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品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在小學語文的品讀教學中,深刻運用陶行知先生的“六個解放”,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效帶動學生品讀文字、品味語文。本文以此為中心,討論了該思想的具體運用方法。
關鍵詞:六個解放;語文教學;品讀教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發(fā)現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痹鯓咏夥艃和膭?chuàng)造力呢?陶先生提出了“六個解放”:解放幼兒的頭腦;解放幼兒的雙手;解放幼兒的眼睛;解放幼兒的嘴巴;解放幼兒的空間;解放幼兒的時間。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品讀教學中需要運用“六個解放”,把主動權讓給學生,使學生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從而達到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
一、解放幼兒的頭腦,在想象中品讀
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語文教學中的讀并非簡單的、機械的、重復的讀,而是寄托在兒童想象之上的品讀,而想象又引導品讀過程中的體味。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是客觀現實和主觀意識的記錄和反映,因而,理解語言文字,離不開想象。譬如,在教《夕陽真美》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厭其煩地講解夕陽西下時天空、彩云、西山等多么壯麗,往往只會消耗學生的想象時間,事倍功半。不妨讓學生閉上雙眼,靜靜聆聽教師的范讀,將活生生的形象畫面重現眼前。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學習語文知識一樣重要。
二、解放幼兒的雙手,在“做”中品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熃虒W時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信息才能得到反饋。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才能得到體現,思維才能得到拓寬。
如教學課文《烏鴉喝水》,大部分教師采用講解、朗讀、表演等教學方式。而筆者采用動手做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前,讓學生準備小瓶口的瓶子、半瓶水和各種大小的石子。課堂上讓學生參照課文,學烏鴉的樣子,把石子一粒一粒地放進瓶子里,觀察瓶中水的變化。學生通過親手實驗,得出結論:烏鴉的聰明不僅體現在它能想到喝水的方法,還懂得石子越大越不容易叼進瓶子。這樣的動手操作遠比讓學生死讀書更能體會烏鴉的聰明,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解放幼兒的眼睛,在觀察中品讀
兒童的眼睛是純真的,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雙去偽求真的眼睛。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知識的本質。教師要解放幼兒的眼睛,而這種解放最為重要的是鼓勵學生放眼生活,觀察自然。如在課文《做一片美的葉子》中,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一年四季葉子的不同美。倘若幼兒一味地閉上雙眼,單從幾個抽象的文字又如何體會春葉嫩綠,夏葉肥美,秋葉變黃,冬葉飄零……
由此看來,語文的品讀教學更需要解放幼兒的雙眼。只有這樣,幼兒的品讀才能有理有據。而擦亮眼睛的品讀,品的是文字更是生活,讀的是詞句更是情感。
四、解放幼兒的嘴巴,在說話中品讀
1.開口讀。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的課后第一題都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環(huán)節(jié),這就說明讀書要讀認真,讀反復,讀得滾瓜爛熟,這樣才可能“其義自見”。因此,品讀的第一步就是讓幼兒開口讀,讀準確、讀流暢、讀出自己的情感。
2.開口議。陶行知先生說:“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毙W生對外界事物的強烈好奇心驅使他們凡事問個為什么。在品讀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問,絕對不能因為問題“千奇百怪”而抑制他們的特點。小到一個標點,大到課文的主旨脈絡,但凡學生有疑心,教師都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
五、解放幼兒的空間,在自然中品讀
語文學習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更應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生活實踐中豐富語文知識。如在教學《雨后》《荷花》《放飛蜻蜓》時,就應該將學生趕到大自然里去觀察,認識我們的世界,取得豐富的學問。把學生趕到街上、商店前,在招牌、廣告標語中識字學字;帶領學生春游、秋游,欣賞湖光山色,感受人文歷史。帶領幼兒走出課堂,讓語文教學品讀的不單單是文字,讓學生品讀自然,在自然中品味語文之美。
六、解放兒童的時間,有效品讀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精心設計能使學生的品讀有效、高效、實效。第一,教師要有訓練意識,注重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品讀文本。第二,實現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梢酝ㄟ^抓重點詞語、作比較、擴句練習等方法來實現。第三,注重品詞析句。第四,以讀為本。一方面,對重點片段、重點句子進行不同形式的讀。在“想像—感悟—讀—想像—感悟—讀”的過程中真正實現以讀為本,有效品讀,提高感悟。另一方面,教師敢于放手學生,引導學生把文本讀通、讀懂、讀透,讀出感情,品出滋味。
陶行知思想的精華,對語文品讀教學意義深遠。只有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真正引導兒童品讀文字之美,品味語文之美。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周洪宇.陶行知解放兒童創(chuàng)造力教育思想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張?zhí)锶?中國當代漢字認讀與書寫[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華金芳(1986— ), 江蘇昆山人,本科學歷,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