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趙必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

2017-02-25 02:03曾長秋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曾長秋

(中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趙必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

曾長秋

(中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介紹了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背景情況,湖南常德的趙必振在五四前期翻譯了大量作品,積極傳播社會主義,1902-1903年,趙必振在上海翻譯出版了《近世社會主義》(上下冊)、《二十世紀之怪物——帝國主義》、《廣長舌》等二十余本日文著作,還翻譯了具有愛國救亡作用的其他著作,把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思想最早傳播到中國來。趙必振一生,可以說他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早傳播者。

趙必振;翻譯《近世社會主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說到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趙必振翻譯日文著作值得大書一筆。比中國共產黨成立早19年,即在剛剛進入20世紀時,趙必振就用了三年的時間,在上海翻譯了日文版的《近世社會主義》(上下冊)、《二十世紀之怪物——帝國主義》、《廣長舌》、《實用衛(wèi)生自強法》、《社會改革論》、《新世界倫理學》、《東亞將來大勢論》、《萬國教育志》、《英國地方政治論》、《日本維新慷慨史》(兩卷本)、《日本人權發(fā)達史》、《日本維新英雄兒女傳奇》、《東亞女權萌芽小史》、《世界十二女杰》、《戈登將軍》、《亞歷山大》、《拿破侖》、《土耳機史》以及“史學小叢書”9種,共20余部譯作100多萬字,把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思想最早傳播到中國來。

一 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緣起

隨著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界出現(xiàn)“西學東漸”式的譯書熱潮,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新思潮被介紹到中國來。可是,當時的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不曾有真切的了解,所探索的救國救民真理主要是西方民主主義。由于封建王朝對外國侵略者屈服,宣告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不可能成為團結御侮的武器??涤袨椤缽?、孫中山等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致力于傳播西學,以為“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1],于是翻譯出版了一批西方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的書籍,發(fā)動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運動。然而,西方列強卻不允許中國走獨立、富強的道路,資本主義方案在中國總是行不通!

19世紀70年代初,清朝在天津教案發(fā)生之后便派通商大臣崇厚赴法國賠禮道歉,陪同翻譯張德彝在日記中記下了自己目睹的巴黎公社起義;另有王韜寫的《普法戰(zhàn)紀》一書,也提到了巴黎工人起義之事。國內洋務運動興起以后,早期改良派編譯了一批西書,其中涉及“郭密尼士”(共產主義)、“康密尼人”(共產黨人)等詞句。由于主張“平俸給,齊貧富”,嚴復將其翻譯為“均貧富之黨”。19世紀末,梁啟超也津津樂道地介紹社會主義各流派,寫了《二十世紀之巨靈托拉斯》、《論俄羅斯虛無黨》、《圣西門之生活及學說》、《社會主義論》等文,刊登在自己主辦的《新民叢報》上[2]。維新派首領康有為的《大同書》,可視為空想社會主義的著作。革命派領袖孫中山更是明確地將自己的民生主義,直接等同于西方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甚至找上門去要求參加第二國際。上述資產階級或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家,雖然最早接觸并向國內介紹了馬克思及其學說,但他們的介紹是零星的,甚至有誤解和歪曲之處,其社會影響力也微不足道。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可上溯到19世紀末。據(jù)查證,中文書刊上第一次出現(xiàn)馬克思的名字,是1898年基督教團體廣學會出版的《泰西民法志》,翻譯了柯卡普所著《社會主義史》,由于印數(shù)不多,影響有限。1899年4月,《萬國公報》第121期至124期連載了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翻譯的《大同學》一文,稱贊馬克思、恩格斯為“百工領袖”,還介紹了“德國之馬客偲,主于《資本論》者也?!贝撕螅袊牧羧諏W生陸續(xù)傳回一些新名詞和譯作,使近代中國的思想文化界出現(xiàn)了兩次介紹社會主義的熱潮[3]。

