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環(huán)宙++吳茂英++劉婷
摘 要:在旅游場景中,旅游交往與凝視無處不在。國際游客來華旅行,接觸普通的中國游客、百姓,在最生活化的凝視中強化對中國社會、生活、文明各個方面的認知。本研究以中國最知名的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為研究場景,以國際游客的自由評論為數(shù)據(jù)來源,利用Leximancer分析國際游客的“印象·劉三姐”觀看體驗。研究表明,東道主與在場觀眾的互動是國際游客體驗的重要部分。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國際游客對演出感到滿意,對東道主(當?shù)剞r(nóng)民、漁民)的表演大加贊賞??墒?,不少國際游客對在場的部分中國游客行為,特別是觀演禮儀,感到不滿。本研究對旅游資源開發(fā)、游客教育、塑造公民文明旅游行為起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旅游文明;游客凝視;國際游客;“印象·劉三姐”;Leximancer
中圖分類號:K90.4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隨著我國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我國國內(nèi)旅游與出境旅游迅猛發(fā)展,扭轉了入境旅游一家獨大的局面。在這個過程中,各種不文明的游客行為不斷凸顯,也因此得到國務院、國家旅游局、中央文明辦等多個部門與領導的重視。2006年10月,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游局就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中國公民國內(nèi)旅游文明行為公約》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旨在倡導游客遵守公約,爭做文明游客。但我國公民的不文明行為仍然頻頻出現(xiàn)在媒體報端,面對此種現(xiàn)狀,2013年,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批評部分中國游客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不高,常常遭到媒體的非議,有損國人形象。2014年9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馬爾代夫進行國事訪問的時候也提出:“我們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要講文明。礦泉水瓶子不要亂扔,不要去破壞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當?shù)睾ur”。本研究認為,不僅僅我國公民出境旅游關系到國家形象,國際游客到我國游玩,親眼目睹中國的社會經(jīng)濟現(xiàn)狀和中國普通百姓的言行舉止,會更加深刻地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形象的認知。概括地說,國際游客到華旅游,中國游客及普通百姓的一言一行關乎國家形象,影響國際游客的旅游體驗,進而影響其對我國形象的感知。本研究以中外游客密集的濱水區(qū)域的“印象·劉三姐”為研究場景,以全球最大的旅游點評網(wǎng)站(TripAdvisor)為數(shù)據(jù)依托,利用Leximancer軟件,探討國際游客對“印象·劉三姐”的體驗,重點關注國際游客與中國游客的互動,對中國游客行為的感知。
“印象·劉三姐”集漓江山水、廣西少數(shù)民族文化及中國精英藝術家創(chuàng)作之大成,是全國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也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自2004年推向市場起,就獲得良好的社會與經(jīng)濟效應,并引發(fā)全國范圍內(nèi)山水實景演出的開發(fā)浪潮。在國內(nèi)的所有山水實景演出中,“印象·劉三姐”不僅開創(chuàng)了山水實景演出的鼻祖,更是最成功最經(jīng)典最受游客歡迎的演出。截至2013年底,它已經(jīng)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1000萬人次,其中包含200萬國際游客[1]。因此,選取“印象·劉三姐”作為研究場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將首先闡述相關研究,重點回顧游客凝視與游客文明行為的研究文獻,在此基礎上明晰研究機會及研究問題。進而重點介紹數(shù)據(jù)搜集平臺TripAdvisor、數(shù)據(jù)搜集過程,以及Lexiamncer軟件的數(shù)據(jù)分析原理以展現(xiàn)基于實證分析的研究發(fā)現(xiàn),結合國內(nèi)外旅游發(fā)展實踐,特別是游客文明的現(xiàn)狀及政府等各相關利益主體的積極態(tài)度,就游客教育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2 對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
