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
這次回陜西,除了帶著兒子,還有老婆與岳母。她們與兒子一樣,都是地道的上海人。但是一下飛機,我還是不顧她們的感受,直接把她們拉到了一家飯館。沒有去鐘樓邊上的同盛祥百年老店,直接進了一家路邊店,當然吃的東西還是一樣——羊肉泡饃。坐下來之前,老婆犯了嘀咕,當然是嫌棄這樣的小店,主要是害怕不干凈。我與老婆各要一碗羊肉泡饃,岳母則要了一個水盆,也就是羊肉湯。吃完之后,我是等她們抱怨的,但是她們大汗淋漓吃完后,得到的卻是贊不絕口。這可是從未見過的,上海人飲食習慣與北方人天地之差,何況羊湯泡饃這種四不像的食物,對她們來說無異于另類。我說,你們是不是因為太餓了?她們說,那羊湯純厚,那羊肉也是量足,加上配著糖蒜,確實是吃得過癮。
從西安回塔爾坪的路上,她們不斷咂著嘴,看樣子她們的贊美是真誠的。這種認同感,讓我十分開心。在上海的日子,由于飲食差異大,她們?nèi)魏螙|西都喜歡放糖,而我則喜歡放鹽,所以我們雖為一家人,由于味蕾的不同,幸福的感覺也就不同了,這么多年可以說,大家是有隔閡的。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有時候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舌尖之上的。于是我提議,在回來的時候,我還要帶她們?nèi)ズ妊驕匝蛉馀蒺x,但不是那家小店了,而是直接去西安中心的同盛祥。我的提議遭到了老婆與岳母的共同反對,他們認為這種百年老店,就是一塊牌子,不可能有這么純正的東西,所以要吃還得到那家小店。
對于她們的要求,我是很贊同的。在坐飛機回上海的那天,我開著車繞了很遠的路,幾乎是找了幾個小時,還真是把這家店給找到了,我們又各點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仍然離不開這幾樣。吃完之后,我說,是不是已經(jīng)沒有第一次的味道了?她們說,誰說的?還是這么好吃啊。她們說,在上海不愛吃羊肉,不愛吃這北方的東西,不是因為這些食物品種出了問題,真正的原因是原料變了,加工食物的人心變了,比如在上海喝的羊湯,簡直就不是羊湯,是一碗加了調(diào)料的白開水而已。還有那些羊肉恐怕還是注水的,或者用激素喂養(yǎng)的,是吃不出羊味的。而在西安,羊是滿山咩咩的羊,肉是現(xiàn)場宰殺的肉,湯是漂著一層油珠子的濃湯,就連那分量,也是沉甸甸的,一碗中足有四五塊之多呢。
離開故鄉(xiāng)時,發(fā)生了幾個有趣的現(xiàn)象:岳母一貫以江南大米為榮,竟然一改往日的態(tài)度,買了一袋十斤裝的大米,意思是專供我兒子;還有一包糖蒜、一些核桃和天麻。這些東西確實是值得她們帶回上海的。上海雖然什么都不缺,想買什么有什么??上У氖?,在上海買到的新米,它的新不是以收割時間來算的,而是以工廠包裝時間為準的;特別是核桃與天麻這些農(nóng)產(chǎn)品,你看著商場里擺著的核桃殼薄仁白,天麻金黃透亮,而且切了片,配了漂亮的包裝袋,那多數(shù)都是硫黃處理過的。沒有處理過的這些山貨,就像沒有精心裝扮的農(nóng)民一樣,不會有這么亮麗的。
不是我對城市有什么偏見,單從吃的角度來說,城市還是不如農(nóng)村??梢钥偨Y(jié)出一個道理,無論從食物的顏色還是味道,離土地越遠的地方,越不食人間煙火,就越偏離了原有的本色。
