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敏 王柱
摘要:語言學(xué)家約翰遜和萊考夫在他們所寫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到:隱喻不但存在于語言中,也存在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愛情是英漢詩歌中亙古不變的主題之一,為了使人類的這一體驗更生動形象,詩人常將它隱喻化。以英國詩人葉芝和中國詩人徐志摩的愛情詩歌為例,通過對兩位詩人詩歌中愛情隱喻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英漢詩歌中的愛情隱喻既有相同之點,又有相異之處,并進一步分析其異同的成因。
關(guān)鍵詞:英漢詩歌;愛情隱喻;葉芝;徐志摩
中圖分類號:I106.2文獻標(biāo)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1012403
美國語言學(xué)家萊考夫和約翰遜二位學(xué)者一致認為隱喻可以在語言中呈現(xiàn),也普遍出現(xiàn)在人的行動和思維里。作為一種認知現(xiàn)象,隱喻廣泛而深遠地影響著人類的語言與思維、藝術(shù)與創(chuàng)造。
詩歌和隱喻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路易斯說沒有了隱喻便也就沒有了詩歌的生命,沒有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源泉;巴克拉德把詩人的大腦看作是隱喻的載體;費尼羅撒把隱喻看作是詩歌的實質(zhì),它揭示著自然萬象[1]。愛情是詩歌的永恒話題,古今中外,詩人們或委婉或直白地描繪愛情。葉芝和徐志摩分別是英國和中國的杰出詩人,兩人創(chuàng)作了許多關(guān)于愛情的詩歌,為了使人類的這一體驗更生動形象,兩位詩人常將他們筆下的愛情隱喻化。本文以兩位詩人的愛情詩為例,發(fā)現(xiàn)英漢詩歌中愛情隱喻的異同之處,并進一步分析其異同的成因。
一、英漢詩歌愛情隱喻的相似性
愛情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中,一直以來愛情詩歌是詩人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部分。葉芝和徐志摩的愛情詩就運用了自然界眾多的事物及景象,用隱喻的方法,令讀者更深切的體會他們筆下的愛情。
葉芝在詩歌《葉落》中,將遺失的愛情比喻為飄零的落葉。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滿眼都是成熟的顏色:麥子是金黃色的,山梨樹葉是金黃色的,野草莓葉也變成了焦黃色。人們各自收獲著成熟的希望,連老鼠也儲備好了過冬的糧食。詩中的主人公不僅一無所獲,還在如此豐碩的季節(jié)里,遺失了愛情。在前后強烈的對比下,“愛情枯萎”的主人公更顯無限憂傷。
Autumn is over the long leaves that love us,
秋色降臨在愛戀我們的纖長樹葉,
And over the mice in the barley sheaves;
也降臨在麥捆里小小田鼠的身上;
Yellow the leaves of the rowan above us,
我們頭頂上的山梨樹葉已變成黃色,
And yellow the wet wildstrawberry leaves.
露水浸濕的野草莓葉也變得焦黃。
The hour of the waning of love has beset us,
我們已經(jīng)困處于愛情凋萎的時刻,
And weary and worn are our sad souls now;
如今我們憂傷的靈魂厭倦而消沉;
Let us part, ere the season of passion forget us,
分手吧,趁熱情季節(jié)未把我們忘卻,
With a kiss and a tear on thy drooping brow.
在你低垂的額頭留一個含淚的吻。
徐志摩在《私語》中巧妙運用了一滴秋雨和一片落葉兩個意象。那片“將黃未黃的秋葉”在和秋雨短暫地竊竊私語后,一起隨著秋水流去。那“一渦半轉(zhuǎn)”只留在了記憶深處,這是它的宿命所歸。詩人筆下的秋雨滿是離別的惆悵和思念的哀怨,最后的結(jié)局是如此的繾綣悲涼,讀來令人倍增傷感,愛情的徒勞和無奈躍然紙上。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邊,
一棵憔悴的秋柳里,
一條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將黃未黃的秋葉上,
聽他親親切切喁喁唼唼,
私語三秋的情恩情事,情語情節(jié),
臨了輕輕將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私暈里,一渦半轉(zhuǎn),
跟著秋水流去。
這秋的私語,秋的情思情事,情詩情節(jié),
已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暈里,一渦半轉(zhuǎn),
跟著秋水流去。
葉芝的《白鳥》熱忱地歌頌了詩人向往的愛情。那愛情是禁得起風(fēng)浪考驗的、是超脫塵世的、是單純真摯的。莫德·岡是葉芝一生的愛戀。據(jù)說葉芝與莫德的一次游歷激發(fā)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當(dāng)一對海鷗從他們頭頂飛過時,莫德說假如有來世,她愿變成那自由飛翔的海鳥。幾天后,她收到葉芝為其創(chuàng)作的《白鳥》。在詩中,詩人表達了對莫德愛的渴望,愿與其比翼齊飛,追求共同的理想。詩人想要遠離的“玫瑰、百合和星光”正是世俗之愛的隱喻。這種愛雖艷麗卻短暫。詩中的一雙白鳥,勇敢地在大海上搏擊。它們歷盡磨難卻絕不屈服,那是超越世俗的永恒之愛的象征。
I would that we were, my beloved, white birds on the foam of the sea!
