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健坤
摘 要 “春晚”這一聞名海內外的節(jié)日文化大餐蘊涵著豐富的品德課程資源。結合學習內容,相機選用春晚節(jié)目,能激活教材內容,增加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進而升華愛國情感,并激揚創(chuàng)新精神。
關 鍵 詞 小學品德課;課程資源開發(fā);春晚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17)02-00-03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充分開發(fā)、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增強課程的開放性、生成性和教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品德課教師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敏銳感,用鮮活生動的素材豐盈課堂。
作為全球收視率最高、播出時間最長、演員最多的綜藝晚會,“春晚”可謂是聞名海內外的節(jié)日文藝大餐,成為所有炎黃子孫追求和諧、進步、吉祥的民俗盛典。它以宏大的敘事,承載著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價值。多數(shù)學生都會在春節(jié)期間與家人一起觀看春晚,因此,筆者嘗試將春晚節(jié)目引入了品德與社會課堂(文中課例均選自浙教版《品德與社會》)。
一、禮讓謙和“六尺巷”——激活故事敘說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啟迪智慧的美德故事。它們也因此成為了小學品德教材的重要素材,許多學習主題都用美德故事,向學生講述與傳遞著真善美。如何用好教材中的美德故事,激活其德育價值,是品德課教師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退一步海闊天空”(五年級上冊)一課以“寬容”為主題,引領學生體會寬容在社會交往中的意義,并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教材使用了“仁義胡同”的小故事,以簡短的文字配以圖片說明,告訴學生這條胡同的來歷。猴年春晚歌曲節(jié)目《六尺巷》,歌頌的恰恰就是“仁義胡同”所講述的禮讓與寬容。筆者就此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讀故事。閱讀教材,知道“仁義胡同”的來龍去脈。
2.初步談感受。學生圍繞回信內容“千里捎書為一墻,退讓一步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談一談故事中這位古代官員的寬容之道。
3.欣賞歌曲《六尺巷》。歌詞如下:“我家兩堵墻,前后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包容無限大,和諧詩中藏……”視頻中有許多謙讓的情景表演,學生們看得特別認真。
4.感悟寬容美。(1)學生交流:視頻中最讓自己感動的一幕;(2)集體探究:兩百八十多年過去了,這個故事又以歌曲的形式通過春晚的舞臺傳唱,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最后分享體會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滿懷深情地說,“寬容禮讓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一定要做得更好”“有時候退一步真的可以海闊天空,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六尺巷》是全國第三批“中國夢”主題新創(chuàng)歌曲,春晚舞臺上的全新演繹賦予了故事無窮的德育感染力。由此,用歌曲和場景生動而立體地敘說著教材中的故事,讓禮讓、謙和、和諧等美德自然地走進孩子們的心中。
二、中西合璧“茉莉花”——增進文化理解
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品德與社會承載著豐富的學習素材,歷史的傳承、文化的熏陶為課程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在我國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產生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鐫刻著民族的文化記憶。讓這些民族文化的瑰寶走進品德課堂,會帶給學生真切的心靈觸動。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五年級下冊)一課,旨在引導學生感受中國作為地球村的一員,其發(fā)展與世界各國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視野?,F(xiàn)實生活中,國外產品在中國市場隨處可見,中國商品也源源不斷地進入國際市場,學生對這種物質層面的你我交融并不陌生。然而,文化領域的交融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為此,筆者將猴年春晚的舞蹈節(jié)目《茉莉花》引入了課堂。
【教學片段1】
生觀看舞蹈《茉莉花》視頻片斷。
師:這是猴年春晚唯一的一個純舞蹈類節(jié)目,有這么多的舞蹈演員,你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生1:我看到了許多外國小朋友。
生2:有黑人,還有金發(fā)碧眼的白人小朋友。
師:這些小演員都來自哪里呢,我們來聽聽主持人的介紹。
主持人:今夜,在春晚的舞臺上,我們將迎來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是從大洋彼岸漂洋過海回家過年的,他們都是華人華僑的后代,他們中的很多人從來沒有回過中國……
師:看到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伴著我們熟悉的旋律翩翩起舞,你想到了什么?
