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仕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監(jiān)管中心紀檢組,北京 100866)
美國選舉腐敗的主要形式及成因
高仕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監(jiān)管中心紀檢組,北京 100866)
選舉競爭不但勾心斗角,選舉腐敗也層出不窮。美國參與選舉腐敗的行為主體有集體性的利益團體,也有單獨作案的個體選民,在腐敗形式上表現(xiàn)為故意制造選民缺席投票、賄買選票、選舉作假等。美國選舉中的腐敗問題是錢權(quán)交易系統(tǒng)化過程的表現(xiàn),政治獻金成為催生選舉腐敗的重要推手。雖然美國從立法上對選舉中的政治獻金作了比較嚴格的限制,但在司法實務(wù)中受到聯(lián)邦法院判決的影響,政治獻金一直未能從選舉腐敗中杜絕,利益的牽扯及利益集團的操控導(dǎo)致美國的選舉腐敗禁而難止。
美國;選舉腐?。贿x票;政治獻金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民主憲政制度國家,其民主精神發(fā)端于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的清教運動。隨著反對宗教迫害和封建專制主義的大批移民從英國到達北美大陸,民主制度在那里開始逐漸形成。17世紀初在美洲定居下來的移民,從他們在歐洲舊社會所反對的一切原則中析出民主原則,并把它移植到新大陸的海岸上。在這里,民主原則得到自由成長,并在同民情的一并前進中和平地發(fā)展成為法律。[1]由于在北美大陸不存在封建社會和封建勢力的阻撓,使得“美國從一誕生起就是現(xiàn)代的,資產(chǎn)階級的”[2],民主制度也在美國得到了快速穩(wěn)健的發(fā)展,并成為整個美國政治的核心理念之一。選舉制度作為重要的一種民主制度在美國政治生活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美國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石。[3]美國一向以“民主的燈塔”自居,而選舉制度則被譽為“美國民主燈塔放射的光芒”[4]。但是,在美國的民主選舉中,選民手中的選票卻并不能完全代表他們真實的意愿,選舉成為利益博弈和對抗的場域。黃遵憲先生在《紀事》(詠1884年美國大選)中所述:彼黨訐此黨,黨魁乃下流①1884年是美國總統(tǒng)選舉年,當時的清政府駐美國舊金山總領(lǐng)事黃遵憲在美國目睹了整個選舉過程。選舉在共和黨人切斯特·阿瑟(時任總統(tǒng))和民主黨人格羅弗·克利夫蘭之間進行。切斯特·阿瑟想爭取連任,結(jié)果是后者當選。這次選舉和歷屆美國總統(tǒng)選舉一樣,競爭異常激烈,屢有選舉腐敗等丑聞發(fā)生。黃遵憲把當時的見聞用詩的形式記下,并命名為《紀事》。囿于當時的思想觀念,黃遵憲在《紀事》中的某些觀點雖值得商榷,但從一個側(cè)面也反映出美國選舉長期以來存在的種種問題。。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希拉里·克林頓和唐拉德·特朗普詆毀互黑對方的行為,與黃遵憲先生一百多年前的描述如出一轍。在美國,一些選舉過程受到利益集團和政治派別的操縱,他們以賄選等方式拉攏選票,通過政治獻金來影響或左右選舉結(jié)果。[5]選舉競爭不但勾心斗角,選舉腐敗也層出不窮。
一般而言,選舉腐敗就是在選舉過程中實施的一系列不當行為,包括通過賄賂等方式獲取并填寫選票、票數(shù)計算造假和控制選舉結(jié)果或是對登記選民進行收買等。
(一)有組織的選舉腐敗及表現(xiàn)形式
在美國,選舉腐敗行為既有個人實施的,也有組織性的,其中比較常見的是由一定的組織所實施的腐敗行為,比如競選團隊或政黨派別等。有組織的選舉腐敗,特別是政黨組織被稱作是美國選舉腐敗的集中營。[6]從利益攸關(guān)性上來看,選民和政黨及其候選人更有可能實施腐敗行為。如上文所述,政黨組織和候選人在選舉中為了擴大影響和拉得選票,必須進行選舉籌款和接受個人或團體的捐贈,在政治獻金的利益影響下不得不考慮選舉的結(jié)果。因此,政黨為了獲得選舉的勝利以確保本黨派的候選人奪得競選職位,在選舉中往往容易實施有違選舉法令的腐敗行為。[7]有組織的選舉腐敗比單個人實施的腐敗要更容易且更多,主要是因為這些組織能夠直接和“政治機器”相勾連,并且擁有足夠的資源來承擔使選舉結(jié)果發(fā)生逆轉(zhuǎn)的腐敗行為,而一般選民通常缺乏這方面的條件和優(yōu)勢。