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創(chuàng)意抒情散文文本寫作的美學策略

2017-03-09 10:09:35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9期
關鍵詞:抒情散文抒情散文

夏 玲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文學院,武漢 430205)

創(chuàng)意抒情散文文本寫作的美學策略

夏 玲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文學院,武漢 430205)

創(chuàng)意抒情散文是指以抒情體或以抒情體為主的散體文章,以情感抒發(fā)為主,憑借一定的物象(人、事、景、物等)抒情,具有主觀色彩。所謂抒情性是抒情散文在處理社會生活及客觀物象的心靈化、情意化。抒情性既是抒情散文的外在特征,也是其內在特征。因此,感物而興,感興而情,主體經過客觀生活和物象觀感,興會(感知)感悟而生情思意蘊。感情又通過一定的意象抒發(fā)出來,形成抒情散文抒情意蘊。抒情散文從情感表現(xiàn)方式看有兩種抒情策略方式:即直抒情意和借物抒情。

創(chuàng)意抒情散文; 文本寫作; 美學策略;感情抒發(fā); 物我交融

抒情散文是指以抒情體或以抒情體為主的散體文章,抒情散文,不像記敘散文那樣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它以情代事,以情感抒發(fā)為主,憑借一定的物象(人、事、景、物等)抒情,具有主觀色彩。

所謂抒情性是抒情散文在處理社會生活及客觀物象的心靈化、情意化。抒情性既是抒情散文的外在特征,也是其內在特征。因此,感物而興,感興而情,主體經過客觀生活和物象觀感,興會(感知)感悟而生情思意蘊。感情又通過一定的意象抒發(fā)出來,形成抒情散文抒情意蘊。

抒情散文從情感表現(xiàn)方式看有兩種抒情方式:即直抒情意和借物抒情(即古人所稱的物感)

直抒情意是抒情主體直接表現(xiàn)胸中的各種情思、情感。直接展示情感態(tài)度:“以前你太癡,我太傻,以致錯種情根,弄得今日人去樓空。……我懷念你,懷念我們在家鄉(xiāng)的那一段生活,永遠,永遠,但我卻不愿再見你?!?/p>

有時可以直接描述情景,運用一定的修辭方式,描繪感情的種種情景。“我癡癡地看著她的信,一遍又一遍,她的音容笑貌又出現(xiàn)在字間,猶如輕霧與飛煙,飄來又飄去。”

有時在描寫中,傾情于文辭的感情色彩。如“‘傷心恨我,薄命憐卿’。我想起了一位哲人和他的話語。我的嘴唇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像笑又像哭,笑中有淚,哭中有笑。”

借物抒情是借助于物象來抒情。這物可以是自然物象、建筑物、飾物等。這些“物”與人的生活、情感有各種聯(lián)系,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那物可引發(fā)人們相應的某種情思。

抒情散文重要的是觀察好物象,體驗到物的個性,才能把握物與主體的交融關系。同時,廣泛的知識與生活儲備,能使詠物聯(lián)想時產生活躍機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深文本主旨深度廣度。當然,對于“物象”的本義、寓意、象征義都可挖掘,運用比喻、比擬的修辭,達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目的。

一、創(chuàng)意抒情散文的構思策略

抒情散文的構思開始時往往是一縷情思,一個偶然的感悟,或者是新穎的思緒,要使之活現(xiàn)開來,便需要借助于最佳藝術形象,將抽象感情或思想化為活生生的審美意象,化虛為實、借物載情。充分調動主體想象力量,運用富有象征性的景、物,托物言志,抒情寫意,醞釀成篇。

抒情散文重在記敘或描繪感情,認識社會、天地的波瀾變化。它主要運用情感結構,其格局是遵循人的感情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以心靈圖像的不同層次謀篇布局。應當講究形式美和情韻美的和諧。結構比較靈活,散而有序,散中有凝聚,以認識或作者感情為主線較多。