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主要涉及兩個領域:旅游場景中的社會交往與凝視和旅游文明行為。本部分將綜述總結國內(nèi)外的相關研究,并概括已有研究對本研究的研究啟發(fā)。
2.1 旅游場景中的社會交往與凝視
旅游是一種社會活動,在旅游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互動與交往。根據(jù)交往主體的差異,可以將旅游過程中的交往分為游客與東道主的互動、游客與游客間的互動[2]。其中東道主既包含旅游服務者,也包含目的地的普通居民。不同主體之間的社會交往研究可以從旅游凝視角度進行闡述。
在評述旅游凝視理論時,吳茂英提出旅游凝視的多維度視角,包括游客凝視(tourist gaze)、東道主凝視(host gaze)、游客間凝視(intra-tourist gaze)、專家凝視(expert gaze)等[3]。本部分文獻重點關注游客凝視與游客間凝視。游客凝視首先由約翰·厄里借用福柯的“醫(yī)學凝視”的概念而提出。厄里的游客凝視其實是一種隱喻的說法,是將旅游欲求、旅游動機和旅游行為融合并抽象化的結果,代表了旅游者對“地方”的一種作用力。根據(jù)厄里的看法,由于游客的社會構成和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社會之間存在著代際、族群性、社會經(jīng)濟狀況等分層,客觀上決定了游客凝視具有支配性、變化性、社會性和不平等性等特征[4]。國內(nèi)外眾多關于游客凝視的研究等表明,我們可以通過游客凝視的視角,了解游客的行為偏好、游客對目的地的感知,從而更好地進行目的地管理與營銷[5-7]。
旅游是一個社會性的過程,在旅游中,游客都不可避免地會與共同在場的其他游客產(chǎn)生一定的社會關系,這些社會關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游客的旅游體驗。皮爾斯認為游客間存在三大類九子類的關系:(1) 積極的:潛在的朋友(potential close friends),旅游伴侶(travel companion),有所幫助的人(helper),保鏢(security guard)以及助興者(stimulation);(2) 中立的:共同在場但沒有交集的人(background scenery);(3) 消極的:不太合拍的陌生人(stranger),旅途干擾者(disturber)以及競爭者(competitor)[2]。的確,在旅游場景中,游客之間存在多種互動、凝視,而且這些凝視還具有約束功效。這些有約束功能的凝視還可能受凝視者內(nèi)化。也就是說當人們意識到自己被他人凝視或評價,他們會表現(xiàn)得更易被環(huán)境所接受。而凝視的約束功效也在很多游客行為領域得到了驗證,如:國家公園里的游客行為[8]、背包客行為[9]等。澳洲學者郝萊威及其同事將這種具有約束功能的存在于游客之間的凝視定義為游客間凝視[10]。本研究因此認為,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都處在共同在場的其他旅客的凝視之下,個人行為的優(yōu)劣影響著與其他游客之間的關系演進,也更進一步影響著其他游客對自己所處群體的認知。
2.2 旅游文明行為
旅游文明行為向來是媒體關注的熱點,自2002年起,國際媒體上“最受歡迎游客”和“最不受歡迎游客”的評比就從沒有間斷過[11]。在網(wǎng)絡化時代,這些評比如同病毒一般,快速傳遞分享著,并深刻地影響著普通民眾對他國游客及國家形象的感知,并很可能形成刻板印象[7]。
與媒體的熱情不同,在學術界,關注游客文明行為的研究顯得相對冷清。盡管田勇等早在新世紀之初就關注旅游文明[12],但真正的研究高潮直到國家印發(fā)《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zhì)行動計劃》的通知之后才開始??v觀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四大領域:①不文明行為的表現(xiàn),如失德行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亂涂鴉、亂拍照等)、離軌行為(如參與賭博與色情活動)及觸禁行為(如破壞旅游地習俗、觸犯禁忌等行為)[13];②不文明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如某些公民缺乏社會公德與文明修養(yǎng),自律意識差,中西方文化與習俗的差異、管理不到位、旅游市場不成熟等[14];③提升游客文明行為的對策,如游客的自我教育、政府等相關部門加強對游客的宣傳、教育、引導工作,加大對不文明行為游客的處罰力度,加大輿論監(jiān)督的力度等[15];④出境文明旅游對國家形象、軟實力的積極意義[13,16]。
