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存還是毀滅”:《動物園的故事》和《晚安,媽媽》的互文性研究

2017-03-09 14:35:53
湖北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7期
關(guān)鍵詞:阿爾比諾曼杰瑞

吳 瓊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生存還是毀滅”:《動物園的故事》和《晚安,媽媽》的互文性研究

吳 瓊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文章從互文性的角度研究美國劇作家愛德華·阿爾比和瑪莎·諾曼的作品《動物園的故事》和《晚安,媽媽》。兩位主人公來自不同階層,擁有各自的經(jīng)歷,但因自身疾病而被他人隔離,在極度缺乏溝通的生活中,他們努力過與他人獲得溝通和聯(lián)系。在共同的生存困惑面前,他們最后均選擇了自殺。兩部作品表達了戲劇家對現(xiàn)代人的普遍生存困惑問題的重視,通過作品中主人公的自殺情節(jié)喚醒過著麻木生活的人。反觀當(dāng)今現(xiàn)代人的生存現(xiàn)狀,兩部作品對思考現(xiàn)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實現(xiàn)生命價值都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愛德華·阿爾比;瑪莎·諾曼;《動物園的故事》;《晚安,媽媽》;互文性

《動物園的故事》(1958)是愛德華·阿爾比送給自己三十歲的禮物,在歷經(jīng)生活的顛沛流離后仍用作品表達了積極的人生觀?!秳游飯@的故事》在柏林的首演使阿爾比一夜成名,成功開啟了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生涯,他三次獲得普利策獎,是美國當(dāng)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捌鋭∽饕曰恼Q派的風(fēng)格、手法,著力表現(xiàn)美國當(dāng)代社會中人與人的冷漠、隔絕以及中產(chǎn)階級的盲目樂觀、精神空虛和幻想破滅?!盵1]《晚安,媽媽》(1982)是瑪莎·諾曼的代表作,于1983年獲普利策戲劇獎,劇本先后被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至今仍盛演不衰,其中在中國也有公開演出。諾曼的作品關(guān)注小人物(弱者)的生存狀態(tài),“向觀眾和讀者展現(xiàn)了人們所熟知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以及在這個世界中普通人(婦女)所面臨的一些異常困境”,[2]她的創(chuàng)作主題涉及“異化、孤獨、自由意志、死亡、人生狀況和身份認同”。[2]根據(jù)上述對兩位劇作家及作品創(chuàng)作主題的簡介,不難發(fā)現(xiàn)愛德華·阿爾比和瑪莎·諾曼處在比較相近的年代,他們通過作品表現(xiàn)的主題有重疊部分?!秳游飯@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星期天下午,中產(chǎn)階級出版商彼得(Peter)坐在中央公園的長椅上悠閑地看書,闖入了一個主動搭訕的流浪漢杰瑞(Jerry),杰瑞想方設(shè)法與陌生的彼得進行攀談最終只獲得冷淡的回應(yīng)。最后,杰瑞為了爭奪彼得的長椅而拔出了事先準(zhǔn)備好的匕首,杰瑞故意將匕首塞到彼得手上,撲上去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用自殺的方式實現(xiàn)了與彼得的“交流”?!锻戆?,媽媽》講述的是一個周六的晚上,在美國南部鄉(xiāng)村的一個普通人家中,女兒杰茜(Jessie)向母親塞爾瑪(Thelma)宣布自己將自殺的決定,從晚上八時開始,在接下來的九十分鐘里,母親極力勸阻杰茜卻以杰茜發(fā)出一聲震耳欲聾的槍聲而結(jié)束。