有組織的選舉腐敗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黨、競選團隊或其他組織利用選民缺席投票來實施腐敗行為,其主要做法是:實施選舉腐敗的團伙向選舉機構(gòu)索取缺席選舉人票的申請表(該類申請是完全開放的,這也為腐敗行為的實施提供了便利),并把偽造好的選舉人的簽名或通過賄賂等方式獲取的選舉人的真實簽名填寫在申請單上。選舉機構(gòu)收到申請表后便將缺席選舉人票和選民宣誓書寄到申請表中所填寫的地址,這些地址是受賄選民的真實地址或是受到選舉團伙控制的地址。收到選票后,這些團伙便通過之前行賄獲得的真實簽名或偽造的簽名來填寫選票,最后將填好的選票寄往或親自到投票處完成投票。例如2013年7月,國會議員、民主黨人喬·加西亞的高級幕僚杰弗里·加西亞因在喬·加西亞參加的位于邁阿密州選舉區(qū)的初選中利用缺席選舉人票實施腐敗行為而受到聯(lián)邦指控并被判處90天監(jiān)禁,隨后該議員也被迫引咎辭職,丟了烏紗帽。
2.一些與利益攸關(guān)的團體組織大范圍的“商業(yè)化的投票”或賄買選票。例如,通過提供錢物讓選民到投票站為己方投票或者在選舉過程中搞一些動作以便能讓足夠的選民進行多次投票。在1996年7月美國喬治亞州道奇縣的行政長官選舉中,出現(xiàn)了競選雙方都實施嚴重的賄買選民拉取選票的行為。當時在道奇縣交叉進行著聯(lián)邦和州兩個層面的選舉,原因是其中既有聯(lián)邦眾、參兩院的候選人的投票,也存在道奇縣地方行政長官和治安官等選舉。道奇縣行政長官的選舉在瓊斯和格雷恩之間進行角逐,其中瓊斯是道奇縣在任已30年的治安官。在選舉過程中,瓊斯及其競選團隊通過20美元買一票的方式去賄買選民,并在選舉4至5天以前就將賄金全部發(fā)放到位。據(jù)瓊斯競選團隊的唐納德和馬爾等人在法庭上的陳述,他們從瓊斯那里拿到錢后大家都不言自明,還甚至坦言賄買選票在道奇縣當?shù)氐恼紊鷳B(tài)中就是一種“潛規(guī)則”。另一方格雷恩及其競選團隊也不甘示弱,以40美元一票的方式向當?shù)毓肪值倪\輸工人等普遍行賄,以便獲得他們的選票。雙方在賄買選票上都窮盡了伎倆,最終在道奇縣1萬1千多張的投票中,雙方的得票差距僅為31張。庭審中,曾有道奇縣的法官形容當時賄買選票的那種吵鬧而又雜亂的情況就像是“一個成功的跳蚤市場”,另外也有在選舉中出賣選票的選民在法庭上作證時談到這種公開買賣選票的行為就恰似在搞一場“拍賣會”①United States v.McCranie,169 F.3d 723,726(1 lth Cir.1999).。
3.負責本地選舉的管理方或投票站工作人員利用選舉設(shè)備共謀進行選舉腐敗行為,比如不予計票、計票不實、銷毀選票、允許不適格投票或篡改選舉結(jié)果等。例如,在2000年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布什和戈爾兩位候選人所得的票數(shù)差額為1784張,少于法定總票數(shù)的0.5%,于是根據(jù)佛羅里達州法律規(guī)定進行了再次自動計票,再次計票結(jié)果仍是布什獲勝。于是,戈爾要求在該州棕櫚灘縣等幾個屬于自己陣營的選區(qū)內(nèi)重新進行人工計票。棕櫚灘縣因布什選舉委員會向州法院起訴而被判決不能繼續(xù)計票,戈爾選舉委員會遂將官司從州法院打到州最高法院。佛州最高法院在合并訴訟意見中把公證日期延遲到11月26日,同時命令重新計票持續(xù)進行,并判決此人工計票結(jié)果必須包括在最后公證數(shù)字當中。布什陣營則向聯(lián)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對佛州最高法院有利于民主黨判決的合法性提出質(zhì)疑。聯(lián)邦最高法院撤銷了佛州最高法院的判決,并發(fā)回重審。佛州最高法院以4比3表決通過同意重新計票,給了戈爾最后機會。布什陣營則再向聯(lián)邦最高法院提起緊急上訴,最高法院很快以5比4的表決結(jié)果發(fā)出了立即停止計票的判決,并認為佛州最高法院關(guān)于繼續(xù)人工計票的決定違反了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中的“平等保護條款”(Equal Protection Clause)。①Bush v.Gore,531 U.S.98(2000).2000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的計票爭議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guān)注,雖然最后以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一紙判決認定布什勝訴,但是其中并不意味著選舉過程及其計票不存在腐敗行為和利益交換的問題。
