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菲巧
摘 要:小學科學小組合作學習一般是學生五至六人為一小組,小組同學共同完成實驗,共同參與研討,幫助自己以及幫助他人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情感思維發(fā)展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在教育不斷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使小組同伴之間可以互教互學,互動互享,然而這種學習方式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如小組內(nèi)強勢同學壓制了弱勢同學,小組內(nèi)被孤立的同學逐漸增多,學生之間矛盾時有發(fā)生。這種學習方式遇到了困難,我們要不斷調(diào)整和改進科學教學,科學實驗。
關鍵詞:思維壓制 獨立思考 重組 發(fā)展 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在我們科學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探索,我們希望合作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動互享,共同成長,然而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這般美好,優(yōu)秀的學生并不一定愿意幫助后進的同學,而一些學習困難的同學,紀律意識差,不斷地去阻礙小組的正常學習與探究,課堂教學效果難以真正得以提高![1]
第一種問題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部分成員思維發(fā)展得到了壓制
皮亞杰學派的觀點:與同伴共同完成任務、討論問題,可以提高孩子已有的認知水平。因此,認為合作活動比個體活動更為優(yōu)越,可以加速兒童認知水平的發(fā)展。然后,一些多血質(zhì)和膽汁質(zhì)的孩子熱情高漲,思維敏捷,反應較快的學生,他是不受教師指引的,他們急于表現(xiàn),急于說出他們自己的思想。在小組活動中,
總是對其他學生形成壓制,使得其他成員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久而久之,后進生就養(yǎng)成了不經(jīng)思考,從同伴那里直接答案的習慣。這種合作學習培養(yǎng)出的大部分學生對真正的討論沒有興趣,自己的思維發(fā)展也沒有深度。[2]
如做小泡沫,中泡沫,大泡沫都浸入水中測出浮力實驗后,觀察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反應快的孩子,馬上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其他幾位小組同伴,還沒仔細觀察數(shù)據(jù),經(jīng)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就在自己的結論一欄寫上了: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如果你去問他們,相同體積的泡沫和石頭都浸沒在水中,受到浮力相同嗎?他們總是會覺得泡沫受到浮力大。
那么在合作學習中如何發(fā)展每一位同學的思維?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的頻率,增多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不管社會如何分工,如何合作?我們作為獨立的人,必須有獨立思考,分析,判斷,演繹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對于思維發(fā)展的快還是慢的同學,充分思考過的討論與交流對于個體發(fā)展才有意義。如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是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共同探討時而被激發(fā)出來的。實際操作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可以要求每位同學把自己的觀點先寫下來。教師可以設計記錄表,記錄表中可以分成自己的想法,小組的想法,全班共同的總結幾個層次來設計。[3]
第二種原因是學習任務簡單或者本身不需要過多的的成員共同參與
五六人的小組往往會有空閑的同學,他們沒有材料觀察和操作,最多只能觀察別人的觀察,沒有動手機會,缺少過程的參與與體驗,逐漸對科學實驗失去興趣。
如有時教學安排小組共同完成一個作品,捏出一個橡皮泥小船,五六個同學都想自己動手。這樣完成的小船,不是小組集思廣益的小船,而是某位同學自己的代表作。
這種問題的應對措施,就是應該改進實驗或者修改任務本身,對于不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選用其他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樣的捏橡皮泥小船實驗,小組每位同學有同等多的橡皮泥,每位學生有自己的作品都可以公平的參與。學習過程中沒有多余的學生,這才是面對全體學生的教育。[4]
第三種小組分工使得學生活動空間太過狹窄,學生的參與受到限制和禁錮
如食鹽水過濾實驗,分工明確后,操作員在操作過濾,其他三四個同學觀察記錄。小組能夠很好的完成任務,然而對于每一個孩子,內(nèi)心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動手,觀察記錄的學生也只能觀察操作的同學,得不到材料,沒有操作的體驗。教育應該是平等的,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這種操作技能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分工明確,實驗完成的非常高效,對于小組作為一個評價對象,非常完美??墒敲鞔_任務后,很多同學的卻得不到動手的機會。這種探究學習簡單機械,死板機械。對于一些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的同學,更是錯誤的機會都沒有。其實每一種錯誤都是有價值的。部分學生因此動手欲望得到抑制,對于科學實驗熱情大大減少。
那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五六人的小組內(nèi)一直都存在著分裂和重組,五六個人中,兩三個學生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組成非正式的小組。對于一些小項目的研究,可以靈活的分成二三人的小小組,他們有共同的研究喜好,或者是好朋友式小群體,尊重并利用這種小組。這樣的小組,在課外往往能夠更好地延生研究的內(nèi)容。比如研究種子發(fā)芽是否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的實驗,根據(jù)喜好分出的小組,研究更有動力,更持久。自己本身想要完成的任務更能激勵自己堅持完成。
小組合作教學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問題,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我們應該理性的選擇任何學習方式,根據(jù)學習的內(nèi)容本身,依據(jù)發(fā)展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來改進調(diào)整我們碰到的種種問題,突破小組合作的瓶頸,實現(xiàn)再發(fā)展,更好地為學生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大均主編《教學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曾文才.淺談物理研究性教學[J].學問,2009:29-30.
[3]蘇霍姆林斯基《學生集體主義情操的培養(yǎng)》湖南教育出版社
[4]鄭毓信、梁貫成著《認知科學建構主義與數(shù)學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