在老家,我有兩個姐姐,分別嫁到了塔爾坪左右。小姐比較近,就五里路的地方。大姐相對遠一點,在三十里外的鎮(zhèn)上。大姐家相對條件要好一些,十幾年前就蓋了紅磚水泥房,幾年前又換蓋了三層的小洋樓,用上了自來水、熱水器與電冰箱,生活基本是現(xiàn)代化,不但與城里沒有什么差別,而且比城里還要寬敞很多。
所以每次回家,都會把小姐一家以及父親,全部接到鎮(zhèn)上的大姐家里,一家人在大姐家團聚。開始的時候父親與小姐都是有意見的,父親的意見是說,回家一趟不在自己家里住一夜,算什么回家呢?他每次在我回家前,都會把床上的被褥漿洗干凈,然后再抱到太陽下曬上幾天。但畢竟都是土房子,加上深宅老院,顯得特別陰暗,別說是老婆孩子不習慣,就是我這個在老房子里出生的人,每每躺到那張床上,聽著窗外瀟瀟風聲,忍受著老鼠嘰嘰歪歪的尖叫,就是勉強入睡了吧,也盡做一些年少時的噩夢,畢竟在這張床上去世的,已經(jīng)有幾個人了,起碼就有哥哥與后媽。
小姐的意見不太一樣,有點怕我嫌棄她的意思。每次回家他們都想著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招待我,哄我們高興。除了殺雞煮肉之外,就是想盡辦法留我們住宿了。小姐為了能讓我們住好,狠了狠心,把家里房子全部收拾了一遍,不但把墻全部用石灰泥得雪白,地板上也鋪了青磚,專門辟出一間客房,添置了新的棉花被子。他們還怕我不滿意,干脆跑到縣上買了一臺電視機,把天線拉到了后邊的山梁上,才勉強可以收到兩三個節(jié)目。這些東西都是專門為我回家預(yù)備的,因為平時把這間新房子空著,只有我一年到頭回家的時候,才打開來用用,連那些比較要好的朋友或者親戚,都是享受不上的。對此,我曾經(jīng)提出過抗議,說自己一兩年回家一次,用不著這樣,他們可以自己住著。小姐卻說,我們這些泥巴人,不把這些東西弄臟了?有一次,為了平衡兩個姐姐家的關(guān)系,我?guī)е掀旁谛〗慵易×艘煌?,她家的床仍是土炕式的,炕上雖然鋪著新麥草與新被子,但是老婆睡一夜起來,整個身上起了大塊大塊紅斑,又痛又癢,不知道是過敏了,還是被蟲子咬了。從那次起,這種平衡就打破了,我們基本就不在她家住宿了,小姐一家為此耿耿于懷,大概意思是我偏心,嫌棄他們沒有大姐家好。
這次剛到西安,小姐就不斷地打電話,問我到哪里了,我一會兒說到藍田了,一會兒說到秦嶺了,一會兒說到商州了??斓降P縣城的時候,小姐讓我從縣城的老街過,她讓小姐夫已經(jīng)等在街上了。小姐家的閨女在縣醫(yī)院上班,他們一家就經(jīng)常聚在縣城里。這些情況我是十分清楚的,我以為小姐會與以往一樣,會搭上我們的車一起去大姐家,在大姐家聚會。但是等我到了丹鳳老街,小姐一家三口,笑瞇瞇地站在街上,把我們接到了巷子深處的一個小院落。老街可以稱得上古香古色,青磚的小屋有著雕梁和畫柱,在丹江河邊蜿蜒著,有著江南水鄉(xiāng)的味道。因為百年之前,陸路交通還不發(fā)達,這里是北通秦晉、南接襄漢的交通要道,是很重要的水旱碼頭,全國著名的船幫會館與馬幫會館,就在這條老街上。進入的這個院落,也十分清幽,兩扇黑漆大門里,種了一株合掌粗的葡萄。這葡萄自然是法國品種的,因為丹鳳有一個古老的葡萄酒廠,大概將近一百二十年了,是當年法國人建的,為了釀酒,在周邊又配套建起了法國式的葡萄園。這株葡萄樹,順著圍墻一直爬到了兩層樓的屋頂,把整個院落一下子裝扮成了一個美麗的別墅。