值得指出的是,在選舉中對選票本身和票數(shù)計算等實施欺詐這種模式導(dǎo)致了那些曾由政黨控制的選舉管理方在過去實施了大量的腐敗行為。事實上,當“政治機器”在20世紀初期處于強勢地位并且控制了管理選舉機構(gòu)的時候,大多數(shù)的選舉腐敗都是出自選區(qū)內(nèi)的公職人員之手。
(二)選民個人選舉腐敗及表現(xiàn)形式
相較于其他的西方民主國家而言,美國選舉的差別之處在于選民要經(jīng)歷兩個步驟才能參與投票。第一步是符合法定條件的選民必須使用自己的永久性家庭住址來申請選舉登記。第二步是在投票申請登記成功之后,選民直接到投票點索取或通過郵政接收選舉材料,然后才能進行投票。選民在行使個人選舉權(quán)利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受到相關(guān)利益方的影響(如被收買或利益交換等)出現(xiàn)一些腐敗行為,其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是:
1.登記作假。投票人違反法定登記要求,在登記過程中謊稱自己具有投票資格而獲得登記,或是提交的登記材料中的人是虛無的、已亡故,亦或替有資格的人登記,但被登記的人不知道自己被利用來實施選舉腐敗行為。例如,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聯(lián)邦選舉改革與民主選舉管理研究中心的主任羅伯特·帕斯特就遭遇過自己的名字被人蓄意登記而無法參與選舉的情況。他在2006年的聯(lián)邦選舉中,未能行使自己的選舉權(quán),因為在他去投票點進行投票之前早已有人使用他的名字投過票了。作為專門研究選舉改革和選舉民主管理的專家,當時在投票站發(fā)生的事情把他也給搞懵了,他在投票點既不能找出為何發(fā)生此事的緣由,更無法從投票站那里得到任何關(guān)于被人代替投票的記錄。再如,在2007年新澤西州霍博肯(Hoboken)市于當年7月份舉行的市議會選舉中,該市一個區(qū)的前任區(qū)長特倫格注意到在離他不遠的投票點處有一小撮人由兩個人帶著在分發(fā)選舉使用的指引卡,然后其中一個人行色匆匆、鬼頭鬼腦地走到投票點進行投票,這引起了特倫格的懷疑。后經(jīng)詢問才得知原來這幾個人是在用別人的名字投票,并且被用名字的人早就不住在該地了。冒名頂替投票的幾個人后來被查明是來自流浪人收容所的一幫乞丐,他們被人收買,以每投一張票就給10美元的報酬來用他人的名義投票。[8]
2.投票作弊。投票人在選舉過程中使用他人或多人的名字重復(fù)投票,而同意投票人以自己的名義投票主要是因為其收受了對方的物質(zhì)利益等好處。[9]例如,在2006年俄亥俄州的一次選舉中,一個名為克勞德·吉爾伯特的選民就受人指使實施了多次投票的行為??藙诘隆ぜ獱柌厥莵碜院5氐囊泼?,他在選舉期間通過篡改自己的家庭住址等方式向當?shù)剡x舉部門申請得到兩個選民登記卡,并通過郵遞獲得了兩個不同地址(其中一個是偽造)的選舉票,并在選舉日向兩個不同的地點進行意向性的投票。同時,克勞德·吉爾伯特還鼓動周圍的四個朋友通過同樣的方式將這些人的配偶及親屬的永久居住地址進行了篡改,以此來騙取更多的選舉票。后來克勞德·吉爾伯特等人在選舉中的腐敗行為因為其他選民的告發(fā)而受到起訴并追責。個人型的選舉腐敗之所以發(fā)生,主要是因為投票人登記的欺詐行為和一些選民私下通過錢權(quán)交易來讓渡自己的投票權(quán)。
腐敗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就是錢權(quán)交易,而美國的選舉就是錢權(quán)交易的系統(tǒng)化過程。這一錢權(quán)交易的主要實現(xiàn)方式是政治捐款,其成為滋生選舉腐敗的重要溫床。[10]據(jù)《華盛頓郵報》2010年10月26日報道,在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中,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候選人募集的資金創(chuàng)歷史新高,首次超過了15億美元。2010年11月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共花費39.8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花費最多的一次選舉。此次選舉中許多利益集團紛紛捐贈。據(jù)統(tǒng)計,利益集團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共籌集到8000萬美元資金,遠遠高出2006年的1600萬美元。[11]2016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募集資金量更是再創(chuàng)新高,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募集資金1億3千多萬美元,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作為超級土豪也籌了2千5百多萬美元。①US election 2016:Who’s funding Trump,Sanders and the rest See,http://www.bbc.com/news/election-us-2016-35713168.金錢政治下的選舉,為腐敗敞開了大門。
