系作為規(guī)范來評價作品,以善惡為基本尺度來決定批評對象的取舍”[12]。努斯鮑姆提出 “倫理批評是對正義、幸福和社會分配的解釋范式,注重文本中道德、現(xiàn)實、理性、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分析,以便使作品所表達(dá)的深層意義與讀者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13]。這種批評模式具有歷史的久遠(yuǎn)性、標(biāo)準(zhǔn)隨時代的變化性及其差異性和敵對性?!豆素惱べM恩歷險記》中哈克的的人物形象(是善良的小英雄還是調(diào)皮搗蛋鬼?)與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對于道德、正義、幸福、善良等的評價尺度息息相關(guān)。因此,本文將從倫理批評的視角,研究哈克的人物形象。
從哈克的漂流生活中,可以看他的處世之道、為人之道、生存之道;而在《道德經(jīng)》中就闡述了人應(yīng)當(dāng)如何處世、如何為人以及如何生存。人要像水一樣,遵循水利萬物的處世之道;要養(yǎng)成心善淵,夫唯不爭,故無尤的為人之道;要學(xué)會居善地,與善仁交友的生存之道。一直以來,批評者們認(rèn)為馬克·吐溫在中國有三副面孔“第一,資本主義社會虛偽的有力批判者;第二,‘同情中國人民的美國作家’,如對義和團的聲援等;第三,幽默的人性藝術(shù)家”[14]。因此,將哈克的人物性格與《道德經(jīng)》中的關(guān)于水的哲理相結(jié)合,從新探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與“水”之間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可以探討作者與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中的水哲思之間的共鳴,以便找到作品中所隱含的作者關(guān)于“水”的哲理思想與《道德經(jīng)》中關(guān)于水的哲思之間所存在的共鳴,以揭示馬克·吐溫的第四副面孔——馬克·吐溫的水哲思。
1.處世之道——水善利萬物,處眾人之所惡
哈克是一個純真而又聰明的男孩,對于他和湯姆意外得到的六千美元,他沒自己拿著,也沒有給酒鬼父親,而是存到撒切爾法官那里。意識到自己可能很快會被父親找到,哈克告訴撒切爾法官他并不打算把這錢花掉?!拔腋静幌胍乙阉o你”[15]32。許多讀者認(rèn)為這是小孩子不懂錢的重要性,過于單純的表現(xiàn)。事實上,哈克雖小,但并非是個傻小孩。相反,他知道錢的重要性,他也知道父親沒錢。但是他卻明白如果將錢全部給了父親,他必定會全部將其揮霍掉。他很聰明,即便已經(jīng)簽字將錢給了撒切爾法官,但是法官也不能將錢完全據(jù)為己有。第一,他是個孩子,簽字沒有完整的法律效力。第二,他的代理監(jiān)護人寡婦并不清楚這件事情。第三,撒切爾法官本人并非貪圖小利之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正人君子。因此,他給撒切爾法官,讓他來決定錢的去留和用途。這樣一來,就避免了他自己與和這筆金錢有利益相關(guān)的人員之間的沒有意義的紛爭。
哈克在選擇木筏漂流的水位時也很謹(jǐn)慎,他選擇水流比較急的水道以避免逆流而上的輪船將木筏撞到?!澳切┠媪鞫系拇煌鶗ふ乙恍┧鞅容^慢的水道走,而不會走這個水道”[15]121。這一舉動看似自保,卻也是在為他人著想,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但是,這一決定卻將他自己和吉姆的生命置于危險的境地,他們的木筏在流水湍急的河面并非一帆順順,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各種險境,險些喪命。小說中,在選擇順流而下漂流之前,吉姆曾為哈克卜卦?!澳慵伤?,要盡可能遠(yuǎn)離水,千萬別冒險。因為卦上說,你命中要被吊死”[15]34。有讀者將這行為解釋為迷信,這確實是迷信,但也從側(cè)面反映出當(dāng)時人們對河水的禁忌。河水能為人們提供運輸?shù)谋憷?,但同時也造成很多傷亡。哈克的父親被洪水沖走而死亡,他的朋友勃克也因為家族的斗爭而中彈后死在了河里,他設(shè)法拯救的那伙殺人犯也最終被河水沖到下游,全部身亡。在人們心中,河水能提供便利,但卻代表著危險和邪惡。
因此,人們會設(shè)法遠(yuǎn)離河流。但哈克卻選擇身處這“眾人之所惡”,因為對他而言,河水是莊嚴(yán)的,是強大的力量,也是心靈的歸屬?!吧较吕@著村子的那條大河,整整一英里寬,非常莊嚴(yán),令人敬畏”[15]13。不論面臨怎樣的困境,哈克總是能從莊嚴(yán)的河水里找到常人所不能有的獨特的內(nèi)心情感。“躺在木筏上,順著這靜靜的大河往下漂,望著星星,我心里頓時覺得莊嚴(yán)起來”[15]122。表面頑劣,但少年哈克的內(nèi)心卻能讀懂這水的莊嚴(yán)和神圣。無論面對多大的困境,無論經(jīng)歷多大的磨難,哈克依然能感受到來自河水的對他心靈上的啟迪和陶冶?!兜赖陆?jīng)》中的以水喻人:人應(yīng)當(dāng)像流水一樣,堅持雖“處眾人之所惡”,但仍“善利萬物”的處世之道。而哈克就擁有這樣的處世之道,他盡力做有利于他人和社會之事;選擇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而生活。
