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空間維度下《黑暗前的夏天》主題思想研究

2017-03-06 08:16燕,黎
關(guān)鍵詞:多麗絲天黑萊辛

章 燕,黎 明

空間維度下《黑暗前的夏天》主題思想研究

章 燕,黎 明

(南京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滁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滁州239000)

萊辛后期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空間小說,《黑暗前的夏天》頗具代表性,作品刻畫了偏離日常生活的異質(zhì)空間,因其疊合現(xiàn)實與夢境而具差異性和顛覆性。從空間維度解讀作品主題,可以看到空間在凱特自我身份認同、疏離社會規(guī)訓、獲致自我整體性過程中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昂诎怠笔莿P特領(lǐng)悟社會規(guī)范對自我規(guī)訓進而喪失主體性的異質(zhì)空間?!昂1畨簟眲t是凱特抗拒規(guī)訓、找尋自我整體性的具象表征。最后作品折射出蘇菲主義對萊辛思想的影響。

《黑暗前的夏天》;空間;自我身份認同;整體性

作為當代英國一位偉大而獨特的作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以作品題材廣泛、涵義豐富著稱。其中創(chuàng)作于1973年的《黑暗前的夏天》(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剛出版就登上了暢銷書榜單,被《紐約時報》譽為繼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之后最好的小說。評論界對此部作品的探討主要集中在三點,其一是關(guān)于作品題目“黑暗”(Dark)的所指意;其二是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的“海豹之夢”的含義;其三是主人公凱特回歸家庭的動機。如果從空間維度深入文本話語系統(tǒng)進行分析,以上議題就能彼此呼應闡明作品主題。

二十世紀后半葉以來,空間的重要性隨著哲學思潮的空間轉(zhuǎn)向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列菲伏爾、??隆⒐S、詹明信、蘇賈等一大批學者指出了空間的生產(chǎn)性、能動性和建構(gòu)性,認為空間不僅是社會關(guān)系與社會過程運行其間的處所,它還是一種生產(chǎn),并通過各種范圍的社會過程以及人類的干涉而被塑造,影響、引導和限制活動的可能性以及人類存在的方式①吳冶平:《空間理論與文學的再現(xiàn)》,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頁。。在通常的幾何學與傳統(tǒng)地理學的概念之外,空間是社會關(guān)系的重組與社會秩序?qū)嵺`性建構(gòu)過程。??抡J為“空間存在于我們所生活的物質(zhì)世界,同時也嵌入了紛繁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

空間的物質(zhì)性和社會性并存,因此??略谥赋隹臻g與權(quán)力、秩序、知識等緊密相聯(lián)的基礎(chǔ)上,提出他的異質(zhì)空間理論(heterotopia),其重點關(guān)注的對象就是空間中存在的帶有差異性、異質(zhì)性、顛覆性的空間。雖然有學者認為異質(zhì)空間理論“缺乏完整性、一貫性和邏輯性”②愛德華?索杰:《第三空間: 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10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異質(zhì)”指??略谘葜v稿中所說的“偏離”(deviation)即偏離常態(tài),是指功能或意義上的偏差或奇異。③米歇爾???拢骸恫煌目臻g 》,周憲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年,第23頁。

萊辛在《黑暗前的夏天》中展示了兩個彼此呼應的異質(zhì)空間:旅行空間和夢境空間。無論是旅程還是夢境,文中所描寫的主人公凱特的這段經(jīng)歷都偏離了自己正常生活軌跡,抽離了慣常的日常主婦生活。異質(zhì)空間迥異于日常生活,與日常生活的疏離感使得“我是誰”這個問題凸顯出來,據(jù)著名批評家帕特里夏?沃(Patricia Waugh)研究,萊辛在內(nèi)的當代英國女性作家一直處于本質(zhì)主義身份與作家自我身份的雙重焦慮之中,這使得她們的作品具有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①Waugh, Patricia,“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Continuities of Feminism”, Ed. James F. English, A Concise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British Fic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6, p.197.萊辛認為建構(gòu)這些抽離現(xiàn)實的異質(zhì)空間的優(yōu)勢在于“越進入這些區(qū)域,越發(fā)現(xiàn)這是所有人類居住的區(qū)域”②Jean Pickering, Understanding Doris Lessing,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0, p.124.。本文通過描述夢境領(lǐng)域與旅行空間這兩個異質(zhì)空間,來勾勒主人公凱特的精神成長和自我身份認同。