蘇葉的散文是那些滿懷溫馨、亦略帶感傷的憶舊之作,重在記敘或描繪感情,認識社會和人性。《總是難忘》、《告別老屋》、《能不憶江南——常熟印象》、《夢斷瀟湘——故鄉(xiāng)行之一》等。在這類作品中,蘇葉以女性特有的對細節(jié)的敏感和超常記憶,著力于對人性美的呈現(xiàn)與禮贊。那些純真年代的勃勃生機以及艱難歲月的相親相愛,是她回望過去時的光芒。

蘇葉的“過去”總是由一個個極具故事性的片斷構成。每個片斷皆具有獨立性,各個片斷在一條線索下連綴起來,便成為一個又一個回憶鏡頭??梢哉f,故事性和鏡頭感是蘇葉憶舊散文給讀者的直接感受。故事性主要表現(xiàn)在幾乎每個構成蘇葉散文篇章的片斷都是“有聲有色”的?!犊偸请y忘》中,那群無憂無慮的少女所有“瘋瘋癲癲”的活動都充滿了聲色、動感?!陡鎰e老屋》中,剛搬進老屋時,“母親憔悴的臉上有一絲驚喜欲哭的神色”,母親扶著失明的父親,“慢慢地走,一樣一樣地摸”,她不斷告訴父親:“蘇夫子,呢,這是窗;這是門;出這個門是陽臺,好大一個院子噢!”父親則隨母親的指點摸索一陣,安詳而喜悅地問:“志南,我們如今有個家了!是吧?”這些描述集中于人物的語言、動作、行為等,因此具有很強的情節(jié)性和立體感。蘇葉散文的故事性就此產生。一個又一個“有聲有色”的故事片斷在其散文中順承下來,一段漫長的屬于回憶的自然時間經由作者心理時間的重新組合,有歷史長度的記憶就被容納在有限的篇幅內。從蘇葉憶舊散文故事的生動與感情的飽滿細膩中,能見到她女性的關注日常生活、留意細節(jié)、善于感動等特點。

抒情散文講究優(yōu)美動人的意境。這種審美特征,直接影響作品的藝術素質和水平的高低,是散文寫作的重點和關鍵。

在意境創(chuàng)造中,感情是最活潑的因素,情境交融是散文首選的基本方法。情,不僅是感情,且含有作者的感受、認識;景,不僅指物,還指生活中的形象。關鍵是融,以情來融,以情為主線,以情來點化。如《羞女山》中的意境創(chuàng)造:

傳說中的羞女原是一個美麗的村姑,貪色的財主得見,頓生邪念。作為弱女子的村姑,眼前只有一條路,逃!奔至江邊,無路。財主趕上來扯落了她的衣裳,她縱身往江中一跳,“轟”地化成了石山。財主也變成了一塊哈蟆石,被江水遠遠地沖到了下游。

我不相信這后人杜撰的傳說。大凡傳說中的女子,對于強暴,只有消極抵抗的份,除了投江、上吊、變成石頭,大概再沒有其它法子了。可眼前的羞女明明不是這樣的弱女子呢!她那樣安閑自若,那樣姿態(tài)恣肆地躺著。哪象一個投江自盡的村姑?她那擁抱蒼天,縱覽宇宙的氣魄與超凡脫俗的氣質表明:她完完全全是一個狂放不羈、樂知天命的強者。

傳統(tǒng)的觀念積淀形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對羞女山的感覺是耳熱心跳、羞不可言。作者沒有因循舊說,獨特的現(xiàn)代女性意識使她激動地提示了千百年來那些別有用心的道學家和作繭自縛的凡夫俗子強加在羞女身上的陰翳。我們在散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不僅高揚了女性不屈的精神,更張揚了女性充滿創(chuàng)造之偉力的肉體生命自我。作品的最后一句:“你醒來吧,羞女!”發(fā)人深醒。作者表面上寫山,實則以山喻人,呼吁人們要張揚新的女性觀,正確對待女性形體之美,從封建思想的桎梏中掙脫出來,理直氣壯地維護女性意識和生命意識。

散文始終回避著這個私密性話題。散文都一律集中在務實的具體事件或務虛的精神漫游上。葉夢將女性的生理——心理體驗引入散文領域,以女性獨特的經驗世界開始了“認識自已”的生命之旅。以《羞女山》為開端,《不能破譯的密碼》、《月之吻》、《潮》、《今夜,我是你的新娘》、《蜜月之輪》、《生命的輝煌時刻》等,是葉夢關注女性自身、表達女性意識的散文越發(fā)深入與自覺。