1902年至1907年為第一次熱潮,一些在國外出版的中文刊物登載了馬克思的生平事跡。例如: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第18號著文,稱馬克思為“日爾曼人,社會主義之泰斗也”。1903年馬君武在《譯書匯編》第12期稱:“馬克思者,以唯物論解歷史學之人也,馬氏嘗謂階級競爭為歷史之鑰?!?905年朱執(zhí)信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第2號發(fā)表《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共產黨宣言》的要點。1912年孫中山發(fā)表《社會主義之派別及其批評》一文,稱贊馬克思“苦心孤詣,研究資本問題垂三十年之久,著為《資本論》一書,發(fā)闡真理,不遺余力。使無條理之學說,遂成為有系統(tǒng)之學理。研究社會主義者,咸知所本”。中國無政府主義者在日本辦的《天義報》第一次刊登了馬克思的肖像和《共產黨宣言》第一章,還在《新世界》節(jié)譯了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但是,上述人員并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真諦,更談不上信仰馬克思主義。他們對社會主義以及對馬克思著作的介紹,認為提供了一條可以用于“改造中國”的途徑。使傳播走向高潮的是一些歸國留學生(尤其是留日學生),他們相繼譯出了《近世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神髓》、《世界六大問題》等30多種書籍,其中半數(shù)涉及馬克思及其學說。以趙必振的譯作時間最早、數(shù)量居多,影響也大,起到了“首傳真”的作用。

1917年至1921年為第二次熱潮,有30余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被譯成中文。例如: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科學的社會主義》、《價值價格與利潤》、《工錢勞動與資本》;列寧的《國家與革命》(部分)、《過渡時代的經濟》、《民族自決》、《俄羅斯的新問題》、《勞農俄國的建設事業(yè)》。還有一些解釋馬克思主義的作品,如考茨基的《馬克思〈資本論〉解說》和《階級爭斗》、刻卡撲的《社會主義史》、河上肇的《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等,也有中譯本。據(jù)統(tǒng)計,《新青年》、《每周評論》、《少年中國》、《晨報副刊》、《民國日報副刊》、《時事新報》、《星期評論》、《解放與改造》、《新社會》、《曙光》、《建設》、《互助》、《廣東群報》、《中華新報》、《勞動界》、《共產黨》月刊等發(fā)表介紹馬克思主義或十月革命的文章,有237篇。其中,五四運動以后成井噴之勢,達223篇。其代表人物有:李大釗、李達、李漢俊、惲代英、蔡和森、楊匏安、陳望道等。許多早期先進知識分子在傳播的過程中拋棄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信念,轉向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并非屈從于任何壓力,也不是追逐時髦,這是他們對各種學說、各種救國救民方案進行反復比較之后,經過認真思考做出的抉擇。

在五四時期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先驅者中,趙必振于1902年就投入了戰(zhàn)斗,無疑起了“首傳真”的作用。他的譯作雖然晚于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譯文,但李提摩太畢竟不是中國人。梁啟超1902年刊在《新民叢報》上的文章提到過馬克思、社會主義等詞匯,而且與趙必振的譯作同時出現(xiàn),而梁啟超畢竟是只言片語,不及趙必振那20多本譯作有分量。眾所周知,在中國正確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熱情地謳歌十月革命的李大釗,于1918年發(fā)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Bolshevism的勝利》,1919年主編《新青年》雜志《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又發(fā)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不過在時間上卻晚于趙必振16年。因此我們說,趙必振是中國比較系統(tǒng)地傳播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一人!

二 趙必振的翻譯作品將社會主義最早介紹到中國

趙必振,字曰生,號星庵,湖南武陵(今常德市)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在一戶官宦世家。趙必振的先人雖然為官為宦,卻以書香傳世。其先祖趙慎畛(1762—1826),清嘉慶進士,官至廣西巡撫、閩浙總督、云貴總督。趙必振年輕時讀書發(fā)奮,被學政錢灃看重,后拜紀昀(紀曉嵐)為師,以阮元、翁方綱為友,對古籍版本學、目錄學有深研。他對古籍版本鑒賞也有獨到之識,鑒藏之精,當時無人與匹。著作甚豐,有《趙慎畛雜文》、《趙文恪奏議》、《從政錄》、《載筆錄》、《榆巢雜識》、《讀書日記》、《惜日筆記》、《蓼生日記抄》存世。其祖父趙光(1797—1865),是清咸豐、同治年間的刑部尚書,工詩文,尤善書法。他師承董其昌,與陳孚恩、祁雋澡、許乃普并稱清末四大書法家。其父趙夑和,在廣東官至知府,光緒十年(1884年)死于廣西懷集知縣任上。趙必振出生在廣東省南??h,字“曰生”含“粵生”之意。在父親死后,他11歲時隨母從廣西扶靈柩還鄉(xiāng),定居在老家——今常德市鼎城區(qū)石板灘鎮(zhèn)獅子山村。