1787年,美國在聯(lián)邦憲法中確立了“三權(quán)分立”的政治制度?!叭龣?quán)分立”從國家的制度架構(gòu)上對權(quán)力進行了分解和制約。美國在民主化進程中實行這一制度的初衷就是為了防止權(quán)力集中,避免因權(quán)力濫用而帶來腐敗。雖然“三權(quán)分立”分解弱化了權(quán)力,但卻未能防止在民主選舉中出現(xiàn)金錢政治和由此引發(fā)的腐敗問題。早在19世紀初的安德魯·杰克遜時期,公司和銀行就首次使用金錢影響政客和選舉結(jié)果。隨后金錢對政治的影響力不斷上升,直至今日金錢早已成為美國政治的血液。金錢背后代表的特殊利益集團對選舉施加不成比例的影響,不但淹沒了美國普通民眾的利益訴求,而且助長了美國政治的腐敗現(xiàn)象。層出不窮的政治獻金丑聞嚴重損害了美國民主選舉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也給美國的民主制度抹上了灰色陰影。例如,1972年美國大選期間的“水門事件”出現(xiàn)了嚴重的籌款腐敗現(xiàn)象,成為美國200多年來最大的政治弊案;后來發(fā)生的“安然公司事件”也引起了轟動,卷入“安然門”腐敗的政客在國會中就有188人,他們都曾收受過安然公司的好處。以至于有學者嘆言:“如果每個議員都要因為接受過捐贈而回避‘安然案’的話,那么國會就將不復(fù)存在了”[12]。根據(jù)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在2013年發(fā)布的《全球腐敗狀況》中的調(diào)查顯示,60%的美國民眾認為在過去的兩年內(nèi)美國腐敗現(xiàn)象有所增加,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認為政黨是最為腐敗的組織。由于選舉在美國受到不同政黨的影響和控制,政黨腐敗直接催生了選舉腐敗。
長期以來,政黨組織(特別是地方政黨)在選舉腐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地方政黨組織控制著當?shù)卣渭靶姓Y源,他們利用這些優(yōu)勢通過向選民提供工作機會等方式來拉攏選民,從而控制大量選票,使得本政黨支持的候選人能夠在選舉中獲得優(yōu)勢甚至順利當選。這些政黨組織常常被稱作“政治機器”(Political Machine)。[13]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處于腐敗的高發(fā)階段,而這一時期的“政治機器”成為腐敗的重要源頭。這些政黨組織在選舉中實施腐敗行為的主要動機就是要為提供巨額利益的資助人獲得政黨競選的勝利,從而實現(xiàn)資助人所期望的利益。各政黨組織在選舉期間對選民進行爭奪并通過資助人來控制選舉,當選舉完全控制在政黨之手后,選票就很容易被做手腳,如賄賂選民博得投票支持、人為地篡改、計數(shù)不實、偽造選票等,選民也很容易受到資助政黨的財團老板或地方精英的影響(被金錢收買或獲得其他好處)而有選擇性的投票。一些典型的選舉腐敗案件都是由具有政黨背景的負責選舉的公職人員、政黨領(lǐng)袖或職業(yè)政客所實施,較少是選民所為。[14]
現(xiàn)今,隨著美國政治生態(tài)的變化,政黨組織在選舉的操控上逐漸式微。但是在美國的許多州里面,一些重要的選舉官員是公開的政黨成員,他們也會在所屬政黨的政治選舉中充當重要的角色,其中的利益沖突也會導(dǎo)致政黨在選舉中出現(xiàn)集體性的腐敗。政黨組織在選舉中的影響和控制雖然逐漸衰退,但是其保留下來的籌資和接受外部捐贈的陋俗依然導(dǎo)致政黨在選舉中存在腐敗行為。