散文意境創(chuàng)造方法可以用移情、借境的方式。移情是借助想象,把抽象的情緒寄寓在具體可感的事物之中,使之具體化、形象化?!盃钏枷笾疅o形于有形”之中。借境是化用古典詩詞中的格調、氛圍、韻律、色彩,并將此藝術倩影融入主體的創(chuàng)造之中?!缎吲健愤€自然景觀以符合自然形貌的本義命名并生發(fā)出富含女性意識的新的意義,在葉夢眼中,“羞女山”是創(chuàng)造之神——女媧的化身,其“羞”則是人類蓬勃的生命力的腹地。她將“羞女山”作為“一位博大寬宏的母親”的象征,激情贊美女性的肉體之美,嘲諷了以道統(tǒng)為女性行為規(guī)范的男權社會。成為 “女性意識”覺醒的標志之作。隨后,葉夢由借自然山水表達女性意識轉為深入自我生活呈現(xiàn)女性的經驗與感受世界。她第一次以女人自己說自己的方式寫下了關于初潮的《不能破譯的密碼》、關于青春期恐懼男女交往的《不要碰我》、關于初吻的《月之吻》,以及有關性愛體驗的《蜜月之輪》、《生命的輝煌時刻》和有關生育經驗的《月亮·女人》等。一個女人的生理、心理成長歷程在葉夢的筆下一一展現(xiàn)。經過“虛化”的處理,葉夢將那些有可能落到實處的描寫化作了表達感受的意象,從而將對女性軀體感受的描述和審視變?yōu)榱丝赡堋?/p>

創(chuàng)意抒情散文的語言十分強調情韻感、情意化、個性色調。

二、創(chuàng)意抒情散文賦形的核心:感情抒發(fā)

抒情散文的感情抒發(fā)是寫作的關鍵。抒情散文對材料有特殊要求,它描述的意象畫面必須經作者感情的浸染和點化、客體主觀化。借助于人、事、景、物作為主體抒情的載體,并構成散文的主體形象。

捕捉主體形象。這是要從主體感受的情感切入,讓情感融入對象客體之中,作者對客體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感受,觸動了這些具體的生活物象,才能與主體心靈融為一體,使作者心中抒情形象、意象畫面情意化。所以,選材的過程,其實也是抒情審美意象的情化過程,情包孕著散文意象和主體形象,所謂“情至而文生”、“意新則異常”,就是這種濡染客體生活物象,產生富有創(chuàng)意、新奇的抒情作品。

抒情散文的情感抒發(fā)方式: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即古人所稱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即借助于景、物、事來抒情。

(一)抒情散文的直接抒情

作者往往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覺、語言、動作、表情來直接抒發(fā)主體情感,它直接坦陳肺腑,無需憑借外物,直接披露內心感受體驗。

一則是以語言披露感情體驗,對客觀物象,表達對它的感受、體驗、態(tài)度。

在“生育系列”散文里,葉夢作為女人的快樂和自得之情溢于筆端,其一貫的輕盈的詩性情懷。在《陌生的兒子》里,她的喜悅和驕傲不能自制:

“我的兒喲!”我差不多要用京腔京韻道出這么一句來的。點著小家伙的鼻子:“這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哩!”我居然說出千百年來不知多少中國女人說過的一句老話。于是,我與人世間所有的已為人母的女人殊途同歸地有了同樣的感覺。

韓小惠《歡喜佛境界》中有段文字直接表現(xiàn)我觀“佛像”的情趣和心靈震動。

“就這樣全然沒有一丁點兒思想準備,眼前的這尊歡喜佛,卻美麗得逼人!但見這兩位緊緊擁在一起的、已地老天荒一般渾然一體不可分的男佛女佛,通體上下洋溢著一種令人熱淚盈眶的愛戀之情:男佛憐惜地把愛人捧在胸前,柔和的眼光久久地落在她的臉龐上,里面滿是愛慕;女佛則熱烈地依附著他,一對美目目不轉睛地凝視著他,回遞著更深的愛意;四目相對,兩兩傳情,使愛情達到了神圣的、經典的境界。這哪兒是供人跪叩膜拜的佛國神像,分明是一對現(xiàn)世男女的熱戀雕塑!”