趙必振在湖南長大,先后就讀于常德德山書院、長沙湘水校經書院,讀過《湘學報》,景仰譚嗣同,深受維新思想影響。他在戊戌變法前夕參加院試,補博士弟子員。他支持變法,與黃遵憲、熊希齡等交往甚密。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他與湘水校經書院同窗、“寒社”社友何來保、胡友業(yè)等組織常德“自立軍”,響應瀏陽人唐才常在湖北發(fā)動的起義。由于事泄,何來保等人被捕之后押往長沙砍頭,趙必振于8月21日化裝成和尚逃往桂林的姐姐家躲避,在好友龍贊侯的幫助下經澳門出國,亡命日本。他參與梁啟超主辦的《清議報》、《新民叢報》的校對、編輯工作。辦報之余,他用兩年時間努力學習日文,旁聽日本社會主義者的演講,并收集到一些日本學者出版的研究社會主義的書籍,還與在東京的反清人士章炳麟、秦力山、陳天華等多有交往,其思想與時俱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因國內黨禁放松,趙必振啟程回國。他在上海居住了三年,從事翻譯工作,留下了以下作品。

1902年8月,29歲的趙必振在改良派主辦的上海廣智書局出版了自己第一部譯作——翻譯了日人幸德秋水1901年著的《二十世紀之怪物——帝國主義》。該書雖然只有4萬多字,卻是中文版第一次對帝國主義進行分析批判的著作,甚至比列寧1916年撰寫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即“帝國主義論”)還早14年。該書主張用“世界的大革命運動”(即社會主義革命)來“變資本家橫暴之社會”,以“勞動者共有之社會”(即社會主義制度)來“亡其野蠻的帝國主義”。以上這些說法出自一百多年以前,確實是令人振聾發(fā)聵的聲音,足見趙必振翻譯這部作品的“慧眼”和勇氣。該書發(fā)行時引起了上海新聞出版界不小的轟動,《每日新聞》、《中國民報》以及許多社會活動家紛紛贊揚這一驚世之作。

1903年2月,趙必振又在廣智書局出版了日人福井準造1902年著的《近世社會主義》,該書分上、下兩冊,正文四編約16萬字。第一編“第一期之社會主義——英法二國之社會主義”有五章,依次介紹巴貝夫、圣西門、傅立葉、歐文、普魯東、勃朗的生平、著作與學說,尖銳地批判了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是“空中樓閣”,批評無政府主義是“粗暴過激之議論”;第二編“第二期之社會主義——德意志之社會主義”有四章,為全書核心,依次介紹第一國際的歷史以及馬克思、洛貝爾圖斯、拉薩爾的生平與學說,對德意志社會主義予以充分肯定,對馬克思給予高度贊揚;第三編“近時之社會主義”,依次介紹無政府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基督教社會主義等流派的觀點,明確地指出無政府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今則如仇”、社會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大異其趣”;第四編“歐美諸國社會黨之現(xiàn)狀”,依次介紹英、法、德、美以及東歐各國社會黨的活動,指出各國社會黨的歷史并不等同社會主義史。書后附錄了《社會主義及其黨與之重要諸件表》以及15個參考書目。該書出版24年之后(即1927年),上海時代書店將趙譯本《近世社會主義》重印,對當時方興未艾的中國大革命高潮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4]。下面,我著重介紹《近世社會主義》這本書。

俄國十月革命發(fā)生之前,中國人接受社會主義的主渠道在日本。日本有一批研究社會主義的學者,例如:河上肇翻譯了《資本論》(李大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時,就師從河上肇學習政治經濟學)、村井知至撰寫了《社會主義》、幸德秋水撰寫了《社會主義神髄》、島田三郎撰寫了《社會主義概評》等。其中,以福井準造撰寫的《近世社會主義》在中國影響最大。之所以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趙必振功不可沒。趙必振翻譯的中文版《近世社會主義》,不僅介紹了歐美各國社會黨的現(xiàn)狀以及社會主義學者的生平、著述,而且書后附錄的參考書目為研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126個文獻。書中以主要篇幅,向中國讀者介紹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學的貧困》、《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等寫作過程,介紹了馬克思的生平事業(yè)以及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還介紹了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該書以熱情洋溢的語言,稱頌馬克思為“一代偉人”、《共產黨宣言》是“一大雄篇”、《資本論》是“一代之大著述,為新社會主義者發(fā)明無二之真理”[5]。書中還指出:“社會主義之發(fā)達”,為“人類進步必然之勢”,并預言“二十世紀者,社會主義時代也”。