我但愿我們是,心愛的,浪尖上的一雙白鳥!
……
I am haunted by numberless islands, and many a Danaan shore,
我心頭縈繞著無數(shù)島嶼,和許多妲娜的海濱,
Where Time would surely forget us, and Sorrow come near us no more;
在那里時光肯定會遺忘我們,悲傷不再來臨;
Soon far from the rose and the lily, and fret of the flames would we be,
很快我們就會遠離玫瑰、百合和星光的侵蝕,
Were we only white birds, my beloved, buoyed out on the foam of the sea!
只要我們是雙白鳥,親愛的,出沒在浪花里!
徐志摩的《月下待杜鵑不來》寫于詩人追求林徽因的那段日子,詩人對愛情的渴望被比喻成苦苦等待著“杜鵑”,詩人感受到的是一種苦澀、落寞的甜蜜。盡管久候之后心上人還未出現(xiàn),但“我”和“她”對彼此的愛還在那里。只要一想起“她”,“我”的心中甜蜜無限。
看一回凝靜的橋影,
數(shù)一數(shù)螺鈿的波紋,
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
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處是我戀的多情友,
風(fēng)颼颼,柳飄飄,榆錢斗斗,
令人長憶傷春的歌喉。
二、英漢詩歌中愛情隱喻的相異性
1表達方式的相異性
英國詩人的抒情方式直白明了,常常直抒胸意,情感的表達張揚激烈,傾瀉而出。盡管詩人們也常借助景物渲染烘托,但卻明顯服務(wù)于主題,并成功地營造出一種顯性的“有我之境”。而中國詩人的情感表達則更加間接委婉,講究隱晦含蓄。詩人們擅長以物起興,其詩歌表達的主體若隱若現(xiàn)。中國詩人更樂于營造出一種“無我之境”或“超我之境”。錢鐘書曾言:“和西洋詩相形之下,中國舊詩大體上顯得情感不奔放,說話不嘮叨,嗓門不提得那么高,力氣不使得那么狠,顏色不著得那么濃。在中國詩里算是‘浪漫的,在西洋詩相形之下,仍是‘古典的;在中國詩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詩,仍然不失為含蓄的。我們以為詞夠華麗鮮艷了,看慣紛紅駭綠的他們還欣賞它的素淡;我們以為‘直恁響喉嚨了,聽?wèi)T大聲高唱的他們只覺得是低言軟語?!盵2]雖是對舊體詩的評價,但由于文化的傳承性,錢先生的話語同樣適用于描述大多數(shù)英漢詩歌的差異性,這其中也包含英漢愛情詩的差異性。通過對比英漢詩歌中的愛情隱喻不難發(fā)現(xiàn),英國詩歌中的隱喻常是詩人情感的率直表達,讀者對詩人的愛恨一目了然;而要讀懂中國詩歌中的隱喻,讀者如果對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一無所知,是很難做到的。
《當(dāng)你老了》是葉芝獻給他一生追求的莫德·岡的愛情詩歌。1889年葉芝和莫德初次見面,此次晤面深遠地改變了葉芝的生活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葉芝多次向莫德求婚,都被拒絕了。即便如此,對莫德的愛慕仍是他作品中永久不變的主題之一。從早期詩歌的憂郁、充滿渴望到中期的失望痛苦,葉芝在最后的創(chuàng)作階段,多是回憶過往的熱情[3]。詩人在開篇部分想象戀人年邁時的樣子:鬢斑,睡意昏沉,在爐旁打著盹?;貞浿羧諓廴说那啻骸⒚利?,這場面溫馨感人。在接下來的詩節(jié)中,葉芝坦率直白地描述了自己情深刻骨的愛。詩人用“漸衰的臉上愁苦的風(fēng)霜”來隱喻愛人的老去。世間眾人多愛她的美麗與優(yōu)雅,而詩人愛的卻是她的靈魂與愁苦。即便愛人美麗不在,垂垂老矣,詩人還是愛她“至誠的靈魂”,這是詩人矢志不渝的愛的詮釋。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當(dāng)你年老,鬢斑,睡意昏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在爐旁打盹時,取下這本書,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誦讀,夢憶從前你雙眸,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深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愛你風(fēng)韻嫵媚的時光,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愛你的美麗出自假意或真情,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而唯有一人愛你靈魂的至誠,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愛你漸衰的臉上愁苦的風(fēng)霜;
不同于英國的愛情詩歌,中國的愛情詩歌更加隱晦婉轉(zhuǎn)。徐志摩的《偶然》寫于1926年5月。徐志摩早年在劍橋留學(xué)時,邂逅了才女林徽因,兩人傳出了一段愛情佳話。然而事與愿違,林徽因后另有所屬。徐志摩一直眷戀著這份感情,在這首詩中流露出對林徽因的愛慕與留戀。“偶然”是如此抽象的一個時間副詞,詩人卻把它寫得生動形象,令人讀后久久回味,意境自現(xiàn)。徐志摩的《偶然》語言柔和優(yōu)美,詩句清爽整潔,這充分體現(xiàn)出他作為新月派代表作家的優(yōu)雅詩風(fēng)?!杜既弧饭蠢粘龅牟皇呛喓唵螁涡问缴系膼?,而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契合。他拋棄從前的一味憤怒,走入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境界。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2隱喻思維的相異性
英漢愛情詩的隱喻體現(xiàn)了中西方在思維方式上的巨大差距。西方人注重理性思維和形式邏輯,中國人更注重感性思維。英詩中,為了強調(diào)隱喻的邏輯性,詩人會進行大量的鋪陳,引出愛情隱喻;而中國詩歌中的愛情隱喻往往呈現(xiàn)出隨意性和簡潔性。