兩部獨幕劇嚴(yán)格遵循“三一律”原則,劇情都很簡單,劇中的人物都是兩個人,一對是陌生的男性,一對是熟悉的母女;一個發(fā)生在白天的公眾場合,一個發(fā)生在夜晚的私人家中;但是,兩部戲劇都以一個人物的自殺結(jié)束,都突出了相近年代美國社會中人的生存困惑。阿爾比從小就受到戲劇的熏陶,深受荒誕派代表戲劇家貝克特的影響,雖然阿爾比拒絕被貼上荒誕派的標(biāo)簽,但他的作品中卻不乏前輩大師影響的痕跡。阿爾比在《動物園的故事》中用荒誕的手法探討了社會現(xiàn)實問題,表現(xiàn)了杰瑞在絕望中生存的現(xiàn)狀和對人生仍然有積極的追求態(tài)度,全劇富有現(xiàn)實意義和哲學(xué)意義?,斏ぶZ曼的母親是衛(wèi)理原教主義信徒,在母親極其嚴(yán)格的管教中,她的童年在書本的陪伴下度過。瑪莎·諾曼在大學(xué)讀的是哲學(xué)專業(yè),在孤獨環(huán)境中成長,大量的閱讀讓她不斷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等哲學(xué)問題。因而,在《晚安,媽媽》中有大量母親與杰茜的對話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以上這些為兩部作品進行互文性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互文性概念,最早由法國批評家克里斯特瓦于20世紀(jì)70年代在《整體理論》一書中提出,關(guān)于這點是無可爭議的?;ノ男杂袕V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互文性一般指文學(xué)作品和社會歷史(文本)的互動作用(文學(xué)文本是對社會文本的閱讀和重寫);狹義互文性指一個具體文本與其他具體文本之間的關(guān)系。[3]從廣義互文性上看,《動物園的故事》和《晚安,媽媽》兩部作品都反映了相近時期美國人的社會生存現(xiàn)狀,體現(xiàn)了文學(xué)文本與社會歷史的互動;從狹義互文性上看,《動物園的故事》和《晚安,媽媽》在情節(jié)和主題上都呈現(xiàn)出了相似之處,兩個文本之間亦有可挖掘之處。美籍法裔學(xué)者法泰爾把互文性定義為:“讀者對一部作品與其他先前的或后來的作品之間關(guān)系的感知。”[3]愛德華·阿爾比和瑪莎·諾曼都是美國劇壇上有影響力的劇作家,雖然關(guān)于這兩位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不斷涌現(xiàn),但是至今也沒有關(guān)于《動物園的故事》和《晚安,媽媽》這兩部作品的比較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借助互文性理論,分析這兩部先后問世的戲劇作品,從主題上,兩部作品都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惑,通過文本的研讀,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兩位不得不選擇自殺的主人公都有著相似的原因。兩位劇作家通過自殺這一情節(jié)寄予對劇中人物和觀眾的喚醒作用,主人公的自殺行為尚不能評判其對錯,但是,死亡對于他們來說未嘗不是一種救贖和重生。透過兩位主人公的自殺,更應(yīng)該引起現(xiàn)代人對生存困惑問題的重視,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一、因疾病而被隔離的“不正?!比?/h2>

通過對《動物園的故事》和《晚安,媽媽》兩個文本的細讀,不難發(fā)現(xiàn)杰瑞和杰茜擁有相似的自殺原因。杰瑞和杰茜都是被社會邊緣化的底層人物,他們的生活和生存困境代表了一類人。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中,他們是患病的“不正?!钡娜耍麄儽凰^的“正常人”隔離而孤獨地生活著。

