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清代地契

2017-03-07 14:52:26羅佩玲
文物春秋 2016年4期
關鍵詞:印花稅

羅佩玲

[關鍵詞]清代地契;印花稅;美國版印花稅票

[摘要]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收藏有六份清代地契,其中三份簽訂時間為乾隆年間,兩份為道光年間,一份為光緒年間,但均貼有1908年發(fā)行的美國版印花稅票。文章以這六件地契為研究對象,探究清代地契格式、稅票印章及稅票貼用情況等相關問題。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珍藏了六份貼用美國版印花稅票的清代地契,具有較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這六份清代地契有三個共同點:其一,都由新加坡華人收藏家黃興(1937-2014年,原名黃安興,新加坡華人收藏家,生于新加坡,祖籍廣東大埔)捐贈;其二,都貼有1908年發(fā)行的美國版印花稅票,且面值都為1000文;其三,六張印花稅票上均加蓋了私人鑒藏章或姓名章。以這六件地契為例,本文探究清代地契格式、稅票印章、稅票貼用情況等相關問題。

一、館藏清代地契簡介

這六份清代地契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從乾隆四十二年(1777)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其中三份是乾隆年間的,兩份是道光年間的,一份是光緒年間的。

1.乾隆四十二年地契橫40厘米,縱45厘米,保存基本完好,十字折痕處及邊緣處有破損(圖一)。契約內(nèi)容抄錄如下:

立死契人劉元春,因為使用不便,別無所措,今將自己祖業(yè)西佃兒合平北一段系南北畛,計地肆畝,東至劉增福,西至劉時登,南至道,北至劉玉貴,其地四至開明,上下土木相連,出道依舊通行,今來立死契出賣與本家劉生聰為業(yè)耕種,同中言定時值死價紋銀貳拾兩整。立契日當面交足,并無懸久,恐后難憑,故立死契,永遠存照。

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日

立死契人:劉元春(押)

后批割食銀貳兩。此照。

同中人:劉淑興(押)

劉得?。ㄑ海?/p>

劉朝棟(押)

乾隆四十二年為1777年。此份地契未貼用契尾。契約聲明正文、立據(jù)時間落款、中人的人名落款處分別鈐方形印,印的大小、形制相同,為同一官府印章的多次鈐印。從印文上看屬滿漢文合璧印章,右側(cè)為篆體字“襄陵縣印”,左側(cè)滿文。契紙右上部貼有一枚紅色印花稅票,面值為1000文,稅票上鈐方形印章。

2.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八日地契橫77厘米,縱43厘米,保存基本完好,邊緣略有破損(圖二)。契約內(nèi)容抄錄如下:

立賣地人趙廣宸,因為使用不便,別無展轉(zhuǎn),今將自己村西平沙地一段南北畛,東至段維楊,西至秦開基,南至道,北至段為夆,四至明白,計地玖分,情愿出契賣與七甲段維楊永遠耕種,同中言明時值賣價銀叁兩貳錢整,當日銀業(yè)兩交,并無欠少,錢糧隨地過割,恐后無憑,故立賣約為證。

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八日

立約人:趙廣宸(押)

中人:楊正端(押)

段維紀(押)

乾隆四十三年為1778年。契尾粘貼于契紙左側(cè),為油印件。抬頭印“契尾”二字,右側(cè)油印有關政策條文,但漫漶不清,基本無法辨認;左側(cè)填寫編號、時間和地名等內(nèi)容,其中“布字叁百貳拾肆”“乾隆四十四年五月”“絳州”等為手寫。地契上共有五個方形鈐印,分別位于契式正文、時間落款以及粘合契尾處、契尾抬頭、賣地金額等重要信息處,印章的形制、大小、字體均相同,屬同一個官府印章多次蓋??;經(jīng)識讀,印文右側(cè)篆體字為“絳州之印”,左側(cè)為滿文。契尾時間落款處鈐“山西布政司”大紅印章。1000文紅色印花稅票粘貼在契式左側(cè)上邊,上鈐紅色方形印。因為年代久遠,部分印章內(nèi)容已難辨認。