一、覺醒——空間凸顯的身份危機

《黑暗前的夏天》講述45歲的主人公凱特?布朗多年來扮演著賢妻良母的角色,可內(nèi)心常常感到自我的失落,在某個夏日來臨之時,她打破常規(guī)走出原來的生活,從而對自我、社會和人生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對于題名中Dark一詞,艾莉森?勞瑞(Alison Lurie)認為“大多數(shù)婦女是沒有辦法逃離社會和她們自己的性別弱勢為她們建造的監(jiān)牢的”,黑暗是指凱特回歸家庭的無奈之舉。也有人認為黑暗和智慧相連,來源于東方的蘇菲思想,代表了外在自我整合在一起的內(nèi)在世界。蘇珊?克雷恩(Susan M.Klein)認為書名中的夏天不應該單純理解為凱特出走的1973年夏天,而是指她和祖父母一起在葡萄牙度過的1948年夏天,在這之后她步入婚姻,因此黑暗是指凱特婚后沒有自我的婚姻狀態(tài)③Susan M. Klein,“First and Last Words: Reconsidering the Title of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Critiqu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Fiction, 2002(3), pp.228-238.。羅伯特?魯賓斯坦(Roberta Rubenstein)認為題名意味著凱特在經(jīng)過象征犧牲的秋天以及在經(jīng)過心靈之旅的滌蕩之后,可以勇敢地面對“老年或死亡的黑暗”了④Roberta Rubenstein, The Novelistic Vision of Doris Lessing: Breaking the Forms of Consciousness,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9, p.215.。蓋里?格林(Gayle Greene)則認為“黑暗”不僅指凱特的災難,也是世界的災難,凱特最后在經(jīng)過對過去的梳理之后,無奈地接受了現(xiàn)實⑤Gayle Greene, Doris Lessing: The Poetics of Change,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p.123.??梢妼︻}名的爭議折射出評論界對作品主題的種種看法,題名是洞悉萊辛此部作品思想的一把鑰匙。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學者對題名的理解基本都是線性的,強調(diào)時間的先后順序,研究重點放在“夏天”的具象所指上,而沒有在時間之外增加空間維度。小說名為“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這里介詞before連接著前后兩部分,它除了可理解為時間序列的“在……以前”外,還表示空間關(guān)系的“在……前面”。從空間維度來理解題名:the summer指的是主人公在現(xiàn)實空間的夏天所遭遇的一串經(jīng)歷(the summer experience),這串經(jīng)歷遮蔽住以黑暗為表征的夢境空間(the dark),使得兩個空間既疊合又分離,共同昭示凱特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思考。這樣,理解“黑暗”的含義就得從空間上把握凱特夢境與現(xiàn)實經(jīng)歷間的動態(tài)關(guān)聯(lián),從而在文本的話語系統(tǒng)內(nèi)部挖掘“黑暗”意象。

先來分析作品中凱特離家的旅程。文中對這個異質(zhì)空間的描寫圍繞儀容展開,即主人公容貌、服飾、發(fā)型等身份地位的標志物。家庭主婦的身份使她以家人為中心而無暇多顧及自我的感受。與這種狀態(tài)相符的是她沒有個性的服裝,羅蘭?巴特曾指出:“服飾會努力配合我們所想要表達我們自己的樣子,我們在社會上所扮演的復雜角色?!雹蘖_蘭?巴特:《談<流行體系>》,劉森堯譯,《羅蘭?巴特訪談錄》,臺北:桂冠圖書,2004年,第71頁。凱特的服裝是她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主婦形象的標簽,“她渾身上下搭配精巧,這身打扮符合住在郊區(qū)豪宅里的中產(chǎn)階級的身份,而且她是作為別人的妻子待在這里的”①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邱益鴻譯,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第7-8頁,第6頁,第4頁,第28頁,第88頁。?!八偪竦馗S潮流亦步亦趨——染發(fā)、減肥,穿著打扮時尚,又不裝嫩,幾乎感覺不到光陰的流逝”②Angela Carter,“Notes for a Theory of Sixties Style”, Nothing Sacred: Selected Writings, London: Virago, 2012, p.85.。實際上,在看似主動的行為背后,凱特的自我是由服飾塑造的被動客體,正如安吉拉?卡特所指出的“服裝的本質(zhì)是非常復雜的。衣服同時可以是許多事物。我們社會化的表面人格,將我們的意圖廣而告之的符號體系,我們對自己幻想的投影?!痹谧分鸪绷鞯倪^程中,凱特的自我處在被操控和展示的地位,喪失了自我主體性。漸漸地,凱特意識到不僅是在服飾方面,甚至“她的話語和眾多紛擾的想法被她從衣架上取下穿上”③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邱益鴻譯,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第7-8頁,第6頁,第4頁,第28頁,第88頁。。