作者面對歡喜佛的描繪,展示男佛與女佛的兩情相依戀的情,敘中含情,融情于物,接著又以直抒心意抒情,展示內心歡喜佛的藝術美深深打動自己。

“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涌上眼眶,但覺喉嚨發(fā)緊,心更緊得喘不上氣來。這種超凡入圣的大美境界,要說世間還有可比性的話,也就只有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可媲美了。簡直是太美好了,真沒想到......

我像傻子一樣定在那里,有一種天旋地轉的幸福感——愛情,人間最美的感情,連神仙都要來分享,并且借助神條天律“規(guī)定”下來,讓人頂禮膜拜。威嚴的神啊,在這個意義上,你想得多么周到,你變得多么可親近。”

二則直接抒情還可以展示主體情動于身的動態(tài)抒情。

展示人物的動態(tài)也是直接抒情的方式為內心抒情找到直接現(xiàn)實,為虛寫心理外態(tài)化。內心的個性、情感、氣質與動作的細微與粗獷、開放與拘促、快與慢相關,有一定的感情傾向。[1]

張潔的“大雁系列”散文借助童年視角,以童心的小小快樂和微微感傷征服了讀者。《挖薺菜》、《揀麥穗》、《盯梢》等散文里,那個在饑俄、孤獨中渴望關愛的“大雁”,獨立于那些被撫慰的靈魂之外,向讀者綻開了羞澀、無邪、甜美的微笑。重溫遠距離的童年舊夢,在那些溫情的追憶和想象里,以女性獨到的、深摯的關懷與感念,引導散文不再撫摸“傷痕”,開辟了散文的新風?!澳銓⒏裢獾夭恍遥驗槟闶桥恕?,是其《方舟》的題記,也是張潔心靈的隱痛。雖然她的筆鋒沒有直接指向男人與女人在社會上的不平等,但在深感作為女人的艱難的時候,在《過不去的夏天》、《一扇關閉的門》等作品中,輕盈的心便負載起對沉重現(xiàn)實的批判。

楊佳有篇《懷念》的抒情散文以冷靜的行動描寫外婆在與外公道別時的悲傷之情:

“外婆既不像我以為的那樣頹然癱倒,也不失聲痛哭,只是以最原始、最封建的“唱”來抒發(fā)她對外公的懷念。雖然我聽不太懂唱的內容,但我近乎崩潰地從外婆臉上看見了悲哀、無助的思念——和溫暖!幸福有依靠的溫暖。那是外婆的愛人才能給她的,即便他已經老了,去了,沒有溫度了,不能陪伴她了……”[2]

王英琦的作品多訴說身為女人、尤其是單身女人的艱難孤寂,雖也有《鄉(xiāng)關何處》這種不疾不徐、有款款女兒情懷的溫情之作,但多數(shù)作品感情強烈、判斷直捷、大喜大悲、大叫大跳,因此而顯粗獷、豪放的傾向。在《寫不出自傳的人》、《永遠的女游子》、《被“造成”的女人》、《女性的天空是高遠的》等作品中,她或坦率地陳述自己的過去和現(xiàn)在,或對男權社會對女人的規(guī)約直接表示蔑視,或呼吁女性“更理性更美麗地活出女性的滋味來”。在《重返外婆的家園》中,她說:“以男子為中心的千年一貫制發(fā)展到今天,雖然在形式上有了巨大變化,但在本質上,女人仍是從屬附庸地位?!痹凇赌怯行蔚暮蜔o形的……》中,看到徽州的貞節(jié)牌坊,她“感到一種大憤怒”,評價說:“將一個女人的全部真誠,全部情感,獻給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這種道德,是多么地不道德啊!”贊美女性、同情女性、為女性抱不平幾乎是王英琦散文最為重要的內容,但是,當她以母親的身份創(chuàng)作,這個曾經對男性中心世界嫉惡如仇的“女游子”卻寫下了《七月的饋贈》、《準母親》、《誕生》等創(chuàng)造生命、“成為母親”的系列散文。在這一系列散文中,因身為女人的艱難而變得粗礪,并時常憤怒的王英琦不厭其煩地表達出身為女人的喜悅和滿足。在《被造成的女人》中,她宣稱:“兒子的命是我給的,我成為一個母親的角色,卻是兒子給的。兒子誕生了我?!?著眼于以上幾位女作家創(chuàng)作的起始與轉向,不難發(fā)現(xiàn):她們殊途而同歸。表面看來,葉夢所表達的身為女性的驕傲與唐敏、王英琦訴說的作為女人的艱難呈現(xiàn)出對峙狀態(tài),但在本質上,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基于女性要在男性中心的世界里自我確認的需要,而做出的尋求女性平等位置的努力。

