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莎,容 波,張秉堅
(1. 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浙江杭州 310028; 2.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西安 710600; 3. 浙江大學化學系, 浙江杭州 310027)
秦俑彩繪回貼影響因素的探索性研究
杜維莎1,2,容 波2,張秉堅1,3
(1. 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浙江杭州 310028; 2.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西安 710600; 3. 浙江大學化學系, 浙江杭州 310027)
在歷經兩千年埋藏以后,秦始皇兵馬俑表面的漆皮彩繪在出土時,大多會卷曲脫落。如何將漆皮彩繪回貼加固好一直是保護工作者研究的難點。本工作在秦帝陵博物院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室模擬研究探索了黏結、回貼過程中陶本體含水率、PEG含量、可溶鹽含量、陶塊泥土粘附量、漆皮彩繪含水率、PEG含量、臨時固型劑含量等對回貼、黏結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將陶塊含水率降至5%以下、減少PEG200溶液滲入陶本體、對陶本體進行脫鹽處理、在黏結劑中添加極細小填料、逐漸增加PEG200濃度來潤濕漆皮、清除殘存的臨時固型劑薄荷醇等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漆皮彩繪回貼的效果,增加黏結強度,提高其耐老化破壞循環(huán)的能力。以上應用基礎研究可以為彩繪類文物現(xiàn)場保護工藝的改進提供借鑒。
秦兵馬俑;彩繪陶器;保護工藝;影響因素
秦始皇兵馬俑是20世紀以來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自出土以來就受到海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以及科學價值,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然而歷經千年埋藏,秦兵馬俑已相當脆弱。發(fā)掘中當殘存在兵馬俑表面上的漆皮彩繪暴露到空氣中后,會很快因溫濕度的驟變而發(fā)生卷曲而脫落[2]。因此對于秦俑漆皮彩繪的回貼及加固一直是保護工作者研究的重點與難點問題。
秦俑漆皮彩繪主要由底層物質和顏料層組成。對底層物質進行溶解試驗和微量化學實驗(泡沫試驗、碳水化合物實驗等),發(fā)現(xiàn)除生漆外還可能含有豬血添加劑[3];通過XRD、XRF、偏光顯微鏡( PLM)和能量彌散X 射線熒光( EDX) 等測出秦俑顏料層多為礦物顏料[4-8],如紅色朱砂、藍色石青,綠色石綠等;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GC-MS)等檢測認為秦俑彩繪顏料黏結劑很可能為動物膠或者蛋清[9-12]。
從秦俑博物館成立開始,對秦俑漆皮彩繪保護技術的探索就一直在進行中。例如使用PEG200與聚氨酯聯(lián)用的黏結加固方法,以及單體滲透、電子束輻照固化的保護方法等[12-17]。經過各方面的比較和多年的應用實踐,目前漆皮彩繪保護主要采用PEG200與聚丙烯酸酯乳液聯(lián)合使用的方法[18],基本做法是利用30%、60%及80%的PEG200分別對漆皮彩繪進行貼敷或浸泡,用5%左右聚丙烯酸酯乳液通過涂刷、噴涂、注射等方法對漆皮彩繪進行回貼、黏結和加固。以這套技術為基礎的修復方法正在逐步推廣到其他瀕危陶質彩繪的搶救性保護中。漆皮彩繪的回貼、黏結和加固涉及出土清理、清洗、保濕、潤濕、黏結、固定等一系列操作保護步驟,其中各種環(huán)境條件和操作方式對回貼、黏結效果影響如何仍然鮮有系統(tǒng)研究。研究回貼、黏結的主要因素和相關作用機理屬于秦俑漆皮彩繪保護技術的基礎科學問題,對于陶質彩繪文物的保護意義深遠。本工作在秦帝陵博物院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探討了回貼、黏結過程中因陶本體因素,如陶塊含水率、PEG含量、可溶鹽含量以及陶塊泥土粘附量對漆皮彩繪回貼黏結效果的影響;以及漆皮彩繪因素,如漆皮彩繪含水率、PEG含量、臨時固型劑含量等對回貼、黏結效果的影響。