政黨在選舉中籌集資金和接受利益團體的資助在美國是被允許的行為。但是這種許可經(jīng)歷了從限制到寬松直至現(xiàn)今完全放開的過程。190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第一個限制籌資的法案——提爾曼法(the Tillman Act),該法規(guī)定:禁止公司和全國性的銀行向競選公職的候選人提供捐款。這一限制的理由認為從企業(yè)或有錢人那里籌資來搞選舉容易導(dǎo)致政黨、候選人及在職者產(chǎn)生腐敗。[15]隨著美國聯(lián)邦選舉法案的修正,對于政黨及個人在選舉中籌集選舉資金和接受捐贈的規(guī)定開始有所放松。在2010年,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開競選經(jīng)費限制之門,允許政黨和競選人及其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企業(yè)等外部團體無上限募集匿名資金。這是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公民聯(lián)盟訴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一案(Citizens U-nited v.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中作出的判決。其基本案情是:公民聯(lián)盟是非盈利性社團,但其一部分資金來源于一家盈利性社團的資助。公民聯(lián)盟制作了一部關(guān)于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的電影記錄短片,該片名為《希拉里的光影》(Hillary:The Movie)。公民聯(lián)盟打算在民主黨總統(tǒng)提名選舉期間將該電影短片在有線電視上適時播出和在廣播電視的黃金時段打幾個宣傳該片的廣告,一共播放三十天。公民聯(lián)盟提請哥倫比亞特區(qū)聯(lián)邦地方法院實施“臨時禁令”①臨時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在美國是指起訴后、判決前由法院簽發(fā)的禁令,禁止被告實施或繼續(xù)某項已進行的行為。,以此來約束被告方(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適用《兩黨競選改革法案》(Bipartisan Campaign Reform Act)中的有關(guān)規(guī)定:禁止其在有線電視播放短片和在廣播電視上打廣告的行為。當時希拉里·克林頓正在準備競選總統(tǒng),而《希拉里的光影》所表達的就是希拉里不適合擔任美國總統(tǒng)的種種理由。在美國,如果是為了競選聯(lián)邦公職而在大選60天以前或是在初選30天以前所進行的自我鼓吹或者對競選對手予以抨擊的行為被稱作是助選吹風(electioneering communications)。根據(jù)《兩黨競選改革法案》第203條的規(guī)定:禁止社團(包括公司等)使用自有資金捐款給公開支持或反對某位候選人的事務(wù)廣告,并禁止其在初選前30天內(nèi)播放。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以公民聯(lián)盟違犯《兩黨競選改革法案》為由禁止影片的播放。然而,公民聯(lián)盟認為該片是超越黨派的,并不是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認定的以詆毀希拉里候選人為目的的選舉宣傳事務(wù)廣告。公民聯(lián)盟認為:一方面《兩黨競選改革法案》第203條不適用于《希拉里的光影》播放及廣告行為,另一方面該條還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關(guān)于言論自由的原則。2008年1月,哥倫比亞特區(qū)聯(lián)邦地方法院駁回了公民聯(lián)盟關(guān)于“臨時禁令”的請求,判決公民聯(lián)盟敗訴,該院認為宣傳片的功能就是進行競選鼓吹和詆毀,因此,《兩黨競選改革法案》第203條可以適用。公民聯(lián)盟不服哥倫比亞特區(qū)聯(lián)邦地方法院的判決,最后將官司打到了聯(lián)邦最高法院。2010年1月21日,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歷時一年多并經(jīng)過兩次口頭辯論后最終以5比4的微弱多數(shù)作出了對公民聯(lián)盟有利的判決,認為《希拉里的光影》的播放和廣告不屬于選舉交流,也沒有直接的例證能夠表明競選的結(jié)果因為公民聯(lián)盟投錢制作《希拉里的光影》宣傳片而受到改變,同時對“腐敗”的定義進行了狹義解釋。因此,以保護公司等團體的言論自由權(quán)利為由推翻了存在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有關(guān)限制公司為選舉捐款的選舉籌款法。同時美國聯(lián)邦法院還在該案的判決基礎(chǔ)上進一步認為政黨和競選人在選舉期間可以不受限制地募集資金和接受他人的匿名捐款。②Citizens United v.Fed.Election Comm'n,130 S.Ct.876(2010).