三、物我交融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的詠物言志,是抒情散文的最高境界。劉勰于《物色》篇中講到抒情的產生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鼻楦械奈锘菓{借客觀事物產生的,這樣抒情描寫時間接抒情,它與直接抒寫自己的感情,直陳內心情思的抒情不同,詠物抒情,它是借物的媒介“人化自然”的發(fā)酵二次完成的。正像王國維所云:一切景語皆情語也。[3]這樣,客觀的物象,一經主體心靈化,就融入了寫作主體的個性感情色彩。

詠物之物是多方面的生活現(xiàn)象、事實,包括景物位置、個別之物、事件的斷面,總之它是客觀自然與社會生活內容。

詠物抒情可以因物而各有側重,因主客融入狀態(tài)而有別。一種是托于物(事、景、物)的抒情,二是寄寓于物(事、景、物)的抒情。

1.托物抒情

抒情散文中依托于物的抒情是依客體之物來抒情,一切物的捕捉、選擇,有賴于情的傳達,切合情的傳達。無論是憑借景或物或事物為中介,都不能憑空直呼抒情,而要達到情與景物相融,物為情而用,情因景物而生。

其一,托“景”抒情

這是依托于景象來表現(xiàn)主體的情感。景為情客,情為客主。托景抒情的方式有兩種:即情景分述和情景互宅 。所謂情景分述是指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所謂情景互宅是情景互相融合。

陜西作家京夫《不敢認同的家》托西安城之景抒情:

“眼前是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但樓宇的森林讓我恐怖,怎么也喚不起在故鄉(xiāng)松樹坡上的心靈慰藉;馬路寬了,車水馬龍,但也喚不起到山鄉(xiāng)坎坷小路的溫馨;商店氣派了,琳瑯滿目,揮金如土,卻無論如何沒有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借一勺鹽,共用一方石磨或是杈把掃帚那樣溫情和諧。匆匆的腳步,陌生的面孔,似乎都是過客,在奔下一個去處,而不是故鄉(xiāng)人世代生息,葉落歸根。故鄉(xiāng)是人生中凝固了的樂園,而城市只是一個嘈雜的心路上的驛站?!盵4]

這是一段都市之景,在描繪景中表達了對城市的虛假、冷漠之情,又表達了對鄉(xiāng)村的淳樸、真誠的依戀之情。

接下來七、八自然段作者以情景互寄,情景交融的方式抒情,一切景語都融合著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思。

入住(路遙君住所)……原屋主乃脫塵之人,魂入九天,身獲自由,到舊居短暫勾留,易如心想。但此公恐不愿懷舊,只愿前瞻。枕上清夢多多,盡是幼年稚事與故鄉(xiāng)山水人物,卻不見路遙君飄搖而至,談文論藝,總不免讓我遺憾。想來此公在世之日,不以居室為念??磥硭舶汛俗鳛樾穆飞系捏A站,既已奔赴下一個里程,何須回首當年。[4]

其二是托“物”抒情

托物之“物”要與情在品性、精神、風貌上有相似或相近之處,或有相喻之意。朱自清《綠》第四段: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驹谒?,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法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指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蓯鄣?,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物我交融,以景喻人,情景交融是游記散文的最高境界。物之形與人之神交融在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有生動傳神的描繪。文章寫到泰山之松,寫出了物與人、情與景融合在一起的,如何寫泰山之松,是展示泰山的精神的重要內容。文中從泰山松的頑強、熱情、獨立諸品性和氣質來描繪其特征的:

