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黎
(長江師范學院 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部,重慶 涪陵 408100)
《群山回唱》中橡樹的意象研究
沈 黎
(長江師范學院 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部,重慶 涪陵 408100)
《群山回唱》運用大量富有色彩的意象,其中,“橡樹”這一意象就蘊含了多重深刻內涵:個人情感的寄托、人物命運的昭示、親緣紐帶和民族文化之根的象征,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化身等。從而揭示了在戰(zhàn)爭的破壞和文化的沖擊下,整個主人公家族乃至阿富汗人民茍延殘喘、艱難求生的辛酸歷史,體現(xiàn)了人們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延續(xù)原有的文化血脈的不變訴求,和對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的不變追求。
群山回唱;意象;象征;橡樹
《群山回唱》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繼《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后的第三部作品。這部作品以變換的人物視角、純熟的敘事技巧以及真摯的情感流露,講述了一對兄妹在六十年歲月長河中的悲歡離合。并從阿富汗人民的角度,描繪了在戰(zhàn)爭中人們最真實的生存情景與情感體驗。貧困、戰(zhàn)亂、流亡、背叛、愛恨糾葛是閱讀《群山回唱》時一定會深刻感觸到的情感字眼,而多重的人物身份和復雜的家族關系是該書讓你深陷其中的重要原因。文學作品中的意象,凝聚著作者豐富的個人情感,凝聚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意象,作為一種非現(xiàn)實的心理存在和一個審美的表象系統(tǒng),由“意”與“象”兩個方面組成。由“意”來表達主體的審美意向、意圖,傳達作者相應的情感體驗、審美追求及文化內涵等;而“象”則是生之于想象,就是物象、形象本身,可以被感官直接感知及體驗到,是一種非現(xiàn)實的表象,可以體現(xiàn)主體之“意”?!度荷交爻分械暮崾褂昧嗽S多具有深刻象征意義的意象,使得故事的情感更加耐人尋味。其中,“橡樹”就是一個典型的意象,在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作為貫穿全書始終的線索,蘊含著多重的隱喻,是書中感官印象的載體與復雜情思的集合。本文著重解讀“橡樹”這一意象,深刻剖析其中的豐富內涵。
小說中“橡樹”這個意象第一次出現(xiàn)在書的第二章,十歲的阿卜杜拉躲在家門的大橡樹后面,窺視那位他并不真心喜歡的繼母帕爾瓦娜干活。阿卜杜拉親生母親為兒時的他唱過這樣一首搖籃曲:“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待在紙樹影子下。我知道傷心的小仙女,晚風把她吹走了?!倍@棵大橡樹,對于阿卜杜拉來說,便是搖籃曲中“紙樹”在現(xiàn)實中的化身,是阿卜杜拉對于母親無法割舍的情感的物質載體。同樣的,父親薩布爾的兒時時光也有一半是在這棵大橡樹的樹上樹下爬樹枝、蕩秋千度過的。在兒子奧馬爾死后幾天,薩布爾也曾久久佇立在大橡樹下追憶過去。這棵大橡樹,仿佛是小說中人物,情感小憩的港灣。阿卜杜拉和父親薩布爾,都將自己難以言說的真情寄托在這棵樹上。帕爾瓦娜和馬蘇娜兩個雙胞胎在十個月大的時候,一起并排睡在樹蔭下,而十七歲的時候,帕爾瓦娜卻因多年來累積的復雜感情,加上薩布爾的因素,坐斷了橡樹的樹枝,使馬蘇娜墜落,落得終生殘疾。這棵橡樹,對于幼年的兩姐妹來說,是庇佑她們成長的保護傘。長大后,卻成為了悲劇發(fā)生的場所。作者頗有用意地把慘案的發(fā)生也選擇在了這一場所。
“意”與“象”之間是一種辨證關系?!耙狻笔恰跋蟆钡撵`魂內核, 賦予“象”以審美價值;“象”是“意”的物質載體, “意”藉“象”而成形, 使其能被感官所把握, 二者結合,才產生了豐富的內涵與頑強的生命力。而橡樹,作為“意”和“象”的結合體,蘊藏了深厚的內涵,是書中人物寄托各自不同復雜情感的場所。每個主要人物不同的感情由此被物化,加深了審美的愉悅,同時也增加了感同身受的力量和故事的真實觸感。