2.為人之道——心善淵,夫唯不爭,故無尤
哈克不喜歡與人爭斗,也不想被牽連進他人的爭斗中。當(dāng)目睹了兩個家族因為世仇而相互廝殺時,哈克非常害怕,他無法忘卻這殘忍的戰(zhàn)爭?!拔矣肋h(yuǎn)都忘不掉這一切,有好幾次,我甚至還夢見了這一切。我把河里的尸體拖上岸來,一邊蓋起勃克的臉,一邊哭了起來,因為他對我太好了?!盵15]216與《羅密歐和朱麗葉》不同的是,蘇菲亞小姐和哈尼·謝佛遜的愛情悲劇并沒有讓兩個家族的世仇得以化解,而是愈演愈烈,導(dǎo)致兩個家族相互仇殺,以致血流成河。勃克將哈克當(dāng)做好朋友,但是,哈克卻只能親眼看見他們因為仇殺而悲慘地死去。哈克難受極了,他害怕爭斗,也討厭爭斗。隨后,當(dāng)“國王”和“公爵”毫無羞恥地逼迫自己時,哈克選擇忍讓?!拔覜]有多久就猜到,他們是下三濫的騙子。不過我從沒有說出來,我自個兒心理明白就好。因為這樣就不會有爭吵,不會惹禍上身。”[15]234識破騙子的招數(shù),哈克卻不動聲色,假裝一無所知,只求自保和安寧的生活。哈克盡量不與這二人爭論,也不和他們起沖突;并要求吉姆也要像他一樣盡力滿足他們,以尋求機會逃走。
此外,哈克的心底非常善良,在自己艱辛的漂流生活中,每每遇到他人處于困境之中,他都會設(shè)法幫助,看見他人的不幸,他也會傷心地哭泣。他發(fā)現(xiàn)船上的幸存者為一幫殺人犯,雖然自己也很害怕,但是仍然選擇去救這幫人。他告訴吉姆 :“我會找個人去找那幫家伙,把他們救出來?!盵15]136。哈克認(rèn)為他們雖然是壞人,但也不應(yīng)該就這樣死去。他其實是在設(shè)身處地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情,不管結(jié)果如何,也不管自己的決定多么麻煩和危險。后來發(fā)現(xiàn)那一伙人還是沒能逃脫被水淹死的命運,哈克很難過,他雖然盡力了,卻未能幫助到他們。雖然他們不是好人,但是哈克仍然為他們的死而難過和遺憾。哈克和“國王”等一行人到達(dá)一個村子,人們正在看一場馬戲團表演,“觀眾們都樂瘋了??晌也⒉挥X得這很好笑,看到他們處在這么危險的境地,我心驚膽戰(zhàn)的”[15]277。所有人都因為精彩的表演而發(fā)笑,但是哈克卻笑不出來。哈克注意到了小丑的插科打諢和演員的賣命演出,他很為他們的安全擔(dān)心。哈克雖然年少,卻懷有悲天憫人的善心。
哈克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國王”和“公爵”欺騙瑪麗姐妹,他暗暗下定決心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幫她們把那筆錢藏好。因此,冒險將錢偷出藏在棺材里?!拔蚁氲剿钜挂粋€人在那哭泣的背影,而就在同一個屋檐下,正住著兩個魔鬼,羞辱她,搶奪她的財產(chǎn),一想到這些,我眼里噙滿淚水?!盵15]355由于不忍心看見落難的姐妹被欺騙,哈克最終決定將真相告訴瑪麗,并向她說明自己的計劃。最終得到瑪麗的支持和感激。哈克的內(nèi)心是非常善良和純真的,他不忍心見別人處于危險之中,不忍心見他人落難。他喜歡和平的相處方式,面對強勢一方的逼迫,選擇忍讓而不相爭,尋求機會“逃走”,以便避免沖突。這正是《道德經(jīng)中》所說的“心善淵。夫唯不爭,故無尤”[16]38的為人之道,心地善良,不與他人爭利,就能避免與他人發(fā)生矛盾,以免受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
3.生存之道——居善地,與善仁交友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認(rèn)為“人的心胸應(yīng)當(dāng)如水的流勢一樣,謙虛卑下。對親人應(yīng)當(dāng)親切自然,以誠相待,不欺人而重諾守信”[16]40。隨著水勢的變化,哈克順著密西西比河向下游的漂流使他的心靈和情操在不斷地被凈化。毫無疑問,對于哈克來說,適宜的落腳地是在水上自由自在的漂流。哈克不停地想要逃離岸上的一切邪惡足以說明他對這一“善地”的堅持和不懈的追求。除了選擇“居善地”之外,哈克還選擇“與善仁交友”。吉姆和湯姆便是哈克的“良善之友”。雖然吉姆是個逃跑的黑奴,但是他仍然是一個忠誠、善良的人。當(dāng)遇到哈克之后,他一直將哈克當(dāng)成好朋友、好主人,對哈克十分忠誠和友好。哈克也因為吉姆的善良和忠誠而將其視為朋友,當(dāng)吉姆知道哈克在捉弄自己而生氣時,哈克很自責(zé),他因此覺得自己很卑鄙,“我簡直想俯下身來親他的腳,求他收回他剛才說的話”。