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卓
?
溫特森小說敘事時距探析——以《守望燈塔》為例
袁素卓
(遼寧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錦州 121001)
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溫特森善于運用獨特的敘事手法增加作品的張力,在其代表作《守望燈塔》中,成功地運用了大量現在或過去,歷史或虛構的故事情節(jié),對敘事節(jié)奏進行了有效控制,極富想象力地將所有情節(jié)連貫地融合在一起,留給讀者一系列的扣人心弦的懸念。本文以敘述時距為切入點,探討了溫特森如何在《守望燈塔》中的兩個敘事層面進行敘事節(jié)奏的控制,加強作品的可讀性,達到非凡的敘事美學效果。
《守望燈塔》;溫特森;敘事時距
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溫特森善于運用獨特的敘事手法增加其作品的張力。在其代表作《守望燈塔》中,成功地運用了大量現在或過去,歷史或虛構的故事情節(jié),對敘事節(jié)奏進行了有效控制,以具有詩般節(jié)奏的語言和極富想象力地將所有情節(jié)連貫地融合在一起,講述了一個孤兒和燈塔看守者的傳奇故事,留給讀者一系列的扣人心弦的懸念。
《守望燈塔》這部作品敘事結構的特點是在故事中嵌套故事。主要環(huán)繞兩大中心事件展開:蘊含在外層的、現實中的故事描述了主人公與燈塔守護者之間的生活;而內層的、嵌套在故事中的故事,是燈塔守護者講述的有關巴比·達克的愛情悲劇故事。這兩個故事連貫融合、跳躍交錯,極富想象力地編織成了一個有關愛的現代寓言故事。
本文運用熱奈特的敘事理論,從敘事時距的四類劃分點出發(fā)((即停頓、場景、概要和省略)[1]7,討論溫特森如何通過兩個敘事層面的敘事時距與維度使作品更富于韻律性,可讀性。
西方敘事學所研究的敘事時距問題,主要是把文章中的時間分為故事時間和敘事時間,并研究兩者之間關系。熱奈特在《敘事學和新敘事學》中提出了敘事時距的概念,即敘事中可以含有雙重時間序列:敘述者敘述故事的時間和被講述故事的時間,正是這種二重性使得一切的文章故事中時間序列錯亂成為可能,并不影響讀者的理解[1]7。其中,被講述的故事時間指的是其中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前后順序,屬于自然時間過程,是可以確定的;而敘述者的敘事時間,或稱為“文本時間”,是指敘述某個故事的過程,是流動的,可以短于或者長于故事時間,或與之相等。
因此,敘事時距是不確定的概念,而作者賦予的敘事時間也是很難衡量的,即使故事時間是固定的,但是敘事時間卻是可以變化的。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提出,可以按照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的比例,從省略、概述、場景和停頓四類來劃分某個故事的敘事時距,通過運用這些改變實際時長的技巧,使得讀者同樣可以感覺到發(fā)生在故事中的那些時間,或快,或慢?!笆÷浴笔侵腹适码m然發(fā)生,但故事時間遠遠長于敘事時間,而敘事者可以選擇不敘述,敘事時間為零;“概述”也是指故事雖然發(fā)生,但故事時間也遠遠長于敘事時間,而敘事者可以選擇簡單概要的進行敘述,是一種敘事時間短于故事時間的敘事節(jié)奏;“場景”是一種敘事時間等長于故事時間的敘事技巧,多用于對話和行動的描寫,使讀者可以感受到某個故事仿佛像電影般發(fā)生自己的眼前。“停頓”是指故事情節(jié)幾乎沒有向前推進,故事時間為零,敘事時間卻遠遠長于故事時間,有時敘事停頓用來揭示最接近內心活動的真實[2]?!妒赝麩羲吩跁r間處理上十分精妙,主人公自述以及與燈塔守護者的生活多被概述和省略。場景和停頓應用于燈塔守護者講述的其他故事。作者通過將過去和現在并置,不僅打亂了時間的物理度量,極富想象力地讓文中現在的每一個時刻都與過去緊密相連,將所有情節(jié)連貫地融合在一起,留給讀者一系列的扣人心弦的懸念。
在《守望燈塔》小說中,主人公銀兒和燈塔守護者普尤是作者溫特森提供給讀者兩個敘述者,他們敘述著不同的故事,連貫融合,縱橫交錯,彼此穿插,使得整個文章富有多樣的敘事時距變化和敘事節(jié)奏的起伏,更富于韻律性,可讀性。