小姐指了指兩間房子,與兩張鋪得綿軟的床鋪說,都是新曬過的,你們就在這里住一夜吧。我很吃驚小姐一家的變化。他們原來一家世世代代住在村里,離縣城八十里路,要翻幾個大嶺,而且十分狹窄,大門幾乎頂著山的,村子里連個小賣鋪都沒有,買油鹽也得去十幾里外。我說,你們終于在縣城買房子了?小姐不語,小姐夫說,哪里呀,我們租的,一月兩百三十塊錢,是不是很便宜?我說,當然便宜了,這么大個房子放在上海的話,起碼需要三千多塊吧。小姐與小姐夫聽了,就十分滿意,以為我們自然在這里住一夜了。不想,我又問,你們住到縣城,老家的地不種了嗎?在縣城靠什么營生?小姐夫說,地當然要種了,我們剛剛不是從山里收完小豆回來嗎?現(xiàn)在路修好了,騎著摩托車很方便的。我說,騎著摩托跑八十里路去種莊稼?這樣的話住在城里有什么意義呢?小姐夫說,哎呀,要什么意義啊,孩子在縣上工作,我們在這里給孩子做做飯,而且縣城也熱鬧一些吧。
我一下子理解了他們的意圖。其實他們在山里種莊稼,世世代代都在種莊稼,意義又在什么地方呢?如今在縣城,雖然房子是租的,種地要跑八十里路,但是一家起碼可以住一起,有了天倫之樂,農(nóng)閑時還可以到街上轉(zhuǎn)轉(zhuǎn),過年過節(jié)還可以看看燈聽聽戲,這些生活在山里是沒有辦法享受到的。在小姐的出租屋里,我看到了一臺電視和一臺電腦,可以收看幾十個電視節(jié)目,可以上網(wǎng)聊天與玩游戲,這在山里是萬萬沒有的。另外,憑什么我可以跑到上海,他們就不可以跑到縣城呢?
我很想在這么美麗的小城留宿一夜,聽聽丹江緩潺的流水聲,順著老街感覺一下當年那種興盛。但是兒子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實在太鬧了,所以只好告別了小姐一家,繼續(xù)驅(qū)車向大姐家趕去。來到大姐家,大姐不止一次地對我說,你們沒在縣城小姐家過夜?真不知道他們想干什么,住在縣城沒有一分地,房子又不是自己買的,那算一個家嗎?每次聽他們這么說,我都只是笑笑,表示十分理解。但是因為沒有在小姐家留宿,小姐一家好像有些生氣了,甚至為這些還吵過架了。小姐夫給我發(fā)了幾個短信說,對不起,我們沒有頭腦,但是老家莊稼肯定會好好種的,我現(xiàn)在就回山里種莊稼去。我聽了這些話,覺得十分心酸,趕緊打電話跟小姐夫說,我們沒有生氣,你們在縣城的家也非常好。
在離開塔爾坪時,我還是提前趕到了縣城,趕到了小姐家。小姐已經(jīng)準備了蒸洋芋和煮扁豆,這些都是我小時候愛吃的,她是有意為我準備的。我十分開心地吃了兩大碗。但是老婆與岳母不太習慣,就沒有動筷子。我感到十分為難,于是問,縣城里有沒有地方喝羊肉湯?你們請我們?nèi)ズ纫煌胙蛉鉁???上У氖牵〗阍诳h城已經(jīng)住了一年時間,看上去從來沒舍得到街上下過館子,這個縣城遍地都是賣羊肉湯的小飯館與路邊店,她竟然一無所知。
大姐家住在巒莊鎮(zhèn),離縣城有九十里路,需要翻越兩座大山。大山高到什么程度,用氣溫是可以量化的,在縣城氣溫是24度,到了山頂上氣溫卻只有16度了,相差了整整8度。老婆說是出現(xiàn)了耳鳴,明顯感覺到了海拔的上升。山高,公路自然就彎曲了,全是“回”字形的盤山公路,幾乎在懸崖上走鋼絲,是十分嚇人的,兒子與岳母很快就被晃暈了,岳母出現(xiàn)了暈車癥狀,而兒子則哇哇亂叫。就是最為開闊平坦的地方,前山抵著后山,中間只有溪流湍急,沿途人煙是稀少的。加上這幾年出現(xiàn)了進城大潮,這些艱苦地方的居民基本遷移了,就顯得更加荒涼了。
當翻過第一座大山之后,有一片大峽谷,溪流形成了一個個小瀑布,瀑布沖擊出了一個個深不見底的水潭。小時候,我扛著木頭經(jīng)過的時候,父親給我講過一個潭子的傳說。大意是,這個潭子下邊是一個宮殿,里邊住著龍王爺一家,方圓有誰家過紅白喜事,只要在潭子邊燒一炷香,磕幾個響頭,就會從潭子里浮上來幾桌酒席。父親講故事時,我正餓得頭昏眼花,于是立即跪地磕頭,但是潭子中除了泛著白色浪花之外,并沒有任何動靜。我對父親說,騙人的吧?父親笑著說,原來很靈的,后來炸山修路,把許多山石填入了潭子之中,所以就不靈了。我說,為什么呢?父親說,恐怕是潭子被填淺了,龍王爺住不下了,人家就搬走了吧。
