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
說辦事迅速
弗朗西斯·培根
薦讀人:顧葆春
《中學生天地·語文課》
雜志副主編
想推薦的其實不止《說辦事迅速》這一篇。弗朗西斯·培根的《論說文集》中,談及的話題共有59個,如“說真理”“說逆境”“說父母子女”“說言談”“說財富”“說習慣與教育”“說禮貌”“說美”“說榮譽與名聲”等,尤其適合高中生思考。
和《說辦事迅速》相對應的,有一篇《說拖延》——不要小看“拖延癥”這個人類普遍的毛病,它已經(jīng)入了2016年高考山東卷的語用題了!你也是“拖延癥”患者嗎?強烈推薦讀一讀。
美國學者威爾·杜蘭特評價《論說文集》是“為數(shù)不多的應當咀嚼消化的書”。生活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培根,精通拉丁文,文風簡明扼要,文章中的典故和比喻,都具有那個年代的特色。譯成中文,為保持他的風格,讀來不免有些生澀。幸好,其中的多數(shù)文章只用了兩三頁的篇幅,而點到即止的論述,又給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如杜蘭特所說,“如果每次只來四五口”,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糧”。
辦事過于求快乃是最大的僨事(編者注:僨事,把事情搞壞)之道。其情形有類醫(yī)生所講之前期消化①或匆忙消化,結果必使人的腹內(nèi)積食嚴重,潛伏隱患。是故辦事快慢之標準不應是議事次數(shù)之多寡,而應是事情進展之程度。正如跑場上之闊步高舉未必即為速度,故在處理事務方面,緊扣本題與不求一次全部解決等,反易把事辦得迅速。某些人辦事但知從時間上如何了結迅速一點考慮,其所經(jīng)辦之事往往不牢,而其原因無非欲博辦事迅速之名;然而簡略從事草草了結卻難保商定之后不被根本推翻,因幾次面談或會上倉促達成的結果每每容易左搖右擺,極欠穩(wěn)定。一位聰明人②因見人們辦事往往過分急于求成,便曾說過如下名言,停停站站,事情反會提前辦完。
但從另一方面講,真正的辦事迅速誠然是可貴的事,因為辦事不能不計時間,正如貨品不能不計價格;辦事毫無效率便是蝕本生意。斯巴達人與西班牙人素來以慢著稱,故有人作俏皮語說,Mi venga la muerte de Spagna③(但愿我的死亡來自西班牙那里),因為那樣他的死期的到來必將相當緩慢。
對于在經(jīng)營辦事上能提出直接材料的人手必須認真加以傾聽;而給予指點則適宜于事情之開始,最好不在人講話的中間屢次加以打斷;因發(fā)言人的思路一旦被人弄亂,勢將猶豫不決,左右為難,而待其重新思考回想亦必拖延費時,令人生厭,反不如按其原來的思路進行更為得計。然而情形往往是,主持人反較說話人④更為絮聒。
一件事而反復申說于時間上總是一種浪費。但對于事態(tài)之性質多講幾次卻能為我們贏得余裕,因這將省去將來許多唇舌。冗長煩瑣的講話之不適辦事,正如衣袍披風的拖裙過長之不適騎射。講話開場白、轉折語、解釋語乃至征引他人的話過多等等,最是時間上的巨大浪費;雖其用意仿佛出于謙遜,然而華而不實,也只屬虛文。不過遇到人的認識上出現(xiàn)阻梗不通時,亦須提防過于簡徑直捷;這時,為要消除其原有認識,便不免要有一番弁言(編者注:弁言,序言)緒論之類的語言,正如對病患者必須先經(jīng)一道熱敷,然后方可用藥。
然而除上述外,程序、配置以及工作劃分更是辦事迅速的最大要著,只要這種劃分不是過細便好;因為一切不加區(qū)分固然辦不成事,區(qū)分過細也必永遠糾纏不清。另外善選時間亦即是節(jié)約時間;而不合時宜的動議則屬徒勞。通常而言,辦事約可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討論或研究階段,以及完成階段。在這方面,如欲求快,其中間的一段盡可放手給眾人去做,而僅將首尾部分交由少數(shù)人負責。至于一事之進行程序如能見諸文字,多數(shù)情況下都能使辦事加快;雖有時也會出現(xiàn)全部被推翻的情況,但即令如此,這在工作的指導上亦遠較一含糊不明確的意見更具啟發(fā)作用,正如灰之較土更具助長作用⑤。
①這里顯然指不佳的“前期消化”,意即當食物進入消化道后,盡管有一些消化液的分泌,但其含酶量過低,甚至全不含酶,因而對食物起不到分解作用,引起消化不良等病癥。文中培根實際上用了今天的動物生理學原理以譬喻匆忙辦事的不良后果。
②指政界人士阿米亞斯·波萊爵士(Sir Amyas Paulet),1576年曾與培根同去法國。這位爵士曾任伊麗莎白派赴之駐法使節(jié)。
③意大利人的一句諺語。
④說話人指上文提到的能提出直接材料的人手——具體承辦人。
⑤即更有肥效。
[選自《論說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