生1:中國的扇子舞由生活在國外的孩子表演,其中,還有西方的芭蕾舞片斷。中國和外國的舞蹈一起出現(xiàn),太美了!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2:我們熟悉的歌曲茉莉花在外國也非常有名,真讓人驕傲。
師:《茉莉花》在中國和國際上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中西合璧的《茉莉花》向全世界展現(xiàn)中國的民族瑰寶,傳遞著中國的聲音——開放的中國,愿與世界各國成為好朋友。
這一舞蹈節(jié)目的表演者是一群孩子,與五年級學生年齡相仿,而且以孩子們熟悉的民族音樂代表——茉莉花為載體,更容易引發(fā)孩子們的共鳴。美輪美奐的舞蹈融合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元素,對學生產生了直觀而強烈的視覺沖擊。由此,“文化共融”變得直觀而鮮活。春晚舞蹈的引入,賦予品德課堂深厚的文化內涵。
三、老戰(zhàn)士的敬禮——升華愛國情感
歷史題材一直是品德課教學的難題。歷史對學生而言確實存在一定的陌生感,情感很難被激發(fā)。因此,歷史題材的教學必須對接歷史與現(xiàn)實,才能激活歷史,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引領學生產生珍視祖國歷史與文化的情感,生發(fā)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五年級下冊)一課為例,教材使用了六位已故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圖片,引導學生追尋先輩的足跡,體會沒有革命先輩的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新中國的建立,更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硝煙彌漫的年代早已遠去,很難激活孩子的情感。在教學中,筆者剪輯了猴年春晚中主持人采訪張玉華老將軍的片斷,讓孩子們真實地感受那些年、那些人。
【教學片段2】
師:2015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大閱兵儀式上,有一位老兵張玉華。他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上百場戰(zhàn)斗,閱兵那天他乘坐的閱兵車經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他行了一個長長的軍禮,你覺得這其中包含了怎樣的情感?
生1: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熱愛。
生2:對一代偉人毛主席的懷念和敬意。
生3:對偉大祖國的深情祝福。
……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猴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現(xiàn)場,聽一聽老將軍自己是怎么說的。(播放視頻片段)
主持人:接下來,就讓我們掌聲請出今年已經整整100歲的張玉華……
張玉華:向我英雄的戰(zhàn)友們致敬?。ɡ先诉呎f邊從輪椅上被攙扶著站起來,行了一個軍禮)
主持人:一位一百歲的老人,用自己曾經被子彈打穿過的手掌,向我們行了一個堅定的軍禮。我們看到的分明是從未改變的英雄情懷,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這里,我們也要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yè)的英雄們致敬!
昨天的歷史與今天的人物在這一刻匯合。作為戰(zhàn)爭年代的親歷者、見證者,老戰(zhàn)士的情感表達極具真實感和震撼力。學生深受感動,感恩先輩、奮發(fā)圖強的愛國情感油然而生。
四、創(chuàng)新科技夢——激揚創(chuàng)新精神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亦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諸多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2015年,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屠呦呦成為我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猴年春晚在開場節(jié)目中,就以快板的形式將“科技創(chuàng)新”傳遞給億萬觀眾。中國的大飛機造出來,人民幣入了籃進入了前排/超級計算機蟬聯(lián)世界六連冠,再接再厲速度越來越快/浩瀚宇宙我們來訪,暗物質探測衛(wèi)星飛向天外/青蒿素方劑,中醫(yī)學瑰寶,屠呦呦登上了諾貝爾獎臺。
多數(shù)學生都觀看過這一內容,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教學“科技造福人類”(六年級下冊)一課時,筆者便將春晚節(jié)目《沖向巔峰》引進了課堂。
【教學片段3】
播放節(jié)目視頻片段:一個小型智能機器人分別用廣東話和普通話向觀眾問好和送祝福,還作為主持人預報即將和其他機器人一起表演的節(jié)目。隨著音樂響起,排列整齊的540個智能機器人翩翩起舞,震撼的場面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學生。當29架無人機以方陣的形式出現(xiàn)在畫面中時,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師:看到這樣的場景,大家肯定深有感觸,請將你此刻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生1:機器人會表演這么多高難度的動作,發(fā)明人真是了不起!
生2:原來我在電視上只看到過一架無人機,剛才是29架聚在一起,科技的力量真是太強大了!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高科技產品,都是由我國廣東省的科技人員自主研發(fā)而成。這些機器人和無人機將會在不同領域發(fā)揮作用,科技的進步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
精彩的節(jié)目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科技創(chuàng)新的力量,對于科學技術與人們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有了更為具體的理解;同時,也在學生心中播撒下熱愛科學、追求創(chuàng)新的種子。
小學品德課程是一門開放性的綜合課程,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可綜合使用多種素材,定能助推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
(作者單位:長興縣第三小學浙江湖州 313100)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