還沒有繞出這個峽谷,只見那潭子邊上,沿著盤山公路出現(xiàn)了兩排房子,全是首尾相連的小洋樓,是依著江南水鄉(xiāng)的樣子建的,飛檐斗拱,清水白墻,門牌上雕著龍鳳,門樓上掛著燈籠。正好夕陽西下之時,在暮色之中突然見之,我以為是個幻覺,或者是天上的街市。驅(qū)車從街上穿過,發(fā)現(xiàn)一個個院子里,正在攤曬著黃豆,門楣上掛著一串串的玉米棒子,還有三五個老爺爺坐在門檻上吸煙,我才相信這是真實的。
后來大姐夫向我介紹說,這是政府統(tǒng)一修建的,就是所謂的城鎮(zhèn)化,把山溝溝里的農(nóng)民,全部集中起來,建成了這么一個街市。地是不要錢的,建房政府補貼一半,農(nóng)民自己拿一半。我說,房子很好,只是有人住嗎?大姐夫說,都是空的,年輕人外出了,沒有空的也住著一些老人。后來,沿途又看到了幾個這樣的“街市”,可惜的是基本冷冷清清,沒有任何商業(yè),連一個小飯館、小旅館都沒有,除了房子連成街市的樣子,其實是虛假的街市。原來的農(nóng)民散居在溝溝岔岔里,是因為那些賴以生存的土地,散落在溝溝岔岔,他們之所以祖祖輩輩隱居其中,那是有道理的,為了方便收收種種。如今把大家全部集中到一起,好像是形成了街市,官方的說法是城鎮(zhèn),但是這樣的城鎮(zhèn)有什么意義呢?聽大姐夫說,好多農(nóng)民為了不荒掉土地,如今都有兩個家。每到春種秋收兩季,他們會回到溝溝岔岔的那個家,住下來種地,等農(nóng)閑的時候再回到城鎮(zhèn)里的另一個家,曬曬太陽。
這就是所謂的新農(nóng)村,這就是所謂的城鎮(zhèn)化。我感覺城鎮(zhèn)化,不應(yīng)該只有樓房,只有一條街道。這是形似,想做到神似,就應(yīng)該有實質(zhì)內(nèi)容來支撐,這實質(zhì)的內(nèi)容就是城鎮(zhèn)生活,在城鎮(zhèn)生活里,應(yīng)該有商品的交換,有豐富的娛樂節(jié)目,有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在暮色中穿過,我從后視鏡里,回頭再看那些陷入巨大陰影中的城池,那種死寂讓我覺得不是給人住的,倒有點像一座墳?zāi)挂话悖右r托出了農(nóng)村的荒涼。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在建這些豪華樓房時,用的不再是原來的青磚綠瓦了,而用上了鋼筋水泥。加上要保證街道的寬度,為了開山取石,兩邊的山被開挖得七零八落。特別是這些小城鎮(zhèn)建設(shè),配套設(shè)施并不齊全,比如說原來用的茅坑,可以把大小便及生活垃圾,全部積攢在一起作為農(nóng)家肥。如今樓房配的,全是現(xiàn)代化的廁所與廚房,這些廁所與廚房同樣設(shè)了下水管道,不過與真正城市里的管道是不一樣的,城市里的管道統(tǒng)一布局,全部流向了一個地方,然后進行集中處理。但是這些城鎮(zhèn)建設(shè)中,是沒有集中排污管道的,每家每戶的排水管道的出口,就在房子背后,大小便與生活廢水,全部直接排到溪水之中了,使得一條原本干干凈凈的清泉,如今變成一條臭不可聞的小河溝。