(登泰山能夠)把人的心靈帶到一種崇高的境界的,卻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矯”的松樹。它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懸崖絕壁的隙縫,身子扭的象盤龍柱子,在半空展開杈葉,象是和狂風烏云去爭奪天日,又象是和清風白云游戲。有的松樹望穿秋水,不見你來,獨自上到高處,斜著身子張望。有的松樹象一頂墨綠大傘,支開了等你。有的松樹自得其樂,顯出一副瀟灑的模樣。不管怎么樣,它們都讓你覺得它們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誰少了誰,都象不應該似的。霧在對松山的山峽飄來飄去,天色眼看黑將下來。

文本中描繪的松樹既是自然之松樹,也是硬漢形象的寫照.泰山松樹的特征首先是具有奮發(fā)有為的意志,它不畏山高,扎根于絕壁懸崖,展枝于半空,和狂風烏云爭天奪日,和青風白云游戲,它具有頑強而堅韌的生命力,與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抗爭。當然泰山松樹也是自然意識較強的主人,熱情好客,雖然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它卻毫不吝惜,表現(xiàn)了特有的慷慨之情。它不時撐開綠傘,張望著游客的光臨,泰山松樹的這些優(yōu)良品格盡情的展示出來了。泰山松樹又是品性獨特、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它生存在自己的土地上,既不仰仗于上天的恩賜,也不依附于的施舍;它自我創(chuàng)造生命與生存空間自我完善自我形象、人格魅力、乃至個性氣質,讓泰山松樹永遠以美的形象留給人間。從這里可以看出,文中的松樹,其實是人格化的松樹,是泰山天然的主人的化身,是泰山人的崇高境界的寫照。因此,作者在處理景物與人的關系時候,是以物我相融、主客一體的傳統(tǒng)美學原則來展示自然,這樣自然也烙上了人的性情。這樣,文本的抒情含蘊就深厚得多,文本描寫的形象也更具有人性化,審美化的特質。

2.寄物抒情

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事的方式抒情,是指把主體情思寄寓于人事、物景之中,以比擬、象征、隱喻的方式傳達出來。

其一,寄景抒情。

寄景抒情是把抽象的情感寄托給所描寫的景物,以達到擬人化、寓意化的效果。

臺灣青年龍子《山林小語》

“森林不常是灑滿陽光的,但在那斑駁的樹影下,您擁抱著大地之子一切的愛情和悲愁。山風會輕輕掀飛您整葉的圓裙,就如同夏日撥弄它的海波以及薩克斯風的旋律。流浪的風將輕輕撫著你,如同輕撫著每一個夜晚的迷離。山里的草香更會蠱惑熏誘著你,以那股令人震顫的芬芳;它會輕巧地沁入你每一個毛孔,一絲絲地滲入你的沉醉之中?!盵5]

寄情于對森林的描繪贊美之中,文中極力鋪寫山林風情草香的美妙,同時也是寓含著陽光青年對人生美好追求對理想的向往、思索。一切景語皆情語。

其二,詠物抒情。

詠物抒情是以物的特征與人的特征融合起來,進而用物的特點去隱喻、象征人的精神風貌,并間接地表現(xiàn)抒情主體的情思。古人托物抒情就是這種抒情方法。

吳伯蕭《天涯》寫到天涯海角的石林奇觀:

“在岸上,椰林凌霄;看海里,巨浪排空。“波青海面闊,沙白磊石圓”,又是郭老的詩寫出了這一帶的壯麗景色。天然嘯聚踞,姿態(tài)萬千。有的更象金水橋邊的石獅子,坐鎮(zhèn)南天門,氣勢雄偉,萬鈞巨力也難撼搖它一根毫毛。在一尊獨立的圓錐形高大的巖石上,不知什么年代刻有“南天柱”四個遒勁大字,看上去真有點象獨支蒼穹的樣子。想到共工氏“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圻,地維絕”的遠古年代,“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級”,這可就是那時的遺物么?不禁令人追慕宇宙洪荒世紀,原始巨人開天辟地業(yè)績的宏偉了。”