美國聯(lián)邦法院的這一判決使得政黨組織和競選人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地獲取政治獻金,大量的“軟錢”(soft money)③“軟錢”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與“硬錢”(hard money)相對而言。所謂“軟錢”就是指政黨從公司、工會、個人及其它團體籌集到有各種目的、無限量的、并非直接用來影響選舉結(jié)果的錢,這些錢在聯(lián)邦選舉法中沒有相應(yīng)的規(guī)定。進入到選舉活動中,使得選舉活動成為金錢角逐的場域。這一判決也遭致諸多質(zhì)疑,ABC和華盛頓郵報在2010年2月4日至8日所做的民意調(diào)查顯示,80%的受訪者反對法院判決,其中65%強烈反對。[16]在最高法院宣布判決數(shù)小時后,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發(fā)表聲明,嚴厲譴責最高法院為新一輪的特殊利益集團資金的蜂擁而至開了綠燈,認為該判決是大石油公司、華爾街銀行、醫(yī)療保險公司和其他強大利益集團的重大勝利,這些大財團每天在華盛頓施加影響,淹沒了美國公眾的聲音,它讓華盛頓的特殊利益集團和為他們服務(wù)的游說者更加強大,削弱了為選舉作出小額捐款的普通公眾的影響力。有學者認為,美國最高法院的這一判決使得“在選舉過程中,候選人之間以及政黨之間因機構(gòu)和個人在利益與誘惑上的弱點會導(dǎo)致代議制民主的基本觀念受到腐化而墮落”[17]。同時,“這也使得政治獻金被更加肆無忌憚地在選舉中使用,一些見不得人的影響和交易也被從中操控”。這種政治獻金的背后往往交織著利益交換和腐敗行為。
美國的選舉腐敗與美國的民主制度始終相伴而行。雖然美利堅是一個偉大的民主共和制國家,但也很不幸地存在著歷史長久的選舉腐敗。[18]在規(guī)制選舉腐敗方面,美國聯(lián)邦及各州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規(guī)定,早期的有諸如提爾曼法案(Tillman Act)、競選經(jīng)費公開法(Publicity Act);晚近以來頒布的《兩黨競選改革法》(Bipartisan Campaign Reform Act)、《鞏固撥款法》(Consolidated Appropriations Act)、《廉潔領(lǐng)導(dǎo)和透明政府法》(Honest Leadership and Open Government Act)等等。但是這些讓美國人引以為傲的選舉制度始終無法將腐敗驅(qū)逐出選舉場域。除了完善法律制度外,美國還通過使用科技手段來遏制選舉腐敗行為,比如將選舉中的投票行為電子化,利用計算機系統(tǒng)來控制選舉和進行計票等措施來確保選舉過程公正公開,但還是難以有效排除選舉腐敗這一痼疾。[19]在選舉中的腐敗行為極大地破壞了美國“民主燈塔”的形象,也使得美國民主選舉在公眾中產(chǎn)生了信任危機。在金錢政治的美國選舉環(huán)境下,一張張本來是代表著美國民主至高無上理念的純潔選票卻因金錢的侵蝕而改變了顏色,讓選舉變成了政客們的交易。
正如《波士頓環(huán)球報》(The Boston Globe)的記者大衛(wèi)·奈恩(David Nyhan)在1982年芝加哥市的選舉腐敗案①在1982年芝加哥市選舉中,約10萬張投出來的選票有問題(占了總投票數(shù)的10%),其中包含了賄買選票、虛假登記、不實缺席選舉票等。這成為美國司法部曾經(jīng)指控過的最為嚴重的選舉腐敗案件之一,有65人被控犯有聯(lián)邦選舉罪行。發(fā)后所言“中國的毛主席說,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而芝加哥市市長理查德·戴爾卻講:“選票拉攏出政權(quán)?!笨梢姡幪帢税衩裰髯杂傻拿绹?,在決定民主自由最關(guān)鍵一環(huán)的選舉中,始終無法擺脫選舉腐敗的困擾,使得民主被大打折扣,民意也無法從選舉中真正彰顯。金錢政治成為美國選舉的重要特色,選舉中的利益交換也成為選舉腐敗滋生的主要誘因。美國選舉在各方利益牽扯和利益集團的博弈操控下,將應(yīng)然意義上的民主選舉蛻變成實然狀態(tài)下的金錢兌換選票的腐敗交易,而底層一般選民在候選人“政治正確”的選舉諾言或宣言中成為了交易的見證者甚至參與者,這也是對美國民主的尖銳諷刺。
[1](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125.
