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衛(wèi)東
結合兒童生活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文︳周衛(wèi)東
對剛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小學生活在課堂和內容上有所改變,不再是以游戲活動為主,而是以學習和掌握知識為重點。要讓一年級新生適用這種轉變,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生活和知識經驗,教給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筆者談談自己任教一年級數學的做法。
游戲是學生在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游戲仍然是他們重要的學習形式。第一節(jié)課,我給孩子講了一些趣味數學題。兔爸爸、兔媽媽和兔崽崽賽跑,兔媽媽說:“我跑得不是最慢的,但是比兔崽崽慢。”請小朋友猜一猜誰第一,誰第二,誰第三。課堂馬上變得活躍起來,孩子們猜的結果各異。接著,我在地上寫上1、2、3,讓3個孩子分別演3只小兔,根據兔媽媽的話來找自己的位置。演兔媽媽的孩子馬上站到了“2”的位置,余下的兩個孩子在我的提示下也很快對號入座。我又趁熱打鐵,帶孩子們做了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讓他們融入課堂,激發(fā)學習興趣,知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離不了數學,我們必須學習它。
這一時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是: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觀察事物時主觀隨意性大;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缺乏抽象思維;意志薄弱,組織紀律性差,沒有養(yǎng)成學習習慣。他們不能依靠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需要經過反復的操作訓練來掌握知識,而且知識需要不斷鞏固才能知新。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多動手操作。例如,教學6加幾時,我讓兩個孩子站到講臺前,一個孩子發(fā)5顆糖,另一個孩子發(fā)6顆糖,想一想,要使他們手里的糖變成10顆,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舉手發(fā)言“從6里拿出5給5”“從5里拿出4給6”,這一過程讓學生初步接觸了“湊十”。接下來我讓他們思考:如果要計算5+6,可以怎么算?孩子由于演示了過程,思路清晰,很快說出了算理。從6里拿出5,和5湊成10,6剩1,合起來是11;從5里拿出4,和6湊成10,5剩1,合起來是11。兩種方法我都給予肯定,然后討論哪種方法更好。我將學生的思路板書,把實際操作和算理結合起來,讓抽象的東西變得簡單明了、淺顯易懂。然后點明“湊十”法,強調大數“湊十”更好,再輔之以鞏固練習,學生很快掌握了湊十的方法。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曾經提出“普通常識的數學”的觀點,他認為數學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識。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數學學習是對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要想學生學好數學,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多留心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教學貼近生活,教具從生活中來,用到課堂上去,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容易掌握。另外,對于教材中出現的數學公式、概念、定義等知識,教學時應該注意在習題的選擇上做到生活化,真正做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寧鄉(xiāng)縣雙江口鎮(zhèn)羅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