1.1 材料和儀器
實驗材料:天然生漆(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豬血、蛋清(農村土產品),蛤白(A85)、朱砂(A2)、石綠(A22)、石青(A29)(北京巖彩天雅)、明膠(市售)、鋁片(5cm×8cm高純鋁片)、灰陶塊(市售選購)、氯化鈉、無水硫酸鈉、氫氧化鈉、PEG200、薄荷醇(分析純)、硫酸(化學純)、聚丙烯酸酯乳液黏結劑(牌號1950)、兵馬俑土樣(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
實驗儀器:DT-156型涂鍍層測厚儀(深圳華盛昌機械),HDG60°-IIA數(shù)字光澤度計(石家莊恒達光電科技),DUG-9070A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BC/BD(W)-70冷藏冷凍轉換柜(寧波辰佳),溫濕度儀(TESTO),恒溫平臺(深圳精良和),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KF-1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上海精析)。
1.2 漆皮彩繪的模擬制作
考慮到文物樣品的珍貴和不均勻性,按照可重現(xiàn)和類比的科學原則,采用性質最接近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模擬樣品。根據本課題組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前期所做性能檢測和模擬實驗,陶塊選用定制長陶塊(吸水率16.8%,體積密度1.794g·cm-3,孔隙率29.62%)切割成45mm×45mm×10mm大小的標準樣塊,洗凈并于清水中浸泡24h后,在105℃烘箱中烘干備用;脫落的漆皮彩繪采用本實驗室前期工作[18]的方法制備,過程包括:陶塊準備、生漆配制、生漆層涂刷、顏料配制、顏料層涂刷、老化破壞循環(huán)、漆皮彩繪起翹、脫落漆皮彩繪收集等。陶塊表面漆皮彩繪起翹狀況見圖1。
圖1 模擬起翹的漆皮彩繪
1.3 回貼操作
1) 黏結。根據目前實際實施的秦俑漆皮彩繪回貼加固方法,將不同條件的模擬陶塊置于25℃恒溫板上。用鑷子夾取經過預處理的不同條件的模擬漆皮彩繪置于脫脂棉上,將表面PEG200溶液吸干后平鋪在陶塊上。用注射器吸取5%的聚丙烯酸酯乳液黏結劑(牌號1950)注射于漆皮層和陶表面之間,并用脫脂棉吸去多余的黏結劑,同時輕輕按壓漆皮,限定每片漆皮每次使用0.2mL黏結劑。
2) 固化。在黏結好的漆皮彩繪表面鋪上脫脂棉,用保鮮膜包裹后再用適當重物壓實,于室溫下放置,待黏結劑固化。24h后觀察黏結效果并記錄現(xiàn)象。如若未黏結上則再次進行回貼、黏結操作,若順利黏結則用黏結劑潤濕漆皮邊沿后壓實加固。
1.4 回貼效果評估
根據漆皮彩繪黏結操作的難易程度、耐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和破壞循環(huán)后耐刮擦黏結強度來判別,步驟為:
1) 黏結操作難易程度?;刭N時記錄將漆皮彩繪黏結牢固所需的黏結次數(shù)(最多黏結三次),次數(shù)越少說明越容易黏結好。
2) 耐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將回貼、黏結好的樣品進行加速老化破壞循環(huán)實驗,過程為:(1)在樣品表面噴去離子水后放入-10℃冰箱中冰凍12h;(2)將樣塊放入38℃烘箱中干燥12h,再按(1)的步驟進行,共計循環(huán)操作五次。根據漆皮彩繪起翹所需的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來評估黏結加固的效果。