贊美石林奇觀,是隱喻著抒發(fā)對華夏民族英雄開天辟地偉業(yè)的贊美,抒發(fā)了對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欽佩自豪之情。

其三,寄情于事。

在抒情文中有一種抒情則是敘事即抒情,抒情又敘事。阿景《一面》敘作者見魯迅一面的事件過程,也是作者對這位父輩由膽怯到驚異,到敬仰的情感變化。

施圣楊《沒有用過的藍頭巾》將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懷念贊美之情熔鑄于母親的往事中?!斑@年寒假,我回到了家里,首先撲入眼簾的是媽媽又架起了古老的織布機,她把織成的一匹又一匹土布讓父親送到海邊賣給靠海岸的漁民做帆篷,又把換來的辛苦錢供我上學的伙食費。媽媽的眼窩比以前深了,嘴角癟了,手指細了,衣服顯得寬了,她老了。我瞧著媽媽的頭上依然是那塊破頭巾,但在她臉上卻顯出一種滿足感,或者是一種勝利感吧!因我畢竟是上了半年大學了,人家不開證明,刁難我們,奚落我們,有啥了不起的。我瞧著媽媽的頭上依然是那塊破頭巾,我一定要為她買一塊嶄新的藍頭巾、藍頭巾。

……

二十年歲月轉瞬即逝,母親微弱的生命之光被殘酷的死神吹滅了,她在下地時,中風倒在綠茵茵的棉花地里。當我接到噩耗,趕回到她的身旁,媽媽的眼睛早已靜靜地閉上了。我還能對她說什么呢?像我媽媽這一代農村婦女在咱們國家何止千千萬萬、在經濟落后的別的國度也不知有多少。她們只知干活,不知歇息,只懂吃苦,不懂享樂,她們就這樣抱著一部樸素的人生哲學,在世界上走完了短暫的人生歷程。在整理媽媽的遺物時,那條藍頭巾被我從箱子底下翻了出來,它依舊完好無損,連商標紙簽兒都沒動過,一滴又一滴的淚水打濕了藍頭巾,我捧著它向媽媽磕了三個頭,然后吻了吻,虔誠地把它包在媽媽的頭上,裹住了稀疏的銀發(fā),銀發(fā)仿佛變成了滿頭青絲,這才使我發(fā)現(xiàn),媽媽是年輕的、美麗的、神圣的、偉大的?!?/p>

3.寄理于事

優(yōu)秀的描寫散文,抒情散文能夠巧妙地將理寓于景物事件之中,將道理寓于敘述之中。描寫或抒情散文中往往將人生哲理寄存在景物的觀賞中,以及事件的敘述中。

唐敏《女孩子的花》寫于“三八”婦女節(jié)。這樣一個寫作時間本身就可以生發(fā)出諸多意義。在生男生女的占卜中,唐敏反復申明自己渴望生個男孩并非出于對女孩子的輕視。對女孩子未來命運的擔憂才是她不忍讓女孩子來到這世界上的緣由。這是唐敏不愿生女孩的根源所在。但是,當用來占卜的“女孩子的花”意外被蠟燭燒毀時,她驀然驚覺拒絕創(chuàng)造女孩子的想法恰恰是對女孩子的傷害,為此,她說:“在世上可以做許多錯事,但絕不能做傷害女孩子的事?!边@既是她說給自己的痛悔,也是她給予男性中心社會的提示。唐敏筆下流淌的是女性對女性的理解和疼惜之情,它如泣如訴,既是女性敏感脆弱心靈的自我憐惜,又是對男性世界給予女性的傷害的溫和抗辯。