杰瑞是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他的房間里有一個空相框,因為他沒有已過世的父母親的照片。當(dāng)被彼得問到自己的家人時,他說,“我親愛的爸媽死了,我垮掉了。我十歲半的時候,老爸從南方帶回老媽的遺體,酗酒老爸倒在市區(qū)公共汽車的前輪下。我高中畢業(yè)那天,我媽媽的姐姐倒在樓梯上死了”,[4]24杰瑞戲謔地稱自己的身世是一個可怕的笑話。杰瑞寄居在貧民區(qū)的下等公寓,那里有整日在屋里低聲哭泣的房客,有專搞同性戀的房客,而又肥又丑的房東太太把杰瑞當(dāng)成她性欲的對象,就連房東太太的狗都對杰瑞懷有敵意。杰瑞孤身住在條件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生活在一個沒有人陪伴、交流和關(guān)愛的世界中,過著近乎絕望的生活,而杰瑞僅僅是那龐大的下層民眾生活的一個縮影。與之相比,以中產(chǎn)階級為代表的出版商彼得,從小衣食無憂,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一個幸福的家庭,家里有貓也有長尾巴的鸚鵡,每個周六的下午能夠在公園的長椅上悠閑地度過一個人的閱讀時光。因而,彼得無法理解杰瑞這樣一個沒有家人的流浪漢是如何存在的。作為社會的遺棄者,能夠生存、能夠活下來就已經(jīng)是奢望了,何談?chuàng)碛信?、擁有幸福呢?從未體會過家庭溫情的杰瑞,變成了一個同性戀者,長期生活在被孤立和隔絕的生活中,杰瑞幾乎沒有可以交流的人,就連杰瑞自己都說道:“他幾乎沒有和人說話——除了說:給我一瓶酒;廁所在哪里?這個功能什么時候繼續(xù)?手別亂放,兄弟?!盵4]17當(dāng)杰瑞在經(jīng)歷了與人建立聯(lián)系失敗后,他嘗試著哪怕是與動物建立聯(lián)系,而該劇中杰瑞與狗的大篇幅故事可以算作是整部劇的精華了?!叭绻悴荒芨私煌?,那你不得不在其他地方有個開始。比如在動物那里?!盵4]34然而,就算杰瑞如何努力,他依然無法與房東太太的狗建立關(guān)系,杰瑞和狗的故事最終以杰瑞毒死了狗結(jié)束。以上的情節(jié)都反應(yīng)了杰瑞是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不正常人,被父母遺棄的同性戀者,盡管他不懈努力,也無法改變他過著孤獨、寂寞而絕望的生活。

杰茜與杰瑞的生存狀況有諸多相似之處,這些現(xiàn)實的問題也將杰茜一步步逼上自殺的道路?!敖苘缃?jīng)歷了失業(yè)和離婚,本身患有癲癇病,而兒子是個少年犯。杰茜不得不回到童年的家中與年長的母親住在一起?!盵5]雖然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杰茜卻是沒事可干,不愿出門,從來不打電話,也不看電視。杰茜的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父親一輩子都拒絕與母親塞爾瑪交談,活著的時候“從來不對我多說一個字”,在臨死之際也“抓住最后的機會拒絕跟我說話”。[6]53父親去世后,母親用“可可、果汁軟糖、電視指南、挪挪家具、逛雜貨店”等瑣事來打發(fā)時間。劇中多次提到了母親愛吃甜食這一細節(jié),琳達·布朗認為,“甜食部分地彌補了塞爾瑪婚姻造成的失落,填補了沉默的丈夫留下的空白,而使她的心理需求得到暫時的滿足”。[7]杰茜沒有見到過父母恩愛的樣子,不幸的原生家庭或許也注定了自己婚姻的失敗,而兒子淪為少年犯更讓她感到自己作為母親的失職。然而,造成這些困境的原因其實是她患有的遺傳性癲癇病。因為遺傳性的癲癇病,母親從小便對杰茜過度地保護,就連杰茜的婚姻也是母親一手促成的,畢竟母親想讓(患有癲癇病的)杰茜像正常人一樣擁有一個家庭,然而,杰茜與丈夫的離婚還是因為她的癲癇病讓丈夫感到“惡心”。關(guān)于這些殘酷的現(xiàn)實,母親在之前不曾向杰茜提過,為了保護杰茜,母親不愿杰茜因為殘酷的現(xiàn)實而對生活絕望。在劇中,“瑪莎·諾曼用很寫實的手法描寫了癲癇病的癥狀,輕者,如她的父親,短時失神,無意識運動,答非所問。重者,如杰西,突然倒地,四肢抽搐,角弓反張,不省人事”;[8]除此之外,“因為長期服用治療癲癇病的藥,杰西的生理和相貌發(fā)生了變化,頭發(fā)變白還脫發(fā),記憶力下降,什么都要寫在紙上”。[6]95在母親塞爾瑪看來,她跟女兒過著幸福的生活,因為她是竭盡所能讓杰茜生活得幸福。盡管和母親在一個屋檐下朝夕相處,深受母親的庇護,在遭受了婚姻家庭的失敗和常年疾病的糾纏后,杰茜已對生活絕望,她質(zhì)疑自己這般沒有尊嚴(yán)的存在,選擇死亡對她而言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二、缺乏溝通而深陷孤獨的人

