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瑋
中國文人,都愛寫吃的。金庸與古龍寫武俠時亦不例外。
古龍筆下多浪子,所以寫起吃來,很有市井宵夜范兒。
《白玉老虎》里,趙無忌吃晚飯,豆瓣燒黃河鯉魚一道,外加麻辣四件和魚唇烘蛋,加上回鍋醬爆肉和豆肚條湯;《絕代雙驕》里,江小魚仗著移花宮主不能動他,肆意點菜:棒棒雞、涼拌四件、麻辣蹄筋、蒜泥白肉、紅燒牛尾、豆瓣魚,再來個肥肥的樟茶鴨……大概古龍很愛吃川菜。
《歡樂英雄》里又提到下碗湯面、臥兩個雞蛋、來點肴肉;《多情劍客無情劍》里又說吃蝦爆鱔和肴肉,所以古龍大概也愛吃杭幫菜;李尋歡被困少林寺,還好意思點菜,跟少林寺的大和尚們要紅燜冬筍、發(fā)菜花菇、翡翠菜心、筍尖冬菇豆腐羹,還要竹葉青酒下菜,這是要把大和尚們氣死。但這幾個菜,江南素齋里很常見,大概古龍是辣與不辣、葷與素,都吃得下的。
金庸小說更多歷史書卷氣,點菜亦然,許多東西都有出處。比如金庸寫郭靖黃蓉初次見面,黃蓉一口氣點了滿桌菜,要十九兩銀子,簡直跟報菜名一樣,道是:四干果、四鮮果、兩咸酸、四蜜餞……干果四樣是荔枝、桂圓、蒸棗、銀杏;鮮果揀時新的;咸酸要砌香櫻桃和姜絲梅兒;蜜餞是玫瑰金橘、香藥葡萄、糖霜桃條、梨肉好郎君。八個酒菜是花炊鵪子、炒鴨掌、雞舌羹、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姜醋金銀蹄子。這些菜看著華麗,大多來自宋朝筆記小說記載。當然金庸也不只是紙上談兵,筆者猜他對湖南菜有好感,所以《笑傲江湖》和《飛狐外傳》里,令狐沖和胡斐都吃過湖南菜。金庸看來,湖南菜“筷極長,菜極辣”,很有豪氣。他也提到湖北菜,令狐沖帶領(lǐng)大家去救任盈盈之前,先去吃了豆皮。
張無忌在去萬安寺救人之前,和趙敏在北京的小酒店吃飯。吃的什么呢?涮羊肉。多妙。
《鹿鼎記》里,有過一段很細的描寫。韋小寶想哄云南來的小郡主沐劍屏吃飯,也是弄了過橋米線湯、蜜餞蓮子煮的宣威火腿、云南黑色大頭菜、大理洱海的工魚干,這些才貼點兒地氣。當時廚子提醒韋小寶:過橋米線湯油很重,雖然不冒熱氣,但很燙。這個描寫精致得很,筆者一直記著,所以后來也沒被過橋米線燙過嘴。
臨了,金庸還是對老家江浙一帶有感情?!短忑埌瞬俊防?,寫段譽到無錫:“進得城去,行人熙來攘往,甚是繁華,比之大理別有一番風光。信步而行,突然間聞到一股香氣,乃是焦糖、醬油混著熟肉的氣味。”焦糖、醬油混著熟肉,金庸把握住了無錫民間飲食的精髓……接下來,段譽就要和蕭峰在這種飲食氛圍下,咚咚咚喝掉四十來碗酒,變成兄弟了。
《書劍恩仇錄》里,乾隆被玉如意騙回妓院后,乾隆見八個碟子中盛著肴肉、醉雞、皮蛋、肉松等宵夜酒菜。如此下酒,實在是妙絕。
最好玩的細節(jié),還有一處,《書劍恩仇錄》里,陳家洛回海寧老家,見自己小時候的丫鬟晴畫。待要走時,晴畫要他吃東西,道是: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湯,一碗四片糯米嵌糖藕。
金庸自己是海寧人,這筆鋒一定是帶著感情的,一如莫言寫高密、老舍寫北京、汪曾祺寫揚州、張愛玲寫老上海。
所謂故鄉(xiāng)風味,無時或忘,縈人至此。
啟明星摘自《北京晚報》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