3) 最后黏結強度。對于經過破壞循環(huán)實驗后還未起翹的樣品,再分別用毛刷、塑料刷和鋼刷在漆皮彩繪邊緣來回刮擦,判斷漆皮的黏結強度。此前凡黏結不上的評分為0,若毛刷可將陶塊上漆皮彩繪刷掉則評分為2,若毛刷刷不掉而塑料板可以刮掉則評分為3,若塑料板刮不掉而鋼刷可以刮擦掉則評分為4,若鋼刷也無法刮擦掉則評分為5。
1.5 陶本體影響因素實驗
從陶本體考慮,影響回貼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個,分別為陶塊含水率、陶塊PEG含量、陶塊可溶鹽含量以及陶塊泥土粘附量,故按照上述四個方面制備陶塊樣品。
1) 陶塊含水率。陶塊含水率體現(xiàn)了陶本體的潮濕程度。秦俑出土時陶本體的含水率與土體的含水率呈平衡狀態(tài),通常比較潮濕。隨著出土時間的延長,陶體內水分逐漸減少,最后與空氣的濕度呈平衡狀態(tài)。不同含水率樣塊制作方法是:取5塊標準陶塊,在清水中浸泡24h后,再置于40℃烘箱中每隔2h取出吸去表面水分別稱重,并繪制失水曲線。經計算,選擇含水率分別為0%, 3.74%,7.48%,11.22% 和 14.95%的陶塊樣品標記為A0,A1,A2,A3,A4作為第一組樣品。
2) 陶塊PEG含量。對漆皮彩繪進行回貼時須用PEG200溶液進行保濕,經驗表明陶本體PEG200溶液的附著量會對回貼造成影響。通過向陶塊上滴加PEG200,不斷稱重可以發(fā)現(xiàn)陶塊PEG200的最大含量約為14.5%。采用滴管滴加的方法,分別制備四種不同PEG200含量的陶塊作為實驗樣塊。
3) 陶塊鹽含量。秦俑埋藏土壤中的可溶鹽主要為NaCl和Na2SO4[19]。取4塊經過預處理的陶塊,稱重后分別浸泡于質量分數(shù)為2.5%、5%、7.5%、10% (編號為C1、C2、C3、C4)的NaCl、Na2SO4的等摩爾混合溶液中,1h后取出于80℃烘干稱重,得到不同鹽含量的實驗陶塊。
4) 陶塊泥土含量。秦俑出土時附著有大量泥土,為探討殘留泥土對漆皮彩繪回貼效果的影響,取秦兵馬俑泥土與水以1∶20混合并加入少量陶磚灰制成稀泥漿,分別在預處理后稱量過的陶塊上涂刷0、1、2、3遍(編號為D0、D1、D2、D3),然后于80℃烘干稱重,得到不同泥土含量的實驗陶塊。
1.6 漆皮彩繪影響因素實驗
1) 漆皮PEG200含量。PEG200是目前漆皮彩繪回貼工藝中的最常使用的潤濕材料。在PEG200水溶液中浸泡一定時間后,漆皮彩繪中的孔隙就會被PEG200填充從而不會因為失水而發(fā)生卷翹,易于回貼。選取漆皮彩繪20片分為五組,每4片為一組,分別浸泡于去離子水和30%、60%、80%、100%的PEG200溶液中,記錄漆皮彩繪浸泡前后的質量并使用卡爾費休水分測量儀來測量漆皮中的微量水分,進而計算出漆皮彩繪中PEG200的含量。利用同樣方法選取另20片漆皮彩繪進行預處理得到PEG含量不同的漆皮彩繪。
2) 臨時固型劑含量。臨時固型劑是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用于脆弱文物的臨時加固,薄荷醇及其衍生物因其無毒無害、使用方便而獲得專利并在秦俑保護中得到應用。若有微量薄荷醇殘留于漆皮表面,就可能影響回貼效果。將已制備好的漆皮彩繪12片,分為3組,分別蘸取融化后的薄荷醇,通過揮發(fā)時間的不同得到不同臨時固型劑含量的漆皮彩繪樣品。
2.1 陶本體因素對回貼效果的影響
1) 陶塊含水率的影響。按照1.2所述的方法模擬制備陶塊和脫落的漆皮彩繪;按照1.5的方法得到含水率分別為0%、3.74%、7.48%、11.22%、14.95%的陶塊作為實驗樣塊,編號分別為A0、A1、A2、A3、A4。按照1.3的操作方法將脫落的漆皮彩繪回貼到不同含水率的陶塊上。按照1.4所述方法進行回貼效果評估,分別記錄樣塊A0、A1、A2、A3、A4的回貼黏結次數(shù)、加速老化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不同工具刮動的黏結強度分值,評估記錄和分值見表1。加速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后各樣塊的表面狀態(tài)見圖2。