3.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地契橫75厘米,縱53厘米,有契式與契尾(圖三)。保存完好,有折痕。契約內(nèi)容抄錄如下:

立賣平地人段王氏子丕宅,因為使用不便,別無輾轉(zhuǎn),今將自己村西南平地東西畛,東至小道,西至道,南至段丕義,北至段丕德,四至開明,內(nèi)計地貳畝。今立契賣與本族段丕德永遠為業(yè),同中言定照依時值賣價元系銀叁拾貳兩整,當日銀業(yè)兩交,外無欠少,錢糧隨地過割,恐后無憑,立此為存照。

乾隆伍拾四年十一月廿二日

立賣地改約人:段王氏子丕宅(押)

堂伯段莊新(押)

中人:段石吳、維經(jīng)

契尾右側(cè)油印的法律條文較為清晰,詳細記述了清代契尾的沿革歷程以及貼用契尾的緣由,識讀如下:

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為遵旨議奏事。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太原等處地方、兼提督銜、節(jié)制全省軍務、兼理云鎮(zhèn)、□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嘗提督□務記錄一次。

案:驗準戶部咨河南司案呈本部,議覆河南布政使富明條奏:民間置買田產(chǎn),將契尾粘連,用印存貯,申送上司查驗一折,奉旨該部議奏。臣等查:裕課固在察吏,而剔弊要歸宜民。如民間置買田產(chǎn),例用司頒契尾粘連民契,令民收執(zhí),其來已久。前于乾隆十二年五月,內(nèi)經(jīng)安慶巡撫潘思榘奏稱,民間置買田產(chǎn),自用契尾以來,民則貪減稅銀,甘印白契,冒則巧圖侵隱,不粘契尾,致啟刁民捏造假契,征占訐訟,或以大改小等弊,奏請立法稽查一折。舊歷外,請嗣后令布政司多頒契尾.印發(fā)各州縣存貯,粘連民契,給發(fā)業(yè)主,仍照各州縣。俟民間投稅之時,填注業(yè)戶姓名、契價、稅銀數(shù)目,一并存州縣備案,一該州縣嚴忝照例議處。至于小民無知,貪減稅銀,甘印白契,致啟刁民偽契,爭占訐訟之端,應令布政司通行出示曉諭,如有不請粘契尾者。經(jīng)人首報,即照漏稅例治罪等因,奉旨依議,欽此。通行飭遵在案。今該布政司富明奏稱,自部議多頒契尾以后,一給業(yè)戶收執(zhí),一存州縣備案。一同季冊送司查考,稽嚴之法,不為不周。而巧取病民猶未能盡除者,緣業(yè)戶契尾例不與契根同中上司查驗,不肖有司因得無弊欺蒙,如業(yè)戶契價千兩改為百兩十兩,任意侵隱,奏請設法清理,以杜積弊。臣等酌議,嗣后布政司頒發(fā)給民契格式,編列字號,前鈐司印,以備投稅時將契價稅銀數(shù)目大字填寫鈐印之處,令業(yè)戶看明,當面騎字截開,前幅給業(yè)戶收執(zhí),后幅同季冊匯送布政司查核。此系一行筆跡平分為二,大小數(shù)目委難改換等因,于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抄錄原奏,并頒格式,行文山西巡撫,欽遵施行,準此。擬合就行。為此仰司官吏查照咨案。奉旨,及粘單內(nèi)事理,欽遵即轉(zhuǎn)行所屬,遵照辦理,毋違等因。蒙此遵即辦法給民契尾格式,編列字號,于空白處鈐印飭發(fā)。為此仰縣官吏,凡遇民間置買田產(chǎn),于投稅之時,即將契尾前半幅照常細書業(yè)戶姓名、買賣田房契價、稅銀數(shù)目,后半幅空白鈐印處,大字填寫某人置買某人田房、價稅數(shù)目,令業(yè)戶看明,當面騎字截開,前幅給業(yè)戶收執(zhí),后幅同季冊送司查核,務須實力奉行。倘有不肖官吏仍蹈前轍,濫印白契,希圖侵隱,本司查出,即行詳揭參處。無于小民無知,該州縣不時曉諭,如有買賣田房不遵粘契尾者,即照漏稅例治罪,各宜凜遵毋違。須至尾者。