在國外,由于旅游文明發(fā)展程度的差異,國內(nèi)外關于旅游文明行為的研究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國外的文明旅游研究更多的是關注游客對目的地的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影響,希望游客成為“負責任的旅游者(responsible tourists)”、“可持續(xù)的旅游者(sustainable tourists)”、“有道德的旅游者(ethical tourists)”以及“可替代性的旅游者(alternative tourists)”。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說法應該是“負責任的旅游者(responsible tourists)”。這些研究往往側重于考查游客行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區(qū)居民的影響[17]。唯一的例外是里奧和皮爾斯的研究[11,18],他們采取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探討澳門當?shù)鼐用窈陀慰蛯Ω鞣N不文明行為的評價,試圖從游客以及東道主的雙重視角了解其雙方對于不受歡迎的游客行為的看法。在研究中,他們將不文明行為劃分成了三類:直接與他人相關的行為;相對獨立的個人行為;以及輕微違法或欺詐行為。通過從游客行為的可感知頻率與惱人程度兩個維度對這些游客行為進行評估。作者希望通過對游客不文明行為的研究,有助于將浪潮般新興起的游客變?yōu)楦哂腥蜇熑胃?、被廣泛接受的公民。
2.3 研究綜述小結
在旅游場景中的社會交往與凝視中,來自跨文化的游客不斷地凝視東道主、在場的其他游客,并對所感知的一切形成自己的判斷,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多地關注西方游客對土著(少數(shù)民族)社區(qū)的凝視。雖然凝視的概念得到不斷的補充,但鮮有研究聚焦針對游客文明行為的凝視。
在游客文明行為研究領域,觀點性文章較多,實證研究匱乏。這種觀點性文章與國務院的文件、國家旅游報、CCTV等媒體發(fā)布的信息,并沒有存在質(zhì)的差異。實證研究的匱乏與研究主題的性質(zhì)密切,因為游客在自評文明行為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存在信息失真的現(xiàn)象。大部分人都會不自覺地粉飾自己,或因習以為常,并不會感知到自己某種行為會負面影響其他群體。從旅游的社會交往與凝視的視角,基于實證數(shù)據(jù),探討旅游文明行為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能較好地彌補現(xiàn)有旅游文明行為實證研究缺乏的遺憾。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散客化浪潮的興起,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核心的智慧旅游滲透到游客行為的各個階段,如游前的信息搜尋、游中的現(xiàn)場體驗、游后的信息分享[19]。在這個時代,旅游業(yè)與信息業(yè)高度交互融合,游客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也是各種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20]。游客在網(wǎng)絡上隨意地分享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這其中可能包括旅游過程中的印象深刻的社會交往和凝視[5]。這些真實的、基于他者的聲音,為研究游客文明行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真實的數(shù)據(jù)來源。因此,本研究將以TripAdvisor上游客自由點評為數(shù)據(jù),特別關注那些描述了旅游交往與凝視的評論,使用計算機輔助定性分析軟件Leximancer進行相關分析,探討他們眼中的“印象·劉三姐”觀演體驗,以及對中國游客的行為的凝視。
3 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3.1 數(shù)據(jù)來源:TripAdvisor的國際游客點評
TripAdvisor是全球最大最受歡迎的旅游社區(qū),也是全球第一的旅游評論網(wǎng)站。旅行者的真實評論是TripAdvisor最大的特點,它擁有大量關于旅游目的地、景點、景區(qū)的用戶生成信息(User-Generated Contents,UGC),以及住宿和其他旅游相關信息,每月能有2.6億活躍用戶,產(chǎn)生1.5億條評論,并且數(shù)量還在不斷增加中[21]。TripAdivisor上的點評,不僅對游客的出行安排具有積極的作用,對學術研究,系統(tǒng)了解游客的行為、偏好、體驗等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少學者支持并采用TripAdvisor上游客自發(fā)的點評作為研究游客體驗的信息來源[22]。
本研究以http://www.tripadvisor.com/為研究平臺,以“Impression Sanjie Liu”(印象·劉三姐)為關鍵詞,搜得國際游客關于印象劉三姐實體演出的點評567條(截至2014年5月1日)。這些點評覆蓋英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中文等多種語言。由于研究者的語言條件和Leximancer軟件分析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只考察國際游客的英語點評。為確保研究的時效性,本研究關注2012年之后的點評,故共獲取359條英文評論。這些國際游客的自發(fā)點評構成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源。
