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
一、“嚴師型”樹典型
陸老師是學校里的一位骨干,能上能下,在低中高階段都擔任過班主任,工作上果斷處事,說話干脆利落,在生活中也經受過很大的挫折考驗,因此她的班級班訓是要求學生自立自強,克服困難,勇攀高峰,在學校工作規(guī)劃中她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采訪她時給予我很多啟發(fā),雙方在自然狀態(tài)下對答簡明扼要,陸老師的主要觀點和處世方式是“自己說了算”,要求學生“聽話”,說到做到,找學生在班內樹典型進行分析,屬于“嚴師型”。
二、“科研型”謀布局
蔣老師是安徽籍新教師,在我校有兩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筆者初次與她交往,印象最深的是感覺她很有力量,對教師職業(yè)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教師即“教育為先,德育為上”,把真心交給教育,把愛心給予學生,用良心托起明天的太陽。蔣老師的“晨曦中隊”是一個充滿朝氣的集體,每個學生都是可愛的精靈,他們宛如早晨的太陽,冉冉升起。這個集體的精靈雖然來自不同的地區(qū),相信今后他們一定會和諧相處,互幫互助,把晨曦中隊變成一個充滿溫暖和愛的大家庭。訪談中蔣老師重視選拔小干部,認為選班干部的標準不能局限于只會做事或說話,更要看重的是遇到問題能解決問題,能夠團結同學并有威信。
三、“慈母型”好耐心
徐老師是低年級班主任中的元老,也是學校里年齡最大的女班主任。筆者與她促膝長談后,覺得她采用的是比較傳統(tǒng)的方法來警示學生時刻注意安全問題。具體事例可圈可點,比如,做眼保健操要求學生對準穴位按節(jié)奏方向用適當力度按揉,上課時不要隨便到外面去玩,體育課該跑該跳時就得活動,大膽放開運動等。徐老師注重立規(guī)矩、守規(guī)矩。徐老師每次都與低年級學生一起勞動、一起做操,發(fā)揮言傳身教的作用,經常滲透生活常識,盡量讓低年級學生有深刻認識。
四、“牛犢型”狠抓差
顧老師剛工作時就接任一年級班主任,她明確自己的職責,能坦然地與筆者交流自己的體悟,喜悅與煩惱溢于言表,現(xiàn)在連任二年級班主任。她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同時抓的時間和角度感到有點累,應該有師傅真心引領才能事半功倍。班級里一部分學生聰明伶俐、個性開朗、做事靈活、反應快;另一部分學生很少與外界接觸,不參與社會實踐,與他人交流少,導致性格內向。顧老師根據近期學習的省級網絡課程《融合教育》流利地詳述了自己對特殊學生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有家庭出生原因和周圍環(huán)境因素等。在學生面前常用鼓勵方式“班里沒有天才,也沒有天生的蠢才”。顧老師此階段在強抓特殊學生的輔導工作,絕不用特殊眼光去看待他們,堅持打好持久戰(zhàn),也是為了進一步促進優(yōu)秀生更好地在前面帶路,以免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出現(xiàn)惰性。
五、“帶頭型”舍厭煩
筆者與王老師的教齡相差一年,兩人對于學校的規(guī)劃與發(fā)展看法不同,筆者曾預先了解過上級的安排與發(fā)展趨勢,所以擔任的職務和肩負的職責相對沉重。王老師作為下屬能積極配合學校的分配。王老師在面對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和現(xiàn)狀談自己在班級管理中運用部分策略和思想時的簡單感悟,接一年級學生時班內要多選幾個小干部同時培養(yǎng),擇優(yōu)選取班長。用加星的表揚激勵方式讓全班學生加入競爭,做主人,爭文明中隊等集體榮譽。
六、“慧眼型”細留意
褚老師是年輕有為的一年級辦公室主任,活潑開朗,帶領全體一年級老師主動積極地參與學校的各項工作與活動,并獻計獻策。筆者采訪了褚老師做母親前后對待學生的觀點和態(tài)度,以往只是要求自己對學生要有一顆愛心,不能歧視落后的或貧窮的學生,這是師德要求做到的。如今以慈母般的愛來關心每一個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呵護,就怕他們學不會,有種難以表達的感情。
七、“能者型”隨機調
吳老師在高年級與低年級之間帶了三輪,面對學生年齡及知識水平的不同,對她自身素質發(fā)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不適應到適應,班級管理差異變化很明顯,她內心洶涌澎湃。一年級招生與六年級畢業(yè)在學校工作中是重頭戲,吳老師能體會其中六年的同學情懷,做好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工作是她擅長的領域。
八、“老者型”新風范
王老師是L中心小學到B小學來交流的班主任,她從兩校的辦學理念入手分析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方向的異同,L小學結合了學校的“三近”理念,提出了讓愛浸潤每個孩子的心靈,B小學秉承了為每個孩子的未來奠定基礎的教學理念。不管是用哪種表述方法,他們最后的歸宿點都是一樣,為了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一群可愛、活潑的小天使,互幫互助、充滿愛心,用純凈美好的心靈創(chuàng)造著輝煌燦爛的明天。王老師在班級管理中不僅發(fā)揮人的個性,更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既引導學生融入集體之中,又要求他們不斷修正自己。
班主任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隊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精神世界。低年級班主任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當放手讓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活動內容,沒有過分干預小朋友,不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活動中總結得與失,讓班級成為健康成長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