眾所周知,《共產黨宣言》結尾段寫道:“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tǒng)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fā)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6]其結束語是:“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這些經典語言許多人耳熟能詳,而這些文字的早期譯本,與我們今天看到的譯文卻有較大差異。在陳望道1920年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之前,上述經典段落早在1903年由趙必振翻譯的《近世社會主義》中有四處提到了。趙必振是這樣翻譯的:“大攻擊經濟社會之現(xiàn)組織,絕叫社會制度之改革,為勞動者吐萬丈之氣焰?!彼呀Y尾段文字譯為:“同盟者望無隱蔽其意見及目的,宣布吾人之公言,以貫徹吾人之目的,惟向現(xiàn)社會之組織,而加一大改革,去治者之階級,因此共產的革命而自警。然吾人之勞動者,于脫其束縛之外,不敢別有他望,不過結合全世界之勞動者,而成一新社會耳?!币驗樵摃侵袊^為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第一本譯著,趙必振還把《共產黨宣言》譯成《共產主義宣言》,此應為中文最早的出現(xiàn)的“共產主義”一詞。因此,這本書在馬克思主義輸入中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部譯作之外,趙必振還翻譯了幸德秋水撰寫的《廣長舌》中的32篇文章,輯成一本譯著。這是一部宣傳唯物史觀在內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通俗讀物,其影響力甚至比前面提到的那兩部譯作還要大。趙必振關于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思想的譯作,開闊了人們的眼界,給中國紛繁復雜的日趨進步的思想界帶來了一股清新空氣。

三 趙必振翻譯的具有愛國救亡作用的其他著作

趙必振的其他一部分譯著,旨在總結某些國家亡國的教訓。

近現(xiàn)代中國面臨著被瓜分的危險,一些愛國學者往往用其他國家亡國的歷史資料作為題材,進行愛國救亡宣傳。例如,上海廣智書局1902至1903年之間出版了日人北村三郎著、趙必振譯的“史學小叢書”(1套9種),很受讀者青睞。該叢書的書目分別是:《十九世紀大勢略論》、《俄國蠶食亞洲史略》、《日本現(xiàn)勢論》、《埃及史》、《猶太史》、《腓尼西亞史》、《波斯史》、《亞細里亞巴比倫史》、《亞剌伯史》,后六種屬于亡國史作品。此外,他還翻譯了北村三郎撰、廣智書局1902年出版的《土耳機史》,構成了文明古國亡國史系列?!锻炼鷻C史》開篇寫了三章,論及該國概況(包括地域、國情與形勢);正文共四編,敘述自開國至近世的歷史以及該國的宗教、政治、兵制、財政、貿易、交通、文化、教育、藝術,并對其衰亡的過程與原因進行了分析。

以上著作有一個突出特點:記敘了這些文明古國是怎樣由盛轉衰的?譯介這些與中國有類似經歷國家的亡國史,更能引起國人共鳴,從中吸取教訓,從而奮起救亡。例如,他分析土耳其之所以亡國,其原因在于“君奢民惰,喪失了原來的尚武精神”。在《埃及史》中則指出,該國君民不知自愛、大舉外債,其患無窮;因為,“既陷破產之域,本由外債而作俑。一國之財貨已全涸竭,農困于租稅,官失其給俸,舉國之民,流離困苦,餓莩橫路,慘不忍睹。而其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權,盡為歐洲英法人所占奪。國權墮地,不可挽回,其陷于慘狀苦境者,實由于財政紊亂。”[7]這些譯作問世,立即刮起了一陣颶風,極大地震撼了國人的心靈。如何避免重蹈這些國家的覆轍,則成為了國人關注的焦點。

趙必振另有一部分翻譯,旨在總結日本維新變革的經驗。為了借鑒日本的經驗、喚起我國民眾的覺醒,趙必振翻譯了《日本維新慷慨史》。該書由日人西村三郎撰,廣智書局1902年出版。由于原書排列無序,使讀者難于了解明治維新的全過程,譯者便按時間先后、貢獻大小調整編派順序。譯本分兩卷:上卷為佐久間象山、月照師、渡邊華山等人的傳記,下卷為平野國臣、巖倉具視等人的傳記。譯者在《敘》中評價:“其書詳于我國維新之改革,文明之進步,凡有關于國步者,述其事跡,至周且詳,而于愛國志士艱難奔走、躬膺刀鋸鼎鑊而不辭,以及時勢變遷、人情隆替無不記之?!边€聲明:“欲求社會之進步,必不能無所改革……此天下之公理哉?!盵8](P1)