3.2 數(shù)據(jù)分析:Leximancer軟件
本研究使用計算機輔助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具體而言,我們使用Leximancer (4.0版) 探索國際游客在觀看“印象·劉三姐”過程中的互動體驗,重點關注其對中國游客行為的感知。Leximancer利用定量的方法來分析定性的數(shù)據(jù),它能分析大量的文字文本并將分析數(shù)據(jù)以可視性較強的圖表展示出來[23]。
Leximancer分析過程中會同時進行概念分析(Concept analysis)和相關性分析(Relational analysis)。Leximancer使用了特殊的機器運行算法來揭示文本中所使用的主要觀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24],分析最終以觀點圖(concept map)的形式呈現(xiàn)(圖1)。觀點圖包3個層次的信息:“單詞(word)”、“觀點(concept)”以及“主題(theme)”。在圖中,灰色的小點代表觀點,圈圈代表主題。具體而言,單詞、概念、主題的關系如下:
(1) Leximancer軟件通過檢測一個單詞出現(xiàn)以及它與其他單詞共同出現(xiàn)(co-occurrence)的頻率生成一個頻率矩陣,在此基礎上,Leximancer可以根據(jù)其本身的算法生成相關的觀點。
(2) Leximancer會分析每個觀點的內(nèi)涵及觀點之間的相關性。在最終生成的概念圖中,兩個觀點之間距離越近,說明觀點之間的相關性越高;越遠,則相關性越低[25]。
(3) 相關性較高的幾個觀點在最終的概念圖中距離較近,并構成一個主題。在最終的概念圖中表現(xiàn)為一個一個的圓圈。每一個主題都是由最強的觀點來命名[26]。
值得注意的是,圈圈的大小并不代表這些主題熱點的重要性,相反,圈圈的顏色反映熱點的重要性,越是淺色,越重要[24]。
4 結果分析與討論
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我們首先對359條國際游客的英文點評進行甄選。仔細瀏覽這些評論,發(fā)現(xiàn)其中168條評論描述了游客的互動行為。其中包含對東道主的點評,這里的東道主既包括目的地居民(表演的當?shù)剞r(nóng)民、漁民)(87條)、導游(29條)、旅游服務人員(如飯店工作人員)(13條)。此外還有74條評論點評了在場的中國游客的行為。在這些評論中,有92位游客高度認可“印象·劉三姐”,給予“精彩的(excellent)”的評價等級;另外36位游客認為“印象·劉三姐”的觀演體驗是“非常好(very good)”的;此外有44位游客認為其“印象·劉三姐”體驗是“一般的(average)”,甚至是“糟糕的(poor或terrible)”。這些涉及游客互動的點評是本研究分析的重點。
4.1 國際游客的整體凝視
筆者將168條相關評論錄入excel系統(tǒng)后,用Leximancer軟件進行分析,在對相關概念進行過濾合并后,共生成28個核心觀點、5個主題(圖1)。表1列舉了相關系數(shù)超過10%的核心觀點。相關系數(shù)越大,代表這些觀點越重要。其中“中國人(Chinese)”是國際游客評論中最重要的觀點,其相關系數(shù)被賦值為100%,其他觀點的均以其為標桿,進行相對計算。
這些觀點構成五大熱點主題,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別為:“精彩的(fantastic)”(相關性100%)、“中國人(Chinese)”(58%)、 “人(people)”(51%)、 “位置(seats)”(4%)和“值得(worth)”(4%)。在Leximancer分析中,相關性數(shù)值表明特定主題的重要程度。相對最重要的主題的相關性系數(shù)為100%。
以上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國際游客在觀看“印象·劉三姐”的過程中,凝視對象主要聚焦于中國人,既包括參與演出的東道主,也包括觀看演出的中國游客。一方面,對于東道主的演出,國際游客的正面體驗居多。在觀演過程中,他們凝視專業(yè)的工作人員演出及其代表的中國民俗文化。與此同時,他們還特別注意到了“印象·劉三姐”演出的眾多獨特之處,如壯觀的實景舞臺以及美輪美奐的燈光效果等場景設置。另一方面,由于處在一個高密度的旅游場景中,國際游客也在凝視著在場的其他游客,特別是與他們具有差異的中國游客,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國際游客的凝視之下。
4.2 對東道主的凝視
首先,對于東道主的演出本身,國際游客給予最大的關注。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表明相關性最強的主題是“精彩的(fantastic)”。國際游客對“印象·劉三姐”“精彩的(fantastic)”“演出(performance)”大為贊嘆,尤其是龐大的“演員”陣容,“壯觀”的“背景”(如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化為中心的舞臺),精彩的“故事(story)”以及美輪美奐的“燈光(lighting)”效果。該主題典型的游客評論包括:
印象演出……的確讓人印象深刻。超過600位演員,山水實體為演出舞臺,沒有演出能比他更神秘與精彩!