這棵橡樹見證的,不僅僅是這幾個家庭的歡樂、和諧與朝氣蓬勃的生命,同樣還有難堪、悲痛、內疚、甚至罪惡。這棵集合了各種復雜感情的橡樹,最終還是在一個冬天的早晨,轟然倒地。父親和男人們一起砍倒了那棵大橡樹,他們咬緊牙關,臉色陰沉,用盡全力從早晨砍到下午很晚,刀斧的敲擊發(fā)出沉悶的回響,只為獲得過冬用的柴火。書中的相關敘述,看似波瀾不驚,卻令人內心隱隱作痛。
這棵橡樹,對于沙德巴格的人們來說,曾是一種天賜的庇佑,無形中保護他們免受戰(zhàn)爭與饑困交迫的沖擊。它承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如果你有想要實現(xiàn)的愿望,你可以跪在樹下把愿望悄悄地向他訴說,如果橡樹愿意實現(xiàn)你的愿望時,它就會讓正好十片樹葉落在你的頭頂上;它俯瞰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悲喜人生;它高出沙德巴格的一切,是村里最老的老壽星。而它的倒下,宛如點燃導火索后第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破。故事中人物的命運,從這里開始,有了失控般的轉折??车瓜饦溥@一動作,有如火光觸及引線的一瞬間,隨即便引發(fā)了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的巨大逆轉:薩布爾一生都被套上勞作的枷鎖,帶著滿手的老繭與滿心的壓抑死去;帕爾瓦娜的一生不僅困在喂雞、劈柴、煮飯的家庭瑣事之中,并且因為負疚感與親緣承擔起了供養(yǎng)癱瘓的馬蘇瑪?shù)呢熑?,她的生活每況愈下,并在親手葬送自己的姐姐后到達悲劇的頂峰。橡樹這一意象將意與象有機的結合起來,更好地將小說的敘事功能發(fā)揮了出來。更確切的說,橡樹在這個意義上,是一種對應式意象,與特定人物主題情節(jié)等相對應,它成為人物命運的多條線索中的穿珠之線,他像使得一連串的逆轉與落魄隨之鋪展開來,保證了故事的連續(xù)性完整性,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小說是一種敘事性較強文學,雖與其他的文學形式相比,更能夠再現(xiàn)事物的形態(tài),但作者在講述故事經過與情節(jié)、表達人物的情感時,也會在所難免地把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獨特的情感寄寓其中。那么當小說家在選擇意象的時候,就極有可能會帶著自身的價值判斷。也就是說,雖小說偏向于描繪和再現(xiàn)生活,作者也仍不可避免地借此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這種客觀的象與主觀情感的結合也就構成了小說的意象。家庭是胡塞尼小說故事一貫的始源與主題。所以《群山回唱》中,在胡塞尼選擇意象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帶有主觀情緒的選擇了橡樹這一個古老的、歷經風霜的自然產物,它的古老與家庭的悠久歷史相似,它的繁茂與家族的龐大相照應,這樣一來意象的選擇,便能夠更貼切的表現(xiàn)家庭這一個主題。令人惋惜的是,橡樹所象征的家園卻在戰(zhàn)爭的侵蝕下一點點被破壞。蘇聯(lián)、塔利班、美國的接連入侵,使阿富汗從小家庭的四分五裂,到整個國家的風雨飄搖。經過多年的流亡異國,薩布爾一家再次回到了沙德巴格,而原本的家園早已被當?shù)氐亩緱n占領,新的果園占領了原本老橡樹的地盤,新式的房屋在這里拔地而起。唯一留下的只有那棵歷經風霜的老樹根。橡樹是這個家族親緣關系的符號,是家人之間無法割舍的親情紐帶的象征,更是沙德巴格這個他們在戰(zhàn)火與時光中消逝的家園的象征。它雖然只剩下殘存的樹墩,但它的每道年輪,樹根上殘存的每條裂縫,都隱藏著這個家族數(shù)十年來鮮活的記憶,永遠的折疊好存放在人們心中。它曾促成一樁樁離別,卻也見證了一次次的重逢。人們在橡樹殘存的往昔底色上,試圖找到曾經擁有的幸福。正如薩布爾的孫子對吳拉姆說的一樣:“這是我家的樹,這是我家的地,世世代代都是我們的?!奔词挂磺性趹?zhàn)火中泯滅,家族對于家園的認同與歸屬感也會永久的保留。
