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茹
(河北工程大學 黨委宣傳部,河北 邯鄲 056038)
先秦陰陽家鄒衍思想初探
孫艷茹
(河北工程大學 黨委宣傳部,河北 邯鄲 056038)
鄒衍是戰(zhàn)國時期陰陽學派的代表之一??v觀思想史或哲學史著作,鄒衍及其思想常鮮少提及。從五德終始說、天道論和天地廣大說三個方面,對鄒衍思想進行探究。鄒衍在史墨五行相勝說的基礎上,結合思孟學派的五行學說,形成了自己的五德終始說;他的天道論即四時教令思想;天地廣大說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打破了人們狹隘的地域觀念。
鄒衍;五德終始;陰陽五行
鄒衍(約公元前350年—前270年,或約前305—前240年),一作騶衍,戰(zhàn)國齊人。他是先秦陰陽家的集大成者,早年學習儒術,不見用,后創(chuàng)陰陽變化終始之論。鄒衍“深觀陰陽消息”而又推演“五德轉移”[1]1839-1840(《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并以“陰陽《主運》顯于諸侯”[1]1170-1171(《史記·封禪書》)。鄒衍曾經游學稷下學宮,備受尊重,被齊人頌為“談天衍”。離開齊國后,他先后游歷過魏、趙、燕諸國,受到各國君主的高度禮遇。其中,尤以在燕國最受尊崇。據(jù)《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至燕,昭王擁慧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盵1]2345燕惠王時,鄒衍被誣下獄,傳說有“霜隕之異”,雖然后來得以平反,卻在出獄后不知所終。
《漢書·藝文志》著錄鄒衍有《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可見鄒衍的著述是十分豐富的,可惜這些書都已亡佚。清人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卷十七輯有《鄒子》一卷?!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匪麟[引劉向《別錄》云:“鄒子書有《主運篇》?!绷頁?jù)《漢書·楚元王傳》和《晉書·束皙傳》,鄒衍又有《重道延命方》和《大歷》二篇,可惜均已不存。但是鄒衍的思想?yún)s借由《史記》《管子》《呂氏春秋》《春秋繁露》《白虎通義》等典籍而得以保留。
據(jù)《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集解引劉向《別錄》云:“鄒子所言:五德終始,天地廣大,盡言天事”,可將鄒衍的思想總結為五德終始說、天道論和天地廣大說(即大小九州論)。
陰陽、五行思想是中國古老的宇宙自然認識論,它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人類歷史之初,與人類對自然的觀察以及生活、生產實踐密不可分?!渡袝ず榉丁份d:“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2]301。在這里,五行屬性被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五行相勝說的形成和總結也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其主要觀點零散地見于《左傳》中。
《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記載晉國辛亥那天發(fā)生日食,恰巧趙鞅晚上做夢,于是請史墨釋日占夢。史墨說:六年后的這個月,吳軍攻楚,但最終不能占有楚國。因為“庚午之日,日始有謫,火勝金,故弗克”。六年后的庚午日,吳軍果然敗楚,攻入郢都。[3]1513-1514
《左傳·哀公九年》:鄭國派兵奪取宋國土地,結果兵敗被伐。晉國趙鞅求卜是否派兵救鄭,遇水適火。史墨解釋道:“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后,水勝火,伐姜則可”。也就是說,卦象兆示可以伐姜姓國家,不能伐子姓的宋國。卜卦如此,晉國便沒有出兵救鄭。[3]1652-1654
史墨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擅長天文星象、五行數(shù)術與筮占。他的思想可見于《左傳》中。史墨認為“天有三辰,地有五行”,倡設“五行之官”,即木正、火正、望正、水正、土正。他認為五行之物各有其官,“官宿其業(yè),其物乃至”。史墨在筮占的實踐中,推究人事變化的規(guī)律,提出“火勝金”“水勝火”之論。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是指以五德相勝之說來解釋王朝的更替?!秴问洗呵铩分屑畜w現(xiàn)了這一思想: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于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氣勝’?;饸鈩伲势渖谐?,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水氣至而不知數(shù)備,將徙于土?!盵4]682-683
鄒衍以“土、木、金、火、水”為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每種物質的自身特點稱之為“德”,再把它們同各個朝代相合,每一個朝代的建立都會秉承其中之一,當此“德”衰落之時,便是這一朝代沒落之日;誰能具有下一個物質的“德”,誰就能建立另一個新的朝代。
