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順福
【摘要】一般地說,科技素養(yǎng)是指在對科技知識掌握與理解的基礎上對科技活動本質和科學精神的體會與領會。造就學生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品格,確立客觀公正的科學精神,樹立奮斗不息的人生信念,應是科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要比單純傳授給他們知識意義更大。
【關鍵詞】理工科大學生;科技素養(yǎng)
理工科大學是普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的地方,大學生學習和掌握科技知識是他們的本份。近些年來,許多大學生除了努力學習科技知識之外,都非常重視自身文學修養(yǎng)的提高。許多人不再滿足于讀言情小說和武打小說,而開始讀一些高檔次和高品位的世界名著和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但熱中有冷的是,許多自然科學名著如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等卻受到冷落。在一些圖書館的書架上,那些對人類歷史有重大影響和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名著很少有人問津。上面厚厚的一層灰塵說明這樣的書已經很久沒人借看了??茖W名著受到如此冷落,說明大學生自身科技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缺失。
有人一定會講,理工科大學生就是學習科學技術的,他們還缺乏科技素養(yǎng)嗎?其實,科技素養(yǎng)的高低與懂得科技知識的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由于各國經濟、文化、教育體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差異,各國對科技素養(yǎng)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一般地說,科技素養(yǎng)是指在對科技知識掌握與理解的基礎上對科技活動本質和科學精神的體會與領會。造就學生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品格,確立客觀公正的科學精神,樹立奮斗不息的人生信念,應是科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要比單純傳授給他們知識意義更大。在當前的大學教育中,人們更多地側重于已有知識的傳承和教育,把學生的頭腦當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在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考核也是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雖然不缺乏知識,但欠缺的是科技素養(yǎng),缺乏對科技本質的理解,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難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當前大學教育必須重視大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把傳授知識與創(chuàng)造知識的科學家的故事結合起來
在現(xiàn)代科技教育中,大學生的確要通過書本掌握一系列高度抽象的概念、公式、定律、理論等,首先要理解作為科技知識形態(tài)的科學技術,并把它們應用于社會生產和生活中。但科學知識的提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科學家提出的??茖W家也都是具有喜怒哀樂的人,在每個冷冰冰的符號或干巴巴的理論知識的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茖W研究活動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奮斗的精彩的科學世界。每個科學家都有一個勵志和感人的經歷。只講授科學知識,會使學生對科學家感到陌生和高深莫測,使學生失去成才的信心。如果把科技知識的講授與科學家的故事結合起來,這樣會拉近學生與科學家的距離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把傳授知識與科學方法的介紹結合起來
大學教育不僅要傳授給大學生科技知識,而且要讓他們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大學教育當然要學生掌握科技知識,但教育的本質并不是讓學生僅僅占有知識,而是要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回顧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每一次科學進步都不僅是知識上的突飛猛進,更體現(xiàn)在思維方式的重大突破。科技知識與科學方法有密切的關系,但二者并不能劃等號,科技知識本身作為即成的知識,并不能體現(xiàn)出解決科技問題的方法,我們在傳授科技知識的同時,也要介紹科學家創(chuàng)造這些知識的思維方式和特定的方法,讓學生在進行相應的探索時也能遵循運用相應的方法。同時還要介紹這些理論知識背后的方法論意義。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并不僅僅是認識范圍上的擴大,更是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和思維方式上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如果學生還停留在牛頓時代的思維方式,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愛因斯坦的理論本質。
三、把傳授知識與科學精神的介紹結合起來
科技的本質不僅表現(xiàn)為知識形態(tài),而且體現(xiàn)了科學精神??茖W精神就是科學本身所特有的基本精神狀態(tài)和科學信念,科研過程、科研方法、科學思想等隨知識一起內化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并成為科研工作者所遵循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因此,在傳授科技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一種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反對迷信、不承認教條的科學精神,形成不因循守舊、敢于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造意識,形成學術上自由民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科學觀念,為真理和正義而義無反顧的科學品格。在科研實踐過程中能根據實際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依據科學原理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思考和科學決策,按照科學規(guī)律辦事。
四、把傳授科技知識與科技活動過程的介紹結合起來
科技知識并不是天才的空想,它都是科學家或科學家共同體共同努力的結果??茖W家既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也不是單槍匹馬、單打獨斗完成科研任務的。從科研選題,到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都離不開社會和同事的配合。一個理論從提出,到被科學界及社會所接受,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當一個科學家提出新的理論時,要接受科學共同體的質疑和社會實踐的檢驗??茖W家之間以及科學家與社會之間要產生思想上和觀點上的交鋒和辯論。這就要求科學家要有一定的勇氣和意志品質。如愛因斯坦在提出廣義相對論后,許多科學家為此花費了許多心血甚至是失敗,經歷了多年的驗證和質疑后,才最終得到了證明??茖W活動的過程要比科學知識本身精彩得多。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活動的過程,會引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受,激發(fā)學生投入到科研活動的熱情。
五、把傳授知識與科學的社會作用介紹結合起來
科學知識歸根到底是要應用于社會的。大學教育不僅要傳授給大學生知識,還要介紹科技知識與社會的關系。許多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它會有什么用處,也不清楚它的應用前景。把科技與社會的聯(lián)系展示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用處和重要性有明確的了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