存在主義哲學(xué)認為,人生活在一個虛幻而又荒謬的異己世界里,世界的荒謬性體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之中。世界是冷漠的,人與人關(guān)系是疏遠的、陌生的,人與人之間根本無法交流,從而會產(chǎn)生冷漠、孤獨、空虛、恐懼、絕望等情緒,所以人對世界的感受是荒誕。[9]無論是杰瑞還是杰茜,他們都是與社會缺乏接觸和溝通的人,被社會隔離而身陷孤獨的人。無論是杰瑞在中央公園預(yù)設(shè)了自己的死亡還是杰茜在家中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他們時刻都感受到他人的冷漠和忽視,身陷孤獨中的杰瑞和杰茜渴望得到溝通,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v然在人性危機四伏的社會,他們卻用善良回復(fù)冷漠。杰瑞在奄奄一息時是讓皮特離開而不受牽連,杰茜在自殺前為母親做了最后一次指甲,為母親詳細列出了日后生活的清單和注意事項。

《動物園的故事》以杰瑞“我去過動物園了”搭訕坐在長椅上看書的陌生人皮特為開端,因為流浪漢杰瑞的生活中沒有任何可以交談的對象,所以哪怕是皮特這樣一個跟他身份懸殊的陌生人,他千方百計想實現(xiàn)搭訕和進一步的交流。在杰瑞與皮特談話的開始,他就不斷地問皮特,“你介意我們說說話嗎?”[4]14杰瑞重復(fù)問了三次,他不顧皮特只是出于禮貌不好拒絕而繼續(xù)搭訕。接下來就是大篇幅講述杰瑞和狗的故事,這乏味和冗長的故事并沒有引起皮特的興趣。當(dāng)皮特?zé)o法擺脫杰瑞而無奈抽起煙時,杰瑞不惜用“你不是想得肺癌吧”來刺激皮特,繼而又與皮特爭奪長椅發(fā)生肢體沖突。到了接近他們談話結(jié)束時,杰瑞仍然問皮特,“我是不是有冒犯到你,或是困惑到你?”[4]39而到了他們談話結(jié)束時,杰瑞自己承認:“噢,皮特,我真的害怕我把你趕走了……你不知道我有多害怕你會離開而留我獨自一個人。”[4]48在與皮特爭執(zhí)的過程中,杰瑞靠近了自己事先準(zhǔn)備好的匕首上,他策劃的自殺是為了能夠出現(xiàn)在第二天的新聞中讓更多的人知道他,杰瑞用生命的代價實現(xiàn)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在杰瑞奄奄一息時,他仍然善良地讓皮特離開,“皮特,你最好現(xiàn)在離開。說不準(zhǔn)會有人經(jīng)過的,你也不想出現(xiàn)在這里吧……皮特,你再也不要回到這里來了”。[4]48阿爾比用這看似荒誕的情節(jié),帶給觀眾的是強有力的震撼與思考,以杰瑞為代表的社會底層人,長期處在孤獨的境地中渴望溝通和交流。阿爾比用《動物園的故事》為標(biāo)題,寓意著人類社會就如同動物園,居住在其中的現(xiàn)代人有著各自的牢籠,而牢籠上的一道道鐵欄桿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冷漠和忽視。交流是維系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杰瑞長期生活在缺乏溝通交流而近乎絕望的環(huán)境中,選擇在公眾場合自殺是他積極尋求交流,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最好方式。