契約正文、“契尾”二字中間、土地價格處及契式與契尾粘合處各鈐一方形印,印章右側(cè)篆體字為“絳州之印”,左側(cè)為滿文;契尾時間落款處鈐有“山西布政司”大紅印章。與前兩份契據(jù)的不同之處在于印花稅票粘貼于契尾。契式上顯示立契時間為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契尾落款時間則為乾隆五十六年,表明是在立契兩年后才粘貼契尾完稅,契尾上有手工填寫的“絳字八百三十一號”及“布字捌百叁拾壹號”字樣。

4.道光八年五月十六日地契橫47厘米,縱45厘米,有多處破損,但不影響正文內(nèi)容。契式正文有油印的固定格式,如土地房屋四至、價銀等,具體內(nèi)容用毛筆填寫。契尾亦油印,右側(cè)仍是有關政策條文,左側(cè)手寫填人相應的契約內(nèi)容(圖四)。契式內(nèi)容抄錄如下:

立賣契中徐里十甲任致道,今將自己祖遺房院壹所,西廳房三間,南房三間,北房三間,東廳房連門樓五間,門前照壁、門樓上下土木相連,其房座占西與滴水詹齊,北至滴水詹齊,東至道,南至場地;又隨牛院地基壹方,東房四間,北至道,東至楊作禮,南至任席氏,西至范日旭,西至場地;又隨場地壹方,東至范日旭、買主,西至道,北至買主,東至買主,南至范玉崗、范忠、范日旭:各四至分明,前后出入走路一并盡絕。今立契絕賣與本里八甲本村趙壽天名下為業(yè),永不回贖。同中言明每○○價銀○○,共價銀玖佰伍拾兩整。當日銀業(yè)兩交,并無短欠,恐后無憑,合填契式存照。

同中人:范國棟范統(tǒng)遠任龍光

道光八年五月十六日

立賣契人:任致道(押)

道光八年為1828年。地契上共鈐有七枚印章,其中六枚相同,均為滿漢文合璧的印章,右邊篆體字為“襄陵縣印”,左邊為滿文,分別鈐印在交易價銀、時間落款、契尾抬頭及契式與契尾粘合處等處;第七枚章鈐于契尾的日期處,為山西布政司印章,形制比襄陵縣印大。契尾右側(cè)有油印的關于粘貼契尾格式的條文,字跡模糊,無法辨認;左側(cè)有買賣雙方簽字落款、交易價銀,以及“布字叁佰陸拾陸號”“右給業(yè)戶趙壽天準此”等字跡,另外,在日期下方有油印“襄陵縣”字樣。印花稅票貼于契尾左側(cè)上方。契式的日期為道光八年,契尾日期為道光七年。一般來說,貼用契尾時間應晚于立契時間,而此份地契的契尾日期卻比契式日期早一年,初步推斷是先領用官府統(tǒng)一的地契文書,然后雙方再辦理土地房產(chǎn)過割。

5.道光二十五年地契橫45厘米,縱47厘米,保存基本完好,有折痕,略有卷邊(圖五)。契約內(nèi)容抄錄如下:

