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培育
【摘要】新課標提出,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里和創(chuàng)新能力。高中歷史課,是以時間為主線,貫穿古今的特殊學科,在科學飛速發(fā)展的今是,讓學生回味歷史迎戰(zhàn)未來有著重要意義,歷史課已成為中學階段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因此,如何高效的開辰高中歷史教學,就成了教師們關注、探討、研究的課題,師生應不斷的強化自身知識和素養(yǎng),緊跟時代步伐更新教育觀念,學習、總結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歷史 素質 創(chuàng)新 效率
課堂既然是一個雙向活動的過程,就必須有師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共同進步.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木之小。對于歷史這門連接古今的特殊的課程,應該如何高效的開展這門課,對教師們來講,還有很多是值得學習和探討的。高中歷史涵蓋了很多人文素養(yǎng)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強烈情感,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將從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原因及如何高效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做全面的分析。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
長期以來,歷史學科一直不被人重視,被成為所謂的“副科”,家長學生都不在意,從這門課程上所用的時間也是少之又少,更有一些學生認為歷史就是背一背記一記,把書上的知識點都記住就萬事大吉了,所以在學習歷史上的時間特別少,業(yè)余時問也都用在了“主科”語文、教學、英語上了。這樣,學生家長對歷史的不重視影響到課堂效率一直提高不了,教學效果也達不到預期要求。
另一方面,歷史課中需要學生識記的內(nèi)容確實很多.包括準確的年代、人物、事件、地點等紛繁復雜的小知識點,學生記多了容易混淆模糊,不能將歷史一一對應,這樣學生背了記,記了背.反反復復效果還不好,很容易就產(chǎn)生畏難、厭學的情緒,歷史在學生眼中變得越來越枯燥,越來越?jīng)]意思,學生為了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反復背誦記憶卻得不到效果.容易打擊學生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消沉意志,害怕學習這門課程.這樣缺乏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率自然提不上去。
二、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
總是聽到很多老師抱怨學生總是考的很糟糕,學生很難教等等,真的有那么難嗎?通過與學生們的交流,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還是喜愛歷史的,尤甚是男同學,對歷史知識很感興趣,只不過他們反感枯燥、單板、無趣的教學模式,長期下去,學生自然厭學情緒更濃,考試成績也不會提高,因此,我們教師應仔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應該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與學生多互動,多交流,適當安排一些競賽或游戲,提高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
三、高效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方法
(1)精心備課。教師的備課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應付了事,不能為了備課而備課,教師的備課要做到因材施教,與學生溝通。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充分份了解學生所需,問問學生想要了解什么?想從這節(jié)課學到哪些知識,以及學生對哪方面的問題感興趣,然后通過查閱各種網(wǎng)上的或者書籍資料,精心安排課程進度和活動環(huán)節(jié),還可以集體備課,取優(yōu)補短,優(yōu)化教師資源。這樣精心安排的充足備課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2)教學方式多樣化?,F(xiàn)代教學提倡和鼓勵教師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教師不再是滿堂灌的傳授者,而是引導學生,與學生一起討論探究.政變過去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學習狀況,逐漸引導學生把學習變?yōu)樽灾鲗W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教師本應該多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現(xiàn)代教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3)與現(xiàn)實相結合。我們經(jīng)常說“以史為鏡”.借鑒歷史,引領未來,歷史離我們太遙遠,無法親身感受的到.但是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則能很明顯的凸出各自的特點.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實事政治及當下熱點話題,并將時事與歷史巧妙結臺,引出一定的道理或原理,讓學生充滿興趣的認真思考、理解,引發(fā)師生間的共鳴。
(4)運用正確的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就是為了很好的學到知識,以后做一個對禮會有用的人,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減輕學生負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對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記好課堂筆記,如何利用筆記來復習鞏固,并能做到知識的遷移、串聯(lián),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清楚明晰的框架,并能將知識學以致用。
(5)有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探究學習是圍繞問題解決的學習,有效問題的提出是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fā)探究欲望的前提條件。歷史探究學習中有效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應富有趣味性、生活化、科學性和探索性,基于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探索性問題的提出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如“聯(lián)邦憲法的制定”中,教材闡述了美國獨立后面臨的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事務上的問題以及美國的政治精英們利用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分權理論制定出了近代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憲法.那要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有效問題并為理解“美國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作鋪墊呢?傳統(tǒng)的作法是教師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材料,直接給出問題,而在探究學習中,問題的提出應是由學生自主去構建的。教師通過展示獨立前英屬北美殖民地的雙重統(tǒng)治機構、民主思想在北美的傳播以及獨立戰(zhàn)爭期間各州的民主化改革等相關材料,使學生產(chǎn)生“獨立后的美國為什么沒有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國人為什幺沒有采用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而是選擇了共和制”等有效的問題。正是由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要有效開展高中歷史教學,不僅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素養(yǎng),更要做到與學生及時良好的溝通.了解學生所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課程環(huán)節(jié)和進度,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達到教師與學生的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