[15]161有讀者認(rèn)為馬克·吐溫對奴隸制表示支持,但從哈克對吉姆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可以看出,小說中的黑人吉姆受到了白人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乃至精神上的尊重。每每想到吉姆對自己的種種善舉,哈克總是找不到任何一件事,能叫自己對他狠下心來;相反,一想到他,哈克的心就軟了。[15]396哈克的內(nèi)心在掙扎,一方面他覺得幫助吉姆逃跑對不起沃森小姐和寡婦;另一方面,他覺得吉姆是個好人,他理應(yīng)幫助吉姆獲得自由。每一次,當(dāng)吉姆快要被抓住時,哈克都機智地幫他渡過了難關(guān)。吉姆的善良并非只是對哈克,他對湯姆也是如此,小說結(jié)尾處,當(dāng)?shù)弥獪分袠層猩kU時,吉姆放棄逃跑的機會,主動現(xiàn)身幫助醫(yī)生為湯姆實施手術(shù)。
湯姆·索亞也是哈克的好朋友。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湯姆是一個機智,勇敢而善良的好孩子。在小說中,作者也用不少篇幅來再一次描寫哈克與湯姆的冒險經(jīng)歷。從他們在薩利姨媽家為救吉姆而采取的各種“冒險”活動可以看出,湯姆是一個善良而又純真的少年。他非常勇敢,并且很講義氣。當(dāng)?shù)弥说奶幘澈陀媱潟r,主動提出愿意幫助哈克暫時隱瞞身份,并且一起營救吉姆,這也使哈克大為吃驚。他們的種種冒險式的“花招”反映出他的聰慧和機靈。在救湯姆逃跑當(dāng)晚,他的腿被追趕的人擊中,腿上受了嚴(yán)重的槍傷,但是他仍然堅持繼續(xù)趕路,放棄就醫(yī)。“伙計們,我們現(xiàn)在可不能停留啊!我們肯定能把他帶出去,快劃槳!快劃槳!”[15]505-506。雖然腿不停地流血,但是湯姆卻堅持自己包扎傷口,并催促哈克和吉姆不要因為自己的傷勢而停留。由此可以看出哈克確實很勇敢,也很純真。是湯姆的慷慨、勇敢和聰慧拯救了吉姆,也是吉姆的善良和忠誠挽救了湯姆。
小說中所體現(xiàn)的密西西比河是“眾人所惡”,因其兇險,船只多會遇難,有所死傷。但是這條河對于哈克來說卻是“善地”,他主動想要逃離岸上的一切:血腥的世仇戰(zhàn)爭,卑鄙的“國王與公爵”對無辜者的欺騙。小說中的黑人吉姆與湯姆·索亞是哈克的“良善之友”。湯姆和吉姆都是非常善良的重諾守信之人,他們二人對待哈克皆是以誠相待,而哈克也愿意和他們成為好朋友。
結(jié)語
哈克是一個“理想人物”的代表,他擁有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的心性、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哲理的生活準(zhǔn)則。需要注意的是:馬克·吐溫在其作品中所表達(dá)的對水的獨特情感和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思想中的關(guān)于人性,關(guān)于人的處世、為人,以及生存之道在此產(chǎn)生了一定的共鳴。哈克看似年少無知,卻處處體現(xiàn)出他的博學(xué)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他是一個擁有怎樣為人、處世和生存的哲理觀念的代表。就某種意義而言,作者也想通過對該人物形象的塑造來熏陶他人,乃至下一代國人。哈克所表現(xiàn)的一切正是《道德經(jīng)》中所宣揚的關(guān)于人的生存之道、處世之道和為人之道的哲理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作品所體現(xiàn)的作者對于人生的水哲思與《道德經(jīng)》中的水哲思有相似之處,這兩者之間有著強烈的共鳴。
[1]Ernest Hemingway.GreenHillsofAfrica[M]. New York:Scfibner’s Sons, 1935.
[2]H. Kolb Harold. Mark Twain, Huck Finn, and Jacob Blivens: Gilt-Edged, Three-Calf Morality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J].VirginiaQuarterlyReview, 1979(03): 102-113.
[3]B. E. Kim. Rhetorical engagement with racism:UncleTom’sCabinand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J]. Literator,1998(1): 65-78.
[4]Cassander L. Smith. "Nigger" or "Slave": Why Labels Matter for Jim (and Twain) in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J]. 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14(02): 182-206.