外層敘事層面上,《守望燈塔》充分運用了時距的四種基本形式,創(chuàng)造了多重節(jié)奏變化。主角的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孤兒的童年時代如何在在燈塔里過著快樂的日子和離開燈塔后的成長歲月。外層故事是主人公對童年的追憶,溫特森采用加速敘事來俯視過去事件,敘事的節(jié)奏從總體上經歷了“快—慢—較快”的變化。此部分基本運用了“省略”和“概要”敘事技巧,因為文中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跨度有十年之久,但是敘事時間卻不到小說篇幅的十分之一,省去了大量的、一些看似無關的信息,屬于故事時間卻遠遠長于敘事時間的“概要”敘述技巧[1]7?!翱瞻住笔恰案乓钡臉O端化,敘事時間無限小于故事時間,是作者略去不說的事件或情,但是被省略的事件并不一定意味著是不重要的。
隨著主人公的自述減少,小說進入第二部分,故事突然斷裂了,嵌套在故事中的故事通過銀兒和普尤的對話細節(jié)以及普尤的自述形式展開。在這部分,普尤講述了各種離奇的故事,從主人公的故事過度到了燈塔建造者牧師達克的愛情故事,雖然是故事里的故事,卻反倒成了《守望燈塔》小說的核心故事,因為它就像一幅帶領主人公及所有的讀者在這個黑暗世界尋找愛情的地圖。與外層故事的加速敘事相比,敘事時間在突然慢下了腳步,從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跨度來看,主人公在燈塔與普尤相處的日子并不長,但溫特森將小說大約一半的篇幅用于敘述此部分,無論是對主人公和普尤在燈塔中生活場景的刻畫,還是他們二人的對話或者自述,作者都刻意放慢了敘事的節(jié)奏,也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因為人們對痛苦的經歷不愿過多提起,而對美好的瞬間則樂于反復玩味。在燈塔生活的時間是主人公一生中最幸福、最溫暖的日子,也是她最珍貴、最美好的回憶。從敘事時間來看,故事充滿由快到慢的變化節(jié)奏,大量運用了“場景”和“停頓”技巧,敘事時間大大延長了,敘事時間無限大于故事時間,讀者仿佛一同見證了主人公在燈塔中的平凡又快樂生活[3]。而在燈塔生活慢節(jié)奏的敘事節(jié)奏中,講述的達克的愛情寓言故事最有特色敘事策略卻是“省略”。許多作者要表達的內容被“省略”掉了,讀者只能從上下文的邏輯關聯(lián)中推斷出被省略的故事內容,通過作者留給讀者的一系列的扣人心弦的懸念,逐步揭開故事背后的故事,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溫特森在她的作品中大量運用“省略”、“概要”的敘事技巧并非出于單純的節(jié)省筆墨,在必要時她也會描述些看似多余的細節(jié),無限延長敘事的時間,但細細讀來,讀者可以品味到這些細節(jié)確實填補了直接的、敘事性的單調,增加了故事敘述的飽滿度。同時,通過“停頓”和“場景”技巧的運用,作者又可以對文章中的故事、人物、情感隨心所欲的加入其個人的情感和評論,因此溫特森的作品充滿了無限的張力。
溫特森向來不以故事取悅于人,同時她對線性的敘事手法也不感興趣。她曾經說,講故事一般都是開頭、過程、結尾幾部分,可這種方式在她這兒成了問題,因為她覺得故事與語言相比,什么都不是。溫特森熱愛迷宮,更熱愛平行的多重現實。正如《守望燈塔》里講述著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可不一定是大故事包括小故事。讀溫特森的小說就像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最大的感受是不期而遇,你永遠無法預知下一個的故事,可以永遠帶著希望閱讀下去。
在《守望燈塔》中,除了一個又一個離奇又有寓意的故事外,蘇格蘭西北部的拉斯角燈塔曾被反復不斷指出是“轉折點”。燈塔中的光是所有故事的光與希望。許許多多的事件、時間、情感圍繞“轉折點”轉向或是遠離,甚至包括一個人的命運。在外層故事中,這座燈塔是主人公生活的“轉折點”,首先這是一個能夠保護她的地方,可以和燈塔守護人過著平凡相守的生活,而他講述的故事的力量就是“轉折點”發(fā)出的光,可以照亮了孤兒心底的孤寂,帶給她生活的希望,平衡她與生俱來的雙面性格;而故事中的故事主角達克由于不能尋到他的精神“轉折點”之光來平衡自己,最終備受折磨,用淹死自己的方式得以解脫??梢娔軐ふ业娇梢园l(fā)光的“燈塔”對于人生的命運影響深遠。
