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魚
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搖籃,人們總是對神秘的海洋充滿好奇。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上,周星馳執(zhí)導(dǎo)的《美人魚》以33.9億元的票房排在第一位,比排名第二位的《瘋狂動物城》足足高出18.6億。這里面,除了周星馳這塊金字招牌外,“美人魚”的噱頭也功不可沒。
關(guān)于“人魚”,《山海經(jīng)》中載:“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書中又說:“人魚,四足其音如嬰兒”。宋代《徂異記》則載:“沙中有一婦人,紅裳雙袒,髻發(fā)紛亂,肘后微有紅鬣……此人魚也?!鼻蹇滴跄觊g聶璜《海錯圖》里說:“人魚,其長如人,肉黑發(fā)黃,手足眉目口鼻皆具,陰陽亦與男女同,惟背有翅,紅色,后有短尾及胼指與人稍異耳?!唆~多產(chǎn)廣東大魚山、老萬山海洋,人得之,亦能著衣飲食,但不能言,惟笑而已。攜至大魚山,沒入水去?!?/p>
《海錯圖》以復(fù)合圖文的形式對海底各種光怪陸離的水族魚類和神秘海洋動物進行了細致生動的描繪。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博物類圖書,作者有意關(guān)注中西方不同的文獻記載,以不同的視角審視史料內(nèi)容,大大豐富了《海錯圖》的信息含量。
《海錯圖》誕生300多年后,聶璜迎來了他的一位隔代知己——博物君張辰亮。張辰亮,北京人,昆蟲學碩士,《博物》雜志的編輯,兼該雜志微博運營者,科普網(wǎng)紅,以其高冷不失軟萌、博學且兼幽默的風格,俘獲560萬粉絲的心。
有一年,還是中學生的張辰亮去故宮看畫展,結(jié)果,一見《海錯圖》誤終身。從小就對動物尤其是昆蟲感興趣,后來對海洋生物情有獨鐘,張辰亮自此對《海錯圖》魂牽夢縈。2014年,故宮版《海錯圖》付梓,張辰亮成了它的第一批讀者。2015年,張辰亮從現(xiàn)代生物學的角度對《海錯圖》中所述海洋動物進行分析考證,足跡遍及東南沿海、日本海及東南亞海域,通宵達旦查資料,去海鮮市場找靈感,甚至在吃飯時看到魚都會神經(jīng)質(zhì)般想到《海錯圖》里的繪圖。
讀張辰亮的文字,直覺他是個有趣的人,這一點和做過不少荒唐事、風流事、離經(jīng)叛道之事的袁枚有點相似,袁枚也是個很有趣的人,他一生想得通,玩得轉(zhuǎn),吃得開,所以也活得久。袁枚會捯飭文字,張辰亮也不遑多讓,張辰亮的《海錯圖筆記》,雖僅有三十篇,不足《海錯圖》原本所載十分之一,卻頗見功底。該書既有科普讀物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也有志怪小說的荒誕不經(jīng),更有菜譜的回味無窮,細讀還有一絲顧左右而言他的春秋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