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春
一、緣起
鏡頭一:“昨天已布置你們去預習了,誰來匯報一下你的預習成果?”孩子們把頭低下,一聲不吭?!笆遣皇怯譀]預習?”老師很生氣。孩子們無辜地望著臺上的老師,不知所措。老師望著學生,只有搖頭……
鏡頭二:“我昨天那么認真預習,可是今天課堂上竟然一點都用不上?!薄懊刻斓念A習作業(yè)都是抄詞語,記作者生平,真沒勁!”……課外,孩子們交頭接耳。
這兩個鏡頭已折射出當前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前導學存在嚴重的“變味”:有的學生沒有語文課前導學的習慣,有的學生對課前導學沒有興趣,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開展課前學習,學生的課前學習與后續(xù)的課堂學習相脫節(jié)等。
二、追溯
(一)隨心所欲惹的禍
老師在設計課前導學作業(yè)時,沒有深入教材,沒有考慮學情,隨心所欲,導致導學作業(yè)內容不合理,讓學生望而生畏或是云里霧里。
1.望而生畏:內容空洞,目標超高,難度過大,學生迷惑不解,望而卻步
如: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前,老師設計了語文課前導學的話題:“本文描寫了作者與駱駝的幾個片斷?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整理。”仔細分析:第一個話題,學生能輕松完成,課文條理清晰地介紹了四個片斷;第二個話題“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整理”,由于內容空泛,學生無從下手。
2.云里霧里:語文課前導學與課堂教學“各行其道”,即課上呈現(xiàn)的話題內容與語文課前導學的話題內容指向不一
如:學習《花的勇氣》一課前,老師設計導學單作業(yè):“思考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而教學時,老師出示的交流話題是:“自由讀文,邊讀邊想:文中哪些句子讓你怦然心動?為什么?”學生費了一番工夫去學習,胸有成竹地進入課堂,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所學全無用處?!跋葘W”和“后教”的分離,不但嚴重打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使課堂教學失去實效。
(二)千篇一律出的錯
老師設計的課前導學作業(yè)千篇一律,降低了作業(yè)的趣味性,在不斷地機械重復中,學生學會了應付,自然收效甚微。
1.形式單一
每份課前導學作業(yè)都以“讀課文,抄詞語,記作者生平,理解課文”四步曲的形式出現(xiàn),單一乏味,學生興趣驟減。
2.步驟死板
同類課文的課前導學作業(yè)采用同一步驟進行,沒有一篇例外。
(三)置之不理犯的過
老師僅把“課前導學作業(yè)”當作一個煞有介事的環(huán)節(jié),卻很少對學生的課前導學作業(yè)進行指導與檢查,更談不上反饋與評價。由于評價機制的缺失,導致它與課堂教學嚴重脫節(jié),課前導學作業(yè)就成了斷線的風箏——沒去向。
三、策略
(一)千錘萬擊重“內容”
課前導學作業(yè)的布置應是下一個課時內容的導航針。這類作業(yè)是為新課做預備、做鋪墊、做指引的。在設計作業(yè)時,要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并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發(fā)展特點。
如《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的語文課前導學話題可以改成:“本文描寫了作者與駱駝的幾個片斷?請各學習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小組成員合作展示學習成果?!边@樣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水平,設計出明確具體、操作性強的課前導學作業(yè),降低了學生預習的難度,也為學生個體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具體的學習方式,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巧用“形式”織錦繡
語文課前導學的形式,要豐富多樣,并具有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時不覺得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愉悅的體驗,幸福的享受。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形式:
1.資料搜集式
說明性課文資源開發(fā)的空間很大。著眼于學生,有效的做法是:有目的地搜集、整理、內化,用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如:學習《鯨》一課前,我要求學生根據(jù)鯨的各個方面來收集與之相關的資料。學生經(jīng)過分工合作,收集了:鯨的大小、鯨的進化、鯨的呼吸、鯨的食物、鯨的睡覺、鯨的壽命……
2.情感體驗式
敘事性課文在于喚起學生類似的生活體驗,并能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表達出來。如:學習《童年的發(fā)現(xiàn)》一課前,設計“觀賞照片”這一活動,請學生帶來小時候的生活照,并把自己最心愛的那一張在小組內觀賞交流。在觀賞中,學生的記憶之門被緩緩打開,一樁樁小事,一滴滴恩情,如一股股暖流,激發(fā)出他們對父母的熱愛。激情一旦成功,表達則順理成章。
3.欣賞點評式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經(jīng)典作品,它們有的來自四大名著,有的來自某部巨著。對它們的學習不能局限于教材,應該布置學生觀看或閱讀相關作品。學生欣賞之后組織開展知識競賽、自由論壇、人物批判等相關的互動點評活動。
如果把一堂課比喻為一盤棋的話,那么語文課前導學無疑就是基于全盤的一個重要“開局”。我們只有繞開學生語文課前導學的“變味”現(xiàn)象,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課前導學作業(yè),才能讓學生有效“先學”并樂于“先學”。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楊九俊.小學語文課堂診斷[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