從上可知,趙必振翻譯此書的目的,主要是借鑒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經驗,激勵我國仁人志士臥薪賞膽、發(fā)憤圖強。譯文中間還夾有按語,表達了譯者的傾向性意見。例如,他在評價藤田東湖時指出:(藤田先生)“雖然意氣凜凜,至今猶有生氣。豈者我國之朝言攘夷大勢,去即搖尾乞憐、媚外惟恐不及者,所可借為口實也。”[8](P7)以上這些議論,對啟迪讀者的覺悟、激發(fā)國人的斗志,亦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趙必振還有一部分譯著,旨在以國外英雄人物激勵國人斗志。

趙必振譯書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非常重視各國英雄人物對推動歷史前進的作用,用以“開民智,挽狂瀾”。上海益新譯社1903年出版了他翻譯的日人土井晚翠著的《拿破侖》傳記,就是其中一例。益新譯社在《中外日報》刊登了一則廣告,對出版目的說得很清楚:“拿破侖之用兵也,兼一國即予以立憲之法,略一地即畀以自治之權法,并蒙其賜,又不獨法民蒙其賜。我國今日蓋亟于立憲與地方自治之制耳,吾愿愛國者各手此一編以講求立憲之方法、自治之規(guī)模,則我國之富強、吾民之光榮于法豈多讓哉!”[9]

又如,趙必振翻譯的《世界十二女杰》(日人巖崎徂堂、三上寄鳳著,廣智書局1903年出版),介紹了法國格兒垤、美國扶蘭志斯、普魯士王后流易設、法國蘇泰流夫人等12個女性的事跡,力圖證明女子的能力絲毫不亞于男子,旨在為中國女性提供榜樣。趙必振還翻譯了《東洋女權萌芽小史》(日人鈴木光次郎編,上海新民譯印書局1903年出版),介紹了柳澤伯爵夫人、磯精子等七十余人的事跡,旨在批判封建倫理道德、倡導男女平權。譯者在《敘》中強調:“男女同權者,古今中外之公理。”而中國目前之所以男女不平等,是因為處于“公理未發(fā)達之時代,男尊女卑之謬說,蔓演于人間。在昔野蠻之世,萬國所同,而東亞為尤甚”[10],這個現(xiàn)狀亟待改變——爭取女性解放!

四、趙必振的晚年生活以及對其翻譯作品的評價

趙必振早在青年時期,就參與了自立軍、立憲派的活動,與唐才常、梁啟超等人有難以割舍的淵源關系,才有在東京和上海那段不平凡的經歷。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32歲時離開上海去香港,在一家《商報》做了兩年編輯,也翻譯了一些日文經濟新聞。因為他在報紙上發(fā)表了一篇抨擊英國殖民政策的文章,被港府驅逐出境。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舊時好友、澄邁知縣龍贊侯邀請他當督學,他便去了海南島,兩年間創(chuàng)辦了澄江、邁江兩所學堂。由翻譯轉而從事教育事業(yè),這是他教學生涯的開始。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趙必振應邀到沈陽做了熊希齡的幕僚。早在戊戌變法前夕,他就與熊希齡交往甚密,此時熊希齡任奉天鹽運使兼東三省財政監(jiān)理官,在辛亥革命發(fā)生時與奉天陸軍協(xié)統(tǒng)藍天尉通電“擁護共和”。趙必振從營口去南京和上海,充當熊希齡與革命黨的聯(lián)絡人。中華民國成立之后,熊希齡任熱河都統(tǒng),他隨之任熱河都統(tǒng)署財政廳的廳長。民國二年(1913年),熊希齡去北京組閣,擔任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趙必振入財政部主管國庫。袁世凱稱帝時,趙必振著文聲討而遭通緝,暫時避難于湖南,任長(沙)寶(慶)鎮(zhèn)守使梅馨的秘書長。此后,他回財政部繼續(xù)任職,達十余年之久,且官聲極佳,被贊為“身為五長,不名一錢”。其間,他還提出了地稅、國稅分治的重要思想。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京政府解散之后,雖然桃源人覃振(司法院副院長)邀請他前往南京政府任職,但他無意從政,乃留在北平(即北京)以教書為業(yè),在私立民國大學、華北大學講授“公羊春秋”、“三禮”、“地理沿革”等課程。