杰茜在離婚后被母親塞爾瑪邀請回到童年的家中,跟母親一起生活,與母親“說話快并喜愛說話”[6]2相比,杰茜“并不喜歡說話”。[6]2看似母親為了保護杰茜而邀請女兒一起生活,實際上母親只是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尋找一個說話的伴兒和一個生活中的仆人。塞爾瑪?shù)幕橐鍪鞘〉?,作為母親的她也并沒有把自己的一雙兒女教育得很成功,她嘗盡了丈夫生前對她的忽視和冷漠,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的塞爾瑪通過對女兒杰茜的占有和過度保護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在劇本的開頭,塞爾瑪就表現(xiàn)出對杰茜的主導(dǎo)甚至命令,她尋問杰茜食物在哪里,緊接著頻頻使用祈使句要求杰茜做了一系列瑣碎的事情,比如“記在清單上,好嗎?……給我那個籃子……還有玻璃杯……”[6]5-8在一對母女關(guān)系中,母親享有對女兒的絕對主導(dǎo)和控制,就連女兒的婚姻也是她一手促成的。朝夕相處在一個屋檐下,看似親密無間的母女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和交流,母親整日的命令讓杰茜的生活中充滿著瑣碎的事情,這也加劇了杰茜對生活的絕望。除了跟母親沒有真正地交流溝通過,杰茜在與他人和社會的接觸和聯(lián)系也以失敗告終?!拔以龅哪莻€電話銷售工作竟不能償付電話的費用,我努力在醫(yī)院禮品店工作,但是他們說我微笑的樣子讓人難受?!盵6]35工作的失敗或許對杰茜不是致命的打擊,但作為母親的杰茜未能成功教育自己的兒子里奇則讓她陷入深深的自責(zé)?!懊鎸鹤油祿?、吸毒的行為,她為自己辯解,兒子太像她了,所以人生的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7]杰茜為里奇留下了值錢的手表,即使她知道兒子會去買毒品,但為了讓兒子飽餐一頓她也愿意。無論在哪種關(guān)系中,杰茜認為自己都是那個失敗的人和有過錯的人,于是,她在一種極度缺乏溝通和理解的境地中艱難地生存著,慶幸地是,她在自殺前與母親進行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坦誠交流。

三、用死亡而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人

《大趨勢》的作者奈斯比特認為,“人們精神上寂寞、孤獨,一種強烈的新鮮與刺激感反倒會給人注以新生”。前兩個部分說明了《動物的故事中》的杰瑞和《晚安,媽媽》中的杰茜都經(jīng)歷過現(xiàn)實的打擊,他們是被社會和他人隔絕和忽視的人,在對生活極度絕望之后,他們在一種清醒的狀態(tài)下結(jié)束了生命以獲得新生。

不同于貝克特《等待戈多》的無盡等待和絕望,阿爾比用作品表達了自己的生存觀,“與貝克特不同,阿爾比不把人類看作是冷漠宇宙的受害者,而是自作自受、自身幻覺的受害者。人類仍然可以掌控他的命運。對于阿爾比來說,正是通過選擇、通過直面現(xiàn)實,個人才能終結(jié)隔離、無意義,從而獲得尊嚴(yán)?!盵10]在杰瑞講完狗的故事后,他強調(diào)說,“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行為的后果”。[4]33因此,他很明確自己要在中央公園借別人的手來結(jié)束生命的行為。在劇末,杰瑞問自己,“……這一切都是我計劃好的嗎?不……不,我本不會這樣做。但是,我認為我確實計劃了(這樣做)”。[4]48杰瑞以這樣的方式自殺是為了能夠出現(xiàn)在第二天的新聞中,同時實現(xiàn)了唯一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接觸和交流,但更重要的是,阿爾比想要用杰瑞來喚醒以皮特為代表的廣大中產(chǎn)階級,他們拒絕交流,對他人冷漠忽視,缺乏人性的溫情??v然,杰瑞是個被社會邊緣化的流浪漢,他人眼中的“不正常人”,他還是積極地嘗試,想要改變生存的困境,即使以生命為代價也要獲得一種真實的存在和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然而,以皮特為代表的中產(chǎn)階級,他們是社會中遵循規(guī)則的正常人,實際上,他們是用物質(zhì)的富足來掩蓋精神空虛,他們對生活無所適從,選擇用厚重的軀殼而與他人隔離,一心存在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就像動物園里被監(jiān)禁在牢籠中的動物。