侯外廬先生指出:“五行說在春秋時代是一種進步的思想。到了戰(zhàn)國時代則被唯心主義所剿竊。唯心主義的五行說出于子思孟柯所唱和,因此思孟學派更加重了它的神秘主義色彩。這一造說在‘傳而受之’之中,遂至‘附庸蔚為大國’,產生了鄒衍陰陽五行學派?!彼J為鄒衍的觀點是儒道混合的,而更偏畸于思孟學派,指出鄒衍具有儒家思想和儒家路數(shù)。他進一步論證說,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是一種循環(huán)的命定論,就是“土德后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這樣終而又始地循環(huán)著。侯外廬將鄒衍理論同孟子和中庸學說相比較,得出結論:“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和思、孟學派的思想,確是一脈相承?!盵5]648-651
筆者認為,鄒衍早年習過儒術,其“五德終始說”受到思孟學派的一些影響應當是可以肯定的,卻未必是絕對的“一脈相承”。就其思想淵源而言,應該是受到早期陰陽學派理論的影響更多一點。晉國史墨的五行相勝思想,將自然現(xiàn)象與人類社會歷史現(xiàn)象結合,奠定了鄒衍五德終始說的基礎。鄒衍在此基礎上,結合思孟學派的五行理論,以一德配于五行前,以王朝政令配于五行后,形成了自己的“五德終始”說。
鄒衍用五行相勝說解釋朝代的更替,力圖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體現(xiàn)了樸素的發(fā)展觀,盡管其中不乏穿鑿附會之處,但比起以之占卜吉兇,無疑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五德流轉的觀點成為以后歷代儒者解釋王朝更替的理論依據(jù)。漢儒著名的“天人合一”學說及讖緯學說,就是在吸收鄒衍五德終始說之基礎上形成的。
我國古代的天文歷法相當發(fā)達,早在文明之初就已經有了很大發(fā)展?!妒酚洝v書》司馬貞《索引》引《系本》及《律歷志》:“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qū)占星氣,伶?zhèn)嵩炻蓞?,大橈作甲子,隸首作算數(shù),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也?!彪m然這些記述包含一定神話傳說意味,但就我國天文歷法的發(fā)展程度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断男≌返某霈F(xiàn)標志著我國古代的天文歷法趨于定型,干支記日法的使用、用圭表測影確定夏至冬至等節(jié)氣、二十八星宿參考系統(tǒng)的確立等等,直至后來出現(xiàn)的《月令》《時訓解》等文獻,表明我國古代天文歷法、物候節(jié)氣知識不斷積累和完善,這些為陰陽學派研究陰陽四時、日月星辰等提供了比較堅實的理論依據(jù)。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天與人的關系是先秦時期思想家經常討論的重要話題。金德建《司馬遷所見書考》通過對《司馬遷·歷書》的分析,認為:“中間的確還有一部分是屬于究治星象歷法方面的事情。這種星象歷法的專門學術,應當又是構成鄒衍學說的一個重要部分?!盵6]267《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鄒衍曾游學于稷下學宮,備受尊重,據(jù)此推測,鄒衍在天文歷法方面應該有著深厚造詣,其宏富的著作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專門談說“天道”的。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
“(鄒衍)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遷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其語宏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述),大并世盛衰,因載其禨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盵1]1839-1840
鄒衍通過對陰陽消長、天文星象的觀測,把人世間的活動與之對應,由所見小物推及不可見大物,將天道盛衰與人事吉兇聯(lián)系起來,正是這套由小推大、由近推遠的推理方法,使得陰陽五行學說擴大了預測天道人事的范圍,世間萬物運行變換皆遵守陰陽五行規(guī)律,從而拓展了陰陽五行說的使用范圍。
《史記·封禪書》曰:“鄒衍以陰陽主運,顯于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苯鸬陆ㄏ壬J為:鄒衍的學術與齊燕方士的依鬼神求神仙不同,不能單純看做是專門創(chuàng)造怪迂變異之說,“實際上還有推理方法的運用,星象歷法學問的專門擅長”[6]267。筆者認為,鄒衍以陰陽消長主導命運,自成一套推理體系,非其他方士所能及。這也是他“顯于諸侯”,使“王公大夫,懼然顧化”的原因之一。
《史記·封禪書》裴骃《集解》引如淳注:“今其書有《主運》,五行相次轉用事,隨方面為服也”。白奚先生認為:“《主運》所論,是四時教令的政治思想”[7]261,結合“鄒衍以陰陽主運”,可以推測,四時教令即鄒衍的天道論思想。四時教令要求君主發(fā)布各種政令必須合于“四時陰陽之大經”,并按照東南西北與木火土金水相配的模式,依四時之序,詳細規(guī)定了不同季節(jié)應發(fā)布的各種政令。對此,《管子》和《呂氏春秋》中有具體記載。
鄒衍天地廣大說也即大小九州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得較為詳細:
“儒者所謂中國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shù)。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環(huán)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qū)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huán)其外,天地之際焉?!盵1]2344