[2](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47.
[3]Joseph Fred Benson.The Election Law,Ballot Fraud and the“Great Divorce”of 1876[J].ST.Louis Bar Journal,1985(31):58.
[4]Tracy Campbell.Deliver The Vote:A History Of Election Fraud,An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1742-2004[M].New York:Basic Books,2006:27.
[5]Richard L.Hasen:Vote Buying[J].California Law Review,2000(88):1323.
[6]Margaret Beare.Corruption and Organized Crime:Lessons from History[J].Crime,Law&Social Chang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7(6):161.
[7]Andrew Gumbel.Steal This Vote[M].New York:Nation Books,2005:127.
[8]Madeline Friedman.Anatomy of Voter Fraud:Will Officials Follow Up on Alleged$10 Vote Payoff?[N].Hudson Reporter,2007-07-01.
[9]Henry T C Hu,Bernard Black.The New Vote Buying:Empty Voting and Hidden(Morphable)Ownership[J].South California Law Review,2006(79):818.
[10]Cheol Liu,John L.Mikesell.The Impact of Public Officials’Corruption on the Size and Allocation of U.S.State Spending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4(74):348.
[11]Dan Eggen.House and Senate Shatter Fundraising Records for Midterm Election and May Exceed$2 Billion[N].The Washington Post,2010-10-26(17).
[12]Stephen V Arbogast.Resisting Corporate Corruption:Lessons in Practical Ethics from the Enron Wreckage[M].New York:M&MScrivener Press,2008:132.
[13]Eben Moglen,Pamela S Karlan.The Soul of a New Political Machine:the Online,the Color Line and Electronic Democracy[J].Loyola of Los Angeles Law Review,2001(34):1091.
[14]Dayna Cunningham.Who Are to Be Electors?A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y of Voter Registration in the U.S.[J].Yale Law and Policy Review1991(9):383.
[15]Tracy Campbell.Deliver The Vote:A History Of Election Fraud,An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1742-2004[M].New York:Basic Books,2006:64.
[16]Dan Eggen.Poll:Large Majority Opposes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on Campaign Financing[N].The Washington Post,2010-10-17.
[17]Zephyr Teachout.Facts in Exile:Corruption and Abstraction inCitizens United v.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J].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Law Journal,2011(42):318.
[18]Tracy Campbell.Deliver The Vote:A History Of Election Fraud,An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1742-2004[M].New York:Basic Books,2006:14.
[19]Stephanie Philips.Risks of Computerized Election Fraud[J].Alabama Law Review,2006(57):1120-1128.
責任編校 陳 瑤
Major Forms and Causes of Election Fraud in the US
GAO Shiyin (Supervising Team for Disciplines,State Administration of Press,Publication,Radio,Film and Television of the PRC,Beijing 100866,Beijing,China)
Election campaigns involve nasty schemes against each other as well as prevalent corruptions.Subjects involved in election-fraud include organized interest groups and individual voters as well.Corruption takes many forms:absentee ballot, vote buying,and election rigging etc.Election fraud in the US is the progress of systemization of exchanges between money and power,with political donations contributing a large portion to corruption.Legislatively restricted to a great extent as it is, political donations are influenced by the Federal Court in judiciary practices,making it impossible to uproot them from elections.Prohibited as they are,manipulations from interest groups can’t be removed.
the US;election-fraud;ballots;political donations
D712.24
A
1674-9170(2017)02-0056-07
2016-12-01
高仕銀(1981-),男,貴州遵義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jiān)管中心紀檢組干部,博士。