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新楠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即現有水平和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當教學走在發(fā)展前面的時候,才是好的教學。
要做到好的教學,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了解學生的已有的發(fā)展區(qū)。要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掌握到什么層次?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合理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從已有的發(fā)展區(qū)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有效的教學就應在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間搭建一個臺階,為學生提供教學內容難度不要太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其可能的發(fā)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
初中學生的分化是從物理的習題教學開始的,而習題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及物理實驗的教學構成了中學物理教學的三大支柱.高效的習題教學可以起到深化、活化知識,鞏固概念、規(guī)律,培養(yǎng)思維品質、提高應變能力、及時反饋信息、了解教學效果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中可領悟到:只有在找到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找到學生新舊知識的結合點,給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搭建一個“腳手架”,才能最有效的進行習題教學,才能設計出最好的教學方案,使學生能夠輕松地面對物理習題,使物理習題不會變成學生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找準最近發(fā)展區(qū)
不同班級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有所差異,同一班級中不同的學生個體的現有認知水平、智力、學習習慣等也都各不相同。在教學中通過課前設問、課后作業(yè)、小測驗、設計學案、與學生談心等等多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來發(fā)現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進而找到學生的 “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對學生的多方面的了解,教師就能在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發(fā)現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二、轉換理念,更新教法,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
(一)建立思維定勢和打破思維定勢相結合
思維定勢對于問題解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人的思維定勢的形成和特點來看,思維定勢對習題教學有促進作用。因之,即在習題教學之初應讓學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維定勢,才能使學生盡快的進入角色,使學生對某一類習題建立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思維方式,逐步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思維定勢是一種按常規(guī)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它可以省去許多摸索、試探的步驟,縮短思考時間,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維定勢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問題。
習題教學的后期,又要讓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問題解決既有積極的一面──有利于人們利用經驗提高效率.但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思維定勢容易使人產生思想上的慣性,養(yǎng)成一種呆板、機械、千篇一律的解題習慣。容易將頭腦中已有的認識生搬硬套到新的情景中去。導致錯誤的結論。當新舊問題形似質異時,思維的定勢往往會使解題者步入誤區(qū)。當一個問題的條件發(fā)生質的變化時,思維定勢會使解題者墨守成規(guī),難以涌出創(chuàng)新思維,做出新決策,造成知識和經驗的負遷移。
因此,在習題教學的后期,又要讓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思維方式、一定的分析方法之后,就要適時的運用一些習題,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使學生在思維定勢的基礎上能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這樣,只要做到了建立思維定勢與打破思維定勢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建立思維定勢的基礎上再打破思維定勢,就能讓習題教學事半功倍。
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建立先分類,再根據不同物體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和計算.當學生已經建立一定的學習方法之后,再給學生一定的練習打破思維定勢。
(二)方法多樣與激發(fā)興趣相結合
習題教學主要應以練習為主,設計習題時,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充分考慮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習題設計。習題應難度做到層層深入、螺旋上升。針對物理習題的特點,可以采用了多種習題教學方式。
1.多做分類練習
對練習冊上的習題做一下簡單的分類,將同一個類型的習題放在一起進行練習。優(yōu)點是同一種類型的習題在一起,可以在做習題的同時自己總結該類習題的解題方法,形成思維定勢。
2.多做變式練習
變式的方式包括知識變式、形為變式和方法變式等。讓學生做完一個習題后,還要針對該習題做一些變式,這樣才能真正將這一種或這一類習題的解題方法掌握。
例:將一個質量為78g的鐵球浸在水中靜止時所受的浮力為多大? 將該習題的“浸在水中”的“水”改為“煤油”中,又是一個新題,再把它改為“水銀”中又是一種變化;還可變?yōu)椤皩⒁粋€質量為78g的鐵球浸在水中,需要加一個多大的力,才能使鐵球不至于沉底?……”
3.多做一題多解
學生在運用一種方法完成一道習題后,要求學生再思考其它解題方法,并且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好,哪一種方法更簡捷、更合理等。
4.多做拓展練習
拓展練習就是在原有習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在原有的習題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擴展。拓展練習就是在不改變原有習題的題干的基礎上,對習題作一些小的變化,并對習題作進一步的擴展,以達到學生比較熟練的掌握該類習題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式的目的。
5.多做開放式練習
開放式練習就是習題沒有固定的問題,也沒有固定的答案。
6.多做解題反思
習題解完后,還要多讓學生學會做解題反思,反思該習題在解題過程中的得失,總結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分析方法和得失。
(三)習題練習與激發(fā)興趣相結合
習題練習時不能讓練習太枯燥,枯燥的練習不僅不能達到練習的目的,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失去了學習興趣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在設計習題時,不僅僅是要考慮習題的難度,和習題的設計技巧,也要考慮習題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讓習題教學與激發(fā)興趣有機的結合起來,在習題教學的同時也適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學會根據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自己編一些既有趣、又實用習題。
(四)學生講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
習題教學中要注意講練結合,只是學生做和只是教師講都是不行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多練.在講解習題時,并不是把習題給學生做一遍,而是要給學生講清這一道習題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并適時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不僅是教師講評也需要學生講評,不僅是點評習題更重要的對習題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進行點評,讓學生知識哪些是好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五)正確與設誤相結合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都會有錯誤的嘗試。只有在不斷的糾錯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更好、更快的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會有意識的設置一些障礙,讓學生做錯,分析錯,思考錯,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糾錯,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罢_”是目的,而“錯誤”是過程,只有有了一個科學的過程,才能達到目的。
找準最近發(fā)展區(qū),給學生的學習搭建“腳手架”,能夠進一步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給教學實踐提供了依據,從而創(chuàng)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學習與交往的情景,必將促進物理學科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