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辛子
早起看微信,發(fā)生在北京中關(guān)村二小的欺凌事件,幾乎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我不清楚國內(nèi)的學校是如何定義“欺凌”二字的。但日本文部省對“欺凌”二字的定義十分明確,制定了例如“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等在內(nèi)的各種制度與對策,但這一切并無法根絕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
例如日本的漫畫家手冢治蟲,就是這樣一個在欺凌中成長起來的人。如果我說手冢治蟲能成為日本戰(zhàn)后最具影響力的漫畫之神,與他童年時遭受欺凌有關(guān),也許會令許多人大吃一驚。
小學時代的手冢治蟲非常瘦小,頭發(fā)有些天然卷,看起來亂哄哄的,加上視力不好,從小就戴眼鏡——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戴眼鏡的孩子還非常少,大家對戴眼鏡的手冢治蟲特別好奇,湊過來問:“戴上眼鏡能看多遠?”手冢治蟲自己其實也不是特別清楚,就胡亂回答說:“只能看六十米遠?!庇谑谴蠹乙魂嚭逍?,當即給手冢治蟲取了個小名叫“六十米遠的眼鏡”。
學生時代的手冢治蟲老是被同學們?nèi)强?。在手冢治蟲的回憶錄《我的漫畫人生》里,曾這樣寫道:
“每次回到家,母親就會問:‘今天在學校又被惹哭了多少次???于是我就扳著手指頭數(shù):‘一次二次三次……”而每次母親都簡短地回答我說:‘要忍耐?!?。
老是被人欺負的手冢治蟲下決心要采取措施,來改變自己的處境。最好的辦法,是能會一樣別人不會、而只有自己特別拿手的絕活,那才能夠讓人心服口服、刮目相看。那樣的話,說不定就再也不會受人欺負了吧?
手冢治蟲想來想去,覺得自己最拿得出手的“絕活”,就是畫漫畫。因此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漫畫練習得非常努力,父母親買回家的漫畫書,他幾乎都臨摹了一遍。升學到五年級的時候,手冢治蟲已經(jīng)有了厚厚一本自己動手繪制的漫畫冊了。
這本自制的手繪漫畫冊,果然改變了手冢治蟲老受欺凌的人生困境——漫畫冊在同學們之間互相傳閱,班級里的同學都對他刮目相看,連以前欺負他的那些同學們,果然也對他友好起來,不僅不在嘲笑他了,甚至還主動來跟他打招呼,撓著頭特別不好意思地問:“手冢君,什么時候去你家看漫畫?。俊?/p>
手冢治蟲用漫畫征服了欺凌他的同學。并在成年之后,用漫畫征服了整個日本。
孩子受到欺凌時,該怎么辦呢?
忍耐,肯定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倒是像手冢治蟲這樣的對應(yīng)方式,我以為十分值得參考借鑒。
因為,基本上小時候在學校受欺凌的孩子,都相對力氣小、身體瘦弱。但通常這類孩子,一般也會具備其他方面的特長或潛質(zhì)。避重就輕,依據(jù)孩子的潛質(zhì)順勢而為,讓孩子擁有一項其他同齡孩子所不具備的特長與能力,可以令孩子在班級里獲得其他同學的敬意與關(guān)注,幫助孩子獲得友誼。
(凌空摘自騰訊大家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