1931年在沈陽發(fā)生了“九一八”事變,導致華北動蕩不安,趙必振從北平回到湖南,居長沙六年。他先在慈善團體充任華洋義賑會的中國董事,并兼任湖南水災救濟委員會的委員,后重操舊業(yè),從事教育工作。他在中和、孔道兩所國學專修學校執(zhí)教,將講稿編成《國學概論》一書出版,除了收入“公羊春秋”、“三禮”等內容,還比較系統(tǒng)地梳理了儒學經典。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他回家鄉(xiāng)常德避難,仍以教書為職業(yè),先后在常德縣立中學和私立明義中學任教,艱難度日。新中國成立以后,他以76歲高齡的資深經歷,被聘為湖南文史研究館館員和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定居省會長沙。晚年,他回首往事,筆耕不輟,撰寫了《自立會紀事史料》以及一些回憶錄。1956年12月,趙必振在長沙病逝,享年84歲[4](P6)。

總觀其一生,趙必振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他一生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上海翻譯日文版著作。僅在1902~1904年間,他一人就翻譯了20余部,把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思想介紹到中國來。由張旭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湖湘文庫》,其中有一本《近現(xiàn)代湖南文化名人(翻譯家傳)》,第一篇就寫了《翻譯社會主義作品第一人——趙必振》。他從日文翻譯的《近世社會主義》等作品,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以及其他文明古國亡國的歷史教訓,宣傳了維新變革和救亡圖存的思想。他以啟迪民智、復興民族為己任,攜筆力耕、飽含熱情,其譯著對激發(fā)中國人民提高反帝反封建的覺悟產生了積極影響,帶動了社會主義新思潮傳入中國。

可是,由于他只速成地學過兩年日語,翻譯水平有限,再加上在上海著手翻譯的時間僅三年,可謂時間短、任務重,因此譯文比較草率。例如:譯名不夠準確,用詞前后不統(tǒng)一,還存在一些語句欠通順的地方等。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瑕疵,是因為他急于求成,通過推出一批社會主義作品和傳播日本維新思想,來激發(fā)我國民眾的志氣,變革現(xiàn)實社會,故來不及詳細地推敲文字、雕琢句法。然而,面對時局危難,他只得倉促上陣,使譯文中出現(xiàn)了以上這些問題,是情有可原的。瑕不掩瑜,讀者自能明白他在譯作中所蘊含的愛國熱情。

[1]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M].毛澤東選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

[2] 曾長秋,周含華.中國思想通史綱要[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290.

[3] 張耀燦,曾長秋.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

[4] 田伏隆.趙必振傳略[M].常德縣文史資料(第3輯)[C].常德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內部印刷,1987.

[5]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44.

[6] [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8.

[7] [日]北村三郎著,趙必振譯.埃及史[M].上海:上海廣智書局,1903:30-31.

[8] [日]西村三郎編,趙必振譯.日本維新慷慨史 (上卷)[M].上海:上海廣智書局,1902.

[9] 廣告.新譯拿破侖[N].中外日報(上海圖書館館藏),1903-04-09.

[10] [日]鈴木光次郎編,趙必振譯.東洋女權萌芽小史[M].上海:上海新民譯印書局,1903:1.

ZhaoBi-zhenTheEarliestDisseminatorofMarxisminChina

ZENG Chang-qiu

(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54 period China intellectuals spread Marx doctrine in China, Hunan Changde Zhao Bizhen 54 early trans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actively spread the socialist, 1902-1903 Zhao Bizhen in Shanghai,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the “modern socialism” (volumes), twentieth Century “imperialism”, “monster” wide tongue etc.more than twenty Japanese works, also translated works with other patriotic action, the Marx doctrine and the socialist ideology and the earliest to spread to China.Throughout Zhao's life, he can be said to be a famous translator, educator and the earliest communicator of Marx doctrine in china.

Zhao Bi-zhen;translatedKinseiSyakaiSyugi;a pioneer to spread Marxism

2017-05-10[作者簡介] 曾長秋(1950—),男,湖南瀏陽人,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政治學、歷史學。

D033.4

A

1008—1763(2017)05—0097—06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
本刊策劃·走進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簡介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新時代下的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當代下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