大姐夫家如今從大宅院里,同樣搬到了鎮(zhèn)上最繁華的一條街道。那天我?guī)е掀藕⒆拥浇值辣澈蟮男『永飸蛩?,這條河是武關(guān)河的上游,河里有娃娃魚與野生鱉等珍稀動物。小河有一尺多深,一丈來寬,是由周邊各條山溝溝里的山泉匯聚而成的,河水原來是清清亮亮的,小時候我們都直接飲用,十分甘甜可口。但是當我們戲水時,有幾個人就勸我說,玩水可以,千萬不能喝水了。再問原因,他們一致的說法是,這條河臟。有幾個婦女,只在這條河里洗衣服,問他們平時吃水洗菜怎么辦,她們告訴我說,飲用的水是從山頭上接下來的,洗菜如今只能進山了,找那些沒有被污染的小溪。
唉,真是可惜了一條自然的小河。這條小河向下流去,先進入武關(guān)河,再進入丹江,再進入漢江,一路下去就進入長江了。民間有一種說法,水走百步為凈,我不知道有沒有道理,不知道這條小河會不會一路流下去,會不會把我們整條母親河都給弄臟了。
每次回鄉(xiāng),我都會陪父親睡覺,我不知道除了陪他睡覺,還能為他做點什么。我們之間,已經(jīng)沒有任何共同的話題了,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只是大眼瞪著小眼,彼此心事重重地望著對方。只有陪父親睡覺,恐怕才是最深入的交流了。
第一晚陪父親睡覺,父親給我講了好多話,都是一些家長里短的。他說,叔叔去世后,院子真的空了,自己在空院子里栽了一棵核桃樹,不想鄰居家就反對了,硬把樹苗子給拔掉了,雙方還吵架了;說到媽媽墳前的那塊地,我一個表哥出一百塊錢,想拿去做菜園子,他舍不得,雙方就鬧翻了;說到家里的幾畝地,給小姐夫種了,但是他們住在縣城里,地里荒草連天的,根本不像種地的料子,現(xiàn)在都秋后了,黃豆還晾在地里沒有收。
種核桃樹,還是我的提議,父親一直擔心自己百年之后,塔爾坪的家當就成了別人的,于是我讓他種核桃樹,說是核桃樹長大了,別人是占不去的。父親很同意我的說法,就把房前屋后全部栽了核桃樹,他把自己身后的家全部寄托在了核桃樹上了。家里的地讓給別人種,這是父親自己的主意,因為父親連走路都很吃力,哪有力氣種莊稼呢?而且現(xiàn)在種一畝地,化肥農(nóng)藥用下來,如果把工夫也算上,幾乎是虧本的。
父親說什么,我都勸說他,看開一點,這么大年紀了,還計較那些干什么呢?我還舉了叔叔的例子,他那么兇狠地與你爭,如今他一去世,不全都是你的了?你哪天去世了,這些也自然就是別人的了。話題又引到了塔爾坪。我說,我最擔心的,是他一個人過日子,沒有一個照顧的人。父親說,吃飯是最大的難題,一個人,一頓就一碗飯,做多了,吃不完,下頓吃就壞了。我說,不如給你請個人做飯吧?父親說,請人一月六百塊,就三頓飯人家還不愿意,現(xiàn)在的人刁得很。我說,你就不能找個伴?像后媽一樣的伴?我兩個姨娘呢?接一個回來不行嗎?父親說,小姨娘前半年已經(jīng)死了,得胃癌死了。我才知道小姨娘死了的消息,小姨娘與家里人賭氣嫁到了河南靈寶,生活十分艱苦,臨死前一直想陜西的家,讓大家去見最后一面,幾個人還沒有約好去河南,不想她已經(jīng)斷氣了。父親說,把你二姨娘接來,你真的愿意嗎?我說,怎么不愿意?這是好事情啊。父親說,她坐不了車,哪天有空,先去看看她再說吧。隨后幾天,我一直盯著二姨娘的事情,父親說等空了,就坐班車去。這事情被大姐知道了,大姐說,二姨娘連床都爬不起來,自己都照顧不了,哪能照顧得了父親?我有點生氣地說,你們怎么不替爹想想?他們只要高興在一起,誰照顧誰有什么關(guān)系呢?起碼有個人說說話吧?我聽說,二姨娘的病情確實十分嚴重,根本照顧不了父親,但是父親難道僅僅是需要一個照顧他的人嗎?二姨在我們心中,她不僅僅是父母這一輩唯一一個親人了,而且她還是母親的親妹妹,這跟母親有什么差別呢?我想,如果母親還活著,恐怕日子才會好過得多,父親才能真正過上一個安然的晚年吧?