人生的故事是沒有結尾的,附加上生死也是如此。溫特森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不要期待她會照你的設想展開,不要期待她給你一個完整的結局,也不要期待故事的情節(jié),她的故事扣人心弦,大多時候,讀者感受到的是一種滿滿的,要溢出來的情緒的涌動。
溫特森的《守望燈塔》始發(fā)于2005年,全篇皆警句與妙語贏得了讀者較高的贊賞,成為21世紀的最佳小說。作者用美輪美奐的精美文字描述讓讀者暢游在詩情畫意的小說里,用慌延而又細膩的筆鋒勾勒出心靈深處的情感。時間交錯,空間交錯,視覺變化,故事里的故事,層疊起伏,多種主題皆源于愛,源于情。愛上一本書,愛上一種鳥,愛上一個人?!妒赝麩羲返诙轮校屡f道:“我將愛看成了來自自然界的能量——如似陽光那樣多熱,它是不克缺少的?!?/p>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應該說出來。生命只是時間中的一個停頓,一切的意義都只是它發(fā)生的那一刻。不要等,別把故事留在后面講?!薄妒赝麩羲返拇蠼Y局作者抒發(fā)了對生活的感悟,“我的故事——從時間里一閃而過。我愛你,這是世上最難的三個字。”[4]等,多少人一生中一直在等,等將來,等下次,等有時間的,可是后來,等沒了機會,等沒了選擇,等來了遺憾,等來了后悔。人生苦短,遇動心的人,動心的愛,不管是愛還是被愛,都是緣分,放過今天,今生也許永不再來。拉斯角的燈塔看守人普龍給女主人公銀兒講述的跨越時空的故事,與銀兒自身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娓娓動聽的愛情故事,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現代寓言同時也告誡世人,多少人的一生都是輸在了這個等字上,有愛別放。
《守望燈塔》中的妙語燈塔寓意深刻。眾所周知,燈塔不僅僅為航行中的人們照亮航程,更為生活在寂寞的夜色里的人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是愛的力量讓女主人公銀兒從無家可歸的孤兒到找到愛的力量,由燈塔指引奔向光明,奔向獨立的征程,奔向自由之路?!笆裁礃拥娜松紩星鄣淖児??!薄昂诎稻褪且环N存在,我學會在其中觀察?!盵5]真的是這樣,作者用簡單的語言,高度概況了生活的真諦。生活道路曲折且又漫長。沒有誰的一生會一帆風順,會活的很輕松,但是只要心中有燈塔,微笑著面對人生,微笑著面對各種各樣的災難,只要不斷的努力和無私的付出,人生就會精彩,就會像《守望燈塔》中描述的那樣,陽光總在風雨后,總能找到愛的力量。
藝術中重要的是敘事,而不是故事本身,是風格,而不是內容。溫特森在《守望燈塔》中運用上述的敘事策略,對敘事節(jié)奏進行了有效控制,表現出強大的謀劃敘事結構和文本創(chuàng)造能力,給讀者奉上了一個個動聽且有寓意的故事,用現實激活歷史,用歷史審視現實,讓讀者以敘事者的身份來思考生活、講述生活、享受生活。
總而言之,《守望燈塔》中嵌套的敘事層,敘事時距以及無限的遐想都讓愛的主題脈絡更加清晰,更加有利于讀者理解“講故事”的力量,充分的彰顯出英國現代女作家溫特森出色的文字功底與敘事能力。
[1] 熱拉爾?熱奈特. 敘事話語和新敘事話語[M]. 王文融,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
[2] 詹妮特?溫特森. 守望燈塔[M]. 侯毅凌, 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95.
[3] 侯毅凌. 珍奈特?溫特森:燈塔守望者之歌[J]. 外國文學, 2006(1): 1.
[4] 詹妮特?溫特森. 守望燈塔[M]. 小莊, 譯.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3: 220.
[5] 詹妮特?溫特森. 守望燈塔[M]. 小莊, 譯.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3: 22.
(責任編校:葉景林)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4.021
I3/7
A
1674-327X (2017)04-0071-03
2017-02-19
袁素卓(1961-),女,遼寧興城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