凱特認為導致其自我缺失的原因是家庭主婦的身份,于是寄希望于擺脫家庭,通過為國際食品組織做葡萄牙語翻譯來找回自我。有些評論認為凱特對家庭主婦身份的摒棄是其自我身份覺醒的標志,那么回歸家庭的結(jié)局則給作品涂上悲觀的色彩。如果只從女性主義的立場解讀作品,把作品的主題囿于拷問家庭關(guān)系、婚姻關(guān)系、女性角色和地位等敏感問題以及記錄女性不同階段心理變化,回歸家庭也許是個敗筆。但萊辛作品以思想豐富復雜著稱,雖然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認為她是“女性經(jīng)驗的史詩性作者”,《黑暗前的夏天》卻不單是“女性的書,而是人們的書。凱特不是每個女人,而是每個人”④Erica Jong,“Everywoman out of Love?”, Ed. Claire Sprague and Virginia Tiger, Critical Essays on Doris Lessing, Boston: G. K.Hall, 1986, p.199.。萊辛把凱特的際遇擴大為人的一種普遍存在狀態(tài)。即使走出家庭,凱特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陷在和家庭角色類似的社會角色范式里,“她搖身一變又開始重操舊業(yè):成了保姆,或護士,還有母親”⑤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邱益鴻譯,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第7-8頁,第6頁,第4頁,第28頁,第88頁。。作為符合既定社會規(guī)范的人,個人作為維護社會正常運轉(zhuǎn)的“一部分”而具有工具價值,在接受社會規(guī)訓塑造社會規(guī)范的過程中,自我主體性的喪失在所難免。

再來看凱特的夢境空間。海豹之夢集中體現(xiàn)了凱特對自我失落的焦慮、恐懼感。關(guān)于海豹的象征意義一直眾說紛紜,魏德曼(R.L.Widmann)認為海豹具有弗洛伊德式的象征含義,代表了凱特的自我⑥R.L. Widmann,“Review: Lessing’s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1973(4), pp.582-585.。萊夫科維茲(Barbara F. Lefcowitz)認為海豹一方面象征孩子,另一方面象征內(nèi)在的自我。后者和海豹作為稀缺物種一樣,都處于危險之中⑦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邱益鴻譯,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第7-8頁,第6頁,第4頁,第28頁,第88頁。。也有學者認為海豹象征著責任。上述觀點都有其合理性,但基本都是圍繞“海豹象征什么”來提問,對于“為什么選擇海豹”則幾乎無人思考,而本文認為這是理解作品主題的關(guān)鍵因素。萊夫科維茲通過考察海豹詞源,得出海豹和靈魂詞源同一,同時海豹的雙關(guān)語義”sealed”,表示“封閉”與“囚禁”,可見萊辛選擇海豹意象并非隨意為之。值得注意的是,海豹的毛很短,它在水中是近乎光滑赤裸的,沒有遮蔽的狀態(tài)與海龜完全不同,后者負重前行瀕臨死亡的形象文中有詳細描寫。海豹和海龜在文本的話語系統(tǒng)中具有象征意義,這和前文所詳述的儀容要放在一起理解。儀容象征著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它規(guī)范著人的言行,是社會規(guī)范的外部表現(xiàn),包括耐心、自律、自制和合用性等美德。當美德被實用化而成為維持特定社會規(guī)范的潤滑劑,被內(nèi)化成每個人的自覺追求,那么自我就在美德的規(guī)訓過程中缺失。凱特意識到,“她和她的同齡人都是機器,設定的唯一功能就是:管理、安排、調(diào)整、預測、命令、煩惱、焦慮、組織”⑧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邱益鴻譯,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第7-8頁,第6頁,第4頁,第28頁,第88頁。。如同背著沉重外殼的海龜走上死亡之路,外化的儀容以及內(nèi)化的美德都在威脅著主人公本真的自我,而處在光滑裸露沒有任何遮蔽狀態(tài)的海豹則是她反抗規(guī)訓尋回自我的心理狀態(tài)的表征。

