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希
摘 要 自我認知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心理認知能力,它是個體對自我的察覺,而這個過程主要受到于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在信息時代中,信息技術對自我認知有非常大的影響,當然其中有積極的部分,但也有許多消極的地方。本文是以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為出發(fā)點研究信息技術對自我認知的影響。
關鍵詞 自我認知 信息技術 主體性 群體性
自我認知是個體自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每個人的一生中,個體自我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它幫助我們選擇人生目標、人生方向。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自我認知所受到的影響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是簡單的人與人實際相處、個體實際所處的環(huán)境的影響,更是受到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所營造的虛擬環(huán)境的影響。本文就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自我認知的影響做一個簡單的探討。
1自我認知的內涵
“我”既是觀察的主體也是觀察的客體,自我認知是個體自我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即“我是什么?”,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自己的有形的身體特征、身體狀況的認識。
(2)對自己在集體、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的認識。
(3)對自己的性格、能力、情緒、興趣、思維、動機、態(tài)度、理想等心理狀態(tài)的認識。
2影響自我認知的方面
影響自我認知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一是外界環(huán)境,二是記憶和思想。人們通過感覺和思考自己的過程,比如: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需要什么樣的人生?這些問題讓人們形成對自己的認識。
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人們首先要從感覺自我的存在出發(fā),通過感覺器官對外界的信息交換,獲得關于自我的各種信息,并通過主體對這些信息的處理和加工形成人們對自己的自我形象的記憶,構成自我的圖像。人們通過語言、文字對自我進行各種描述,其中,文字和語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理性得向自我傳遞信息以后,逐漸在自我意識中形成對自己的判斷和推理并決定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并且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3信息技術是什么
從哲學上來闡述信息技術與人的本質關系是這樣的,信息技術是指能充分利用與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種方法、工具與技能的總和。
從狹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等各種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與科學方法,獲取各種圖文聲像信息并進行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F(xiàn)代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兩大支柱。本文也是以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為出發(fā)點研究信息技術對自我認知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它的數(shù)字化、動態(tài)化、智能化、多樣化等特點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高速發(fā)展必然帶來了社會的信息化,其對自我認知的影響日益突出。
4信息技術對自我認知的積極影響
4.1信息技術改變了自我認知的外界環(huán)境
過去人們認為,人類對外部對象的認知,這里指自我認知中的“賓我”,必須要在現(xiàn)實的時空條件下才有可能,至少要有這種現(xiàn)實的經驗基礎,否則認識就滑入唯心主義或者超自然的軌道中去。而在信息技術不發(fā)達的過去,人類知識的傳播和生產是通過單個或多個個體的實際操作實現(xiàn)的,由于信息的不通暢,人類認知處于相對分散、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對自我的認識是有局限的、單一的、不完整的。但是,信息技術最大的作用是為人類建立了一個共享的社會環(huán)境,它為人們建立起的網絡環(huán)境,為人們提供的一個虛擬的空間,使人們的認識并非處于現(xiàn)實的時空下,通過信息技術去了解世界,并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向認知主體提供豐富的理性和感性材料,包括各種知識要素、使主體能通過文字、數(shù)據(jù)、符號這些信息得到精確的記憶、儲存和控制。
4.2信息技術提高自我認知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認知主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向認知主體提供豐富的材料,認知主體可以迅速鎖定自己觀察對象的各種信息,增大對觀察對象的可見度和清晰度,突出觀察對象的重點和本質特征。提高觀察效率、使自我認知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這一系列的過程又使得認知主體始終保持思維的活躍和思路的清晰,有助于主體憑借大量的信息,迅速將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實現(xiàn)認識上的飛躍。同時,認知主體還能根據(jù)這些信息將復雜的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對這些復雜的認知對象進行分類,辨別。使認知主體能夠通過思維活動行程概念,并從中學習到良好的思維方式,使主體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我們可以從網絡中獲取許多有關于自身的信息。像是星座、血型等等。比如你在問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時候,我不用介紹得過多,我說我是處女座。相信下面的同學會“哦!原來如此!”通過這樣的信息,你對別人的認知都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時,你自己對自己的認知一定更加有深度吧。
4.3信息技術使自我認知向多樣化、社會化發(fā)展
信息技術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網絡世界為挖掘人類的認知潛能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人們在網絡中有目的的進行能動改造和探索虛擬客體的活動,使人類的主體、客體、手段和結果均出現(xiàn)許多新的特征。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認知模式。人類的自我認知過程也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社會化的趨勢。使人們的自我意識的張揚提供了新的契機。
