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良
感恩教育是一種幫助孩子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教育,通過情感共鳴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親人、社會和大自然的恩惠。目前學生中存在感恩缺失,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善于運用多媒體設備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多媒體設備已覆蓋各中小學校,在語文教學課上可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感恩教學。使用多媒體上課,新鮮感較高,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課堂氛圍能更加活躍,在多媒體設備的畫面與聲音的帶動下,更能煽動學生的情緒,感染性高。多媒體設備可以更好地對課本知識進行課外延伸,課本內知識有限,延伸至課外知識的同時便可加入感恩教育,讓學生既不耽誤課文的學習又能得到感恩教育。
以《我的母親》為例,“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愛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敝v述的是胡適與母親的故事。初中階段,較多學生都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時常在家頂撞父母,這時感恩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根據(jù)課文內容播放一些類似的影視片段或演講視頻,讓要學生體會父母的艱辛,讓其知道感恩父母,多與父母進行溝通。每一個人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應該感恩的人便是父母,通過播放相關的視頻來讓學生引起共鳴,達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二、善于運用課外實踐活動
在應試教育中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較為缺乏,多數(shù)教學內容是在教室內完成的,學生雖學到了知識但卻無法運用,也無法去體驗和感受課文的情感,只把所學知識拿來應付考試,如果只依賴語文教材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就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結果,這就需要將語文教材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常見課外實踐活動有閱讀、寫作、參加公益活動等。閱讀是一種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領悟感恩的精髓,寫作是學生表達情感的一種方法,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對情感進行反思。公益活動則能最大限度的讓學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承擔責任的勇氣。
用《背影》作為例子,其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笔钦n文中的一句話,此篇課文深刻細膩地呈現(xiàn)出一個父親對于兒子的愛,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后面都是一個父親深沉的愛,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父親進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回憶起父親的點點滴滴,引起共鳴,從而達到感恩教育的目的。也可安排學生外出實行探望孤寡老人的公益實踐活動,可安排學生給孤寡老人表演節(jié)目、打掃衛(wèi)生等,讓學生體驗為人子女真正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孤寡老人能激起學生較多的同情心,這也就達到了感恩教育的目的。
三、 結合課文展開感恩教學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感恩素材,例如《黃河頌》、《觀潮》、《濟南的冬天》等體現(xiàn)的是對大自然的感恩,《蘆花蕩》、《中國石拱橋》等體現(xiàn)的是對祖國的感恩。并且教師上課方式不要一成不變,需多元化進行教學,教師需以身作則,在對學生進行灌輸感恩教育理念時,教師要以自身為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例如通過采用正確的評價方式,表揚學生的長處,從多角度分析肯定學生,當學生出現(xiàn)失誤時,老師要鼓舞學生,只有學生被珍惜對待,才會以同樣的姿態(tài)對待其他人。語文課堂教學是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在中學生的思想教育中處于領導地位,在課堂中,師生之間應該形成和諧的氛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樂于接受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符合語文教材與語文學科教與學的特點, 由于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的性質, 因此在語文學科中進行感恩教育很有優(yōu)勢,在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感恩方面的文本,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感恩之情,不斷加深學生的情感體現(xiàn),進而將感恩教育銘記心中。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此篇課文為例,課文作者為李大釗,其用詞較為磅礴敘述的是在建設新中國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反復閱讀以體會這種愛國情感,并且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講述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體會歷史人物在關鍵時刻為祖國貢獻的事跡中感受祖國強大的凝聚力和厚重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