表1 不同含水率陶塊樣品對漆皮彩繪回貼效果影響
圖2 不同含水率陶塊樣品加速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上排)后(下排)的表面狀態(tài)
從表1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
(1) 從黏結操作難易程度看,經過三次黏結后,A4未黏結上,說明當陶塊為飽和含水率時難以進行回貼黏結。
(2) 從耐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看,黏結加固好的A0、A2、A3分別在經受破壞循環(huán)5次、4次和1次后發(fā)生起翹,A1始終未起翹。說明A0、A1、A2耐破壞循效果較好。
(3) 從不同器具刮動所得黏結強度分值看,A0和A1經鋼刷刮動也未刮掉,說明黏結強度較好。
綜合以上三項評估結果,可以看到陶塊含水率處于3.74%左右時回貼效果較好??傮w看,陶塊含水率偏少為好,當陶塊含水率大于10%以上時會明顯影響回貼效果,尤其是陶塊趨于飽水狀態(tài)時不宜進行黏結操作。原因是水分的飽和填充會影響?zhàn)そ蛹庸虅┑慕櫋B透和結合,從而影響漆皮彩繪的回貼效果。
2) 陶塊PEG含量的影響。按照1.5的方法制備不同PEG200含量的陶塊樣品,數(shù)據見表2。PEG含量分別為0%、3.6%、7.2%、10.9%、14.5%的陶塊(編號分別為B0、B1、B2、B3、B4)作為實驗樣塊。按照1.3的方法將模擬的漆皮彩繪回貼到不同PEG200含量的陶塊上。按照1.5的方法進行回貼效果評估,評估結果也見表2。加速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后各樣塊的表面狀態(tài)見圖3。
表2 不同PEG200含量陶塊樣品對漆皮彩繪回貼效果影響
圖3 不同PEG200含量陶塊樣品加速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上排)后(下排)的狀態(tài)
從表2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
(1) 從黏結操作難易程度看,經過三次黏結后, PEG含量較大的陶塊B4未黏結上;
(2) 從耐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看,B0的耐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最多,B1次之;B3、B4較差,說明陶塊的PEG含量越少,耐破壞壞循的效果越好;
(3) 從刮擦黏結強度看,B1、B1、B2經受不了毛刷的刮擦,而B0能夠經受鋼刷的刮擦,同樣也是PEG含量越少越好。
綜合以上三項評估結果,都說明在漆皮彩繪黏結回貼的過程中,陶塊上遺留的PEG含量越少,回貼、黏結的效果越好。分析原因即陶塊上沒有PEG為最佳條件。經分析PEG200會填充陶本體孔隙從而影響加固劑的滲透,同時過多的PEG會使得陶本體顏色加深影響文物外觀。
3) 陶塊含鹽量的影響。按照1.5的方法制得含鹽率分別為0%、0.28%、0.55%、0.88%、1.38%的陶塊作為實驗樣塊,編號分別為C0、C1、C2、C3、C4,數(shù)據見表3。按照1.3的操作方法將脫落的漆皮彩繪回貼到不同含鹽率的陶塊上。按照1.5所述方法進行回貼效果評估,分別記錄回貼黏結次數(shù)、老化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刮擦黏結強度分。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后各樣塊的表面狀態(tài)見圖4。
表3 不同含鹽率陶塊樣品對漆皮彩繪回貼效果影響