首先,人們在網絡中可以直接展示自己的思想觀點、可以選擇信息資源開拓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新觀點、使得認知個體在網絡中成為具有自主選擇和創(chuàng)新的主體,自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都能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這樣的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自我認知的時空限制。使得自我認知的潛能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大大提高了自我認知的水平;其次,通過信息技術,自我認知的空間也將無線拓展,我們通過網絡,使人的現(xiàn)實自我與虛擬自我之間交融更加緊密。這就需要對人在真實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加以審視和定位。借助網絡,通過虛擬自我,不但可以使人們的才智得以發(fā)揮,還能從整體上增強認知能力,并加深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推動我們的主體意識,反思的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提升著自我的思想境界。
5信息技術對自我認知帶來的消極影響
5.1自我認知中主體性的異化
(1)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在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個體進行自我認知時,個體的需求在不斷膨脹的欲望中變得越來越龐大。“我”在信息技術的大環(huán)境里的被模糊了?!拔摇睂€體生活的判斷標準逐步脫離實際的個體需要,也忽視了處于實際生活中的“我”是否能夠滿足這個問題,主體意識在個體過度被外界影響,被網絡中的“其他人”影響的過程中,不能準確地進行個體認知,而失去了自我認知的基礎意義。
這種主體性異化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突出的表現(xiàn)為主體的利己主義、個人中心主義以及理想主義。個體主體在過分得強調“我”的同時也把“自我”迷失在本以個體為中心得社會關系中。往往以自我膨脹的欲望為評價標準,而當現(xiàn)實的自我無法滿足這種欲望的時候,往往在給自己帶來了否定的評價。這樣,真實的自我無法在現(xiàn)實中給自我一個積極而準確的暗示也評價,自我只會在這樣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感到失望,同時在偏離正確自我認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比如時下熱播的各種真人秀節(jié)目,通過電視媒體播放,后續(xù)又有非常多的信息通過網絡傳播,就說爆紅的“育兒”類節(jié)目,不斷在主流媒體上傳播這育兒的美好,這使當下年輕人內心開始了對育兒的美好憧憬,而忽略了自身是否真的已經做好了成為爸爸媽媽的準備,如果是因為被這些信息所影響,一時沖動讓沒有準備好的自己變成了爸爸媽媽,當真正的育兒現(xiàn)實困難擺在眼前的時候,可能年輕人也沒有真正享受到育兒的快樂。
(2)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主體的異化還表現(xiàn)在個體在網絡信息世界的交往中,由于人機交流使人的身體隱藏在了技術的背后,人往往在網絡虛擬世界中更多得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自己不敢表現(xiàn)的內容。由于網絡世界超越了現(xiàn)實世界的局限性,主體需要在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被激發(fā)出來而被主體認知。雖然這種認知產生于虛擬的世界,但是在這種虛擬世界所形成的自我認知一定會留存于個體的自我意識中去,當虛擬的自我回歸到現(xiàn)實的自我時,就可能會造成自我需要超出現(xiàn)實性的問題。
5.2信息技術的使主體需要變得多變而模糊
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認知主體需要一定的評價標準,而在社會生活中,人的需要、欲望、利益訴求與作為客體的“我”形成價值關系反映到主體意識的過程往往作為主體評價自身的一個標準。在信息技術不夠發(fā)達的年代,主體的我對于自身的需要、欲望、利益訴求有一個現(xiàn)實的認識,使得我在追求這些需求和利益是有現(xiàn)實的意義。能更多得從自我出發(fā),在得到低一層級的滿足后,自身才會趨使個體追求更高的需求。但是個體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給個體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個體在制定目標時,往往會被這些信息所影響,以至于個體制定的需求更加多變、并不適合現(xiàn)實的自我。而人們在制定目標時,一旦需求得不到滿足,個體在對自己做出評價時就很難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從而使個體產生自卑、悲觀等不利于個體發(fā)展的情緒。
就拿育兒節(jié)目來說,觀眾們不僅是對育兒本身,更是對節(jié)目中奶爸們使用的很多高端育兒產品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些信息給自我?guī)砹撕芏嗟陌凳?,而看到這些信息并接收了這些信息的人有了寶貝以后,殘酷的現(xiàn)實讓自己突然意識到自己無法給小孩提供那些昂貴的嬰兒車、嬰兒床等等,從而得不到積極的暗示,產生自卑、悲觀的情緒,對個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另外,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虛擬網絡給個體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虛擬自我拜托了現(xiàn)實的束縛,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道德和責任的承擔載體。因此他可以做出沖破現(xiàn)實、道德、倫理的事情,表現(xiàn)出完全背離現(xiàn)實主體的需求。而虛擬的世界中,虛擬自我的需求往往更容易得到滿足,此時,現(xiàn)實的自我被虛擬的自我所影響,把虛擬自我的需求凸顯為現(xiàn)實自我的需求,這時,超越了現(xiàn)實主體橫在能力的范圍,就加劇了個體自我在自我認知中主體需要的模糊性。
5.3自我認知的群體性效應
信息技術極大地豐富了主體選擇信息的內容和范圍,同時,又給人們提供了日常生活交流的平臺,人們往往能做到足不出戶就了解時下最熱門的內容和信息。人們在閱讀的同時,往往會被這些信息所吸引,被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洗腦,甚至會忘記自己最初的想法。
在追求自身的價值時,往往以大多數(shù)人,或者說“我”在網絡上所關注的一類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并沒有站在現(xiàn)實的自我的層面上制定適合自己的標準。從而使獨立的自我變成了群體中的我。失去了作為個體自我最重要的獨立性。這一點在自我對物質的自我影響尤其明顯。主體在對自我的外貌進行評價是,尤其在意群體的眼光。如果群體中大多數(shù)人的標準與主體的標準不統(tǒng)一,甚至背道而馳的時候,主體往往會被群體所影響,從而改變自己的標準。以至于在實現(xiàn)中,按照群體的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但是主體在這過程中忽視了現(xiàn)實自我的真正需求,一定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產生一種心理的落差。使得主體在評價自己時,無法對自己做出正確有利的評價,從而產生負面情緒,對主體產生極大的影響。
6結語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自我認知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我們應該在信息技術的大環(huán)境下,選擇利用對我們有利的信息,并回到首先從感覺自己的存在出發(fā),通過自我認知認清個體自我的根本需要和根本利益所在,形成個體自我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