除了海龜和海豹意象對比外,夢境空間還出現(xiàn)其他動物,“突然,各種猛獸從角斗場墻后打開的籠中紛紛跳出,獅子、豹子、惡狼,以及老虎。她帶著海豹撒腿狂奔,盡可能往看臺高處跑,野獸們緊追不舍。她奮力爬到角斗場邊,邊上有一根搖搖欲墜的木頭柱子,她和海豹抓住柱子,柱子搖晃不已。她抓緊柱子拼命想坐到上面去,把海豹高高舉起,這樣野獸的爪子和尖牙就傷不著它?!雹俣帑惤z?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20頁,第148頁,第148頁,第135頁,第136頁,第8頁,第138頁。結(jié)合作品中萊辛把人比作動物,這段夢境顯得特別意味深長。萊辛描寫凱特在劇院中看到觀眾時的反應,“這些清一色的游客,就和一周前的自己毫無兩樣,穿著精美的衣服,肌肉結(jié)實,舉止文雅,臉部、頭發(fā)都經(jīng)過精心修飾?!雹诙帑惤z?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20頁,第148頁,第148頁,第135頁,第136頁,第8頁,第138頁??墒沁@副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儀容讓凱特想起了動物,“滿劇院的人,更恰當?shù)卣f,是滿劇院的動物……一屋子的動物,狗呀貓呀狼呀狐呀。”③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20頁,第148頁,第148頁,第135頁,第136頁,第8頁,第138頁。獅子等動物追著凱特和海豹的夢境表達了凱特想擺脫社會角色規(guī)范,擺脫成為社會機器“一部分”的角色,想找回完整的自我而不可得的糾結(jié)心態(tài)。萊夫科維茲認為作品提出了“勇敢地做自己”和“勇敢地做一個部分”的矛盾。這對矛盾在凱特現(xiàn)實空間的夏日經(jīng)歷和夢境空間的海豹之旅中相互襯托,正如題名所暗示的那樣,形成了兩個各成體系又相互聯(lián)系的異質(zhì)空間,前者遮蔽后者,猶如現(xiàn)實社會的角色規(guī)范規(guī)訓了心靈空間的自我;后者凸顯了前者,猶如自我通過與社會規(guī)范的抗爭彰明了主體性存在,現(xiàn)實與夢境處在動態(tài)的平衡中。

二、反抗——自我與規(guī)訓的沖突

對于社會規(guī)范對自我的規(guī)訓,凱特最初的選擇是順從。比如對于丈夫的出軌,她的反應是努力說服自己“那些事兒無關(guān)緊要”④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20頁,第148頁,第148頁,第135頁,第136頁,第8頁,第138頁。。她覺得“哪怕只是離開那個根植于心的生活模式片刻,都仿佛是瘋女人作出的錯誤選擇”。對既有生活模式的遵從是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有效控制因素,“社會要求個人在多大程度上作抑制性的發(fā)展,個人的需要本身及滿足這種需要的權(quán)利就在多大程度上服從于凌駕其上的批判標準?!雹蓠R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形態(tài)研究》,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第6頁。

通過夢境空間修補自我缺失是凱特對既有生活模式的無意識反抗。萊辛在作品中描寫夢境多達15次,通過夢境的修補凱特逐漸尋回自我。在其中一次夢中,她夢到自己和一位國王好上了,可是“沒過多久,年輕國王走下木臺離開了她,看都沒看她一眼,拉住一位正和他兄弟模樣的男孩跳舞的年輕姑娘的雙手,笑容可掬地把她領(lǐng)到臺上與她翩然起舞”⑥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20頁,第148頁,第148頁,第135頁,第136頁,第8頁,第138頁。。凱特痛苦萬分,“她大聲叫喊著,這樣囚禁她,太不公平了;不,就這樣把她的皇后之位廢除了,太不公平了”。理智地遵從社會規(guī)范始終烙上男性社會行為模式的印記。而女性沒有情感的慰藉猶如脫離大海的海豹,面臨焦渴瀕死的境地。所以即便社會規(guī)范規(guī)定了諸多禁忌,女性也不斷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超越既有社會范式。