圖4 不同鹽含率陶塊樣品加速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上排)后(下排)的狀態(tài)
從表3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
(1) 從黏結操作難易程度看,不同含鹽率陶塊都只需要黏結一次即可完成漆皮回貼,幾乎看不出差別;
(2) 從耐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看,C0經過五次破壞循環(huán)仍未起翹,其他樣品隨著陶塊含鹽率增加,耐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明顯降低;
(3) 從刮擦黏結強度看,C0能夠經受鋼刷的刮擦,C1能經受毛刷的刮擦,C2、C3、C4經受不了毛刷的刮擦,同樣也是陶塊含鹽率越少越好。
綜合以上三項評估結果說明,陶塊含鹽率對于初始的回貼黏結影響不明顯,甚至更容易黏結操作。然而經過老化破壞循環(huán)后,陶塊含鹽率開始明顯影響?zhàn)そY效果,陶塊含鹽率越高黏結加固效果越差。探求其原因,很可能是在老化破壞循環(huán)過程中隨著陶塊溫度高低和干濕的變化,鹽分逐漸向陶塊表面遷移,并在陶塊和漆皮之間不斷結晶和溶解,導致漆皮黏結不牢而容易脫落。陶塊表面鹽結晶視頻顯微鏡照片見圖5。因此,在漆皮彩繪回貼時,陶塊的含鹽率越低越好。
圖5 陶塊表面鹽結晶視頻顯微鏡照片
4) 陶塊表面泥土的影響。按照1.5的方法制得陶塊表面土含量不同的4種實驗樣塊,編號分別為D0、D1、D2、D3。按照1.3的操作方法將脫落的漆皮彩繪回貼到不同土含量的陶塊上。按照1.5所述方法進行回貼效果評估,分別記錄回貼黏結次數(shù)、老化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刮擦黏結強度分(表4)。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后各樣塊的表面狀態(tài)見圖6。
表4 不同土含量陶塊樣品對漆皮彩繪回貼效果影響
圖6 不同土含量陶塊樣品加速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上排)后(下排)的狀態(tài)
從表4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
(1) 從黏結操作看,D0、D1只需黏結1次,D2、D3只需黏結2次,漆皮彩繪可回貼黏結到陶塊表面,總體看黏結比較容易;
(2) 從耐破壞循環(huán)看,D0、D1、D2、D3經過6次破壞循環(huán),除D3的1片脫落外,漆皮彩繪均未發(fā)生起翹,說明陶塊表面土含量影響不大;
(3) 從刮擦黏結強度看,不同土含量陶塊樣品均能經受鋼刷的刮擦。
綜合以上評估結果說明,附著少量泥土的陶塊更易進行回貼黏結操作,且經過老化破壞循環(huán)后漆皮彩繪也不容易起翹。分析原因:少量泥土很可能起到了膠黏劑中固體顆粒填料的作用,可降低因溫濕度變化引起的收縮膨脹的應力。
2.2 漆皮因素對回貼效果的影響
1) 漆皮上PEG含量的影響。按照1.2所述的方法模擬制備陶塊,按照1.6的方法制備不同PEG含量的漆皮彩繪。用卡爾費休法測得漆皮彩繪的含水量以及PEG200含量如表5所示。按照1.3的方法將不同PEG含量的漆皮彩繪回貼到陶塊上。因PEG200填充于漆皮彩繪內部目的在于阻止其因失水而起翹,從而使得回貼操作較為容易。故對于該組樣品著重比較其回貼難易程度。
表5 漆皮含水量對漆皮彩繪回貼效果影響
從表5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
(1) 從a、b、c、d、e樣品的PEG200含量可以看出,漆皮中PEG200并不隨著PEG200溶液濃度的升高而增大,反而30%的溶液中PEG200容易滲入到漆皮內部,100%的PEG200溶液滲透性最差。
(2) 從黏結操作難易程度看,經過去離子水浸泡過的漆皮彩繪(樣品a)比經過PEG200溶液浸泡過的漆皮彩繪(樣品b、c、d、e)的脆性大,故不易回貼。對樣品a、b、c、d、e回貼黏結操作難易程度看,由于漆皮質量過輕,其PEG200含量差異較小,從宏觀上難以區(qū)分。