這真是唯美的,超強沖擊力的演出。演員們身上的那一股自豪感,讓我感覺特別好。
其次,盡管“位置(seats)”的重要性相對比較弱,國際游客也會在乎演出場景的具體設置?!拔恢谩敝黝}主要描述的是五種不同類型位置(總統(tǒng)席A1區(qū)、總統(tǒng)席A2區(qū)、貴賓席B1區(qū)、貴賓席B2區(qū)、普通席C區(qū))的利弊,特別是是否物有所值、景觀是否良好等。相關的游客評論包括:
如果你要去看演出的話,我建議你購買能買到的最便宜的票價(最前面的位置沒有靠背)。我感到很欣慰,我沒有購買那些昂貴的票。
我非常喜歡它……。我建議購買好一點的位置,這樣你可以從高處看演出。
最后,基于東道主演出本身和場景設置的實際體驗過程,國際游客進行主觀的感知價值評價。數(shù)據(jù)表明,主題“值得”與主題“精彩的”和主題“位置”緊密相連。該主題主要探討了觀看“印象·劉三姐”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是否物有所值。典型的評論有:
我們在桂林的時候去看了這場秀……我們購買了包廂票,每張100美金左右。演出的時候,外面很凍人。而包廂里的環(huán)境就像劇院一樣,有毯子、免費的飲料和望遠鏡。非常的物有所值!… 600多位演員以山水實景為舞臺進行演出,沒有演出能比它更神秘、更精彩了!
總體而言,國際游客對“印象·劉三姐”的演出本身、位置安排及票價比較滿意,認為“印象·劉三姐”是值得觀看的?!坝∠蟆⑷恪敝械?00多位演員,基本是本地農(nóng)民、漁民,給國際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高達87位游客點評了非專業(yè)出生的當?shù)剞r(nóng)民、漁民的精彩演出。這些點評無不表達了國際游客的贊賞與欣喜之情。讓當?shù)厣鐓^(qū)參與旅游、以當?shù)毓适聻樗夭?,為游客營造真實的旅游體驗是很多旅游景點、目的地經(jīng)營成功、游客高度滿意的因素之一[27]。無論是迪士尼的演員型員工,還是泰國、日本、澳洲等國家熱情友好的當?shù)鼐用瘢紴橛慰蛣?chuàng)造了難以忘懷的體驗。在未來的旅游項目開發(fā)設計中,建議充分參考當?shù)鼐用竦谋就林R,賦權當?shù)鼐用駞⑴c設計、規(guī)劃、運營、服務等多種機會,讓游客能真正領略到一個目的地的獨特之處。
4.3 對中國游客行為凝視
除了對東道主演出以及場景設置的凝視之外,國際游客還特別關注了中國游客觀看演出的行為。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中國人(Chinese)”和“人(people)”是僅次于“精彩的”的第二、三項主題。這兩個主題的語調(diào)與“精彩的”主題語調(diào)截然不同。它們反映了國際游客對“中國的”和“人”/“游客”/“觀眾”現(xiàn)場行為的顧慮,比如說前面的游客(front),不停地聊天(talking)、不停地拍照與錄像(taking photos/ videos),時不時提前離場,不尊重演員的演出(未鼓掌),插隊等。代表性的游客評論包括:
印象演出沒有讓我驚艷…,盡管有些時候我很盡力地去欣賞舞臺上的演出,3000-4000游客的噪音(在這個演出的過程中,他們好像從來沒有停止過說話)摧毀了整個體驗。
主要問題在于其他觀眾。他們到得晚,聊的大聲,用他們的iPad、相機阻擋你的視線(盡管場內(nèi)嚴禁拍照),有時甚至站在你前面,阻擋你的視線。他們還早退,非常的粗魯。
一些國際游客,盡管對某些中國游客的行為很惱怒,還是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盡可能地關注“精彩的(fabulous)”的演出。比如一位國際游客點評道,
通常,我不看好聲光秀。但是“印象·劉三姐”的演出非常出色。有600位左右的當?shù)匕傩諈⑴c演出,演出以漓江為舞臺,山峰為背景……。請做好心理準備,大部分游客是中國游客。演出過程中一直有聊天和噪音。我們聽說,中國人表達盡興的方式之一是不停地說話、拍照。所以不要期望一個清凈的觀眾體驗。還是值得一看的!