關(guān)于凱特夢境空間的寓意所在,萊辛在接受紐約WBAI電臺采訪時明確指出“凱特的夢是她在尋求對于生活的答案”。通過夢中的海豹之旅她領(lǐng)悟了社會角色規(guī)范對自我的規(guī)訓與侵凌,并決定改變。作為社會規(guī)訓外在標志物的儀容規(guī)范成了凱特反抗的突破口。當她是家庭主婦時,對發(fā)型格外用心,文中寫到“頭發(fā)——一個我們需費心費力加以選擇的領(lǐng)地——燙成了大波浪,露出臉盤……她的頭發(fā)是紅色的——紅得不是特別耀眼”⑦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20頁,第148頁,第148頁,第135頁,第136頁,第8頁,第138頁。。但經(jīng)過海豹之夢后,她變得對發(fā)型無所謂,頭發(fā)“亂糟糟地披在她瘦骨嶙峋的臉上的,是又硬又卷、發(fā)根盡白的黃發(fā),梳子都沒法梳理”⑧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20頁,第148頁,第148頁,第135頁,第136頁,第8頁,第138頁。。她經(jīng)常頂著亂蓬蓬的頭發(fā)在街頭晃蕩,穿著粉色袋子似的裙子,腰間隨便系了一條黃色絲巾,并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再后來頭發(fā)成了她拒絕被模式化的一種方式,即使選擇了回歸家庭,她也不再做原來的發(fā)型,文中寫到,“過去幾個月的經(jīng)歷——她的發(fā)現(xiàn),她的自我定義,這些她此時希望化為力量的東西——全都集中到這個地方——她的頭發(fā)上。她打算回家的時候,不做頭發(fā),為方便起見,在腦后扎個馬尾辮,任由頭發(fā)毛糙粗硬。面積不斷擴大的花白頭發(fā)仿佛在發(fā)表聲明,好像她身上的其他部分——軀體、雙腳,甚至臉龐,雖日益老去卻能修復——都屬于別人,就是她的頭發(fā)——絕對不行!再也沒人伸手撫摸它了”①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235頁,第223頁。。凱特的自我成長通過在自己身上保留一塊屬于自己的領(lǐng)地得以完成。

但規(guī)訓所導致的既有生活慣性很難徹底清除,凱特雖然走出了家庭,但深深的思念使她經(jīng)常動回家的念頭。在大病一場后,她掙扎著從床上爬起,艱難地坐車回幾英里之外的家。不過歸家之旅又一次驗證了夢境空間昭示的真理: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一部分”,她存在的角色意義大于個人價值。當她卸下社會規(guī)范的儀容裝束后,沒有一個鄰居能認出她,甚至相處多年的好友看她一眼后也漠然地移開視線??伞斑@個發(fā)現(xiàn)不但沒讓她傷心難過,反而令她大為高興,大大松了一口氣”,她終于放下了對家的情感牽掛,而這種情感的實質(zhì)是對自己習慣的生活模式的依戀。凱特不再像過去那樣對家人有求必應,當家人陸續(xù)回家,要求她盡快回家照顧時,她發(fā)電報拒絕了。夢境空間的頓悟成為解開現(xiàn)實困境的鑰匙。

三、回歸——達致自我整體性

在完成自我的精神成長后,凱特最終選擇回歸家庭,萊辛的結(jié)局安排的合理性成為學者爭議的話題。賽德斯特倫(Lorelei Cederstrom)認為凱特就是一個“可笑的娜拉”②Lorelei Cederstrom, “ Doris Lessing’s Use of Satire in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Modern Fiction Studies,1980(1), pp.131-145.。也有論者把她稱作“迷途知返的天使”③李秋宇:《迷途知返的天使——<天黑前的夏天>中凱特的成長之旅》,《昭通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第56頁。,迄今對于凱特回歸家庭的原因并沒有統(tǒng)一、清晰的理論認知。