(3) 從粘結強度上看, a、b、c組漆皮彩繪可以承受住5次破壞循環(huán),且可以耐住鋼刷的刮擦,而d、e組漆皮經過兩次破壞循環(huán)后發(fā)生起翹。
綜合以上評估結果說明:第一,PEG200具有明顯的舒展漆皮,使得漆皮易于回貼的作用; 第二,在用PEG200對漆皮彩繪進行預處理時需要逐漸增加溶液濃度而不能直接用最大濃度,這樣會使得PEG200在漆皮表面富集,從而對粘結效果造成影響。
2) 漆皮上臨時固型劑含量的影響。按照1.6的方法,采用秦俑坑提取土遺址表面粘附漆皮彩繪使用過的臨時固型劑薄荷醇,將已制備好的漆皮彩繪12片,分為3組,分別蘸取不同量的融化后的薄荷醇,得到不同薄荷醇含量(編號為f、g、h)的漆皮彩繪樣品,并按照1.3的方法將漆皮彩繪回貼到陶塊上。按照1.4的方法進行回貼,效果評估結果見表6;加速破壞循環(huán)前后各樣塊的表面狀態(tài)見圖7。
表6 漆皮表面附著薄荷醇對漆皮彩繪回貼效果的影響
圖7 漆皮彩繪表面附著薄荷醇回貼后老化破壞循環(huán)前(上排)后(下排)的狀態(tài)
從表6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
(1) 從黏結操作難易程度看,f、g組漆皮彩繪經過一次黏結可回貼至陶體表面,h組經過三次黏結仍然無法回貼至陶體;
(2) 從耐破壞循環(huán)看,f組經過六次破壞循環(huán)陶塊上的漆皮彩繪未發(fā)生起翹,而g組漆皮彩繪經兩次破壞循環(huán)后開始起翹;
(3) 從刮擦黏結強度看,鋼刷的刮擦也無法使f組漆皮彩繪掉落; g組使用塑料板可以刮擦掉落。
綜合以上評估結果說明,當薄荷醇在陶體表面粘附時,殘存薄荷醇會隔離粘結劑和漆皮彩繪;另外,薄荷醇的揮發(fā)作用使得漆皮彩繪極易容易脫落。因此在進行回貼操作前要將殘存的薄荷醇清理干凈。
本研究通過實驗室模擬研究,探討了秦兵馬俑漆皮彩繪回貼、黏結過程中陶本體因素,包括陶塊含水率、PEG含量、可溶鹽含量以及陶塊泥土粘附量對漆皮彩繪回貼黏結效果的影響;以及漆皮因素,包括漆皮彩繪PEG含量、臨時固型劑含量對回貼黏結效果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
1) 陶塊含水率小于5%時,漆皮彩繪回貼黏結效果較好。當陶塊含水率大于10%以上時會明顯影響回貼效果,尤其是陶塊趨于飽水狀態(tài)時難以進行回貼、黏結操作??紤]到出土陶器多處于飽水狀態(tài),因此,回貼操作前陶塊應當進行脫水處理。
2) 陶體PEG200含量會對回貼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回貼保濕操作時應盡量減少PEG200溶液在陶本體表面的遺留。另外,陶塊吸附PEG200后會使其表面顏色加深,改變文物的原貌。
3) 當陶體表面有析出的鹽顆粒時,初始黏結較為容易,但是耐干濕破壞循環(huán)的能力明顯降低。因此回貼操作前應對陶本體進行脫鹽處理,否則會給陶質彩繪文物留下嚴重隱患。
4) 實驗發(fā)現(xiàn)陶體表面附著少量細粘土能使回貼黏結更為牢固,不容易起翹。這里泥土起到了膠黏劑中填料的作用,可降低因溫濕度變化引起的收縮膨脹應力。但是陶體表面附著過多粘土也會影響文物的外觀。通過添加極細小填料來改善漆皮彩繪回貼、黏結效果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5) 使用PEG200能夠使曲卷的漆皮舒展,易于回貼。在使用PEG200對漆皮彩繪進行處理時,最好逐漸增加溶液濃度,直接用最大濃度會使PEG200在漆皮表面富集從而影響粘結效果。
6) 漆皮彩繪表面附著臨時固型劑薄荷醇時,會使黏貼好的漆皮彩繪容易脫落,因此回貼操作前需要將殘存的薄荷醇清理干凈,以免破壞回貼效果。
[1] 劉占成,馬靈芝. 彩繪兵馬俑的魅力[J].東南文化,2000(4):16-17. LIU Zhan-cheng, MA Ling-zhi. The charm of painted clay warriors and horses[J].Southeast Cult,2000(4):16-17.