第二天晚上,父親的話少了,他睡得十分踏實,我無論起床看書,還是外出賞月,弄出再大的動靜,都沒有干擾到他。在他打呼嚕時,我是踏實的;如果沒有呼嚕,我就十分擔心,擔心他還有沒有呼吸,還有沒有生命的體征?;貛n莊鎮(zhèn)前,是下過很長一陣子秋雨的,回到巒莊鎮(zhèn)后正好天晴了,而且又碰到了農(nóng)歷八月中旬。我抱著父親的一雙腳,看著窗外徐徐升起的明月,心情是十分復(fù)雜的。父親的腳徹夜都是冰冷的,而天上的月亮一直也是冰冷的,它們在我的面前是多么相似啊。天上的月亮宛如父親的腳,父親的腳又宛如秋后的月亮。半夜,月亮升到山頭時,照得整個小鎮(zhèn)如白天一樣,恍惚中像是城市的午夜,街燈仍然沒有熄滅一般透明。我悄悄披衣起身,站在三層樓頂,看著寂靜的大山,看著緩緩流動的小河,看著灑在莊稼地上的月光,我感覺時光果真停止了,或者是這個世界上,并沒有真正的生命存在,只有自然,只有宿命。
我拿出手機與照相機,希望拍下那厚厚的月光,或者是月光下的樹影,但是月光就是月光,它與陽光與燈光是徹底不同的,陽光與燈光是可以反射的,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才會有效。但是月光是拍不出來的,無論我用什么格式,都是拍不出來的。我突然領(lǐng)悟,月光其實不是光,仍然是黑暗,或者說摻進了太多的黑暗,像面粉里摻進了太多的水一般,是烙不出大餅的。月光從窗口照進來,灑在父親的身上,絲毫沒有打擾到父親,反而已經(jīng)融入了父親,讓我感覺父親與月光格外相似了,甚至他就是一攤凝結(jié)的月光。父親年輕時,充滿了活力與生命力,閃耀著火熱的光環(huán),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生命之光里滲出太多的苦難和黑暗,慢慢就轉(zhuǎn)化成了死亡之光。死亡之光就是月光,同樣是沒有反光的,是無法復(fù)活與再生的,只能自我流逝。
山里的秋天,溫差是十分大的,白天有太陽的時候是24度,晚上就降到了十多度了。父親肩膀裸露在外邊,他卻渾然不知,在一個人睡覺的日子里,沒有第二雙眼睛發(fā)現(xiàn)他的冷。一個人的冷暖,除了自己的感知,再不被第二個人發(fā)現(xiàn),就是說一個人的身邊,如果只有自己的眼睛,只有審視自己內(nèi)心的眼睛,那么這雙眼睛一旦閉上了,整個世界就為之關(guān)閉,這才是真正的孤獨。我替父親掖了掖被子,盡量把自己的身體靠近他的身體,把他的腳盡量攬在自己的懷里。整整一夜,我沒有暖熱父親的腳,當然那輪月亮還是冷的,照樣沒有生出一絲反光。
陪父親睡覺的那幾天,我還發(fā)現(xiàn)父親的穿著十分特別,最貼身處穿著夏天的T恤,是藏藍色鑲了紅邊的,睡覺也沒有脫下來;中間是一件秋天的襯衣,方格子的長袖;再外邊是一件黑呢子大衣,只有冬天才用得著。父親的這種混搭,別人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但是我一眼就看明白了。老婆說,爹穿的衣服怎么那么眼熟?我說,這都是我淘汰的舊衣服呀。