實際上作品的結(jié)局安排可溯源于蘇菲主義思想對萊辛的影響。包括《黑暗前的夏天》在內(nèi)的三部內(nèi)空間小說被認為是蘇菲主義的寓言,很多學者指出其踐行了蘇菲主義“生命貴在完整”(Life is One)的教義。萊辛作品的很多主題思想都可追索到這些蘇菲哲理。不過,萊辛所理解的蘇菲主義并非一種來自東方的神秘宗教,而是根源于對人類社會深刻洞察基礎(chǔ)上的普遍真理。在她看來,人與周圍世界的關(guān)系可以用地毯來比喻,個體既擁有自己獨特的花紋和顏色,又作為地毯整體的一部分而有價值。人與宇宙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個體有其獨特的使命和價值,在發(fā)揮自我主體性過程中同時承擔起對周圍世界的責任,因此,人本身、人與社會乃至人與宇宙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整體,作為整體的有機部分,人能夠影響社會乃至宇宙的整體和諧。④Galin Muge, Between East and West:Sufism in the novels of Doris Lessing,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7,p.32.那么在人自身沒有醒悟,沒有建構(gòu)起完整的自我,達到對自身身份的理性意識與認同前,外界任何形式的拯救都是徒勞。也就是說,萊辛認為任何變革源于個體內(nèi)部變化而不是由外界客觀因素促成。

回歸家庭不是對既有生活范式的回歸,而是主人公在現(xiàn)實與夢境疊加的異質(zhì)空間基礎(chǔ)上對自我身份和責任的省悟。在清醒地意識到社會規(guī)范造成自我的模式化以及對自我的規(guī)訓后,她采取了抵抗的態(tài)度,這從夢境空間對公正的呼喊和現(xiàn)實空間對規(guī)訓的抵制可以看出。但她很快發(fā)現(xiàn),對母親角色的抗拒和反抗心理也是社會規(guī)范的一部分,并非是她個人所獨有,是具有普遍性的情感體驗,“因為凱特扮演的是一個沒有選擇余地的角色,一個注定會遭到抵制和反抗的母親——因為她不能總是被愛、被感激,所以她就以為事事都不如意,所有的東西都是又黑暗又丑陋”⑤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235頁,第223頁。。類似的情感體驗以各種形式出現(xiàn)在人的生活中。比如凱特的室友莫琳,在感情糾葛中苦惱不已,她的選擇不僅僅是自我受感情驅(qū)使在選擇愛人,而是在社會范式和個人存在之間選擇一種自我認同的生活方式。正如萊辛在談及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時所言“有很多女孩子考慮結(jié)婚時并不是因為她愛某個人,而是因為她要選擇某種生活方式。”再比如莫琳的男友菲利普,雖然表現(xiàn)得痛恨社會思想新銳,凱特卻敏銳地洞悉到他的思想模式的普遍性,“整整一代的青年同時現(xiàn)身,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動作,穿同樣的衣服,擁有同樣的政治觀點,數(shù)量有幾百萬之眾,幾乎毎個人都是從一個模子中出來的”①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83頁,第223頁,第235頁,第235頁。。可見看似反叛的自我實際也是社會范式逐漸固定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且,在反對社會規(guī)范的過程中,處于對抗狀態(tài)的自我很難獲勝,因為這種抗爭的方式本身是錯誤的,它把自我和他人、社會孤立開來,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過分強調(diào)兩者間的矛盾,而萊辛認為個體與集體并不處在對立之中,二者都很重要并緊密相聯(lián),激化矛盾并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理想途徑。

通過給莫琳講故事凱特重新審視了自我。故事講述使得舊日時光一一重現(xiàn):和孩子一起郊游野餐,和丈夫雨中散步,全家圍桌聚餐。這時凱特意識到“經(jīng)營一個家有時很困難”②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83頁,第223頁,第235頁,第235頁。,珍惜家人間彼此美好的感情是規(guī)避社會規(guī)范的規(guī)訓的有效途徑。因為萊辛認為愛情(包括親情)能修補自我缺失達致塑造完整人格的目的。這也是典型的蘇菲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除了政治途徑,改變社會還可以從自我做起。這個自我是既有獨特價值又對社會負有責任感的完整的主體。通過自我的達致整體性,凱特完成了現(xiàn)實與夢境交疊的“認識自己、反思自己、理解他人、認識世界的心靈之旅”③王麗麗:《多麗絲?萊辛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347頁。。