杰茜選擇自殺不是因為癲癇病痛的折磨,她的病情已經(jīng)有整整一年沒有復(fù)發(fā)了,她是在清醒的狀態(tài)下向母親宣布自殺,因為她想實現(xiàn)對自己的身體的永遠控制,她也想用自己的死亡喚醒整日生活在虛無等待中的母親。在杰茜與塞爾瑪?shù)哪概P(guān)系中,她長期受到母親的主導(dǎo)和控制,所以,在自己的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選擇自殺,是為了實現(xiàn)她對生命的自主權(quán)而擺脫乏味的生活。杰茜與母親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母親終日用甜食來彌補空虛的生活、等待生命的終結(jié),而杰茜對母親說,“我對自己的生活也無能為力,沒法改變它,改善它,讓自己對生活有更好的感受,更喜歡生活,讓生活更有意義…真正屬于我自己的只有這條命了,我要決定如何對待我的生命,它就要終止了,是我讓它終止的。所以,還是讓咱們高興一會兒吧。”[6]36事實上,杰茜對死亡持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正如她自己所說,“我不是放棄,我是在進行另外一種嘗試”。[6]75杰茜是冷靜從容地進行死亡的安排,她為母親做了最后一次指甲,詳細為母親列好日后生活注意事項的清單,耐心地教母親如何使用洗衣機等等。“正是通過拿走她自己的生命,杰茜成為了自己的主人。”[11]生存還是毀滅?杰茜勇敢選擇了后者,她渴望實現(xiàn)對生命的自主權(quán),在經(jīng)歷絕望的生活后她渴望重建真正的自我。

愛德華·阿爾比的《動物園的故事》和瑪莎·諾曼的《晚安,媽媽》是兩部年代相近的作品,杰瑞和杰茜用自殺“暗示人們必須在行動中反抗生存的荒誕,在行動中恢復(fù)人的尊嚴(yán)”[12],是值得研究和富有現(xiàn)實意義和哲學(xué)意義的作品。阿爾比通過《動物的故事》批判了以皮特為代表的中產(chǎn)階級對他人冷漠和忽視,過著物質(zhì)豐富但精神空虛的麻木生活。同時,通過刻畫杰瑞這個即使被社會邊緣化的孤獨流浪漢,還積極探索生命意義的普通底層人物,寄托了阿爾比希望借戲劇來啟發(fā)觀眾對生存困惑的思考和積極探索生命的意義。諾曼說:“讓我感興趣的是生存,是生存需要什么?!盵13]《晚安,媽媽》主要探討了現(xiàn)代人對存在、自由和身份認同等困惑問題,表現(xiàn)了以塞爾瑪為代表在經(jīng)歷生活打擊下選擇麻木自我和消極等待生命終結(jié)的女性,更刻畫了杰茜這個勇于選擇,渴望掌控生命,對生命負責(zé)而實現(xiàn)重生的獨立女性形象。

尼采在20世紀(jì)初就宣告“上帝死了”,由此帶來了西方社會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崩塌。Demastes說:“戲劇提倡的并不是自殺這一行為,而是意識自主性?!盵14]現(xiàn)代戲劇中,死亡以及對死亡的態(tài)度是常見的主題。阿爾比和諾曼不約而同地刻畫了自殺的主人公,兩位劇作家更多地是通過震撼的視覺場面喚醒觀眾對現(xiàn)代人生存問題的思考。從互文性的角度研究這兩部戲劇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條件下人的生存現(xiàn)狀,然而,當(dāng)今社會中依然有相似的生存困惑問題,對兩部作品的進一步研究可以引發(fā)對生命的思考,現(xiàn)代人究竟以怎樣的方式生存才能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如劇中描繪的,其實可以是積極地與人溝通和融入生活,能夠積極地思考、努力和嘗試,勇敢地面對生活。

[1] 華 莉.荒誕中的現(xiàn)實絕望中的積極——淺析愛德華·阿爾比《動物園的故事》[J].蘇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8(1):91-94.