主分書人叔父劉高升、次侄師成,所分房屋地畝開列于后。傳家地里雷鳴地捌畝,四方段里開平地陸畝,馮家地里開平叁畝,南溝里開平中壹段,耳家擺里水地壹畝陸分,南堡底水地壹畝九分,河垅兒合典地貳畝壹分,王家灘兒合典地貳畝,磨兒合典地北壹段貳畝五分,老院里東廂房三間,其余有天池南場院壹座,溝垅合場地壹塊,牌樓東空地壹塊,大門西磚窯壹孔,南客庭壹間。二人系伙,恐后難憑,立分書永遠存照。

道光貳拾伍年三月 日立

合同存照

同親族人:李加會,劉高賢書

道光二十五為1845年。從內(nèi)容上看,這是家族內(nèi)分田地房產(chǎn)的地契。契約內(nèi)容用毛筆書寫于宣紙上,既無契尾,也無官府印章,屬于白契。日期右側(cè)貼有一張1000文印花稅票,上鈐方形印章。訂立契約雙方及中人均無畫押。

6.光緒二十三年十一月地契橫48厘米,縱44厘米,有折痕,中下部有缺損(圖六)。契約內(nèi)容抄錄如下:

立換約人劉占豐,因為居占不便,今將自己祖業(yè)坐落天池南房屋窯院、牌坊東空地,換堂弟劉占熊名下老院里東廂房叁間、南客廳壹間、大門西磚窯壹孔,同人說合,貼于堂弟錢拾仟文整。此系兩家情愿,永無異言,恐后無憑,立換約存照。

光緒貳拾叁年拾壹月 日

立換約人:劉占豐

劉仰祖書

合同存照

同中人族長:劉機鋒(押)、建烈(押)、福申(押)

光緒二十三年為1897年。契約中提到劉占豐以自己的空地交換堂弟劉占熊的房產(chǎn)及磚窯,從內(nèi)容看屬于房產(chǎn)交換契約,是同族人之間的以地易地,而非典賣土地。契中內(nèi)容均用毛筆書寫于宣紙上,只有立換約人及中人簽字畫押痕跡,無官府印章,也未粘貼契尾,即未經(jīng)官府驗契,也屬白契。地契訂立時間落款右側(cè)貼有一張1000文印花稅票,上鈐方形印章,此外并無其它印章。

二、相關討論

1.紅契與白契

由賣方擬定,經(jīng)過官府驗證并蓋章的地契為官契,也稱“紅契”;未經(jīng)官府驗證而訂立的契據(jù)為白契或草契。白契在官府辦理過戶過稅手續(xù)時,要粘貼由官方統(tǒng)一印刷的契尾,并加蓋所在州縣官印,由此成為官契或紅契。紅契由草契(白契)及契尾組成,具備完全法律效力;白契雖具有產(chǎn)權(quán)證明的性質(zhì),卻是不完全的文本[11204。清代的契尾制度始于順治四年(1647)。初由地方官府印發(fā)使用,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由各省布政使司印發(fā),雍正六年(1728)取消契尾,改頒官方印制的契紙契根,契約和契據(jù)合為一紙;乾隆初年又恢復了契尾文書制度,形成了全國統(tǒng)一的官文書,并規(guī)定民間置買田產(chǎn)時必須粘連契尾,如不粘契尾,遇訴訟則按照漏稅治罪。地契貼用契尾,一是可以防止民間捏造假契,避免訴訟糾紛;二是防止漏稅。上述乾隆四十三年、五十四年及道光七年這三份地契的契尾中均有油印的法律條文,如“布政司頒發(fā)給民契格式,編列字號,前鈐司印,以備投稅時將契價稅銀數(shù)目大字填寫鈐印之處,令業(yè)戶看明,當面騎字截開,前幅給業(yè)戶收執(zhí),后幅同季冊匯送布政司查核”。

以上六份地契中,四份有官府印章、騎縫章及畫押,屬于紅契,都是關于私人田地、房屋買賣的,明確寫有田地或房產(chǎn)的賣價、范圍、附帶物及買賣雙方等;其余兩份無官府印章和騎縫章,只有立約人及中人的畫押,屬白契,一份是同族親人分家契約,一份是交換田地契約。