由此可見,國內(nèi)游客(也可能是其他亞裔游客)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消極地影響國際游客的體驗?;蛟S有些國際游客意識到這是不同的文化、生活習慣造成的差異,覺得可以入鄉(xiāng)隨俗,并不會因為在場部分不合禮儀游客的干擾而影響他們的旅游體驗。但是,對于那些不熟悉中國文化的國際游客來說,部分游客的舉止可能會導致他們以偏概全,甚至影響他們對國內(nèi)大部分居民以及國家形象的感知。由于普通百姓是國家形象最普遍的代表,其日常行為是最能生動反映一國國民素質(zhì)的鏡子。部分在場游客的行為,將影響到國際游客對我國國家形象的誤讀。
5 結論與啟示
旅游文明是個世界性的話題,二戰(zhàn)后的美國游客、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游客、90年代的韓國游客等都是國際媒體詬病的對象。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游客在國內(nèi)外市場上日益活躍,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和與西方社會巨大的文化差異,國內(nèi)外詬病我國游客行為的報告不斷出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國內(nèi)外的媒體報告基本上以個別案例為主,缺乏典型性。國內(nèi)的研究基本上又都是觀點性的文章,缺乏實證分析。與媒體報告和國內(nèi)不斷涌現(xiàn)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以一個高密度旅游場景為依托,以游客凝視為理論基礎,以國際游客的自發(fā)聲音為數(shù)據(jù)來源,基于實證,借助國際游客的眼睛,探索我國游客文明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國游客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鑒和啟示。
一方面,隨著國內(nèi)多部門(國家及地市旅游局、文明辦、廣播電視、旅行社等)對國民行為的積極引導,國際文化交流傳播的加強,我國普通公民的行為日趨文明、符合國際規(guī)范,但還是有部分公民的行為有失偏頗,并帶來消極的影響。在“印象·劉三姐”的觀演評價中,受國際游客詬病的這些行為都屬于不文明行為中的失德行為[13]。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受到的約束遠不如離軌行為(如參與賭博與色情活動)及觸禁行為(觸犯當?shù)氐娘L俗、禁忌等),因此也沒有引起普通百姓的重視。早在1975年,??戮椭赋瞿暰哂屑s束功能,有約束效用的凝視可能備受凝視者內(nèi)化。應用到旅游凝視,也就是說當游客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在他人的注視或評價時,傾向于文明行為,比如對環(huán)境負責,愛護動物、保護植被、輕聲細語降低對他們的干擾[4,10]。在“印象·劉三姐”的演出過程中,如果這些有失禮儀的國內(nèi)游客意識到國際游客對觀看演藝節(jié)目的禮儀要求,以及他們看似平常不經(jīng)意的行為的消極后果(通過網(wǎng)絡傳向全球、影響國際社會對中國百姓、對中國形象的看法),他們或許會更加自律,更加遵守觀看演藝節(jié)目的禮儀。
另一方面,大眾旅游的興起使得國與國之間普通民眾交流的廣度與深度得到不斷拓展,國家形象傳播體系中的傳播力量得以重構。在這個新的結構中,普通民眾,從往昔作為國家形象的幕后角色,走向或者出現(xiàn)在國家形象的“強光區(qū)”,成為傳播主體的一部分[16]。類似地,當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當我們在看世界時,世界也在看我們。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目的地居民、其他游客的凝視下。在國際視野中行走的我國游客,成為國外公眾認識神秘中國的最直接平臺,成為展示我國文明與形象的最生動的窗口。未來的研究可以以泰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香港、臺灣等我國游客偏愛的國家與地區(qū)為研究目的地,通過當?shù)鼐用竦难劬创覈慰偷男袨椤2严嚓P研究成果反饋給普通民眾,讓國際社會的凝視內(nèi)化成我國游客文明行為。
參考文獻:
[1] 伍策,元月. 《印象·劉三姐》十年:演出4500場接待游客千萬[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4-04/14/content_32084985.htm,2014-09-20.
[2] Pearce P L. Tourist behavior: Themes and conceptual schemes[M]. Clevedon: Channel View, 2005: 113-129.
[3] 吳茂英.旅游凝視:評述與展望[J].旅游學刊, 2012, 27(3):107-112.
[4] Urry J. The tourist gaze[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5] Pearce P L. Tourists' written reaction to poverty in Southern Africa[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2, 51(2):154-165.
[6] Tasci A DA, Gartner W C. Destination image and its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7, 45(4):413–425.
[7] Li X, Wang Y.China in the eyes of Western travelers as represented in travel blogs[J]. Journal ofTravel& Tourism Marketing, 2011, 28(7):689-719.