這一論說認為:儒者所謂“中國”,實際上只一個“赤縣神州”而已,“赤縣神州”內又有“九州”,九個像“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州合成一個大州,周圍有裨海環(huán)繞著,與其他大州不能相通;這樣的大州又有九個,周圍又有大瀛海環(huán)繞著,可以到達天地的終極之處。除了這些“大九州”的觀點外,鄒衍還提出中國只是整個“大九州”中的“八十分之一”而已。
鄒衍之前的先賢已經有不少對中國以及世界的認識?!渡袝に吹洹罚骸埃ㄋ矗┱厥卸?,封十有二山,濬州”[2]65。《國語·魯語上》記載:“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8]155?!兑葜軙分袛⑹鲵坑茸窊酎S帝時提到“九隅五疑”,《詩經·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9]1104。《詩經·商頌·長發(fā)》:“帝命式于九圍”,“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9]1109-1114。這些記述中的“九土”“九有”“九隅”“九圍”等都是所謂的“小九州”,即中國,但這還不是現(xiàn)代中國的全部,只相當于后世的中原地區(qū)。
在鄒衍之前影響最大的是《尚書·禹貢》中所載的“九州”,主要包括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這基本上包括了中國的大部分。暫且稱之為“中九州”。
筆者以為,鄒衍的“大九州”說既有對“小九州”和“中九州”數(shù)量和單位上的繼承,也有對其理念的開拓,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打破了人們狹隘的地域觀念,對鼓勵秦漢統(tǒng)治者開疆拓土,促進中國的統(tǒng)一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鄒衍作為陰陽五行學說的集大成者,盡管其學說中的方術部分被后世學者加以發(fā)揮、改造、利用,而增加了神秘主義色彩,但是他的五德終始說、天道論、天地廣大說對后世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都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對此,我們應該采取歷史主義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認真對待。
[1](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2](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0.
[4]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2.
[5]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金德建.司馬遷所見書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白奚.稷下學研究[M].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01.
[8]徐元誥.國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2.
[9](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責任編輯 王云江]
Preliminary study on Zou Yan’s thought of yin-yang family in pre-qin dynasty
SUN Yan-ru
(Propaganda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Zou Ya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Yin and Yang School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ought or philosophy, Zou Yan and his ideas are seldom mentioned.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thoughts of Zou Yan in aspects of Wudeshizhong Theory, Tiandao Theory, and Tiandiguangda Theory. Based on ShimoWuxingxiangsheng Theory and WuXing Theory of SiMeng School, Zou Yan forms his own Wudeshizhong Theory. His Tiandao Theory is Sishi Jiaoling Thought and his TIandiguangda theory broadens people’s vision in a certain extent and breaks people’s narrow geographical idea.
Zou Yan; Wudezhongshi Theory; Yin - Yang and Five Elements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2.017
K231
A
1673-9477(2017)02-054-03
[投稿日期]2017-01-15
孫艷茹(1985-),女,河北廊坊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