2.絕賣契

從內(nèi)容看,這六份地契都可以斷定為絕賣文契,即死契,是不能找贖的。絕賣契只立契一張,交買主收執(zhí),不復取贖,可不立下契?!敖^賣有專用的文契,有官府制定的樣文和印刷的格式,按照各省的不同習慣,行文詳略和契約名詞運用有些不同外,基本的權(quán)利與義務是相同的。從現(xiàn)存各地大量賣契文書來看,絕賣的契約一般有三種稱呼,一曰‘賣契,二曰‘絕賣契(或稱‘賣斷契),三曰‘永遠賣契。但不管哪種名稱,契內(nèi)都要聲明‘聽憑買主永遠為業(yè),或者進一步聲明‘永無找賠“永斷葛藤之類,以表示賣主和土地切斷關系?!被钯u契既可以回贖,也可以加價進一步賣出,無論是回贖還是加價賣出,都會在原來契約基礎上新增加一些補充性契約,每一次找贖或加價賣出都應粘貼相應的文書說明,但是這六份地契均不存在粘貼找贖或其它補充性說明,故可確認為絕賣契。

乾隆四十二年地契中有“立死契人劉元春”“立死契出賣”“恐后難憑,故立死契永遠存照”等以示賣主和土地切斷關系的字句,此外契文中也沒有找贖或加價賣出的補充說明及粘貼痕跡,可以推斷此份地契屬于絕賣文契。

乾隆四十三年地契中有“錢糧隨地過割”句,“過割”既是絕賣的專用詞,也是法定手續(xù),即將原業(yè)糧戶的錢糧改過至新業(yè)主名下:“‘過是改入新業(yè)主所在地的冊籍上,以便輸糧;‘割是在原業(yè)主所在地的冊籍除去賣出畝分數(shù)目和應輸之糧?!惫士梢酝茢啻似鯇儆诮^賣契。

乾隆五十四年地契的契文中也提到“錢糧隨地過割”“永遠為業(yè)”等詞。另外,文末落款為“立賣地改約人”,從“改約”一詞可以推斷此地契并非最初訂立的地契,是在之前舊契基礎上修改過的,但并未粘貼舊契,推斷是舊契已作廢。

道光八年、道光二十五年、光緒二十三年契約內(nèi)容中注明了類似“絕賣”“永不回贖”等字句,也未出現(xiàn)回贖、加價賣出或官司訴訟糾紛等補充條文,故均屬絕賣契。

此外,地契提到的買賣或交換的理由“居占不便”“使用不便”“別無輾轉(zhuǎn)”或“別無所措”等,常見于清代的地契中,或并非當時立約雙方的真實情況,而僅僅是訂立契約時通用的委婉措辭。

3.契約歸屬地

由契約上所鈐印章可知,上述四份紅契的歸屬地均為今山西省。

乾隆四十二年地契鈐有三枚印章,均為襄陵縣印。道光八年地契除鈐有襄陵縣印外,契尾的時間落款處還鈐有“山西布政司”印,其下方有油印“襄陵縣”字樣。襄陵縣在明清時期屬山西平陽府。

乾隆四十三年與五十四年地契的契尾中分別有“絳州”“絳字”等字樣。絳州在明代屬山西布政司,隸平陽府,領稷山、垣曲、絳等三縣,清初屬領照舊,清雍正二年(1724)改為直隸絳州,領稷山、河津、聞喜、垣曲、絳等五縣??梢?,這兩份地契都屬于山西絳州,契中油印字“布政司”應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簡稱。承宣布政使司為明清兩朝的地方行政機關,清朝沿襲明朝制度,保留了各承宣布政使司。