[8] Moore S A, Polley A. Defining indicators and standards for tourism impacts in protected areas: Cape Range National Park, Australia[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7, 39(3):291–300.
[9] Edensor T. Staging tourism: Tourists as performer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27(2):322–44.
[10] Holloway D, Green L, Holloway D. The intratouristgaze: Grey Nomads and ‘Other Tourists[J].Tourist Studies, 2011, 11(3):235-252.
[11] Loi L K, Philip L P. Annoying tourist behaviors: Perspectives of hosts and tourists in Macao[J].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12, 8(4):395-416.
[12] 田勇.旅游非道德行為與旅游道德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1999,10(2):15-16.
[13] 郭魯芳,張素.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與軟實力提升研究[J]. 旅游學刊,2008, 23(12):18-22.
[14] 李敬.國內(nèi)游客不文明行為研究述評[J].管理學刊,2012, 25(5):80-85.
[15] 劉文俊.基于和諧旅游發(fā)展的公民旅游文明素質(zhì)審視[J].經(jīng)濟地理,2007, 27(2):350-352.
[16] 馬詩遠. 國際旅游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M].上海: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9. 37-41.
[17] Dolnicar S, Crouch G I, Long, P. Environmentfriendly tourists: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the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8, 16(2):197-210.
[18] Loi K, Pearce P L. Exploring perceived tensions arising from tourist behaviors in a Chinese context[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2015, 32(1-2):65-79.
[19] Wu M Y, Pearce P L. Chinese recreational vehicle users in Australia: Anetnographic study of tourist motivation[J]. Tourism Management, 2014, 43:22-35.
[20] 邵雋. 旅游服務業(yè)社會化媒體營銷新趨勢—意見領袖與微電影營銷[J]. 旅游學刊, 2012, 27(8):4-4.
[21] TripAdvisor. About trip advisor [EB/OL]. http://www.tripadvisor.com/PressCenter-c6-About_Us.html, 2014-03-07.
[22] Lu W, Stepchenkova S. Ecotourism experiences reported online: Classification of satisfaction attributes[J].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3):702-712.
[23] Smith A E, Humphreys M S. Evaluation of unsupervised semantic mapping of natural language with Leximancer concept mapping[J].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6, 38(2): 262-279.
[24] Leiximancer, Leximancermanual version 4[EB/OL]. http://www.leximancer.com/, 2014-03-27.
[25] Campbell C, Pitt L F, Parent M, et al. Understanding consumer conversations around ads in a Web 2.0 world[J].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011, 40(1):87–102.
[26] Steimel S. Mapping a history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emes and concepts i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J]. Review of Communication, 2014, 14(1):19-30.
[27] Pearce P L. Wu M-Y. Soft infrastructure at tourism sites: Identifying key issues for Asian Tourism from case studies[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015, 40(1):120-132.
International tourists gaze and being good touris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Impression Sanjie Liu”
ZHANG Huan-zhou1,2, WU Mao-ying1, LIU Ting3
(1.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2. Department of Tourism, Zhe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3. School of Business, Honghe College, Mengzi 661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tourism settings, social contact and gaze is commonly seen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 One of the tourism gazes is about intra-tourist gaze, which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ts and other tourists. It is believed to have disciplinary power, as being aware of the gaze, people tend to behave in a proper and more accepted approach. This study chose Impression Sanjie Liu,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and popular landscape shows among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s the study context. English spontaneous reviews posted on TripAdvisor were selected as the data source. Leximance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 assessment of the reviews indicated that nearly half of the review contributors mentioned their gaze on the Chinese host, including the impression performers, the on-site Chinese audiences, as well as some service staff (e.g. tour guides, and hotel staff). The results indicated contradictory findings. Generally, international tourists were very impressed with the impression show, especially the fantastic performance, the local performers, the spectacular natural settings, the excellent stories and lightening effects. They, however, frowned on several behaviors of the Chinese domestic tourists, notably disruptive talking, taking photos/videos, early exiting from the venue, disrespect of the performers, and the indifference to the experience of others.
This empirical study offers implications for being good tourists education. This study argues that no matter whether we are travelling outbound or domestically, when we are seeing the world, we are gazed by others,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Considering the theory of tourism gaze, especially the disciplinary power of gaze, it is suggested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ts gaze on Chinese tourists behavior can be communicated to be a wider range. Implications for better tourist manners management were offere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also suggested.
Key words: being good tourists; tourism gaze;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mpression Sanjie Liu; Lexim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