葉芝的《柯爾莊園的野天鵝》創(chuàng)作于1916年。柯爾莊園是葉芝好友格雷戈里夫人的產(chǎn)業(yè),在詩中寓意友誼和人生的旅程;野天鵝這個隱喻喻體曾多次出現(xiàn)在葉芝的愛情詩歌中,比喻詩人的愛情。在野天鵝出現(xiàn)之前,詩人進行了大量的鋪墊來描繪野天鵝活動的環(huán)境。這幅優(yōu)美的自然畫卷襯托出天鵝的美,五十九只天鵝就在這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浮游。
THE trees are in their autumn beauty,
樹木披上了美麗的秋裝,
The woodland paths are dry,
林間的小徑已變干,
Under the October twilight the water
在十月的暮靄籠罩下,湖水
Mirrors a still sky;
反映著一片寧靜的天;
Upon the brimming water among the stones
在亂石間那流溢的溪水上
Are nine and fifty swans.
有五十九只天鵝。
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寫于詩人遠赴英倫之后,表現(xiàn)了對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對戀愛自由的渴望。人生自由、戀愛自由是詩人執(zhí)著追求的理想,二者往往密不可分地交織在一起。然而,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撲滅了徐志摩的理想之火。林徽因?qū)矍榈木駬窕脺缌诵熘灸Φ膼矍橹?,詩人怎能不苦悶郁郁。此時詩人筆下的雪花如若充滿悲情,情有可緣,世人皆可理解。但出人意料的是,詩人幻化成自由的雪花,沒有顯現(xiàn)絲毫的痛楚與絕望,盡情地追逐著美,盡情地享受著愛的歡愉。沒有任何的鋪墊,詩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執(zhí)念追求便伴著雪花快樂并堅定地飛揚。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三、英漢詩歌愛情隱喻異同的成因
英漢詩歌的愛情隱喻體出處同源,多來自于自然萬物。雖然不同的地理位置導(dǎo)致物種的差異性及社會發(fā)展的不同步性,但詩人們生活在共同的地球家園,由于人類的經(jīng)驗離不開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而人們的認知經(jīng)驗往往是相近的,這使得英漢愛情詩歌存在著人類共同的普遍性的隱喻概念。
愛情隱喻的表達方式主要受到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英國工業(yè)發(fā)達,社會文明程度高,開放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使得英國人在對愛情的表達方式上更傾向于直抒胸意。而中國人長期以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更加注重謙卑平和。在較為保守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比較委婉含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是英漢愛情隱喻表達方式相異的主要原因。
西方人注重理性思維,中國人則更強調(diào)感性思維。英國詩人的愛情隱喻,講究邏輯性,往往會對隱喻喻體的出現(xiàn)進行一定的說明和鋪墊。而中國詩人不注重邏輯性的說明與鋪墊,常是有感即發(fā),愛情隱喻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隨意性。
四、結(jié)束語
愛情隱喻在英文詩歌以及中文詩歌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詩人們想傳達的情感。英國詩人和中國詩人描繪愛情時具有相似性,詩篇中的愛情隱喻多來自于自然萬物,來自于對周圍環(huán)境的經(jīng)驗認知。但是,英漢詩歌中運用隱喻表達愛情的方式及隱喻思維卻迥然不同。正如朱光潛在《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中提到的:“西詩以直率勝,中詩以委婉勝;西詩以深刻勝,中詩以微妙勝;西詩以鋪陳勝,中詩以簡雋勝?!盵4]分析過英漢詩歌愛情隱喻的異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英漢兩種語言在愛情隱喻構(gòu)建中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點。正是認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相對性導(dǎo)致了英漢詩歌中隱喻的相似性和相異性。
注:本文節(jié)選的詩歌均來自:(1)傅浩,《葉芝詩精選》,華文出版社,2005;(2)徐志摩,《徐志摩詩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4。
參考文獻:
[1]Roger R. Metaphor, a psychoanalytic view[M].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6.
[2]錢鐘書.七綴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6.
[3]Startup F.W.B. Yeats: A Beginners Guide,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8:46.
[4]朱光潛.詩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3—64.
(責(zé)任編輯:劉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