4.印花稅票

印花稅是近代中國從西方引人的第一個稅種,于晚清時期開征。清政府開征印花稅,共進行了兩次嘗試。第一次是在光緒二十八年(1903),“在袁世凱等人的推動下,清廷終于完成了印花稅開征的前期準備,開始了印花稅的第一次試辦,然而僅僅過了數(shù)月便宣告取消”。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因素是遭到廣大民眾的強烈反對、抵制和逃避?!八哪曛?,晚清政府又做了第二次的嘗試?!惫饩w三十三年(1907)公布《印花稅則》,次年委托紐約美國鈔票公司印制印花稅票,于宣統(tǒng)元年(1909)開征印花稅。但此次開征時間也不長,同樣遭到各地民眾的抵制,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即使推行也僅限于狹小的范圍和區(qū)域,維持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至1911年武昌起義后廢止。第二次印制的稅票通稱為美國版印花稅票,票面印有“大清印花稅”字樣,票面尺寸為20×22毫米,共有三種面值,分別為20文(云龍圖,赭色)、100文(雙龍牡丹圖,綠色)、1000文(庭院風景圖,紅色)。華博珍藏的這六份清代地契均貼用了1000文面值的紅色庭院風景圖稅票。

據(jù)清《印花稅則》第四條規(guī)定,凡應貼印花的契據(jù),在立契據(jù)人授受前貼用。同時,稅則的第十四條也規(guī)定,財物成交在此次定章開辦日期以前可以從寬免貼印花。也就是說,華博收藏的這六份清代地契均屬1908年之前的田地、房屋買賣契據(jù),是可以免貼印花稅票的。

一般而言,舊契補貼印花稅票的情況可能有四種:1.舊契是活契,而且發(fā)生贖回或加價賣出的行為剛好在1909年至1911年間;2.訂立舊契的雙方關系人發(fā)生了官司訴訟等,經(jīng)過當?shù)毓俑畢f(xié)商或判定重新補充條約或制訂新契;3.舊契遺失或者損壞,以及舊契換發(fā)新契、換用官府印制的契式、貼用契尾等,出于驗契的需要依法補貼印花稅票;4.民眾響應清政府號召,自行購買并貼用印花稅票。

上述六份地契訂立的時間都比較早,均在美國版印花稅開征之前,既是死契,更無后續(xù)補充條款或驗契說明,不可能是前三種情況。而“清末因政局動蕩,政令不暢,印花稅開征時間短促,且政府只是提倡百姓貼花,不實施查驗,是否貼用任百姓自便”,且據(jù)當時各省對印花稅的抵制情況來看,民眾不太可能自發(fā)補貼稅票。因此,筆者推斷這些契據(jù)上的印花稅票應該是后來補貼的。

美國版印花稅票共發(fā)行10萬枚,但是由于開征時間比較短,以及推行受阻等原因,目前發(fā)現(xiàn)留存的實貼單據(jù)數(shù)量有限,且稅票面值多為20文或100文,貼用1000文的數(shù)量極少。華博這六份清代地契不僅都粘貼了印花稅票,而且稅票的面值都是1000文,可見其具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據(jù)統(tǒng)計,目前發(fā)現(xiàn)實貼美國版印花稅票單據(jù)的省份有山東、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河南、云南、山西、直隸(河北)等,其中安徽、江西等省發(fā)現(xiàn)較多,山西發(fā)現(xiàn)極少。據(jù)記載,山西總共領取三種面值的稅票3200枚,在各省中數(shù)量居中,排第13位,但在實際推行時,地方官員并不積極,以民力凋敝、經(jīng)濟貧弱等為理由多方推諉,請準緩辦:“山西在昔,僅一中省,近更負累重重,安能方駕各省,增進財賦,請予暫行緩辦,俟民力稍舒,各省辦理漸有次第,再行試辦。”“晉省商民困苦系屬實情,且據(jù)各地方稟報,亦多為難之處?!庇纱丝梢姡逭诙握魇沼』ǘ愔畷r,山西省雖然領了稅票,但是并未積極響應,因此實際貼用情況不可能理想。