[2] 張志軍.秦始皇帝陵兵馬俑文物保護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76 -79. ZHANG Zhi-jun.Study on protection of emperor 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M].Xi’an:Shaanxi People’s Education Press,1998:76-79.
[3] 單 潔,朱君孝,王昌燧. 秦嶺文官俑礦料來源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2,32(6):757-760. SHAN Jie, ZHU Jun-xiao, WANG Chang-sui. Preliminary study on provenance of terracotta officer figures from 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J].J Univ Sci Technol China,2002,32(6):757-760.
[4] 容 波,蘭德省,李 華,等.秦俑二號坑紫袍跪射俑的保護與修復[J].考古與文物,2005,(5):86-92. RONG Bo, LAN De-sheng, LI Hua,etal. The preservation and repair of the kneeling figurines in purple in the pit 2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J]. Archaeol Cult Relics, 2005,(5):86-92.
[5] 蘭德省.彩繪秦俑保護修復規(guī)范化探索——以04T21G18—臨002為例[C]//全國第十屆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LAN De-sheng. The exploration on standardized procedure of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n polychrome pottery—take the 04T21G18-Lin 002 for example[C]// The 10th National Archaeology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e Relics Symposium.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ress, 2008.
[6] 周 鐵.秦俑彩繪保護研究綜述[J].文博,2009(6):12-14. ZHOU Tie.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olychrome Terracotta Horses and Warriors[J]. Relics Museol, 2009 (6):12-14.
[7] 黃玉金,趙葆常,田少文,等. 光照與彩陶俑表面色變關系的實驗研究[J]. 光子學報,1997,26(2):178-188. HUANG Jin-yu, ZHAO Bao-chang, TIAN Shao-wen,etal. Experiment research on illumination-discolouration relation on surface of the Qin Shi Huang pottery warrior and horse[J].Acta Phot Sin, 1997,26(2):178-188.
[8] 蒂 美.東亞漆——兵馬俑彩繪的底色材料[M]//ICOMOS研究文集Ⅱ卷,秦始皇陵兵馬俑.德國LIPP出版社,2001. Thieme.Oriental lacquer—the material of the priming coat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M]//Qin Shihuang—The Terracotta Army of the First Chinese Emperor.Germany LIPP Press,2001.
[9] Ilaria B,Catharina B.The binding mesa of the polychromy of Qin Shihuang’s Terracotta Army[J].J Cult Herit,2008, 9(1):103-108.
[10] HU Wen-jing,ZHANG Kun, ZHANG Hui,etal. Analysis of polychromy binder on Qin Shihuang’s Terracotta Warriors by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J]. J Cult Herit, 2015,16(2), 244-248.
[11] 安晶晶. MALDI-TOF-MS分析表征彩繪文物顏料膠結材料的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學,2012. AN Jing-jing.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inding media of ancient polychrome artworks by MALDI-TOF-MS[D]. 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2012.