在上海,每次老婆要拋棄一些舊衣服時,都遭到了我的極力反對,要帶回家給父親。但是老婆說,人家哪能看得上?應(yīng)該給父親買新的。有次父親到上海,我就搜騰出幾件舊衣服給了父親。那件T恤與那件襯衣,是我穿剩下的名牌,那件黑呢子大衣是岳父的遺物,這三件衣服在父親的眼里,應(yīng)該是最好最美的衣服了。所以為了迎接我,他不顧春夏秋冬,把幾件統(tǒng)統(tǒng)地裹在身上了。也難怪,平時他穿得再好,對于一個孤獨的人,有誰會去欣賞呢?恐怕給自己圖個好心情的想法也沒有了吧?
這次回鄉(xiāng),給大姐家?guī)砗艽蟮呢摀?,大姐不但有個孫女要照看,而且大姐在家里剛剛摔了一跤,把盆骨給摔碎了,在醫(yī)院里動過大手術(shù),還沒有徹底恢復(fù),兩腿幾乎是站立不穩(wěn)的。但弟弟帶著一家回來,大姐一家是十分高興的。大姐整天跛著腳,天不亮就在廚房里忙著,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吃好。早晨一人一大碗核桃漿,一堆的饅頭與包子,一鍋黃亮黃亮的玉米糊。還會炒幾個菜,有新鮮的青菜,有正宗的臘肉;中午除了炒菜,是一大鍋排骨湯,還有土豆燜扁豆,扁豆是剛剛采摘的,全是嫩生生的,還煮了手工餃子,與一鍋大米飯;晚飯是糊湯或者稀飯,再炒一個粉絲和雞蛋,然后再烙一個大鍋盔。幾天下來,有湯有水,有米有面,總是十分豐富,不但大人吃得滿嘴流油,就連孩子們也吃得十分舒服,僅僅幾天時間一下子體重長了一公斤。關(guān)鍵是一日三餐豐富得讓老婆這些城市人,連連發(fā)出感嘆說,農(nóng)村真好??!
我說,看上去天天過年似的,其實農(nóng)村真比城市好嗎?這只是大姐給我們造成的假象而已。因為平時他們吃的喝的,基本還是清淡而單調(diào)的,最多一盆子酸菜,一鍋紅薯糊湯,中午時再加一個鍋盔罷了。特別到農(nóng)忙時節(jié),收收種種的,人已經(jīng)累趴下了,哪有精神再準備這些飯菜呢?還有,隨著農(nóng)村的城市化,種莊稼與生活已經(jīng)分開了。原來是自己種自己吃,如今種的東西都會賣掉,然后到吃的時候再去購買,也就是說大姐吃的東西,無論是西紅柿、洋蔥和大肉,全都是在市場上買回來的。
我的這個說法,很快得到了岳母的證實。有天早上她像在上海一樣,帶著孩子去了一趟菜市場,除了提了幾斤水果之外,還提了一大堆排骨。岳母驚呼著說,真是太奇怪了,在上海大肉沒有排骨貴,排骨要二十多塊錢一斤,還得提前預(yù)訂的,但是這里不一樣,大肉很貴,而那么好的排骨竟然只要四塊錢一斤!在岳母的提議下,從那天起我們天天早上、中午都會熬一鍋亮生生的排骨湯。老婆幾乎每頓都得喝上兩大碗,一邊喝一邊說,在上海不吃肉,原因不在自己身上,問題是出在肉身上了。這是城市與農(nóng)村的差別了。這種差別恐怕一年兩年是無法改變的,哪怕農(nóng)村看上去已經(jīng)是城市了,他們的價值觀就像對待一頭豬一樣,城市人永遠都是喜歡排骨的,而農(nóng)村人還是喜歡實實在在的大肉,畢竟大肉是可以吞下去的,而排骨呢?除了喝湯,還是要扔掉喂狗的,甚至連狗也咬不動看不上吧?