履行稅契過割是訂立土地契約不可缺少的手續(xù),在印花稅票上蓋章是一種完稅證明,表明完成了納稅義務。清《印花稅則》第四條規(guī)定:“凡契據(jù)應貼之印花,責成立契據(jù)人于授受前貼用,加蓋圖章或畫押于紙面騎縫之間。如系合同,兩造各繕一紙,照章各貼印花蓋章畫押,然后交換收執(zhí)?!辟N用印花稅票后,要在稅票上蓋圖章或畫墨“十”字,稅票上蓋一半,契紙上蓋一半,不蓋則罰。印花稅票上蓋圖章為戳銷,畫墨則未戳銷。段志清在他的《中國印花稅史稿》中收錄了三份清代地契,均貼有美國版印花稅票,并加蓋了官府印章,大的印章將整張印花覆蓋,小的圖章一半在印花上,一半在契紙上。印花稅票鈐印或畫押后,買賣雙方才能交換收執(zhí)。

上述六份地契上的印花稅票都加蓋了印章。其中,乾隆五十四年地契稅票(圖七)下方加蓋的是一枚橢圓章,為小篆“林崧”二字。另外五份地契稅票上加蓋的印章均為方形,形狀、大小及字體一致,應為同一枚。印章20×22毫米,有六個篆體字,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四十三年地契可辨識出“陳治如氏”四字,道光八年地契可識讀出“□□□氏私藏”,道光二十五年地契可識讀出“陳治如□□藏”(圖八),光緒二十三年地契可識讀出“陳治如”三字,可知該印章全文為“陳治如氏私藏”六字。從印章情況看,這兩枚印章均為私人鑒藏章。

關于這兩位收藏者,陳治如資料闕如。林崧,與集郵界一位已故收藏大家同名,但集郵大家林崧(1905-1999)先生非常注重保留藏品原貌,其收藏的郵票基本未見加蓋收藏章或姓名章的,如該地契確系其原藏品,則屬少有的加蓋其姓名章的藏品,更顯珍貴。但從目前搜集的資料來看,尚不能斷定是否為同一人。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六份清代地契具有較高的收藏及研究價值,為研究清代地契格式沿革、印花稅制演變及土地買賣、契稅政策等社會經(jīng)濟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

[責任編輯:成彩虹]

猜你喜歡
印花稅
前10 月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3.7%
我國印花稅正式立法帶來的變化及影響
中國通過印花稅法
●合同簽訂時,需要貼花履行印花稅的納稅手續(xù)嗎?
稅收征納(2019年11期)2019-02-19 13:05:15
關于對營業(yè)賬簿減免印花稅的通知
交通財會(2018年6期)2018-10-26 07:05:28
對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兩點建議
下調(diào)印花稅不足以支撐股市走強
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對營業(yè)賬簿減免印花稅的通知(2018年5月3日 財稅〔2018〕50號)
稅收征納(2018年7期)2018-04-01 05:12:15
●營業(yè)賬簿印花稅有什么減免優(yōu)惠?
稅收征納(2018年12期)2018-04-01 04:41:07
清代何時開征印花稅
收藏(2001年2期)2001-06-14 05:12:34
凤凰县| 湘阴县| 潢川县| 隆回县| 扶风县| 沙洋县| 岐山县| 福鼎市| 屯门区| 山东省| 额敏县| 全州县| 曲麻莱县| 龙陵县| 桃园县| 交城县| 民权县| 新蔡县| 芜湖县| 靖江市| 浑源县| 西城区| 南投县| 镇远县| 遵义市| 金湖县| 务川| 平舆县| 锡林郭勒盟| 兴隆县| 会同县| 桦甸市| 大方县| 凉城县| 邵阳县| 彩票| 泸州市| 新营市| 临朐县| 谷城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