[5]沈培锠.馬克·吐溫創(chuàng)作的三個時期[J].外國文學(xué)研究, 1986(03):60-65.
[6]朱杰勤.十九世紀(jì)后期中國人在美國開發(fā)中的作用及處境[M]//汪熙.中美關(guān)系史論叢.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1984.
[7]崔麗芳.馬克·吐溫的中國觀[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3(04):123-130.
[8]張龍德.陸地與河流——評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J].外國文學(xué)研究, 1998(3):79-84.
[9]王潔.路漫漫其修遠(yuǎn)——《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自由主題探析[J].文學(xué)界.文學(xué)批評,2010(01):104-105。
[10]鄧荷.一部經(jīng)典的成長小說——試析馬克. 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J].文學(xué)界:理論版,2010(06):77-78.
[11]楊昊成. 幽默作家的背后:《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死亡與恐怖[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14(04):120-126.
[12]W. Booth.Thecompanywekeep:Anethicsoffiction[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13]Martha Nussbaum.PoeticJustice:theliteraryimaginationandpubliclife[M]. Boston: Beacon press, 1997.
[14]蘇文菁.馬克·吐溫在中國——蘇文菁教授訪美國康州談[J].全美中國作家聯(lián)誼會新聞中心,2005.
[15]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M].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譯委員會,譯.上海: 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16]老子.道德經(jīng)[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ClassNo.:I106.4DocumentMark:A
(責(zé)任編輯:宋瑞斌)
InterpretationofHuckleberryFinnfromPerspectiveofTaoTeChing
Wang Dinghui, Yuan Yichu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criticism and the philosophic thoughts of water inTaoTe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Huckleberry Finn to understand Mark Twain’s idea about how to survive, how to handle human relations and conduct. What the writer tries to express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aoist ideas about people’s survival, communic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TheAdventureofHuckleberryFinn; philosophic thoughts of water;TaoTeChing
汪定輝,碩士,云南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原一川,博士,教授,云南師范大學(xué)。
2017年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研究生項目)(編號:2017TYS035)成果。
2096-3874(2017)11-0144-05
I106.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