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
留住城市的歷史記憶
那日,哈爾濱50多位市民早早地走進黑龍江省美術(shù)館,他們通過美術(shù)館的網(wǎng)站和微信平臺得知,將有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有關(guān)藝術(shù)的延展、有關(guān)城市文化、有關(guān)文物保護,主題:“留住城市的歷史記憶”,主講人曾一智。
曾一智,原黑龍江日報高級編輯,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哈爾濱市文物專家顧問組成員、哈爾濱市政府特邀信息員。1998年開始對哈爾濱城市歷史進行追尋,對建筑文化遺產(chǎn)呼吁保護,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依法保護哈爾濱及省內(nèi)數(shù)百座具有珍貴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shù)價值的老建筑。她向北京、哈爾濱等地文物部門遞交的文物認定申請,涉及數(shù)百余處建筑的保護。
曾一智用這樣一段話開始了兩個小時的講座:“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精神對文物保護十分重要,它強調(diào)的是,要傳承文化,發(fā)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zhèn)。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決不允許拆古建新、拆真造假?!?/p>
講堂主持人、省美術(shù)館館長張玉杰向大家介紹兩個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留洋歸國的油畫家余本,1962年來到黑龍江寫生,創(chuàng)作了展現(xiàn)黑龍江的40余幅寫生作品,他的家人將其中《通往圣尼古拉教堂的路》捐贈給美術(shù)館,通過余本先生諸多畫作,延展出來的是一個城市縮影。著名文物保護人士曾一智女士,以畫家余本對哈爾濱街景的描繪,以及新老圖片的對照為基礎(chǔ),講述城市歷史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記錄珍貴的城市風景消失的原因,強調(diào)依法保護文化遺產(chǎn)和整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
曾一智在講座中動情地說:
“為什么保護?當那些老房子離我們遠去,當你找不到回家的路時,我們和我們的民族失去了什么?”
哈爾濱,一座低調(diào)的文化藝術(shù)城市,街頭滿目商業(yè)氣息,但坐進一些場館,圖書館咖啡館甚至飯館,你會發(fā)現(xiàn)星羅棋布的小規(guī)模文化藝術(shù)活動,而這些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都是哈爾濱普通市民。
去咖啡館里過周末
見到剛胡亞格時,他正在泰谷咖啡休閑沙龍的小廚房里煮著蒙古國風味的奶茶。聽他講茶包和鹽如何配比,除了幾個字的發(fā)音有點四聲不對,中文說得比中國人的“藍瘦香菇”還地道。剛胡亞格是他的蒙古國名字,中文名叫宏亮。中文說得好,大概是因為娶了中國女孩做媳婦。
蒙古奶茶煮的咕嘟嘟作響的時候,剛胡亞格的中國媳婦佳寧正忙著從大旅行箱里拿出自己的手工作品和經(jīng)營的貨品,羊絨圍巾,羊絨衣和手套,駱駝絨坎肩和襪子,漂亮的氈靴……泰谷咖啡小小的里間,瞬間就成了一個小集市。佳寧應答著詢問,記錄著人們對尺碼和顏色的特殊需求,還不忘招呼著客人品嘗他們自己做的咸甜奶酪,布朗蛋糕。
這個周日來的顧客都是泰谷咖啡店主李琦的咖友和咖友的朋友,李琦生意做得很特別,經(jīng)常有咖友蹭喝,她的這個店并不是用來“喝”咖啡的館,主營咖啡豆烘焙和咖啡器具,興致所致,還會在店里開個小課堂小趴梯什么的。在哈爾濱繁華的果戈里大街邊印度風情街里,沙龍鬧中取靜,小屋裝著世界——德國咖啡機,土耳其銅壺,東歐玻璃器皿,日本咖啡濾紙和咖啡杯,巴拿馬、巴西、哥倫比亞、肯尼亞咖啡豆,居然還有地中海的鹽,那是應咖友要求給大家進的,買完咖啡豆順便帶瓶鹽,省了為一瓶鹽單跑超市。
前不久的周末,今天這間擺著蒙古國毛氈靴的里間屋里,傳出的是古琴古曲的悠揚。哈爾濱龍江琴社來這里,撫琴一曲,承古意,聽風雅,品咖啡,客人居然在琴社掌門人帶領(lǐng)下唱起一首宋代小曲:黃鶯黃鶯金衣簇,雙雙語,桃杏花深處……幾許輕吟淺唱,幾許荒腔走板。一位來買咖啡豆的客人聽上癮,聽完去立馬去買張價格不菲的古琴。
北方人冬天養(yǎng)生講究一個“收”字,收住天地之氣,養(yǎng)心安度嚴冬。宅進咖啡館聽講座趕小集,成了這座城市的冬季日常。剛胡亞格從烏蘭巴托來中國留學,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習建筑,讀到博士(現(xiàn)已畢業(yè))。他的國家和中國是真正的近鄰,但中國人卻對蒙古國知之甚少,小兩口非常愿意分享他們的蒙古國文化。
咖啡休閑沙龍散散地辦了一天,來來往往的,都是些愿意把時間浪費在美好事物上的人。俄羅斯的娜塔莎滿意地喝了一杯卡布基諾,買了一件佳寧的貨品走了;一位巴基斯坦奶爸一邊參加活動,一邊給用“愛派”女兒講故事。大學老師,地鐵高管,外籍翻譯,來看蒙古國人有沒有俄羅斯軍用皮靴的便裝警官??Х壬除埦奂诵菹⑷绽锓怕四_步的一群人,這一天,他們的生活在“別處”。
編輯/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