龐德是“意象派”的領軍人物,對意象進行了的系統(tǒng)闡述,他在《詩刊》上發(fā)表綱領,認為:“意象是在一瞬間理智和情緒的復合體?!笨梢?,在龐德眼中,意象不僅僅是主客觀的結合體,而且認為“意象不僅僅是一種思想,它是集結在一起的并且相互融合的思想,并且充滿了能量?!饼嫷乱餐ㄟ^這一定義強調了“意”和“象”二者缺一不可?!耙狻笔亲髡咧饔^的見解與情感的結合;“象”是作者的主觀的情思通過形象而展現(xiàn)在視覺中的一種想象。后來蘇珊朗格把意象作為其理論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她把意象與傳統(tǒng)西方美學中的重要術語“形式”聯(lián)系起來,她對意象有這樣的說明:“當事物呈現(xiàn)出來完全訴諸人的視覺即作為純粹的視覺形式而與實物并沒有實際或局部的關聯(lián)時,它就成為了意象。如果完全將其視作直觀物,我們就從它的物質存在抽離了它的現(xiàn)象。用這種方法所觀察到的事物,也就成了純粹的直觀物——一種形式,即一種意象。”橡樹在這個意義上,不僅僅將當時阿富汗人民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社會現(xiàn)實結合起來了,并且蘊含充滿能量的思想。在貧窮和戰(zhàn)亂的雙重困境夾擊下,書中人物為了改善生存的環(huán)境,背井離鄉(xiāng)移居到了異國。再加上經濟全球化這一不容忽視的大背景,如何在復雜的文化環(huán)境里面臨各種文化的沖擊就成了他們必須要面對的難題。外來的阿富汗人民代表的少數(shù)邊緣文化,面對占優(yōu)勢的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他們努力保留其原有的民族身份,試圖使自己的文化血脈得以延續(xù)。而書中的這棵“橡樹”正是他們文化血脈的一個標志物。當薩布爾迫于生計砍倒了橡樹的時候,也從側面昭示了阿富汗文化在槍林彈雨的沖擊下,受到了極其猛烈的破壞與摧殘。帕麗背離沙德巴格六十年,再次回到故土時,她原本就已很模糊的記憶,卻缺乏能使之喚醒的現(xiàn)實依托。橡樹不僅僅是私人情感的物質載體,它更是整個民族命運的符號。它雖然在無奈之中倒在鉛灰色的天空之下,它的根仍然深深地陷入這片布滿歷史的塵埃的土壤。它是整個薩布爾家族之根、阿富汗人民失去的家園之根,更代表著掙扎在世界邊緣的少數(shù)群體的文化之根。
橡樹作為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自然之產物,從生態(tài)文明的角度,則代表了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家園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慘絕人寰、令人觸目驚心的一系列戰(zhàn)爭之中,戰(zhàn)火這片脆弱的土地肆意蔓延,槍林彈雨使得原本平衡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千瘡百孔。這棵歷史悠久的繁茂樹木,被迫砍倒作為過冬的柴火。它在斧頭的無情砍擊下,發(fā)出一聲一聲沉悶的呻吟。幾代人曾在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里自得其樂,在這棵橡樹下共同創(chuàng)建和諧美好的家園。而如今,這一切卻趨于毀滅,留下的只有發(fā)人深省的生態(tài)慘狀。荒蕪、破敗成為描述這個國度自然環(huán)境最貼切的字眼。在鉛灰色的天空下,是薩布爾一家人依然貧窮、流離失所的生活,是傷痕累累失去生機的這片他們曾經賴以生存的土地。橡樹從這個意義上,象征了在戰(zhàn)爭中倍受破壞的自然環(huán)境。它茍延殘喘,它本就脆弱的軀體如今更加不堪一擊。美好的環(huán)境泯滅在時間的洪流里,最終留下的只有那一個略帶嘲諷的樹墩。韋勒克認為在文學理論中,理解象征這一術語,應該明晰的是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xiàn)手段也要求給予充分的注意。所以解讀意象的同時,也應該結合橡樹這一事物本身的特點。意象本身表意功能是十分多樣化的,它表現(xiàn)為一種大于象征的多元形態(tài)。橡樹這一意象不是一個單一的情感寄托抑或文化符號,它更試圖喚醒現(xiàn)世人民深層次的責任感。作者胡塞尼運用細膩的描述,動之以情,使得愛好和平,保護生態(tài)的價值觀在讀者的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群山回唱》中橡樹這一意象,一方面梳理了故事極其復雜的人物關系,將這個極其龐大的家族幾十年的年歲通過這一棵樹連接在一起;另一方面,承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象征著個人的情感集合的寄托,象征著人物命運的波折與坎坷,象征著冥冥之中親人們相互牽掛的情感紐帶,象征著被摧殘的家園與文化的物質符號。胡塞尼把橡樹作為見證這個家族悲歡、離合、掙扎、敗落的場所,賦予了它極為多元化的主觀意識。