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莉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中醫(yī)院·364000)
小兒腦癱的康復護理
李淑莉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中醫(yī)院·364000)
小兒腦癱是指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fā)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目前,小兒腦癱是小兒肢體殘疾的主要疾病,多伴有精神發(fā)育遲緩、視聽障礙、癲癇、行為異常等并發(fā)損害。為減少并發(fā)癥及提高腦癱患兒的生活質量,就要做好康復護理。
小兒腦癱 康復護理 心理
國內統(tǒng)計腦癱患兒的發(fā)病率大約為1.8%~4%,不僅給患兒家長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也增加了社會負擔。我院對2013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腦癱患兒經過系統(tǒng)的康復治療和精心全面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齡0~6歲,其中痙攣性四肢癱50例,痙攣性雙下肢癱12例,不隨意運動型腦癱19例,遲緩性癱25例,運動過度型14例;其中伴語言障礙者9例,精神發(fā)育遲滯者9例,有癲癇發(fā)作者7例。
家庭與社會對腦癱患兒康復最基本的要求是患兒生活能夠自理,因此,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來提高這方面的技巧與能力。應指導患兒家長正確護理患兒的日常生活,如抱姿、睡姿、進食、洗漱、更衣和大小便等。不同類型的腦癱患兒應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其原則是控制患兒異常姿勢和不自主動作的發(fā)生,確保患兒保持正常姿勢和體位的穩(wěn)定性。一般在抱患兒時要使其頭、軀干處于或接近正常位置,雙側手臂不能受壓,避免患兒面部靠近大人的胸前側,以防止失去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機會;痙攣型腦癱的患兒要先把他的雙腿屈曲、分開,用手托起他的臀部,使雙腿騎跨在家長髖部、雙上肢分開搭在大人的肩上,大人另一只手托住患兒的頭頸及背部,使患兒的軀干豎起抱在懷里;對于頭頸部控制能力較差的患兒,可使患兒下肢屈曲,一手托起患兒臀部,另一手從患兒腋下伸出攬住患兒的軀干,使患兒背部靠在家長胸前,可以穩(wěn)定頭部,擴大視野,對于手足徐動的患兒,可以抱雙手合在胸前?;純哼M食時必須要選擇坐位或半坐位。根據患兒不同年齡訓練按時大小便的習慣,教會患兒在大小便前向大人預示告知,稍大后學會穿脫褲子的動作、如何使用手紙等,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到定時大小便,掌握其時間規(guī)律。
提高患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恢復患兒語言交際能力,是語言訓練的最終目的。對伴有語言障礙的腦癱患兒,必須要進行語言訓練和認知功能的訓練。腦癱患兒的語言訓練應盡早開始,一般訓練方式從一對一與集體訓練相結合,專業(yè)訓練與家庭訓練相結合的方法,護理人員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患兒在任何時間、任何環(huán)境下逐步確立語言表達的意識,具體包括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訓練、呼吸訓練、嘴的運動訓練等。
語言訓練分為:發(fā)音、理解和表達能力的訓練三個階段。訓練者應從最簡單的單音開始訓練,如:嗒、啦、媽等,并通過食物、圖片、肢體動作做配合,反復訓練患兒。除專業(yè)的訓練外,同時還要與家庭訓練相結合。家人平時要多跟患兒說話,通過游戲盡量使患兒情緒愉快而發(fā)音、說話。語言環(huán)境要求安靜、安全、寬敞、隔音效果好,同時要盡量避免在視覺上的一些干擾,避免影響患兒訓練時的注意力。訓練的頻率越高,時間越長,其效果就會越好。同時還應堅持因材施教、個體化的原則,使腦癱患兒在任何環(huán)境下、任何時間里逐步確立表達語言的意識。
認知功能訓練方面,0~4月的患兒訓練重點是視、聽、觸,用顏色鮮艷的玩具在距患兒眼睛30 cm左右處緩緩移動,誘導患兒用眼睛跟蹤,聽各種聲音來尋找聲源。4~8月嬰兒除以上項目外,可逐漸訓練左右180°、上下90°追視,伸手抓物,尋找物體,毛巾蓋臉,搖鈴,鏡子對視,玩躲貓貓等,并定期交流。9~12月嬰兒重點訓練小物件拿起、放下,對捏,簡單模仿(如“再見”,按響玩具等),訓練知道大小便解在規(guī)定地點等。1~1.5歲兒童重點訓練小物件固定投擲、匹配形狀(圓、方、五角星等),推車、搭積木、控制大小便,配合穿衣等。堅持認知功能障礙訓練,可以極大改善小兒腦癱患兒這些方面的狀況。
早期對腦癱患兒的異常姿勢給予糾正,使肢體應保持功能位,同時每天堅持被動活動,大齡兒要鼓勵其進行主動鍛煉,以促進肌肉收縮、增強關節(jié)的活動度、改善肌張力的異常。對痙攣型腦癱的患兒應緩解肌肉緊張和僵硬,使患兒軀干充分伸展,采用手法按摩、刺激、幫助四肢被動運動,避免痙攣姿勢運動,盡早誘導出正常的運動模式;對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應盡量抑制上部軀干的肌緊張,對已短縮的肌肉進行牽拉、伸展性的訓練,促進抗重力姿勢的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平衡。
通過建立一個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在康復師耐心指導下,運用傳統(tǒng)康復和新型高科技康復相結合的訓練方式,在康復部、撫育部、膳食部等各個部門配合下患兒能夠更好提高自理能力,達到較好康復,及早回歸社會。
[1] 程錦華.小兒腦癱康復護理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09.
[2] 張玉林.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