凱特完成了對自我的新認知,完整的自我代替了原來被社會規(guī)訓得毫無主體性的舊我,那么她對家庭的回歸就絕對不是在舊有認知基礎(chǔ)上的重復,凱特也不會回到原先存在感缺失,只有社會角色價值而沒有自我主體價值的家庭主婦狀態(tài)。凱特的轉(zhuǎn)變從對自己頭發(fā)的處置這樣一件小事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這種物質(zhì)(頭發(fā))從她頭皮的毛孔中一點點長出,如同通心粉從機器里慢慢出來一樣,是她身上唯一被撫摸、掐捏,或觸摸后沒有感覺的部分”④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83頁,第223頁,第235頁,第235頁。。她覺得頭發(fā)是完全屬于自己的,她要保留這個屬于自己的不被別人碰觸的私有領(lǐng)域。身體的這樣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空間對自我的精神成長負有重要作用,萊辛認為:個人在負起自身社會責任為他人奉獻時需要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間。這樣的私人空間有很多,比如作品中凱特的夢境空間就是典型的精神成長空間,其他如弗吉尼亞?吳爾夫所強調(diào)的“自己的一間屋”也具有相同的精神成長功能。最終凱特意識到原來的自己“服裝、發(fā)型、舉止、姿態(tài)和聲音以前都是贗品,這種贗品與真跡相比,差異極小”⑤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第183頁,第223頁,第235頁,第235頁。。做回完整的“自我”,雖然表面還和原來一樣是普通家庭主婦,但這是和原來缺失自我狀態(tài)下的家庭主婦凱特?布朗完全不同的“真跡”。

四、結(jié)語

從空間維度解讀作品的優(yōu)勢在于能從新的視角切入議題從而提出和以往視角不同的見解??臻g主義視角下《黑暗前的夏天》是現(xiàn)實和夢境的兩個異質(zhì)空間彼此映照下主人公一段奇特的自我發(fā)現(xiàn)之旅,這段旅程成就了凱特的精神成長,最終恢復自我整體性。

綜上所述,從空間視角解讀作品中頗具爭議的三個焦點議題可以發(fā)現(xiàn):“黑暗”是筑于凱特夢境的內(nèi)空間領(lǐng)域,是凱特領(lǐng)悟社會規(guī)范對自我的規(guī)訓進而整合自我達致身心和諧的幽暗神秘的異質(zhì)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凱特懷抱海豹躑躅獨行,海豹象征著她拒絕被社會規(guī)范規(guī)訓的自我,海豹之夢則是凱特不愿被模式化、不斷求索以找尋整體性自我的具象表征。最后,在以上共識基礎(chǔ)上再來理解凱特回歸家庭的選擇,可以看出它深刻體現(xiàn)了萊辛所受蘇菲主義影響,個人和集體并不處在對立位置,如同地毯上獨特的花紋對于整張地毯的重要意義,兩者是緊密依存相輔相成的,個人不能選擇逃避,而是要勇敢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在改造自我中達致人與社會乃至宇宙的完整和諧。

On the Theme of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from Spatial Dimension

ZHANG Yan,LI M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China;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239000,China)

Doris Lessing created a series of space fiction in her later period. Among them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is the representative. It depicts two heterotopias in reality and dream which overlapping and echoing with each other. Interpreting the work’s theme from spatial dimension, we can find space plays a key role in Kate’s search for self-identity, the alienation of social discipline and attaining self wholeness. The novel also reflects Sufism’s influence on Lessing’s thought.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 are not in the position of binary opposition. He as a man achieving self-wholeness, shoulders responsibility to the world. It shares connecting and depending wholeness among the individual, the society and the cosmos.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space; self-identity; wholeness

I106.4

A

1672-1217(2017)05-0043-06

2017-07-12

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SK2016A0675):空間理論視域下多麗絲·萊辛小說研究。

章燕(1977-),女,安徽滁州人,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滁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唐音]

猜你喜歡
多麗絲天黑萊辛
高貴的“偽證”
失散53年美國姐妹因疫情團聚
高貴的“偽證”
德前總理要求前妻放棄使用他的姓氏
午夜之美,心靈之靜——讀《天黑以后》有感
古代沒有電,天黑他們在干啥?
古代沒有電,天黑他們在干啥?
萊辛對民族戲劇的認識與盧梭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
德兴市| 葫芦岛市| 九寨沟县| 基隆市| 富源县| 临海市| 甘孜县| 邯郸市| 扶沟县| 依安县| 灵武市| 宝丰县| 珠海市| 长沙县| 隆子县| 水富县| 南郑县| 元谋县| 汶川县| 徐闻县| 资溪县| 闸北区| 商都县| 和静县| 合江县| 遂川县| 依兰县| 应用必备| 施甸县| 清流县| 太谷县| 昌都县| 宿迁市| 错那县| 太原市| 唐河县| 大关县| 广河县| 房山区| 宝鸡市|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