說到吃肉,為了讓老婆體會一下農(nóng)村的肉,我們決定進山去買一只散養(yǎng)雞,于是跑了幾十里,在一個山溝溝的玉米地里,雞飛狗跳地捉了一只烏雞,不到兩斤重,花了一百零五塊錢。大姐夫提到河里殺了,然后交給了岳母,用上海的方法,放了花椒與大茴,還放了蔥與姜,熬了一鍋雞湯。這農(nóng)村和城市相結(jié)合的辦法,確實做出了一頓十分難得的美味。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在上海一直都是大便不順,小便污黃,時時還會伴發(fā)胃痛。自從吃了家鄉(xiāng)的飯,喝了家鄉(xiāng)的水,吹了家鄉(xiāng)的風,我的腸胃一下子順了,整個經(jīng)絡(luò)像是一下子被打通了,不但大小便順暢了,幾乎是稀里嘩啦,而且整個人也神清氣爽。老婆歸結(jié)于這里的東西自然環(huán)保,我則把它歸結(jié)于水土。我在這片水土中出生,又在這片水土中成長發(fā)育,我的血液與身體存儲了這片水土的記憶,能夠識別這片水土一滴水一絲光的密碼。這恐怕是故鄉(xiāng)的又一層含義了。出門在外吃的穿的,好像并不比故鄉(xiāng)差多少,為何心里一直感覺不對頭,身體感覺不怎么協(xié)調(diào),這就是服不服水土的原因吧。
在上海時,老婆總在不停地更換大米,要么嫌江南的大米太軟,要么嫌?xùn)|北的大米太硬,有時候還覺得有一股子霉味,是陳年的。老婆對大米似乎很敏感,于是在離開巒莊鎮(zhèn)時,父親裝了核桃、木耳與茱萸,小姐夫?qū)iT從樹上摘了兩袋子野棗,大姐夫給提了香菇、板栗,這些老婆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帶,而是對我說,想買二十斤大米回上海。這個想法,在我看來是離奇的,因為巒莊是山區(qū)并非水鄉(xiāng),是不產(chǎn)水稻的,這里吃的大米依然是從別的地方運來的,說不定就是江南或者是東北運來的。但是老婆難得喜歡,大姐夫就在鎮(zhèn)上的小賣鋪,花四十塊錢給我們買了一袋子大米。
老婆說,這些大米很珍貴,只能專供葫蘆娃,給葫蘆娃煮粥。我笑了笑,心里十分得意,她對這些大米的喜歡,就是對農(nóng)村的喜歡,也就是對我故鄉(xiāng)的認可,原來在吃飯當中的磕磕碰碰、不愉快全部消失了。讓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能夠低眉順眼地認可農(nóng)村,這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一陣子,我對城市化產(chǎn)生過恐懼,大山里的人向鎮(zhèn)上遷移,鎮(zhèn)上的人向縣上遷移,縣上的人向市里遷移,我曾經(jīng)武斷過,再過幾代人,農(nóng)村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但是現(xiàn)在我不再這么認為了,哪怕這里沒有一個我的親人,但總會有別人的親人住在這里,只要這里的生活還有讓人依戀之處,還有可以讓城市認可的地方,那么它就永遠會存在下去。離開巒莊鎮(zhèn)時,正是早飯時刻,我看著大姐家屋頂上的煙囪,還在飄著裊裊的炊煙,似乎像一個人溫暖的呼吸。
只要炊煙不滅,就能證明這片土地還活著,證明這個偏僻的小鎮(zhèn)還活著,證明我的故鄉(xiāng)還是富有生機的。
(標題書法: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