[12] HU Wen-jing, ZHANG Hui, ZHANG Bing-jian.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binders in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by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J]. Microsc Microanal,2015, 21( 5): 1278-1287.
[13] 秦俑彩繪保護技術研究課題組.秦始皇兵馬俑漆底彩繪保護技術研究[J].中國生漆.2005,24(1):716. Study Group of the Painting Layer Protection of Qin Terracotta.Study on protection techniques of 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painting layer[J]. J Chin Lacq, 2005,24(1):7-16.
[14] 容 波,張志軍,周 鐵,等.用電子束輻照加固秦俑彩繪[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02,14(2):18. RONG Bo,ZHANG Zhi-jun,ZHOU Tie,etal.Consolidation of painting layers on Qin Terracotta by electron beam radiation[J]. Sci Conserv Archaeol,2002,14(2):1-8.
[15] 李曉溪.脆弱陶質文物加固材料的篩選與改性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學,2012. LI Xiao-xi. The selected and modified research on materials of damaged painted pottery protection[D]. 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 2012.
[16] 周 鐵,容 波. 陶質彩繪文物保護用加固劑研究進展[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8,20(增刊):68-72. ZHOU Tie, RONG Bo. Research progress of consolidation for the painting layers of ancient polychrome pottery arts[J]. Sci Conserv Archaeol, 2008,20(suppl):68-72.
[17] 容 波,周 鐵. 陶質彩繪文物保護材料研究新進展[J]. 中國材料進展,2012,31(11):16-21. Rong Bo, Zhou Ti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olychrome Pottery Conservation Material[J]. Mat China,2012,31(11):16-21.
[18] 何詩敏.秦俑陶質彩繪原始工藝和剝落過程的探索性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4,26(4):14-24. HE Shi-min.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of polychrom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their flaking process[J].Sci Conserv Archaeol,2014,26(4):14-24.
[19] 胡紅巖,夏 寅,靳治良,等.秦始皇帝陵及漢陽陵遺址成鹽元素及類型研究[J].中國材料進展,2012,31(11):37-47. HU Hong-yan, XIA Yin, JIN Zhi-liang,etal. Study on the salt species and types in the Emperor Qin’s Mausoleum and Hanyang Mausoleum Earthen Sites[J].Mat China,2012,31(11):37-47.
(責任編輯 謝 燕)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attachment of paints on the pottery of 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DU Wei-sha1,2, RONG Bo2, ZHANG Bing-jian1,3
(1.DepartmentofCulturalHeritageandMuseology,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2.EmperorQinshihuang’sMausoleumSiteMuseum,Xi’an710600,China; 3.DepartmentofChemistry,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
After burial for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the lacquered paint layer on the surfaces of poly-chrome potteries of 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always curve and peel off. The problem of reattaching these paint layers has been a focus as well as a challenge for art conservators. Based on observations from previous work done at the Mausoleum Site Museum on the subject, several key parameters that may affect the reattachment process were noted. These parameters include pottery body water content, PEG200 uptake rate, soluble salts content, clay attachment rate, painted layer water and PED content and temporary reattachment reagent composition. It is found that optimal reattachment results were obtaiined when 1) the pottery water content is below 5% and there was little PEG200 solution penetration; 2) the pottery itself is desalinated; 3) micro-level filler is mixed with the glue; 4) PEG200 content is gradually increased during the process; 5) the contemporary attachment agent is removed. All these treatments help the reattachment process, increase the attachment strength and protect against aging. This research provides information regarding in-situ conservation of poly-chrome relics.
Qin 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Painted pottery; Protection craft; Influencing factors
2015-06-28;
2016-08-06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資助(2012CB720902),國家文物局創(chuàng)新聯(lián)盟課題資助(文博函[2012]878號)
杜維莎(1992—),女,2016年碩士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現(xiàn)就職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E-mail: 1550672460@qq.com
張秉堅,教授,博導,E-mail: zhangbj@zju.edu.cn
1005-1538(2017)01-0018-09
K879.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