這一客觀物象在故事情節(jié)中反復出現(xiàn),它融合了作者的感情、見解、價值判斷等主觀因素,它并不僅僅把事物的表象簡單地再現(xiàn)和組合起來,而是承載了復雜的深刻內涵。作家往往不會使用態(tài)度鮮明的語句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對各類意象的描寫來委婉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情思,把意象作為情感最重要的宣揚者之一。本文通過解讀“橡樹”這一意象蘊含的多重深刻內涵,體現(xiàn)了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度荷交爻分袥]有過多的戰(zhàn)爭場面的描述,而是通過六十年的愛恨離合,通過橡樹上寄托的物化了的情感,深刻地揭示了阿富汗人民茍延殘喘、艱難求生的辛酸歷史。同時也依舊表達著,人們對于延續(xù)固有的文化血脈的不變訴求,對戰(zhàn)爭的聲討,和對自由、平等、和平的幸福生活的不變追求。
[1]辛·劉易斯.意象的定式[A]. 汪耀進,編.意象批評[C].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
[2]魯?shù)婪颉ぐ⒍骱D?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源,譯. 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雷納·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4.
[4]卡勒德·胡賽尼.群山回唱[M].康慨,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魏家駿.論小說意象[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1988.
[6]夏之放.文學意象論[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
[7]倪濃水.小說敘事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
Class No.:I106.4 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Image of the Oak in 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Shen L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uling, Chongqing 408100,China)
A lot of images are employed in 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among which the "oak" embodies various connotations: conveying personal emotions, revealing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symbolizing blood ties and cultural root, and incarnating environment. Thus it reveals the bitterness and hardship of the whole family of the hero and the Afghanistan people in the war. It also embodies people’s constant demands to extend their culture and their constant pursuits of equality, freedom, and happiness of lif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image; symbol; oak
沈黎,碩士,講師,長江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部。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學法。
1672-6758(2017)02-0115-4
I106.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