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一文中巧妙地將理托物于盤道攀登之中。文中娓娓敘述登山是樂趣、也是苦趣的苦樂相伴相生之理。文中敘述登山是苦事,既苦又危險。登山中坡之陡令人生畏,尤其是十八盤,坡陡如天梯,登山之坡之長,世所罕有,那盤道之陡坡竟達七里之長;登山之階窄,讓踏腳的石級窄得放不下整只腳來,讓人感到有立不穩(wěn)之危;登山之無憑無依,只能抓住鐵扶手按級而上;登山之險,左右邊,后面三方都是萬丈絕壁,左顧右盼皆可將人嚇得心驚肉跳,可謂登泰山之大苦。然而登上高峰之后也就苦盡歡樂尤生了。這就是文本領悟和揭示的有苦才有樂,先苦而后樂,大苦才大樂的至理。

這樣不但敘了苦樂互化之理,還敘述了生命如登山,本領如登山歷練得的道理。文本中寫到人生就如登山,“從我有生命以來就在登山似的,”作者從登山中領悟了人生哲理,比“大苦才大樂“更深入一層,也更有普遍意義。同時他又領悟到本領的修煉來自鍛煉,文中從側面敘述老大爺老大娘登山的情景暗示人生之理。比我們年紀大的人能穿花一般,穩(wěn)穩(wěn)當當行走在盤道上,而且超過作者。這是由于他們長期以來進香練就了斜著身子等方法,登山如此長本領,那么其他世事也情同此理,文本敘述到這里就進入到世事的領悟層面,因此它更具有哲學方法論的意義。

由此可見,抒情散文的特征,體現(xiàn)在情感內容上的是真情摯意,體現(xiàn)在形式上的是抒情言志。

真情摯意就是發(fā)自內心的本心、真心、真情,“為情而文”不是“為文而情”。真情既是人類普泛之情,又是自我個體之情。人類普泛之情,是抒人民之情、祖國之情、人性之情,是“大我”之真;自我之情是展示個體的、獨到的真情。因此當一篇抒情散文將自我、個性的真情融入到人類、人民祖國的大我之真情中,才會有了真情的廣闊胸懷,摒棄自我的偏狹、自私、非仁之情。

從這個意義上說抒真情是寫作者處理主體與現(xiàn)實獨到審美關系、感情關系、感情的評價,并且這種關系和評價是受每個人的階層地位,文化哲學觀念、宗教信仰等影響的,絕對沒有真空中的情感真摯、真誠。

[1]散文選刊,1998,(8).

[2]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B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3]王國維.人間詞話[C]∥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第四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74.

[4]美文,1998,(4).

[5]臺灣大學生散文[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68-69.

責任編輯:彭雷生

Aesthetic Strategies of Writing Creative Lyric Prose

XIA Ling

(School of Chinese English and Literature,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Creative lyric prose is the prose written in a lyric style. Lyric prose is mainly expressed by emotion, assisted with certain images (people, things, scenes, things, etc.) which are quite subjective. Lyricism is the spiritualization and sentimentalization of lyric prose in dealing with social issues and objective images. Lyricism is not only the external feature of lyric prose, but also its internal characteristic. Hence, emotion and connotation come from the feeling of subject who has been through life and images. Feelings are expressed through certain images and lyric prose is produced. There are two ways to express emotion, direct expression and expression with other objects.

creative lyric prose; text writing; aesthetic strategy; emotional expression; mingling between articles and people

2017-08-10

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項目

夏 玲(1974-),女,湖北黃岡人,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文學寫作。

I04

A

1674-344X(2017)9-0018-07

猜你喜歡
抒情散文抒情散文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散文兩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兩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春 日
會抒情的灰綠
簡論抒情體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風韻幽淡,意旨遙深
青春歲月(2015年16期)2015-08-29 12:32:27
淺析蘇教版初中《語文》抒情散文類文章的語文味
語文知識(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10
馆陶县| 柘荣县| 林周县| 尼勒克县| 灵台县| 朔州市| 永川市| 乐平市| 乌海市| 德州市| 南漳县| 新和县| 宿州市| 蒙山县| 旬邑县| 桃园市| 唐海县| 广西| 德化县| 磐石市| 临安市| 阜城县| 喀什市| 唐河县| 连江县| 大庆市| 博野县| 仲巴县| 阳新县| 五河县| 河曲县| 修武县| 定结县| 民和| 南靖县| 永德县| 徐州市| 余姚市| 邢台市| 新营市|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