[2] 陳莉莎.瑪莎·諾曼研究述評[J].新西部,2009(12):117-120.

[3] 秦海鷹.互文性理論的緣起與流變[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4(3):19-30.

[4] ALBEE EDWARD. The American Dream and Zoo Story [M]. New York: Signet, 1963.

[5] BREDING J CONNIE. Communication and family roles: mother-daughter talk in Marsha Norman’s ’nightMother[J]. North Dakota Journal of Speech and Theatre,1994(7):73-83.

[6] NORMAN MARSHA. ’nightMother[M]. New York: Hill and Wang,1983.

[7] 孫淑嫻.死亡:女性的另一種活法——從《晚安,媽媽》看當(dāng)代女性身份的重建[J].戲劇之家,2012(Z1):14-16.

[8] 朱 姝.一曲安魂為重生——瑪莎·諾曼在《晚安,母親》中的創(chuàng)作思想[J].首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S2):94-98.

[9] 劉放桐.新編現(xiàn)代西方哲學(xu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77.

[10] ANDREWS.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BRADFORD. Introducing Literary Studies [M]. London: Prentice Hall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6:381.

[11] BIGSBY C W E. Modern American Drama (1945—2000)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311.

[12] 蔡曉燕.從杰茜的選擇看存在的困境——解讀瑪莎·諾曼的《晚安,媽媽》[J].戲劇文學(xué),2008(6):46-49.

[13] KANE LESLIE. The Way Out, The Way in: Paths to Self in The Pays of Marsha Norman [M]//ENOCH BRATER. Feminine Focus: New Women Playwright.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225.

[14] 劉海平,朱雪峰.英美戲?。鹤髌放c評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485.

(責(zé)任編輯:劉應(yīng)竹)

“To Be or Not to Be”: Intertextuality in Edward Albee’sTheZooStoryand Marsha Norman’s ’nightMother

WU Qi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ntertextuality in Edward Albee’sTheZooStoryand Marsha Norman’s ’nightMotherwith close time and similar theme. It has found that the two protagonists from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and owning separate experiences, but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same existential predicaments and ending up with suicide. The two protagonists are both segregated from others by their illness and living a desperate state lacking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ut they do try to make contacts and communications with others. The two plays express playwrights’ emphasis on the common existential predicaments of modern people and aims to evoke those living numb life. Reflecting the existential state of modern people, the two plays ha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n thinking existential means and actualization of life value.

Edward Albee; Marsha Norman; The Zoo Story; ’nightMother; intertextuality

2017-04-11;

2017-05-26

吳 瓊(1992— ),女,湖北黃石人,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

I106.4

A

2095-4476(2017)07-0071-05

猜你喜歡
阿爾比諾曼杰瑞
連云港杰瑞電子有限公司
玩水
從《動物園的故事》到《在家在動物園》——談阿爾比戲劇的敘事策略
貪吃的杰瑞
阿爾比作品《動物園的故事》“厭女”可能性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58:38
水豚順風(fēng)車(上)
搬家記
小孩的世界
讀者(2015年15期)2015-05-14 11:41:06
超凡的諾曼
《通靈男孩諾曼》
出国| 新蔡县| 白城市| 黄冈市| 松原市| 嘉黎县| 兰考县| 波密县| 湖州市| 轮台县| 江源县| 弥勒县| 衡水市| 磐石市| 麻城市| 乌兰县| 石楼县| 漠河县| 武义县| 栾川县| 桦甸市| 应用必备| 乐亭县| 温泉县| 宣威市| 蓬溪县| 调兵山市| 门头沟区| 砚山县| 贵阳市| 建瓯市| 徐水县| 曲阜市| 抚顺县| 旺苍县| 永宁县| 徐州市| 崇州市| 东兰县| 稻城县|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