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龍
(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增殖保護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池塘養(yǎng)殖鱘鰉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何海龍
(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增殖保護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鱘鰉魚屬大型魚類,其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和適應力強,池塘養(yǎng)殖鱘鰉魚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池塘面積以5~10畝為宜,水深2~3m,水質(zhì)較穩(wěn)定,水體溶氧量在5mg / L以上。池底平坦,無滲漏,淤泥層小于5cm,有條件可在池底鋪一層1~2cm粒徑的河沙。配備一臺水車式增氧機,并設置飼料臺。
放苗前半個月,池塘進水15~20cm深,每畝用100~150kg生石灰對水全池潑灑,以消滅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再進水浸泡池底,進水口用60目篩過濾。放苗前10d,池塘加水到70~80cm深。
放苗前7~8d,利用干雞糞進行肥水,用量為每畝50kg。將雞糞用水浸泡2d,浸泡時要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去除雜質(zhì)后,全池潑灑。過濾物用纖維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下風口處,作為培養(yǎng)浮游生物的肥料。
選擇健康無病害的鱘鰉魚種,體長在20cm以上為好,放養(yǎng)密度為每畝400~600尾。放苗前2d應先試水,用相同規(guī)格的魚種10尾左右放入池塘,觀察鱘鰉魚種的活動情況,如無異常,即可放苗。放苗時最好連魚帶水倒入一個大容器中保持連續(xù)充氧,然后在容器中放入食鹽,使鹽度達到2%,浸泡魚體10min后再放魚種入池。
投喂配合飼料,鱘鰉魚種剛?cè)氤貢r,一般尚未形成在固定地點攝食的習慣,要及時馴化。投喂應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飼料要適口,顆粒不能過大或過小,一般為魚口裂的1/2為好。日投飼率3%左右,日投喂3~4次,視具體情況調(diào)整投喂量。
(1)巡池。要注意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節(jié)氣壓低時,要勤巡池,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開啟增氧機或加注新水等措施。定期檢查鱘鰉魚的生長情況及健康情況,及時調(diào)整投喂量,鱘鰉魚生長差異過大時,可按其規(guī)格分池飼養(yǎng)。
(2)水質(zhì)管理。每天要定時測量水溫、pH值、溶解氧、亞硝酸鹽、氨氮等理化因子。鱘鰉魚是典型的底棲魚類,一般不會上浮游動,在水體溶氧不足時也不會明顯浮頭,所以在特殊情況下,如水溫過高、水色不對或天氣悶熱時,要加強對水質(zhì)的監(jiān)測,每天清晨都要測定水體溶氧。當池塘水色過濃時,水體透明度低于25cm或溶氧小于5mg/L時,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質(zhì)良好。鱘鰉魚生存的溫度上限為32℃,水溫不宜超過30℃。
(1)細菌性敗血病。病魚行動遲緩,攝食量下降,體表癥狀為腹部、口腔周圍、骨板基部出血,肛門紅腫,鰓絲顏色較淡;剖檢有淡紅色腹水,肝臟腫大呈土黃色,有壞死灶,后腸及螺旋瓣出血發(fā)炎,并充滿泡沫粘液物質(zhì)。預防措施: ①減少對魚體不必要的操作,保持池水清新。②定期用二氧化氯(0.3mg/L)、聚維酮碘(0.5mg/L)等藥物進行水體消毒,并在飼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藥物及維生素A, E等。治療方法:①池水消毒,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潑灑濃度為0.3mg/L。②內(nèi)服治療,每100kg魚每天用恩諾沙星2g拌餌,分4次投喂,6d為一療程。
(2)腸炎病。病魚游動遲緩,食欲減退。檢查病魚,可見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黃色粘液流出;解剖可見腸壁局部充血發(fā)炎或者全腸呈紅色,腸內(nèi)無食物且有黃色粘液。預防措施:投喂新鮮的天然餌料;投喂質(zhì)量好的人工飼料,變質(zhì)飼料切勿投喂。可投喂大蒜素藥餌治療,每100 kg魚每天用2~4g大蒜素,拌餌投喂,連服5~6d。
(3)爛鰓病。病魚體色較淡,行動遲緩,離群獨游;鰓絲發(fā)白,呈斑塊狀腐爛,其上覆蓋帶泥土雜物的膠混粘液。在預防上,及時更換池水,保持水質(zhì)清新。治療方法:①池水消毒,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潑灑濃度為0.3mg/L,連潑2d。②內(nèi)服治療,土霉素拌餌投喂,每天1kg魚體重用藥50mg,連用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